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定叶片横截面叶绿素荧光的叶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4918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测定叶片横截面叶绿素荧光的叶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测定叶片横截面叶绿素荧光的叶室,属于光学仪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某些生物赖以生存的关键生物学过程之一,光合机构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释放出氧气,同时将所吸收的光能转变为可利用的化学能,叶绿素荧光作为光合作用研究的探针,反映了光合机构的光化学效率和热耗散能力的变化,叶片内部不同叶肉组织对不同光质和光强吸收能力不同。目前商品化的叶绿素荧光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能测定叶片表面或叶片内部某一点的叶绿素荧光),不能得到叶肉组织真实的光合能力,且商品化的叶绿素荧光仪所配备的荧光叶室一般体积较小,仅能水平夹持叶片,透光孔在叶片表面,不能用在显微镜上测定叶片横截面的叶绿素荧光。

利用高分辨率显微镜观察叶片横截面的叶绿素荧光,可以深入和系统地研究叶片内部光合作用能力的差异,而目前用于测定叶片横截面的简易装置,一般使用2片载玻片夹住叶片,将横截面朝向显微镜头观察,或采用U型玻璃窗容器,再用2片玻璃垫片夹住叶片放入容器中观察,然而,这样的简易装置不能避免叶片表面的荧光污染,也不能保持水分,致使叶片横截面荧光测定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荧光测定准确的用于测定叶片横截面叶绿素荧光的叶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测定叶片横截面叶绿素荧光的叶室,其特征在于,该叶室包括叶室本体和叶片夹;所述叶室本体是由底座和上盖可拆卸连接而成的箱体结构,所述底座采用透光材料;所述底座顶部间隔设置有用于插设固定所述叶片夹的两透光挡板,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遮光膜,所述遮光膜上开设有用于便于观察叶片的通光孔;所述上盖上设置有通孔和单向阀,所述通孔用于插设固定气体发生装置的湿度传感器,所述单向阀用于连接所述气体发生装置的出气口,所述上盖下部还设置有用于连接光源装置的光源开口。

优选地,所述叶片夹包括弹簧夹和垫片,所述弹簧夹包括两折线形侧板,两所述折线形侧板的顶板相对侧固定连接弹簧,每一所述折线形侧板内侧均固定设置一用于夹设叶片的所述垫片。

优选地,两所述折线形侧板均采用透光材料,两所述垫片均采用不透光的黑色海绵材料。

优选地,两所述垫片的底端与两所述折线形侧板的底端在同一水平线,或两所述垫片的底端高于两所述折线形侧板的底端1~2mm。

优选地,位于所述叶片夹上方的所述叶室本体顶部固定设置一风扇。

优选地,所述底座和上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光源开口采用狭缝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底座采用透光率大于95%的石英玻璃材料。

优选地,两所述挡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mm。

优选地,所述叶室本体采用10cm*10cm*6cm的箱体结构,所述叶片夹的高度不大于50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叶片夹是由采用透光材料的弹簧夹和采用不透光吸水材料的垫片组成,叶片安装在弹簧夹内侧的两垫片之间,安装简单快捷,叶室本体内通入气体后,吸水性强的垫片能够保证叶片测量过程中始终处于湿润状态,防止叶片失水造成叶绿体失活,同时保证叶片的上下表面仅靠近显微镜物镜的部分照光,避免叶片其他部位的荧光污染,提高荧光测定的准确性。2、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底座底部设置有遮光膜,能够保证显微镜物镜的入射光只照射叶片横截面,防止叶片上下表面的荧光污染。3、本实用新型的叶室本体内可以根据试验需要设置插设固定气体发生装置的湿度传感器,上盖通过光源接口可以连接外部光源装置通入外部光源,并通过单向阀连接气体发生装置的出气口通入试验所需气体,箱式密封的叶室本体可以根据显微镜载物台进行相应设计,具有很高的灵活性。4、本实用新型的叶室本体内还设置有风扇,能够使试验所需气体均匀地充满叶室本体内,进而使叶片的横截面能够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提高叶片横截面荧光测定的准确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光合仪器领域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叶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叶片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采用本实用新型和采用现有简易装置测定叶片横截面叶绿素荧光产量的结果对比图,其中,“-”表示采用本实用新型测定的叶片横截面叶绿素荧光产量,“-”表示采用现有简易装置测定的叶片横截面叶绿素荧光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绘。然而应当理解,附图的提供仅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它们不应该理解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测定叶片横截面叶绿素荧光的叶室包括叶室本体1、叶片夹2、挡板3、遮光膜4、风扇5和单向阀6,其中,叶室本体1包括底座11和上盖12,底座11和挡板3均采用透光材料。

底座11顶部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上盖12构成叶室本体1,叶室本体1采用箱体结构,底座11顶部还间隔设置有用于插设固定叶片夹2的两挡板3,底座11底部设置有遮光膜4,遮光膜4上开设有用于便于显微镜7观察叶片8的通光孔。位于叶片夹2上方的叶室本体1顶部固定设置风扇5,上盖12上部开设有通孔13,用于插设固定气体发生装置的湿度传感器,上盖12上部还插设固定单向阀6,用于连接气体发生装置的出气口,上盖12下部两侧均开设有光源开口14,用于连接光源装置,其中,气体发生装置和光源装置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2所示,叶片夹2包括弹簧夹21和垫片22,弹簧夹21包括两折线形侧板23和一弹簧24,每一折线形侧板23的顶板相对侧固定连接弹簧24,每一折线形侧板23内侧均固定设置一用于夹设叶片8的垫片22,两垫片22的底端与两折线形侧板23的底端在同一水平线,或两垫片22的底端高于两折线形侧板23的底端1~2mm。每一垫片22均可以采用不透光的黑色海绵材料,用于保持叶片8的湿润不透光,每一折线形侧板23均采用透光材料。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底座11和上盖12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用于保证叶室本体1的气密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底座11采用透光率大于95%的石英玻璃材料。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光源开口14采用狭缝形结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叶室本体1的尺寸可以根据显微镜7载物台上部空间进行设定,例如:叶室本体1采用10cm*10cm*6cm的箱体结构,叶片夹2的高度不大于50mm。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两挡板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mm。

下面以现有水蒸汽发生装置和倒置荧光显微镜为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用于测定叶片横截面叶绿素荧光的叶室的使用过程:

1)将底座11固定于倒置荧光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选择需要观察的新鲜植物叶子,避开叶脉部分用刀片切出1cm*1cm大小的叶片8;

3)将垫片22用水沾湿,并将切好的叶片8固定在两垫片22之间,使叶片8的横截面边缘与两垫片22底端保持齐平;

4)将叶片夹2插入挡板3中使叶片8的横截面朝向倒置荧光显微镜的物镜;

5)将上盖12与底座1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成叶室本体1,并检查叶室本体1的气密性;

6)将水蒸汽发生装置的出气口连接单向阀6,打开水蒸汽发生装置,将水蒸汽通入叶室本体1内,开启风扇5使水蒸汽均匀充满叶室本体1内;

7)通过水蒸汽发生装置的湿度控制功能设置湿度传感器的湿度大于70%,并将湿度传感器插入通孔13中,调节水蒸汽发生装置的气体流量和通气时间使叶室本体1内的湿度达到实验要求;

8)开启光源装置,外部光源经光源开口进入叶室本体1内对叶片8的横截面进行照射,叶片8的横截面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9)调节倒置荧光显微镜,使叶片8的横截面叶肉组织清晰可见,对叶片8横截面的叶绿素荧光产量进行测定。

如图3所示,可以明显看出,与采用测定叶片8横截面的简易装置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叶室对叶片8横截面的叶绿素荧光产量进行测定可以降低叶片8表面的荧光污染,保持叶片8水分,使荧光测定结果更准确可靠。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制作工艺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