米粒切半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9721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米粒切半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室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实验室观察小米颜色实验室米粒切半装置。



背景技术:

在谷子优质品种筛选、谷子米色品质育种和小米品质的相关研究实验中,需要将谷子脱壳形成小米,观察其米色。但是,小米外表面覆有一层种皮,种皮颜色与米粒颜色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将其种皮去除后方可观察到真实的米粒颜色。目前,实验中通过人工研磨的方法,然而小米外表面的种皮很难磨去,影响对真实米粒颜色的评价,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此外,也有采用人工切割米粒的方法用于观察米粒内容的真正色泽,但这个方法费时费力,实验效率低下。因此,亟待开发一种高效、简单的米粒切半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实验室观察小米颜色实验室米粒切半器,解决高效、准确、简单观察小米米粒颜色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采用的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验室米粒切半装置,包括底盘、转盘、定位杆,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做成。所述底盘的上方为平面圆盘,底盘中心上方设有中心柱,中心柱的周边对称设有放射状2-8列米粒半孔,米粒半孔直径为2-3 mm,深度为1-1.5 mm,在两列米粒半孔之间的中部设有定位杆半孔。所述转盘的下面为与底盘上方对称的平面圆盘,中心设有中心柱通孔,与底盘的米粒半孔对称处设有米粒通孔,米粒通孔直径为2-3 mm,与底盘的定位杆半孔对称处设有定位杆通孔,转盘的外周边设有配重圈。所述定位杆为圆棒柱。

本实用新型底盘的上面和转盘的下面分别设有定位杆半孔和定位杆通孔,使底盘的米粒半孔和转盘上的米粒通孔对齐;底盘上设有放射状2-8列米粒半孔,米粒半孔直径为2-3 mm,深度为1-1.5 mm,用于放置并固定米粒,便于切割;转盘的外周边设有配重圈,便于使转盘保持平衡;底盘和转盘可分开,便于观察收集底盘米粒半孔中的米粒。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 底盘的上面和转盘的下面对称设有定位杆半孔和定位杆通孔,便于底盘的米粒半孔和转盘上的米粒通孔对齐;(2) 底盘的上面和转盘的下面对称设有米粒半孔和米粒通孔,便于米粒放入孔中,旋转转盘切半米粒,操作简便;(3) 转盘外周设有配重圈,便于使转盘保持平衡;(4) 底盘和转盘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可对少量米粒进行切半,有效节约成本,提高实验效率,能有效防止小米种皮颜色对进行米粒颜色观察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盘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盘仰视图。

图中:1、底盘,2、转盘,3、定位杆,4、中心柱,5、米粒半孔,6、定位杆半孔,7、中心柱通孔,8、米粒通孔,9、定位杆通孔,10、配重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验室米粒切半装置,包括底盘1、转盘2、定位杆3,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做成。所述底盘1的上方为平面圆盘,底盘1中心上方设有中心柱4,中心柱4的周边对称设有放射状2-8列米粒半孔5,米粒半孔5直径为2-3 mm,深度为1-1.5 mm,在两列米粒半孔5之间的中部设有定位杆半孔6;所述转盘2的下面为与底盘1上方对称的平面圆盘,中心设有中心柱通孔7,与底盘1的米粒半孔5对称处设有米粒通孔8,米粒通孔8直径为2-3 mm,上下结构对称,便于放置并固定米粒,方便切割;与底盘1的定位杆半孔6对称处设有定位杆通孔9,转盘2的外周边设有配重圈10,便于使转盘2保持平衡;所述定位杆3为圆棒柱。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