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样安装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5569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试样安装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湿量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试样安装杯。



背景技术:

水蒸气透过量测试仪别名透湿仪、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水蒸气透过率测定仪、透水汽实验仪,是一款用于薄膜试样的水蒸气透过率测试系统,适用于塑料薄膜、复合膜等膜、片状材料与医疗、建材领域等多种材料的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通过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可达到控制与调节材料的技术指标,以此满足产品应用的不同需求。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水蒸气透过量测试仪的试样安装杯,采用螺纹盖压紧塑料密封圈以通过密封圈密封试样,或者通过多螺丝锁紧金属环以通过金属环压紧试。而上述方法,密封性较差而会严重影响透湿量的大小,为测试人员带来了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试样安装杯无法在达到良好密封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具有良好密封效果试样安装杯。

一种试样安装杯,用于容纳试样,包括:

杯体,所述杯体一端开设有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具有第一底壁及环绕所述第一底壁的侧壁,所述第一底壁上开设有具有第二底壁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连通且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内径,所述试样可支撑于所述第一底壁上;

遮模,所述遮模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杯体并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遮模呈贯穿开设有遮模腔的环状结构,所述遮模远离所述遮模腔一侧与所述遮模的侧壁及所述第一底壁共同围合形成密封空间,支撑于所述第一底壁的所述试样可伸入所述密封空间内;及

密封结构,可选择地填充于所述密封空间内并包覆所述试样边缘。

上述试样安装杯,可通过杯体的第二容纳空间容纳能产生一定湿度的填充物(例如干燥剂、水、盐溶液),待测试样可放置在杯体的第一底壁上,然后将遮模安装在第一容纳空间内而形与杯体形成密封空间,然后将密封结构填充于密封空间内从而包覆试样的边缘,最终使填充物释放的水蒸气穿过试样的上下端面进入遮模腔内,而避免水蒸气通过试样的侧面泄漏而导致测试失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杯体的所述第一底壁沿周向开设有用于形成所述密封空间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自所述杯体的侧壁向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槽靠近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一侧的侧壁自所述第一底壁向所述第二底壁方向倾斜延伸,且逐渐远离所述第二容纳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模在所述第一底壁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底壁的范围内,所述遮模靠近所述第一底壁一侧的端面支撑于所述第一底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模的外侧壁突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可抵持于所述杯体的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模设有两个以上定位件,两个以上的所述定位件间隔设于所述遮模的外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模腔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底壁的平面上的横截面积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模靠近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一端的外径自靠近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一侧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杯体的侧壁向远离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方向突设有抵持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结构为密封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试样安装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试样安装杯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试样安装杯的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试样安装杯的遮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试样安装杯通过正杯法称重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试样安装杯通过倒杯法称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本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种试样安装杯100,包括杯体120、遮模140及密封结构180。该试样安装杯100用于容纳试样200,以在水蒸气透过量测试仪中进行透湿量测试,进而对试样安装杯100进行称重进而获得试样200的透湿量。

其中,杯体120一端开设有第一容纳空间121,第一容纳空间121具有第一底壁122及环绕第一底壁122的侧壁123,第一底壁122上开设有具有第二底壁125的第二容纳空间124,第二容纳空间124与第一容纳空间121连通且第二容纳空间124的内径小于第一容纳空间121的内径,试样200可支撑于第一底壁122上。遮模140可拆卸地安装于杯体120并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一容纳空间121内,遮模140呈贯穿开设有遮模腔142的环状结构,遮模140远离遮模腔142一侧与遮模140的侧壁123及第一底壁122共同围合形成密封空间,支撑于第一底壁122的试样200可伸入密封空间内,遮模腔142与第二容纳空间124可共同形成蒸汽通道以通过水蒸气。密封结构180可选择地填充于密封空间内并包覆试样200边缘。

上述试样安装杯100,可通过杯体120的第二容纳空间124容纳能产生一定湿度的填充物(例如干燥剂、水、盐溶液),待测试样200可放置在杯体120的第一底壁122上,然后将遮模140安装在第一容纳空间121内而形与杯体120形成密封空间,再将密封结构180填充于密封空间内从而包覆试样200的边缘,最终使填充物释放的水蒸气穿过试样200的上下端面进入遮模腔142内,而避免水蒸气通过试样200的侧面泄漏而导致测试失败。

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结构180为密封蜡,密封蜡可在高温下呈熔融状态,因此可方便地注入密封空间内以填充密封空间而包裹待测试样200。冷却后的密封蜡形成疏水且不易氧化的固体结构继续填充密封空间以包裹待测试样200,从而避免水蒸气从试样200的侧面泄漏。可以理解,密封结构180的具体材质不限于此,可根据需要设置。

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杯体120的第一底壁122沿周向开设有用于形成密封空间的密封槽1222,密封槽1222自杯体120的侧壁123向第二容纳空间124方向延伸。如此,密封结构180可填充于该密封槽1222内,放在第一底壁122上的试样200可伸至密封槽1222上方而被密封空间中的密封结构180完全包裹,从而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密封槽1222靠近第二容纳空间124一侧的侧壁123自第一底壁122向第二底壁125方向倾斜延伸,且逐渐远离第二容纳空间124。如此,该密封槽1222的侧壁123具有一定的拔模斜度,因此在完成测试后可方便快速地取出密封结构180,方便了该试样安装杯100的重复使用。

当试样200放置在第一底壁122上后,遮模140可抵持在试样200上以形成密封空间,从而阻挡密封结构180流至试样200的上端面而影响测试准确性。具体地,遮模140在第一底壁122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底壁122的范围内,遮模140靠近第一底壁122一侧的端面支撑于第一底壁122上,因此可稳固地安装在杯体120中,而避免抵持在没有第一底壁122支撑的试样200上而损伤试样200。

在一实施例中,遮模140的外侧壁123突设有定位件144,定位件144可抵持于杯体120的侧壁123,从而使遮模140可准确快速地安装在杯体120内,实现了遮模140与杯体120的内圆定位,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具体地,遮模140设有两个以上定位件144,两个以上的定位件144间隔设于遮模140的外侧壁123,进一步提高安装准确性与安装速度。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144为三个,三个定位件144均匀间隔设于遮模140的外壁。

在一实施例中,遮模腔142与第二容纳空间124的在平行于第一底壁122的平面上的横截面积相等,从而使遮模腔142与第二容纳空间124共同形成的水蒸气通道的内径处处相等,以方便水蒸气通过。

在一实施例中,遮模140靠近第二容纳空间124一端的外径自靠近第二容纳空间124一端向远离第二容纳空间124一侧逐渐减小,从而具有一定的拔模斜度,使遮模140可方便快速地拆卸而避免损伤。

在一实施例中,杯体120的侧壁123向远离第二容纳空间124方向突设有抵持件144,该抵持件144可在杯体120的测量过程中与试样安装杯100的升降装置500配合。

上述试样安装杯100,杯体120的第一底壁122可快速安装待测试样200与遮模140,填充于杯体120与遮模140共同形成的密封空间的密封结构180可包覆试样200,从而防止水蒸气从厚试样、稀疏材质以及吸湿材质的试样的侧面漏出,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并且,密封槽1222与遮模140均设有拔模斜度,从而方便下次试样200的封装。而且,遮模140可通过定位件126快速精准定位于杯体120上,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此外,该试样安装杯100可在卸除遮模140后,通过正杯法或倒杯法放在称量装置600上进行称量而无需设置额外附件,密封结构180可对试样200起到固定作用而避免在倒杯法称量过程中试样200掉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