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外置天线的高精度移动测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378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量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外置天线的高精度移动测量设备。



背景技术:

相比于手机或平板等智能终端,现有的专业的高精度GNSS设备的定位精度高,现有的高精度GNSS设备无法和智能终端连接,无法将其获取的数据传输到手机或平板等智能终端上,且现有的GNSS设备手薄笨重低端、系统落后、功能单一,屏幕分辨率低,效率低下,数据传输繁琐,而用户最频繁且最习惯使用的却是智能终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外置天线的高精度移动测量设备,可以将定位到的信息数据传输给手机或平板等智能移动终端,进而提高智能移动终端的定位精度;智能移动终端内置定位模块与外置GNSS设备无缝切换,可以实现多种精度需求。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解决手段是提供一种基于外置天线的高精度移动测量设备,包括智能移动终端和GNSS设备,所述GNSS设备连接有蓝牙发射器,所述智能移动终端为包括有定位模块、蓝牙模块和处理器模块的智能手机或平板,所述GNSS设备设有用于容置蓝牙发射器的容置仓,所述容置仓设有与GNSS设备数据连接的插口,蓝牙发射器通过插口与GNSS设备连接,现有的GNSS设备的接口和蓝牙发射器的插头大部分均为竖直设置,导致蓝牙发射器直接连接在GNSS设备上高耸的突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使蓝牙发射器平置于GNSS设备内。

所述容置仓设有供蓝牙发射器进入的仓口,所述容置仓内壁设有用于卡住蓝牙发射器的弧形凸起,所述容置仓设有多个镂空孔,避免阻隔无线数据的传输。

所述GNSS设备底部连接有带有螺孔的固定座,螺孔螺纹连接有伸缩杆,可以用于撑高GNSS设备避开阻隔,伸缩杆底部连接有固定锥,可以插接在地面上固定。

所述GNSS设备外套设有保护壳,保护壳设有供固定座和容置仓的伸出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可以的智能移动终端内置有定位模块与外置GNSS设备无缝切换,当需要高精度定位时使用GNSS设备作为外置天线的数据,可以实现多种精度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将定位到的信息数据传输给手机或平板等智能移动终端,进而提高智能移动终端的定位精度;智能移动终端内置定位模块与外置GNSS设备无缝切换,可以实现多种精度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GNSS设备和蓝牙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GNSS设备1、蓝牙发射器2、容置仓3、弧形凸起4、固定座5、伸缩杆6、固定锥7、保护壳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基于外置天线的高精度移动测量设备,包括智能移动终端和GNSS设备1,所述GNSS设备1连接有蓝牙发射器2,所述智能移动终端为包括有定位模块、蓝牙模块和处理器模块的智能手机或平板,所述GNSS设备1设有用于容置蓝牙发射器2的容置仓3,所述容置仓3设有与GNSS设备1数据连接的插口,蓝牙发射器2通过插口与GNSS设备1连接,现有的GNSS设备1的接口和蓝牙发射器2的插头大部分均为竖直设置,导致蓝牙发射器2直接连接在GNSS设备1上高耸的突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使蓝牙发射器2平置于GNSS设备1内。

所述容置仓3设有供蓝牙发射器2进入的仓口,所述容置仓3内壁设有用于卡住蓝牙发射器2的弧形凸起4,所述容置仓3设有多个镂空孔,避免阻隔无线数据的传输。

所述GNSS设备1底部连接有带有螺孔的固定座5,螺孔螺纹连接有伸缩杆6,可以用于撑高GNSS设备1避开阻隔,伸缩杆6底部连接有固定锥7,可以插接在地面上固定。

所述GNSS设备1外套设有保护壳8,保护壳8设有供固定座5和容置仓3的伸出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可以的智能移动终端内置有定位模块与外置GNSS设备1无缝切换,当需要高精度定位时使用外置的GNSS设备1的数据,可以实现多种精度需求,智能移动终端对蓝牙信号接收并解码,获取日期、时间、经度、纬度、残差等有用信息,使用布尔沙模型将位置信息转换至本地坐标系下。智能移动终端可以在内置定位模块与外置GNSS设备进行选择,实现定位源的无缝切换,以满足不同测绘项目对精度的要求,提高生产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定位到的信息数据传输给手机或平板等智能移动终端,进而提高智能移动终端的定位精度;智能移动终端内置定位模块与外置GNSS设备1无缝切换,可以实现多种精度需求。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