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拆卸方便的螺孔深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8811发布日期:2018-10-19 21:13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拆卸方便的螺孔深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拆卸方便的螺孔深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工件钻孔后攻螺纹,必须对其深度进行控制、测量,通常的测量方法是:用专用螺栓(塞规)杆部铣扁,制作成一个台阶或刻划标志做成通规,旋进制作的孔中,比对台阶位置。该量具的局限是:通用性差,准确度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拆卸方便的螺孔深度测量装置,它不但能方便地读出螺孔的深度;通过更换测头可方便地测量不同规格的螺纹,通用性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拆卸方便的螺孔深度测量装置,它包括可换测头、读数套筒、调节套筒和微调棘轮,读数套筒的表面设有刻度,读数套筒内穿有测杆,测杆的前部分在读数套筒内,测杆前部分在读数套筒内移动,测杆的头部设有前卡口,前卡口的周围分布有压缩弹簧Ⅰ,可换测头的尾部为安装柱Ⅰ,可换测头的安装柱Ⅰ插入前卡口内通过压缩弹簧Ⅰ压紧后连接,测杆的尾部设有后卡口,后卡口的周围分布有压缩弹簧Ⅱ,微调棘轮的一侧设置为安装柱Ⅱ,微调棘轮的安装柱Ⅱ插入后卡口内通过压缩弹簧Ⅱ压紧后连接,调节套筒的前部分套在读数套筒的外部,读数套筒在调节套筒内移动,测杆的后部分位于调节套筒后部分内,在调节套筒的尾部与测杆的尾部之间设有自锁装置。

所述的读数套筒的头部端面设置为测量基准面,测量基准面与可换测头的头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基准面长度。所述的测杆尾部的表面为带有自锁角度的外锥面,在外锥面上套有胀紧环,在胀紧环的上部为开口,胀紧环的内环为内锥面,测杆尾部的外锥面与胀紧环的内锥面相配合后形成自锁装置,胀紧环的外径与调节套筒的内径相配合,胀紧环的外部与调节套筒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的自锁角度为8-10°。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能方便地读出螺孔的深度;通过更换测头可方便地测量不同规格的螺纹,通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胀紧环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中,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拆卸方便的螺孔深度测量装置,它包括可换测头1、读数套筒2、调节套筒3和微调棘轮4,读数套筒2的表面设有刻度,读数套筒2内穿有测杆5,测杆5的前部分在读数套筒2内,测杆5前部分在读数套筒2内移动,测杆5的头部设有前卡口6,前卡口6的周围分布有压缩弹簧Ⅰ15,可换测头1的尾部为安装柱Ⅰ13,可换测头1的安装柱Ⅰ13插入前卡口6内通过压缩弹簧Ⅰ15压紧后连接,测杆5的尾部设有后卡口7,后卡口7的周围分布有压缩弹簧Ⅱ14,微调棘轮4的一侧设置为安装柱Ⅱ8,微调棘轮4的安装柱Ⅱ8插入后卡口7内通过压缩弹簧Ⅱ14压紧后连接,调节套筒3的前部分套在读数套筒2的外部,读数套筒2在调节套筒3内移动,测杆5的后部分位于调节套筒3后部分内,在调节套筒3的尾部与测杆5的尾部之间设有自锁装置,所述的读数套筒2的头部端面设置为测量基准面9,测量基准面9与可换测头1的头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基准面长度,所述的测杆5尾部的表面为带有自锁角度的外锥面10,在外锥面10上套有胀紧环11,在胀紧环11的上部为开口12,胀紧环11的内环为内锥面,测杆5尾部的外锥面与胀紧环11的内锥面相配合后形成自锁装置,胀紧环11的外径与调节套筒3的内径相配合,胀紧环11的外部与调节套筒3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的自锁角度为8-10°。

测量前调整过程:调整读数套筒2与测杆5的端面在同一测量基准面上。将胀紧环11先压装进调节套筒3,再整体套装到读数套筒2中,套装时调节刻度对“0”。最后旋上微调棘轮4。

测量实现:将本实用新型的可换测头1旋进待测量螺孔中,待量规的测量基准面9与测螺孔的端面接触时,旋转调节套筒3,调节套筒3与读数套筒2相对位移,手感接近螺孔底部时旋转微调棘轮4。从读数套筒2上可读出螺孔深度,测量螺孔深度为:L+套筒读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