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震勘探用震源防反弹锤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3291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震勘探用震源防反弹锤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震勘探用震源防反弹锤体,属于地震勘测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在向地下传播时,遇有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地震波将发生反射与折射,在地表或井中用检波器接收这种地震波,通过对地震波记录进行处理和解释,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地震勘探的深度一般从数十米到数十千米。地震勘探的难题是分辨率的提高,高分辨率有助于对地下精细的构造研究,从而更详细了解地层的构造与分布,当前,震源是地震勘探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震源采用人工敲大锤的方式,人工敲大锤能量较小,探测的深度较浅,在单炮点采集时叠加次数多,若利用大重量落重从高处落下可提高震源的能量,但落重落地时的反弹则导致二次激发,采集信号受到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地震勘探用震源防反弹锤体,由于设有凸起,可以减小锤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仅能够提高震源的能量,而且还能够减小锤体与地面接触后的反弹力,由于设有螺纹孔和固定杆,可以通过固定弹簧一和弹簧二,从而限制配重块的位置,且固定配重块的运动方向,由于设有弹簧一和配重块,锤体落地后由于惯性,配重块挤压弹簧一给锤头一个作用力,与锤头落地时地面的反弹力抵消,由于设有套筒和弹性牵引绳,通过惯性可以对锤体在落地后反弹时的力进行抵消一部分,减轻弹簧一的负担,同时减小人们在拿起锤体时的瞬时作用力,使人们拿起锤体时更轻松,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震勘探用震源防反弹锤体,包括锤体,所述锤体一端设有锤头,所述锤头一端设有凸起,所述锤头另一端设有螺纹孔,且所述锤头通过螺纹孔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设有螺纹,且所述螺纹与螺纹孔匹配,所述固定杆另一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杆上套装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两端分别设由弹簧一和弹簧二,且所述配重块通过弹簧一连接锤头,通过弹簧二连接固定板,所述锤体外侧中间位置设有拉环,所述拉环上挂有弹性牵引绳,所述弹性牵引绳一端连接有套筒,且所述弹性牵引绳连接在套筒两端,且所述套筒套装在锤体上,所述套筒一侧设有锤柄。

进一步而言,所述锤头和配重块均为圆柱形,且配重块中心位置设有通孔。

进一步而言,所述拉环数量为四个,且等距分布在锤体外侧。

进一步而言,所述套筒厚度为10mm,且所述弹性牵引绳与套筒的连接位置之间距离相同。

进一步而言,所述固定杆长度大于固定板到锤头的最短距离,小于固定板到螺纹孔底部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凸起,可以减小锤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仅能够提高震源的能量,而且还能够减小锤体与地面接触后的反弹力,由于设有螺纹孔和固定杆,可以通过固定弹簧一和弹簧二,从而限制配重块的位置,且固定配重块的运动方向,由于设有弹簧一和配重块,锤体落地后由于惯性,配重块挤压弹簧一给锤头一个作用力,与锤头落地时地面的反弹力抵消,由于设有套筒和弹性牵引绳,通过惯性可以对锤体在落地后反弹时的力进行抵消一部分,减轻弹簧一的负担,同时减小人们在拿起锤体时的瞬时作用力,使人们拿起锤体时更轻松。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震勘探用震源防反弹锤体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震勘探用震源防反弹锤体固定杆结构图。

图中标号:1、锤体;2、锤头;3、凸起;4、螺纹孔;5、固定杆;6、螺纹;7、固定板;8、配重块;9、弹簧一;10、弹簧二;11、拉环;12、弹性牵引绳;13、套筒;14、锤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地震勘探用震源防反弹锤体,包括锤体1,所述锤体1一端设有锤头2,所述锤头2一端设有凸起3,可以减小锤体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仅能够提高震源的能量,而且还能够减小锤体1与地面接触后的反弹力,所述锤头2另一端设有螺纹孔4,且所述锤头2通过螺纹孔4连接有固定杆5,可以通过固定弹簧一9和弹簧二10,从而限制配重块8的位置,且固定配重块8的运动方向,所述固定杆5一端设有螺纹6,且所述螺纹6与螺纹孔4匹配,所述固定杆5另一端设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杆5上套装有配重块8,所述配重块8两端分别设由弹簧一9和弹簧二10,且所述配重块8通过弹簧一9连接锤头2,锤体1落地后由于惯性,配重块8挤压弹簧一9给锤头2一个作用力,与锤头2落地时地面的反弹力抵消,通过弹簧二10连接固定板7,所述锤体1外侧中间位置设有拉环11,所述拉环11上挂有弹性牵引绳12,所述弹性牵引绳12一端连接有套筒13,且所述弹性牵引绳12连接在套筒13两端,通过惯性可以对锤体1在落地后反弹时的力进行抵消一部分,减轻弹簧一9的负担,同时减小人们在拿起锤体1时的瞬时作用力,使人们拿起锤体1时更轻松,且所述套筒13套装在锤体1上,所述套筒13一侧设有锤柄14。

更具体而言,所述锤头2和配重块8均为圆柱形,且配重块8中心位置设有通孔,所述拉环11数量为四个,且等距分布在锤体1外侧,所述套筒13厚度为10mm,且所述弹性牵引绳12与套筒13的连接位置之间距离相同,所述固定杆5长度大于固定板7到锤头2的最短距离,小于固定板7到螺纹孔4底部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使用锤进行地震勘探时,固定杆5旋进螺纹孔4中,固定配重块8的运动方向,人员拿起锤柄14,套筒13向上运动一段距离,通过弹性牵引绳12带动锤体1向上运动,减轻人员的体力消耗,当锤体1落在地面上时,由于惯性,套筒13和配重块8继续向下运动,通过弹簧一9和弹性牵引绳12将锤体1落地后的反弹力抵消,从而达到防止锤体1反弹的目的。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