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1150阅读:8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电检测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漏电检测仪。



背景技术:

漏电检测仪广泛用于检测电线的健康状态,目前常用的漏电检测仪为钳形电流表,其工作部分主要由一只电磁式电流表和穿心式电流互感器组成。穿心式电流互感器铁心制成活动开口,且成钳形,故名钳形电流表。是一种不需断开电路就可直接测电路交流电流的携带式仪表,在电气检修中使用非常方便,应用相当广泛。

目前,申请号为CN201510593387.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漏电测试仪,它包括钳形表、探头和显示器,所述的探头的上部设有铁芯,在铁芯上通过屏蔽线引出的探头输入端与铁芯上连接的钳形表探头线连接,探头的输出端与显示器连接,在探头的下部连接有伸缩杆。通过伸缩杆增加了检测人员与电线的距离,以提高安全性

这种分体式漏电测试仪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但其通过伸缩杆增加了整体的长度,而整体长度越长其灵活性便越低,实际生活中,电线的排布多存在不规则弯曲的情况,灵活性下降将导致检测过程中对于不规则排布的部分电线的检测操作异常困难,使得检测效率大为下降,还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电检测仪,具有检测灵活,效率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漏电检测仪,包括壳体以及固定在壳体上的磁感应夹,所述壳体内设有驱动磁感应夹伸出的伸缩管,所述壳体上设有显示屏,所述壳体内设有驱动伸缩管伸缩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壳体内还设有驱动磁感应夹绕伸缩管的轴线旋转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壳体上还设有驱动磁感应夹开闭的第三驱动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伸缩管伸缩以调节磁感应夹与壳体的距离,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磁感应夹转动以调节磁感应夹与壳体的相对角度,使得磁感应夹更好的根据电线的排布路径以进行调整,进而使得检测作业的过程中,壳体可处于稳定的移动状态,进而使得显示屏处于稳定的移动状态,方便检测人员观察,同时当电线设置在结构复杂的结构体中时,结构体将阻挡壳体以限制壳体运动,通过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驱动磁感应夹,增加在上述情况下磁感应夹的灵活性,使得检测作业更加顺畅,提高检测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与伸缩管的内壁螺纹连接的丝杆,所述伸缩管上设有限制伸缩管与壳体相对转动的限位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丝杆的螺距较小的特性,通过丝杆驱动伸缩管伸缩以提高对伸缩管伸缩行程的控制精度,通过限位件限制伸缩管与壳体相对转动以保证伸缩管受转动的丝杆驱动伸缩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在伸缩管外侧壁上的滑条,所述滑条的长度方向与伸缩管伸出方向一致,所述壳体内设有供滑条卡接以滑动的滑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条卡接在滑槽内滑动,以限制了伸缩管相对壳体转动,同时不阻碍伸缩管伸缩。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驱动丝杆转动的第一动力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动力部驱动丝杆转动,以减少人工转动丝杆的操作复杂度以及工作强度,方便操作。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套接在伸缩管外的旋转套筒,所述滑槽开设在旋转套筒的内侧壁上,所述旋转套筒与壳体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滑槽开设在螺旋套筒内,限制伸缩管与螺旋套筒的相对转动,同时由于旋转套筒与壳体转动连接,通过转动螺旋套筒即可转动伸缩管,进而驱动磁感应夹转动,以调节磁感应夹与壳体的相对角度。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驱动旋转套筒旋转的第二动力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动力部驱动旋转套筒旋转,减少人工转动旋转套筒的操作复杂度以及工作强度,方便操作。

优选的,所述磁感应夹包括固定夹以及铰接在固定夹上的活动夹,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连接在活动夹上以拉动活动夹摆动的柔性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柔性件拉动活动夹以使磁感应夹打开,增加操作人员打开磁感应夹时与电线的距离,提高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还包括滑动连接在壳体上的拨块,所述拨块与柔性件远离活动夹的端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柔性件远离活动夹的端部连接在拨块上,又由于拨块滑动连接在壳体上,对柔性件远离活动夹的端部给予约束,避免柔性件乱飘,以影响检测作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伸缩管伸缩,以精确控制磁感应夹与壳体的距离,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磁感应夹绕伸缩管的轴线旋转以控制磁感应夹与壳体的相对夹角,调节磁感应夹更好的与电线配合以方便检测作业,使得在结构体阻碍壳体运动的情况下,亦可灵活调节磁感应夹,同时使得显示屏可沿较为稳定的路径移动,方便检测人员观察,使得检测作业更顺畅,提高检测效率,通过第三驱动组件延长检测人员打开磁感应夹时与电线的距离,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漏电检测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示意漏电检测仪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显示屏;12、第一开关;13、第二开关;14、第三开关;2、磁感应夹;21、固定夹;22、活动夹;221、连接块;23、固定板;3、伸缩管;31、限位件;311、滑条;312、滑槽;4、第一驱动组件;41、丝杆;42、第一动力部;5、第二驱动组件;51、旋转套筒;52、第二动力部;6、第三驱动组件;61、柔性件;62、拨块;621、拨环;63、卡槽;64、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漏电检测仪,参照图1,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磁感应夹2,壳体1内设有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伸缩以驱动磁感应夹2伸缩的伸缩管3。

参照图2,磁感应夹2为矩形框结构,包括位于底端的固定板23,固定板23与伸缩管3固定连接,固定板23上固定有固定夹21,固定板23上还铰接有活动夹22,活动夹22为磁感应夹2的其中一竖直侧边,固定夹21为磁感应夹2位于上端的侧边以及另一竖直侧边,活动夹22远离固定夹21的侧壁上一体有朝远离固定夹21的方向延伸的连接块221,活动夹22与固定板23的铰接处设有扭簧,通过扭簧驱动活动夹22与固定夹21贴合以使磁感应夹2闭合。

壳体1上设有驱动磁感应夹2打开的第三驱动组件6,第三驱动组件6包括一端连接在连接块221上的柔性件61,本实施例中柔性件61为拉绳,其他实施例中可为链条、钢丝等,壳体1上设有卡槽63,卡槽63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卡槽63内卡接有在卡槽63内滑动的拨块62,拨块62与柔性件61远离连接块221的端部连接,拨块62上位于远离壳体1的一端固定有拨环621。

卡槽63的上端固定有弹性件64,通过弹性件64驱动拨块62朝壳体1的底部方向滑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64为螺旋弹簧,其他实施例中可为钢片弹簧,橡胶弹簧等,弹性件64的弹力小于扭簧的弹力。

壳体1内设有驱动伸缩管3伸缩的第一驱动组件4,第一驱动组件4包括与伸缩管3的内壁螺纹连接的丝杆41以及驱动丝杆41转动的第一动力部42,伸缩管3的外侧壁上设有限制伸缩管3与壳体1发生相对转动的限位件31,限位件31为固定在伸缩管3的外侧壁上的滑条311,滑条311沿伸缩管3的伸缩方向设置。

壳体1内还设有驱动磁感应夹2绕伸缩管3的轴向旋转的第二驱动组件5,第二驱动组件5包括套接在伸缩管3外壁上的旋转套筒51,旋转套筒51的内壁上开有滑槽312,滑槽312沿伸缩管3的伸缩方向设置,滑条311卡接在滑槽312内滑动,以限制伸缩管3与旋转套筒51相对转动,第一动力部42固定在旋转套筒51的底部。

旋转套筒51与壳体1转动连接,壳体1内还固定有驱动旋转套筒51旋转的第二动力部52。

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部42与第二动力部52均为电机,其他实施例中可为蜗轮蜗杆传动、带式传动机构等。

参照图1,壳体1内还设有漏电检测元件,壳体1上固定有显示数值的显示屏11,壳体1上位于设有显示屏11的侧壁上设有启闭磁感应夹2检测功能的第一开关12、控制第一动力部42的第二开关13以及控制第二动力部52的第三开关14。

本实施例的工况及原理如下:

检测时通过按压第二开关13,启动第一动力部42,进而驱动伸缩管3伸出,以调节磁感应夹2伸出至合适长度,然后朝壳体1的底部拨动拨环621,拉动柔性件61,进而通过柔性件61拉动活动夹22,使活动夹22摆动并与固定夹21分离,进而使得磁感应夹2打开,然后将磁感应夹2套设在待测电线外,松开拨环621,通过扭簧驱动活动夹22朝固定架摆动,进而关闭磁感应夹2,开始检测作业。

检测作业的过程中,根据电线的铺设情况,可通过按压第二开关13以启动第一动力部42,通过控制第一动力部42正转或反转以控制伸缩管3伸缩,进而控制磁感应夹2与电线的相对位置。

也可通过按压第三开关14以启动第二动力部52,进而驱动旋转套筒51转动,旋转套筒51转动时通过滑槽312与滑条311卡接配合以带动伸缩管3转动,进而带动磁感应夹2转动,以调节磁感应夹2与壳体1的相对角度以适应电线的弯曲铺设。

通过第一驱动组件4驱动伸缩管3伸缩以控制磁感应夹2的位置,以在扫描检测过程中壳体1处于相对稳定的移动路径,方便检测人员观察显示屏11上的数值。

当电线铺设在夹缝等非完全开放的空间内时,电线外的结构体将导致壳体1的运动受到限制,使得壳体1难以直接调节磁感应夹2的位置,通过控制伸缩管3伸缩以控制磁感应夹2的位置,以及通过控制伸缩管3转动以控制磁感应夹2的角度,方便在此类情况下调节磁感应夹2的位置,保证检测作业顺利进行。

通过第三驱动组件6驱动活动夹22摆动以打开,延长操作人员操作磁感应夹2打开时与磁感应夹2的距离,进而延长了操作人员与电线的距离,提高安全性。

通过弹性件64驱动拨块62朝壳体1的底部滑动以使柔性件61始终处于绷紧状态,避免柔性件61飘出影响检测作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