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流束水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5520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流束水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流计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流束水表。



背景技术:

水表是测量水流量的仪表。水表一般分为单流束表和多水流束表,单流束水表的工作原理是:水流从表壳进水口切向冲击叶轮使之旋转,然后通过齿轮减速机构连续记录叶轮的转数,从而记录流经水表的累积流量。多流束水表的工作原理与单流束水表基本相同,它是通过叶轮盒的分配作用,将多束水流从叶轮盒的进水口切向冲击叶轮,使水流对叶轮的轴向冲击力得到平衡,减少了叶轮支承部分的磨损,并从结构上减少水表安装、结垢对水表误差的影响,总体性能明显高于单流束水表。

现有的多水流束表存在以下缺陷:

(1)多水流束表一般体积较小,表壳腔体变小,当水表在大流量运转时,由于腔体变小,导致流经壳体的水更容易发生湍流现象,不仅影响叶轮盒内叶片的旋转,而且水流在腔内聚集不易排出,直接影响表盘的读书精读;

(2)多水流速表采用了叶轮盒的设计,叶片设计也较复杂,因此对水质要求较高,不适合含垢等杂质较多的地区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流束水表,适合大流量水流时的流量读取,降低湍流现象,还能对水内的杂质排出过滤,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流束水表,包括壳体、进水管、出水管,进水管内设若干与其垂直的阻流板,各阻流板交错分布形成水流通道,壳体内腔被匀流网隔离成上下两部分,壳体内腔内部设有叶轮盒,叶轮盒盒壁上设有切线进水孔,叶轮盒内设有叶轮,叶轮固定在旋转轴上,旋转轴上端连接齿轮盒,齿轮盒与表盘连接,旋转轴穿过匀流网且下端设有小型涡轮;进水管与壳体内腔连接处设有滤网,滤网根部进水方向的进水管上设有与进水管连通的排垢口,排垢口为圆柱形结构,排垢口内设有止水销。

叶轮盒外层设一层过滤层,对进入叶轮盒内的水进行第二次过滤。

出水管上设单向阀,防止水流的倒灌,影响齿轮盒的精读。

小型涡轮顶部中心处设顶针,顶针插入壳体壁上旋转。

匀流网为网状结构或孔状结构,网状或孔状均匀分布,使流过水流均匀,降低湍流现象。

壳体上设与其铰接的表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进水管内设交错分布的阻流板,能增大水流的流动距离,给大流量的水流一个缓冲,降低水流对叶轮的冲击力,水流从壳体腔上部流入,从下部流出,流出后经小型涡轮的搅动,使水流尽快排出,降低了大流量水流时的湍流现象,提高了读数精度;(2)本实用新型进水管与壳体内腔连接处设有滤网,能对进水进行预过滤,并且滤网根部还设有排垢口,拔出排垢口内的止水销可对滤网进行处理,及时清理水表内的污垢等杂质,提高了水表叶轮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匀流网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水管 2、滤网 3、表盖 4、表盘 5、齿轮盒 6、过滤层 7、壳体 8、单向阀 9、出水管 10、叶轮 11、旋转轴 12、小型涡轮 13、排垢口 14、止水销 15、阻流板 16、匀流网 17、叶轮盒 18、切线进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流束水表,包括壳体7、进水管1、出水管9,进水管1内设若干与其垂直的阻流板15,各阻流板15交错分布形成水流通道,壳体7内腔被匀流网16隔离成上下两部分,壳体7内腔内部设有叶轮盒17,叶轮盒17盒壁上设有切线进水孔18,叶轮盒17内设有叶轮10,叶轮10固定在旋转轴11上,旋转轴11上端连接齿轮盒5,齿轮盒5与表盘4连接,旋转轴11穿过匀流网16且下端设有小型涡轮12;进水管1与壳体7内腔连接处设有滤网2,滤网2根部进水方向的进水管1上设有与进水管1连通的排垢口13,排垢口13为圆柱形结构,排垢口13内设有止水销14。

叶轮盒17外层设一层过滤层6。

出水管9上设单向阀8。

小型涡轮12顶部中心处设顶针,顶针插入壳体7壁上旋转。

匀流网16为网状结构。

壳体7上设与其铰接的表盖3。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实施时,小型涡轮12材质优选轻质聚酯材料,耐腐蚀性强,同时质量较轻,能减小旋转时带来的误差。

如上:本实用新型进水管内设交错分布的阻流板15,能增大水流的流动距离,给大流量的水流一个缓冲,降低水流对叶轮10的冲击力,水流从壳体腔上部流入,从下部流出,流出后经小型涡轮12的搅动,使水流尽快排出,降低了大流量水流时的湍流现象,提高了读数精度;

本实用新型进水管1与壳体内腔连接处设有滤网2,能对进水进行预过滤,并且滤网2根部还设有排垢口13,拔出排垢口13内的止水销14可对滤网进行处理,及时清理水表内的污垢等杂质,提高了水表叶轮10的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