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界面组装用原位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2158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地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界面组装用原位池。



背景技术:

贵金属纳米结构具有不同于体相材料的物理以及化学性质,在传感器、光学成像、电子器件以及纳米催化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几年来,纳米材料研究兴趣逐渐从合成各种类型和形状的纳米材料单体转移到如何将大量纳米材料单体组装成宏观有序纳米结构功能材料,用于构筑各种光学、电子、生物医学传感器等器件。纳米材料自组装(Self-assembly)是一种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廉的方法来制备有序的纳米功能材料,进而调节纳米粒子之间距离和排列方式得到具有特殊光学、电学等性质纳米功能材料,因而纳米材料自组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液液界面自组装制备纳米薄膜基底简便、高效、成本低廉,成功实现大面积、有序纳米颗粒阵列的组装。然而,如何快速高效的获取界面处组装的薄膜是一直困扰着人们的重要问题。目前,液液界面成功组装后通过上层油相试剂挥发或移除后再转移至基底,在此过程中界面处的组装薄膜总会遭到破坏。因此,界面处薄膜的原位获取和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界面组装用原位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界面组装用原位池,包括:原位池主体、微型泵;

原位池主体内设有顶部开口的反应腔室,所述反应腔室包括位于下方的水相腔和位于上方的油相腔,所述水相腔底部设有基质层,所述水相腔侧壁设有导流通道,微型泵连接在导流通道远离所述水相腔一端。

优选地,原位池主体采用聚氧硅烷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反应腔室具有竖直延伸的圆柱形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废液槽,废液槽与微型泵远离所述水相腔一端连接。

优选地,基质层采用硬质基质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界面组装用原位池,原位池主体内设有顶部开口的反应腔室,所述反应腔室包括位于下方的水相腔和位于上方的油相腔,所述水相腔底部设有基质层,所述水相腔侧壁设有导流通道,微型泵连接在导流通道远离所述水相腔一端。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界面组装用原位池,结构设计优化合理,适用于各种形貌、尺寸的纳米溶胶在水油界面处的自组装,不仅可以原位得到界面处组装的纳米薄膜,同时组装后的纳米材料可以在原位池内直接用于SERS光谱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界面组装用原位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界面组装用原位池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界面组装用原位池,包括:原位池主体1、微型泵2;

原位池主体1内设有顶部开口的反应腔室,所述反应腔室包括位于下方的水相腔和位于上方的油相腔,所述水相腔底部设有基质层3,所述水相腔侧壁设有导流通道4,微型泵2连接在导流通道4远离所述水相腔一端。

本实施例的界面组装用原位池的具体工作过程中,在反应腔室下部加入水相液体且上部加入油相试剂,再将浓缩后的纳米粒子加入其中,最后再界面处快速加入诱导剂,诱导剂的加入降低了界面处的界面能,从而纳米粒子成功在界面处实现组装;当整个过程完成且上层的油相试剂快速挥发完全后,打开微型泵,利用微流通路缓慢抽出下层水相液体,界面处的组装膜随着下层液体的抽离缓慢沉积在水相腔底部的基质层上,下层液体抽取干净后,关闭微型泵;制备结束后,可将原位池主体直接放置于便携式拉曼仪下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界面组装用原位池,原位池主体内设有顶部开口的反应腔室,所述反应腔室包括位于下方的水相腔和位于上方的油相腔,所述水相腔底部设有基质层,所述水相腔侧壁设有导流通道,微型泵连接在导流通道远离所述水相腔一端。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界面组装用原位池,结构设计优化合理,适用于各种形貌、尺寸的纳米溶胶在水油界面处的自组装,不仅可以原位得到界面处组装的纳米薄膜,同时组装后的纳米材料可以在原位池内直接用于SERS光谱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原位池主体1采用聚氧硅烷材料制成。

为了提高反应产物均匀性,所述反应腔室具有竖直延伸的圆柱形结构,同时也便于反应产物从原位池主体中取出。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废液槽5,废液槽5与微型泵2远离所述水相腔一端连接,便于反应后的水相溶液回收到废液槽。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基质层3采用硬质基质材料制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