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光谱仪及其测试窗口保护帽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9616发布日期:2018-06-05 23:59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光谱仪及其测试窗口保护帽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持式光谱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持式光谱仪及其测试窗口保护帽盖。



背景技术:

手持式荧光光谱仪主要应用于金属回收、矿石分析、土壤调查等工况及环境下。在测试过程中,光谱仪前端窗口处的保护膜容易破损,从而使被测试物进入窗口内,对探测器和光管造成损坏,而探测器和光管为仪器最关键的模块,在很小的外力下就会造成损伤,若损坏必须整体更换,维修成本是整机的60%左右。另外,即使探测器和光管不受损伤,保护膜破裂后尘埃进入腔体内,也会致使探测器和光管的测试结果出现误差,从而影响仪器测试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保护探测器及光管的手持式光谱仪及其测试窗口保护帽盖。

一种手持式光谱仪测试窗口保护帽盖,包括:

主体,呈矩形的平板状结构;

折边,为两个,两个所述折边分别设于所述主体上两相对的位置,以与所述主体共同围成“U”字形结构;

其中,所述折边能够与手持式光谱仪的主壳体连接,以使所述主体盖设于手持式光谱仪测试窗口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边与所述主体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标准块,所述标准块安装于所述主体上,且与所述折边位于所述主体的同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准块为两个,两个所述标准块对称的设置于所述主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标准块嵌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与所述标准块均为圆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准块为不锈钢标准块。

一种手持式光谱仪,包括:

上述手持式光谱仪测试窗口保护帽盖;

主壳体,所述主壳体的一端设有测试窗口,所述手持式光谱仪测试窗口保护帽盖能够盖设于所述测试窗口上;及

连接件,安装于所述主壳体上,所述折边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主壳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上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件容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连接件包括弹簧及卡块,所述折边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弹簧能够弹性作用于所述卡块,以使所述卡块能够容置于所述卡槽内,并与所述卡槽的内侧壁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槽为腰形槽,所述折边能够同时与两个所述连接件相连接。

上述手持式光谱仪测试窗口保护帽盖能够盖设于测试窗口上,以防止手持式光谱仪内部的探测器及光管受到损坏,提高了手持式光谱仪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尘埃通过测试窗口进入腔体内而影响探测器及光管的测试结果。另外,当在手持式光谱仪处于开机状态时,手持式光谱仪测试窗口保护帽盖也能够对光管发出的X射线进行遮挡,以防止对人或动物造成辐射伤害。

进一步地,主体上设置有标准块,不仅可以对测试窗口起到覆盖保护作用,对光管发出的X射线进行遮挡,还可以通过标准块对手持式光谱仪进行初始化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光谱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手持式光谱仪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手持式光谱仪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手持式光谱仪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及

图5为图4中所示手持式光谱仪测试窗口保护帽盖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结合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光谱仪10包括手持式光谱仪测试窗口保护帽盖100、主壳体200及连接件300。连接件300安装于主壳体200上,手持式光谱仪测试窗口保护帽盖100通过连接件300与主壳体200连接。主壳体200的一端设有测试窗口210,手持式光谱仪测试窗口210保护帽盖100能够盖设于测试窗口210上。

结合图3及图4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手持式光谱仪测试窗口保护帽盖100包括主体110及折边120及标准块130。折边120与标准块130均设置于主体110上。

其中,主体110呈矩形的平板状结构。折边120为两个,两个折边120分别设于主体110上两相对的侧边上,以与主体110共同围成“U”字形结构。折边120能够与连接件300连接,从而与主壳体200实现连接,进而将主体110盖设于测试窗口210上,以防止手持式光谱仪10内部的探测器及光管受到损坏,也避免尘埃通过测试窗口210进入腔体内而影响探测器及光管的测试结果。同时,当在手持式光谱仪10处于开机状态时,手持式光谱仪测试窗口保护帽盖100也能够对光管发出的X射线进行遮挡,以防止对人或动物造成辐射伤害。

结合图4及图5所示,具体地,折边120与主体110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即沿远离主体110的方向,两折边12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从而形成喇叭状结构,以便于测试窗口210能够较为容易的与主体110相贴合。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标准块130安装于主体110上,且与折边120位于主体110的同一侧,即标准块130位于主体110上朝向手持式光谱仪测试窗口210的一侧。当手持式光谱仪测试窗口保护帽盖100盖设于测试窗口210上时,可以开启手持式光谱仪10,通过对标准块130内组成元素的检测,以对手持式光谱仪10进行初始化设置。同时,标准块130的设置也能够进一步对测试窗口210起到覆盖保护作用。

具体地,标准块130为两个,两个标准块130对称的设置于主体110上。手持式光谱仪测试窗口保护帽盖100盖设于测试窗口210上时,无须考虑盖设方向,只需要使折边120与连接件300连接,即可使两个标准块130中的其中一个与测试窗口210上的出光口相对,从而起到防呆作用。

具体地,主体110上开设有容置槽111,标准块130嵌设于容置槽111内,且标准块130的表面与主体110的表面相平齐,从而更好的与测试窗口210相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槽111与标准块130均为圆形。标准块130为316不锈钢标准块。在其他实施例中,容置槽111与标准块130的形状还可以为矩形、椭圆形等其他形状。标准块130还可以为304、308等其他型号的不锈钢。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手持式光谱仪的主壳体200上开设有凹槽(图未标),连接件300安装于凹槽内,折边120通过连接件300与手持式光谱仪的主壳体200连接。

具体地,连接件300包括弹簧(未示出)及卡块310,弹簧能够弹性作用于卡块310,以使卡块310凸出凹槽,按压卡块310,卡块310能够缩进凹槽内,并将弹簧压缩。折边120上开设有卡槽121。当手持式光谱仪测试窗口保护帽盖100盖设于测试窗口210上时,随主体110逐渐靠近测试窗口210,折边120能够与卡块310抵接,以将卡块310压缩进凹槽内,当主体110盖设于测试窗口210上时,卡块310在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凸出凹槽,并容置于卡槽121内,且与卡槽121的内侧壁相抵接,从而实现折边120与手持式光谱仪的主壳体200的连接。

具体地,卡槽121为腰形槽,一个折边120能够同时与两个连接件300相连接,即,手持式光谱仪的主壳体200上共设置四个连接件300,且两个连接件300的卡块310能够同时与一个折边120上的卡槽121相配合,不仅保证折边120与主壳体200的有效连接,同时也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避免手持式光谱仪测试窗口保护帽盖100相对主壳体200活动。

上述手持式光谱仪测试窗口保护帽盖100能够盖设于测试窗口210上,以防止手持式光谱仪10内部的探测器及光管受到损坏,提高了手持式光谱仪10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尘埃通过测试窗口210进入腔体内而影响探测器及光管的测试结果。另外,当在手持式光谱仪10处于开机状态时,手持式光谱仪测试窗口保护帽盖100也能够对光管发出的X射线进行遮挡,以防止对人或动物造成辐射伤害。

进一步地,主体110上设置有标准块130,不仅可以对测试窗口210起到覆盖保护作用,对光管发出的X射线进行遮挡,还可以通过标准块130对手持式光谱仪10进行初始化设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