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防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8170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螺丝防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漏设备技术领域,尤指运用在对螺丝防漏功效进行检测的螺丝防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所使用的螺丝,除了具有基本固定的功能之外,另外在若干产品或产品的特定位置处的螺丝必须具有防漏效果,而此种具有防漏效果的螺丝,现有技术是在螺丝的表面或螺丝的特定部位涂覆有特殊的防漏材料,借以可达到所需的特定防漏功能,然此种具防漏功能的防漏螺丝在生产制作完成后,必须经由检测装置以测试所述防漏螺丝是否具有所设定可承受液体压力的防漏效果,以确认所述具有防漏效果的防漏螺丝质量。

就现有检测装置的构造,如图11所示,其为一量测台60,其构造概略包括有一中空的压力筒61,所述压力筒61与一可提供有具高压液体的液压装置连接,在所述压力筒61的顶端设有一治具62,所述治具62上设有一螺孔621,所述螺孔621尺寸为配合所欲检测的防漏螺丝50的尺寸制作,因此检测时必须将防漏螺丝50旋转锁固在所述压力筒61的螺孔621处,将液压装置所输出的高压液体输入至所述压力筒61内,以测试所述防漏螺丝的防漏效果,由于在检测时,所述防漏螺丝50的螺纹与所述治具62的螺孔621的螺纹相互抵顶,使得所述测试用的高压液体必须通过前述因螺纹间相互抵顶所形成的阻碍,始可流至螺丝头部与治具62间结合处的防漏材料处,以判断对所施予特定压力值的液体是否具防漏效果,如此将造成检测所取得的防漏数值不精准且误差大的缺点。

再者,由于检测时必须将防漏螺丝一一的旋转锁固在所述压力筒的螺孔处,在完成检测后,必须将防漏螺丝反向旋转的由所述治具上的螺孔旋转取下,使得检测过程将极为耗费工时,尤其当进行小体积的防漏螺丝的检测更存在有操作不便且成本增加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前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而创作的检漏装置,是在压力筒上设有一具检测孔的治具,在所述治具上方设有一抵压组,将防漏螺丝直接置入所述检测孔内并以一具设定压力的抵压组予以压固,以进行防漏检测,具有防漏检测较为准确及操作简便的实用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了可达到前述的创作目的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螺丝防漏检测装置,其包括有一机台、一抵压组、至少一量测台及一液压组;所述机台,其可为一板体,所述抵压组、各所述量测台及所述液压组为设置在所述机台上;所述抵压组具有一立板、二立柱、一升降机构、一升降板、一作动板、一压力传感器、至少一压制件及至少一压块;所述立板及所述二立柱为间隔设置在所述机台上,所述立板上设有一架板,所述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立板,所述升降板一端部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另一端部位在所述二立柱上移动,所述升降板可相对于所述立板上下位移,所述作动板设置在所述升降板下方并可相对于所述作动板上下位移,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升降板与所述作动板的间,各所述压制件设置在所述作动板下方,各所述压块设置在所述架板并可相对于所述架板上下位移,各所述压块为分别相对于各所述压制件;所述量测台具有一压力筒,所述压力筒为中空体且上方设有一相互连通的治具,所述治具设有一检测孔,各所述治具为分别相对于各所述压块;所述液压组,其具有一可输出液体的油槽,所述油槽连接有一管体,所述管体连接有数支管,各支管分别与各所述压力筒连接。

所述的螺丝防漏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架板在相对于所述二立柱一侧设有至少一第一滑轨组,各所述第一滑轨组分别设有一连接件,各所述连接件可相对于所述架板上下位移,各所述连接件的每一个连接件上设有一第二滑轨组;所述升降机构具有一马达及一第三滑轨组,所述第三滑轨组一端与所述马达,所述第三滑轨组设有可上下位移的一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与所述升降板连接;所述压块设有二压块单元且为间隔设置,每一压块单元设有一滑块,各所述滑块可套设在相对的所述第二滑轨组移动。

所述的螺丝防漏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升降板另一端部设有二第一轴套,各所述第一轴套为分别套设在所述二立柱,所述升降板另设有二第二轴套;所述作动板设有二导柱,各所述导柱为可滑移的穿设位在各所述第二轴套内,所述作动板另设有至少一第三轴套;所述压制件的一端部具有二支脚,另一端具有一导柱,所述导柱套设有一弹性件并穿设于所述作动板对应的所述第三轴套。

所述的螺丝防漏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压力筒包括有一本体及一盖体,所述本体内部为具中空的一容室且一端部具有一开口,所述本体具有一管接口,所述管接口与所述支管连接;所述盖体固定在所述本体的所述开口,所述盖体顶面内凹形成有一安装座及贯穿设有一穿孔,所述安装座内部为中空状与所述穿孔为相互连通,所述盖体顶面且位在所述安装座的外环内凹形成有一环槽,所述环槽设有一垫圈,所述治具的所述检测孔为一直孔,其一端部具有向外突出的一环突部,所述垫圈位在所述盖体与所述治具的所述环突部的间。

所述的螺丝防漏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液压组具有间隔设置的二端板并固定在所述机台及所述立板,所述二端板间设有二导柱及设有一作动板,所述作动板设有二轴套,所述二轴套分别套设在所述二导柱,所述二立板外侧分别设有一马达及一油槽,所述油槽一端部突伸有一可伸缩的作动杆,所述作动板与所述作动杆的另一端部连接,所述油槽设有与内部相通的一油孔,所述油孔与所述管体一端连接。

所述的螺丝防漏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管体另一端连接有一分配盘,所述分配盘连接至少一支管,各所述支管另一端分别与相对应各所述量测台的压力筒的管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借由前述技术手段的运用,可将待检测的防漏螺丝简便且快速直接的插置入各所述量测台的治具内,再依序使各对应的压块位在各防漏螺丝上方,再驱动所述升降板向下位移并使各压制件各支脚抵压在对应的压块上,即可输入具有一设定压力的液体进入量测台的压力筒内,所述液体即可作用所述治具的检测孔内的防漏螺丝并检测其防漏效果是否符合规定,具有操作简便且检测速度快,可提升检测效率的实用创作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抵压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抵压组及量测台组装在机台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的立体外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量测台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量测台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液压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压块下移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压制件移动的示意图。

图11为现有技术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机台10;抵压组20;立板21;架板211;第一滑轨组212;连接件213;第二滑轨组214;立柱22;升降机构23;马达231;第三滑轨组232;驱动块233;连接器234;升降板24;第一轴套241;第二轴套242;作动板25;第三轴套251;压力传感器26;压制件27;支脚271;弹性作272;压块28;压块单元281;滑块282;量测台30;本体31;容室311;开口312;管接口313;盖体32;安装座321;穿孔322;环槽323;治具33;通孔331;环突部332;垫圈34;液压组40;端板41;411;导柱作动板42;轴套421;传动套422;马达43;油槽44;作动杆441;油孔442;管体45;分配盘451;支管452;手动阀46;电动阀47;防漏螺丝50;量测台60;压力筒61;治具62;螺孔621;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螺丝防漏检测装置,其包括有一机台10、一抵压组20、至少一量测台30及一液压组40;

所述机台10,其可为一板体,所述抵压组20、各所述量测台30及所述液压组40为安装设置在所述机台10上。

配合参看如图3所示,所述抵压组20,其具有一立板21、二立柱22、一升降机构23、一升降板24、一作动板25、一压力传感器26、至少一压制件27及至少一压块28;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为设有三量测台30,相对于三量测台30的数量设有三压制件27及三压块28。

所述立板21及所述二立柱22为间隔安装固定在所述机台10上,所述立板21朝向所述二立柱22位置以数支短柱间隔设有一架板211,所述架板211在相对于所述二立柱22一侧设有至少一第一滑轨组212,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为设有三第一滑轨组212,各所述第一滑轨组212上分别设有一连接件213,各所述连接件213可相对于所述架板211上下位移,又各所述连接件213的每一个连接件213上设有一第二滑轨组214。

配合参看图4所示,所述升降机构23安装在所述机台10上,其具有一马达231及一第三滑轨组232,所述第三滑轨组232安装在所述立板21的一侧,其一端与所述马达231相互连接,所述第三滑轨组232设有可上下位移的一驱动块233,所述马达231可驱动所述驱动块233位移,此驱动构造为一现有技术,例如,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构造可在所述升降机构23上设有由马达231所驱动的一螺杆,所述驱动块233设有一螺孔,所述螺孔与所述螺杆相互连接,所述螺杆的一端部与所述马达的动力输出杆之间以一连接器234相互结合,当所述马达231驱动所述螺杆转动时,可使所述驱动块233向上或向下移动。

所述升降板24为一板体,其一端部与所述驱动块233连接,另一端部设有二第一轴套241,各所述第一轴套241分别套设在所述二立柱22上,所述升降板24可受到升降机构23作动后相对于所述二立柱22上下位移,所述升降板24上另设有二第二轴套242。

所述作动板25设置在所述升降板24下方,所述作动板25设有二导柱,各所述导柱为可滑移的穿设位在各所述第二轴套242内,使得所述作动板25可相对于所述升降板24移动,又所述作动板25另设有至少一第三轴套251,如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为设有三个第三轴套251。

所述压力传感件26,其为一制式组件,用于将感测到的压力以电讯号传送出,所述压力传感件26为安装在所述作动板25与所述升降板24之间。

各所述压制件27的每一压制件27的一端部具有二支脚271,另一端具有一导柱,所述导柱套设有一弹性件272并穿设于所述作动板25所设的第三轴套251内,使得各所述压制件27可相对于所述作动板25移动。

各所述压块28的每一压块28设有二压块单元281,所述二压块单元281为间隔设置,每一压块单元281设有一滑块282,各所述滑块282可套设在相对的所述第二滑轨组214上移动,以调整二压块单元281的间的距离,各所述压块28为对应于各所述量测台30,再者所述压块28的所述二压块单元281分别对应于所述压制件27的二支脚271;又各所述压块28经由所述连接件213可相对于所述架板213上下位移。

配合参看图5及图6所示,所述量测台30,其具有一压力筒及一治具33,所述压力筒设有一管接口313,所述压力筒包括有一本体31及一盖体32,所述本体31为一中空体,于其内部形成有一容室311且一端部具有一开口312,所述管接口313位在所述本体31上并与所述容室311相连通;所述盖体32固定在所述本体31的所述开口312,所述盖体32顶面内凹形成有一安装座321及贯穿设有一穿孔322,所述安装座321的内部为中空状与所述穿孔322为相互连通,再者在所述盖体32的顶面且位在所述安装座321的外环内凹形成有一环槽323。

所述治具33为一长柱体且贯穿设有一检测孔331,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所述检测孔331为一直孔。所述治具33的一端部具有向外突出的一环突部332,所述治具33的另一端部为穿置位于所述安装座321内;一垫圈34设置在所述环槽323,所述垫圈34位在所述盖体32与所述治具33的环突部322之间;又待检测的防漏螺丝50一端部可穿置入位在所述治具33的检测孔331内,另一端部的螺头位在所述治具33的端面,所述检测孔331的孔径为相对应于所述防漏螺丝50的外径。

配合参看图1及图7所示,所述液压组40,其具有二端板41并结合固定在所述机台11及立板21,所述二端板41为间隔设置并设有二导柱411,所述二端板41之间设有一作动板42,所述作动板42设有二轴套421,所述二轴套421为套设在所述二导柱411,使得所述作动板42可位在所述二导柱411上移动,在所述二立板21的外侧分别设有一马达43及一油槽44,所述油槽44的一端部突伸有一可伸缩的作动杆441,所述作动杆441与所述作动板42连接,另一端部设有与所述油槽44内部相通的一油孔442,当马达43驱动所述作动板42位移时,所述作动杆441可相对于所述油槽44呈伸缩位移,使得所述油槽44内的液体可由所述油孔442流出或流入;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在所述作动板42设有一传动套422,所述传动套422一端与所述作动杆441连接,另所述马达43的动力输出杆设有一连接器423,所述连接器423另一端部与所述作动杆441连接。

又所述油孔442连接有一管体45,所述管体45连接至一分配盘451,所述分配盘451连接至少一支管452,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为设有三支管452,各所述支管452另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量测台30的压力筒的管接口313连接,使得加压的液体可流入压力筒内;再者进一步在管体45上连接设有一手动阀46及一电动阀47,借以控制液体在管体45的流动与否或其它的控制需要。

配合参看图1、图6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在进行防漏检测时,可先驱动所述升降机构23将升降板24移动至上方位置,将各所述压块28向上推移,此时即可将防漏螺丝50以具有螺纹的一端部插置在所述量测台30的压力筒上方的治具33的检测孔331内;配合参看图9所示,将各压块28向下移动,使得每一压块28的二压块单元同时抵压在所述防漏螺丝50上;配合参看图10所示,再者借由所述升降机构23的向下位移作动,每一压制件27的二支脚271分别抵在所述二压块单元上,使得所述防漏螺丝50与所述治具33相互抵紧定位并借由所述防漏螺丝50的防漏材料与所述治具33的检测孔331形成防漏效果。

液压组40所输出的高压液体经由管体45及各支管451分别流入相对应量测台30的各所述压力筒内,所输出的液体可经设定为具有一压力,具有一设定压力的液体即可流动并直接充满在所述检测孔331与所述防漏螺丝50之间,所述防漏螺丝50受力液体的压力作用将触动所述压力传感件26,所述压力传感件26将所述防漏螺丝50所承受力的位移量转换为信号输出,借以检测所述防漏螺丝50的防漏效果;完成后由所述升降机构23将升降板24及各压制件27均向上移动,再将各压块28向上推移即可将检测完成的各所述防漏螺丝50取出,具有操作简便且节省工时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