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球团落球强度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3615发布日期:2018-11-27 22:08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压球团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球团落球强度检测器。



背景技术:

中国钢铁产量已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世界钢铁大国。伴随而来的环保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钢铁企业所产生工业废弃物的污染已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所在地周边的环境,并开始制约企业自身的发展。对炼钢粉尘资源回收利用,将炼钢除尘灰等用成球机制备成生料球后再进入回转窑烧结,既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能源消耗,有效地回收了除尘灰及渣中的铁,同时还能起到化渣和降温的作用。因此,球团矿已经成为钢铁行业的主要入炉原料之一,球团矿质量与球团矿成本也是钢铁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瓶颈。

铁精矿或含铁粉料、添加剂在造球机上造球生成合格生球团后,自动下落至转运皮带上,并皮带运输机将生球团转运至干燥、焙烧设备,在生球团转运的过程中,生球团要发生多次下落和碰撞,如果生球团落下强度达不到生产标准,将致使生球团在干燥、焙烧之前发生裂纹或粉碎。使得生球团焙烧后产生大量裂纹或者焙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粉末,不仅严重危害生球团焙烧设备的工艺操作,诱发各种事故,使作业率、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指标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危害高炉操作和顺行。

现有的球团落下强度检测过程中,并没有专门的检测设备,往往是生产人员凭主观意识从一定高度落下,反复进行,直到生球产生裂纹为止,并记录落下次数。由于没有专门的检测设备,致使生球团落下强度检测过程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生球团检测过程主观因素过多,造成球团落下强度检测不准确,难以为实际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为了使得球团落下强度检测值具有代表性,往往需要选取多个生球团进行检测,由于没有专门的设备,致使生球团落下强度检测效率低下,以上问题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球团落球强度检测器,以解决现有冷压球团生球团落下强度检测过程中,主观性强、结果重复性差、落下强度准确性不高以及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球团落球强度检测器,关键在于:包括检测筒和设置在该检测筒下方的底座,所述检测筒和所述底座通过伸缩腿固定连接;

所述检测筒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球团出口,所述检测筒中竖直设有球团储存管,该球团储存管的外管壁上开设有第二球团出口,该第二球团出口上设有球团开口闭合件,所述球团储存管的下方设有水平承接盘,所述水平承接盘上开设有多个球团通孔,该水平承接盘上连接有旋转轴,该旋转轴的下端伸出所述检测筒的底板连接有动力装置。

以上方案的效果是检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伸缩腿调节测试的高度,从而保持测试高度的一致性;进入球团储存管的生球团通过球团开口闭合件,依次落入水平承接盘的球团通孔中,防止生球团在水平承接盘中发生聚集,避免了生球团在落下的过程中发生相互碰撞,防止球团之间的相互碰撞带来的检测误差,然后随旋转轴旋转至第一球团出口上方后,从检测筒下落,使得生球团可以准确的从固定高度下落,保证了生球团落下强度检测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球团开口闭合件包括覆盖所述第二球团出口的挡片和设置在所述球团储存管的管壁上的弧形定位块,所述弧形定位块的下表面竖直开设有挡片滑槽,所述挡片的上端伸入所述挡片滑槽中,并且所述挡片在所述挡片滑槽中滑动来打开或闭合所述第二球团出口。

该方案的效果是可以通过挡片在挡片滑槽中滑动来自动开启或闭合第二球团出口,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优选的,所述挡片滑槽中设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挡片滑槽的槽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挡片上端固定连接。

该方案的效果是可以通过复位弹簧实现自动开合。

优选的,所述弧形定位块的内表面与所述球团储存管的管壁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定位块的外表面水平开设有条形通孔,所述挡片的上端连接有拨片连接杆,该拨片连接杆的外端伸出所述条形通孔后连接有拨片,所述水平承接盘上竖直设有拨杆固定座,所述拨杆固定座上水平设有与所述拨片相适应的拨杆。

该方案的效果是拨杆与拨片接触后,拨片带动挡片移动,从而打开第二球团出口,当拨片位置不能移动后,拨杆离开拨片,拨片恢复原位,从而关闭第二球团出口。

优选的,所述球团通孔为四个,围绕所述旋转轴一圈设置,所述球团通孔随所述旋转轴旋转至第一球团出口上方时,与第一球团出口上下重叠。

该方案的效果是确保球团可以逐个自动从球团出口下落至底板,提高了工作效率。

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球团通孔之间设有一个所述拨杆固定座,所述拨杆固定座靠近所述水平承接盘的边沿设置。

该方案的效果是当水平承接盘在转动的过程中,都会有球团及时落入水平承接盘的球团通孔中。

优选的,所述球团储存管的上方设有接球斗,所述接球斗的顶点处与所述球团储存管的上端连通,所述接球斗的边沿与所述检测筒的内筒壁固定连接。

该方案的效果是可以将待检测的球团集中放置在接球斗中,并且防止球团储存管跟随水平承接盘转动而转动。

优选的,所述水平承接盘上开设有一圈管体定位槽,所述球团储存管和所述挡片的下端均插入所述管体定位槽中。

该方案的效果是可以进一步让球团储存管和挡片不随着水平承接盘转动而转动,降低两者之间的摩擦。

优选的,所述伸缩腿为直线电动推杆,该直线电动推杆的底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该直线电动推杆的伸出端连接有连接座,该连接座与所述检测筒的筒壁固定连接。

该方案的效果是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测试高度,提高检测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拨杆的材质为弹性塑胶,所述挡片、拨片和拨片连接杆一体成型,均为金属材质。

该方案的效果是当拨杆与拨片接触时可以带动拨片运动,但当拨片位置不能移动时,拨杆可以弯曲从而与拨片分开,而不会折断。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球团落球强度检测器中的球团开口闭合件在拨杆的作用下,实现快速简便的开合第二球团出口,使放置在接球斗中的待测球团实现自动的依次落入水平承接盘的球团通孔中,防止生球团在水平承接盘中发生聚集,避免了生球团在落下的过程中发生相互碰撞,防止球团之间的相互碰撞带来的检测误差;水平承接盘随轴旋转,将球团通孔中的待测球团逐个从球团出口落下,实现自动快速检测;并且球团测试箱通过水平支撑架与伸缩腿固定连接,使得球团在球团测试箱中,由固定的高度下落至底板上,并实现球团落下强度的准确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检测筒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中水平承接盘7的俯视图;

图5为图1中球团储存管5和接球斗12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球团落球强度检测器,包括检测筒1和设置在该检测筒1下方的底座2,所述检测筒1和所述底座2通过伸缩腿3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腿3为直线电动推杆,该直线电动推杆的底部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该直线电动推杆的伸出端连接有连接座13,该连接座13与所述检测筒1的筒壁固定连接;

所述检测筒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球团出口4,所述检测筒1中竖直设有球团储存管5,所述球团储存管5的上方设有接球斗12,所述接球斗12的顶点处与所述球团储存管5的上端连通,所述接球斗12的边沿与所述检测筒1的内筒壁固定连接,该球团储存管5的外管壁上开设有第二球团出口5a,该第二球团出口5a上设有球团开口闭合件6,所述球团储存管5的下方设有水平承接盘7,所述水平承接盘7上开设有多个球团通孔7a,该水平承接盘7上连接有旋转轴 8,该旋转轴8的下端伸出所述检测筒1的底板连接有动力装置。

图2、图3和图5中还可以看到,所述球团开口闭合件6包括覆盖所述第二球团出口5a的挡片6a和设置在所述球团储存管5的管壁上的弧形定位块6b,所述弧形定位块6b的内表面与所述球团储存管5的管壁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定位块6b的下表面竖直开设有挡片滑槽6c,所述挡片6a的上端伸入所述挡片滑槽6c中,所述挡片滑槽6c中设有复位弹簧6d,该复位弹簧6d的一端与所述挡片滑槽6c的槽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挡片6a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挡片6a 在所述挡片滑槽6c中滑动来打开或闭合所述第二球团出口5a,所述弧形定位块 6b的外表面水平开设有条形通孔6e,所述挡片6a的上端连接有拨片连接杆9,该拨片连接杆9的外端伸出所述条形通孔6e后连接有拨片9a,所述水平承接盘 7上竖直设有拨杆固定座10,所述拨杆固定座10上水平设有与所述拨片9a相适应的拨杆10a,所述拨杆10a的材质为弹性塑胶,所述挡片6a、拨片9a和拨片连接杆9一体成型,均为金属材质。

图1和图4中所示,所述水平承接盘7上开设有一圈管体定位槽11,所述球团储存管5和所述挡片6a的下端均插入所述管体定位槽11中,所述球团通孔7a为四个,围绕所述旋转轴8一圈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球团通孔7a之间设有一个所述拨杆固定座10,所述拨杆固定座10靠近所述水平承接盘7的边沿设置,所述球团通孔7a随所述旋转轴8旋转至第一球团出口4上方时,与第一球团出口4上下重叠。

工作时,启动直线电动推杆,将高度升至所需的测试高度,将待测球团倒入接球斗12中,启动动力装置,拨杆10a随着水平承接盘7转动,当拨杆10a 触碰到拨片9a后,拨片9a带动挡片6a移动,进而打开第二球团出口5a,待测球团滑入水平承接盘7上并进入球团通孔7a,待拨片9a位置不能移动后,拨杆 10a发生弯曲后,拨杆10a与拨片9a分离,挡片6a在复位弹簧6d的作用下,关闭第二球团出口5a,当球团通孔7a运动到第一球团出口4上方时,待测球团则从第一球团出口4落下至底座1,完成落球强度检测,以上步骤不断重复,直到接球斗12中的待测球团测试完。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最后需要说明,上述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