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药冷链运输云端实时温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1964发布日期:2018-07-31 22:01阅读:7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链温度控制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医药冷链运输云端实时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药品安全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对血浆、疫苗等生物药品,要求从生产、包装、仓储、物流到经销商、医院等各个环节严格保证2~8℃的冷链管理。传统的人工检测物流环境温度方法已不能满足药品使用安全。

随着温控冷链技术的发展,实时监测托运物品的温度信息,成为高价值货物尤其是药品运输的刚性需求。目前,市面上主要是直接将温控设备放入运输过程中的冷链箱内,采用GPRS通信。该产品主要问题:温控设备体积大,重量大,内置电池的稳定和可靠性有待验证,并且温控设备直接放在冷链箱中,电池释放的能量,亦有可能降低冷链箱的保温效率。另外,采用的GPRS通信,信道窄,传输效率低,双向控制能力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药冷链运输云端实时温控系统,其精巧紧凑、质量可靠、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药冷链运输云端实时温控系统,包括无线温度采集装置、数据集成与无线发送装置、云服务器及用户终端;

所述无线温度采集装置设于运输过程中的冷链箱内采集温度,且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温度信息传输给所述数据集成及无线发送装置;

所述数据集成与无线发送装置设于冷链箱外侧,接收温度信息并采集当前位置坐标信息,将温度信息和位置坐标信息传输给所述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存储分析温度信息和位置坐标信息;

所述用户终端读取接收所述云服务器中存储分析的温度信息和位置坐标信息,展现实时数据。

优选地,所述无线温度采集装置为蓝牙温度计,所述蓝牙温度计包括相连的温度采集模块及蓝牙传输模块,所述温度采集模块采集冷链箱内温度,所述蓝牙传输模块将温度信息传输给所述数据集成与无线发送装置。

优选地,所述数据集成与无线发送装置为智能手机,所述智能手机通过蓝牙通信方式接收所述蓝牙温度计传输的温度信息,并采用GPS定位。

优选地,所述用户终端为用户手机或电脑。

优选地,所述云服务器将存储分析的温度信息和位置坐标信息以微信、qq、短信、邮件的方式发送到用户手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线温度采集装置(优选蓝牙温度计),放置于运输过程中的冷链箱内采集温度信息;数据集成与无线发送装置(优选智能手机),放置于冷链箱外侧,接收温度信息并采集当前位置坐标信息,传输给云服务器;用户终端读取接收云服务器中存储分析的温度信息和位置坐标信息,展现实时数据。本实用新型结构精巧紧凑、质量可靠,效率高、实时性好,实现远程温度和地理位置监控,同时具有警报和干预能力,在异常情况下,可直接通过电话通知物流操作员采取应对措施,确保药品冷链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冷链管理逐步规范化、标准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蓝牙温度计1、温度采集模块11、蓝牙传输模块12、智能手机2、云服务器3、用户手机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药冷链运输云端实时温控系统,其包括无线温度采集装置、数据集成与无线发送装置、云服务器3及用户终端;

无线温度采集装置为蓝牙温度计1,蓝牙温度计1设于运输过程中的冷链箱内,蓝牙温度计1包括相连的温度采集模块11及蓝牙传输模块12,温度采集模块11采集冷链箱内温度,蓝牙传输模块12将温度信息传输给数据集成与无线发送装置。

数据集成与无线发送装置为智能手机2,附于冷链箱外侧,智能手机2通过蓝牙通信方式接收蓝牙温度计1传输的温度信息,并采用GPS定位。智能手机2将温度信息和位置坐标信息传输给云服务器3。

云服务器3存储分析温度信息和位置坐标信息。

用户终端为用户手机或电脑,本实施例采用用户手机4。云服务器3将存储分析的温度信息和位置坐标信息以微信、qq、短信、邮件的方式发送到用户手机4。用户手机4展现实时数据。

采用蓝牙温度计1+智能手机2的设计方案,兼取蓝牙温度计1体积小,续航时间长,质量可靠和智能手机2运算能力强大,性能可靠,体积小巧的优势,打破传统温控器厂商基于电子温度计的基础上,再开发一套通讯和传感设备造成“粗大笨”以及质量不可靠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结构精巧紧凑、质量可靠,效率高、实时性好、现远程温度和地理位置监控,同时具有警报和干预能力,在异常情况下,可直接通过电话通知物流操作员采取应对措施,确保药品冷链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冷链管理逐步规范化、标准化。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