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瓷砖胶揉压性测试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9837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瓷砖胶揉压性测试仪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瓷砖胶揉压性测试仪器,属于瓷砖胶性能测试仪器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瓷砖胶铺贴瓷砖过程中,施工不易揉压,反弹是普遍现象,主要由于现有瓷砖胶仅是满足标准中的性能要求,对于实际施工并没有相关的评估方法和测试设备,设计一种实际贴砖过程对揉压性及反弹进行评估的仪器,弥补揉压性测试这方面的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瓷砖胶揉压性测试仪器,它弥补了目前对瓷砖胶揉压性测试方面的空白。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瓷砖胶揉压性测试仪器,它包括料槽、工作面板、瓷砖固定架、测试瓷砖、压块、梳齿工具,所述料槽的槽口四边分别设有水平工作面板,料槽的槽口外侧边缘设有插槽,料槽内倒入瓷砖胶,通过梳齿工具对瓷砖胶进行水平梳齿,所述瓷砖固定架为一边开口的正方形框架,尺寸恰好容纳一块测试瓷砖,瓷砖固定架内侧设有竖直方向的刻度,瓷砖固定架底部设有与插槽对应的定位柱,瓷砖固定架放置于料槽之上,通过定位柱与插槽配合使得瓷砖固定架与料槽四边对齐,将测试瓷砖轻轻放入瓷砖固定架内的瓷砖胶上,压块放置于测试瓷砖之上。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压块为长条形铁块。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梳齿工具由半圆形梳齿刀片,以及固定在半圆形梳齿刀片两端的刀片支架构成,刀片支架为三角形,刀片支架通过其中的一条边与半圆形梳齿刀片端部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料槽模拟地面,瓷砖固定架模拟实际铺贴时相邻的瓷砖,压块重量模拟瓷砖铺贴时施加的人力,通过瓷砖固定架内侧的刻度,观察瓷砖铺贴后回弹高度,判断回弹高度是否符合实际施工时对揉压性的要求;三角形刀片支架能够放在料槽上沿更均匀地梳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梳齿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料槽1,工作面板2,瓷砖固定架3,测试瓷砖4,压块5,插槽6,刻度7,定位柱8,半圆形梳齿刀片9,刀片支架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瓷砖胶揉压性测试仪器,它包括料槽1、工作面板2、瓷砖固定架3、测试瓷砖4、压块5、梳齿工具,料槽1的槽口四边分别设有水平工作面板2,料槽1的槽口外侧边缘设有插槽6,料槽1内倒入瓷砖胶,通过梳齿工具对瓷砖胶进行水平梳齿,瓷砖固定架3为一边开口的正方形框架,尺寸恰好容纳一块测试瓷砖4,瓷砖固定架3内侧设有竖直方向的刻度7,瓷砖固定架3底部设有与插槽6对应的定位柱8,瓷砖固定架3放置于料槽1之上,通过定位柱8与插槽6配合使得瓷砖固定架3与料槽1四边对齐,将测试瓷砖4轻轻放入瓷砖固定架3内的瓷砖胶上,压块5放置于测试瓷砖4之上。

压块5为长条形铁块。

如图2所示,梳齿工具由半圆形梳齿刀片9,以及固定在半圆形梳齿刀片9两端的刀片支架10构成,刀片支架10为三角形,刀片支架10通过其中的一条边与半圆形梳齿刀片9端部固定。

瓷砖胶揉压性测试方法:

瓷砖胶的揉压性具体表现在工人施工后,在短时间内瓷砖回弹的高度,揉压性好的瓷砖胶,回弹不明显,易于施工。因此,以瓷砖铺设后的回弹高度作为测试依据,根据施工经验总结,设定一个标准回弹高度值,根据回弹高度值=最终高度值-初始高度值,当回弹高度值大于标准回弹高度值时,认为瓷砖胶的揉压性不好,不建议使用,反之,则认为瓷砖胶的揉压性好,推荐使用。以下步骤为具体的测试过程。

(1)向料槽1中倒入待测试的瓷砖胶,用铁棒轻捣,去除浆料内由于加料过程中引入的大气泡;

(2)根据通常瓷砖铺贴梳齿流程,使用梳齿工具在料槽1上方平行匀速运动,进行水平梳齿;

(3)将瓷砖固定架3的定位柱8插入插槽6中,使得瓷砖固定架3与料槽1四边对齐;

(4)将测试瓷砖4轻轻放入瓷砖固定架3内的瓷砖胶上,压块5放置于测试瓷砖4之上,等待5秒记录测试瓷砖4上表面初始高度值,同时取下压块5;

(5)等待1分钟,记录测试瓷砖4上表面的最终高度值;

(6)根据回弹高度值=最终高度值-初始高度值,当回弹高度值大于标准回弹高度值时,认为瓷砖胶的揉压性不好,不建议使用,反之,则认为瓷砖胶的揉压性好,推荐使用。

通过料槽1模拟地面,瓷砖固定架3模拟实际铺贴时相邻的瓷砖,压块5重量模拟瓷砖铺贴时施加的人力,通过瓷砖固定架3内侧的刻度7,观察瓷砖铺贴后回弹高度,判断回弹高度是否符合实际施工时对揉压性的要求;三角形刀片支架10能够放在料槽1上沿更均匀地梳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