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电原理的三余度转速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3594发布日期:2018-12-25 21:0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基于磁电原理的三余度转速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速测量装置,特别是一种基于磁电原理的三余度转速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航空器中的发动机是一种高速旋转的机械结构,发动机转速信号需要实时监控,转速信号的准确与否,转速测量装置的可靠与否直接关系到航空器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性。传统的基于磁电原理的转速测量装置没有余度设计,发生故障时无法准确测量发动机转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小型化、精度高,环境适应性高的三余度磁电转速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磁电原理的三余度转速测量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转速测量装置包括端盖、衔铁、骨架、立柱、外壳、永磁体、衬套、接地线、电连接器、导线和漆包线;骨架表面绝缘,端面开有6个圆孔,立柱数量为个,分别固定在骨架端面的圆孔上,漆包线分三组绕制在骨架上,6个出线头分别穿过骨架端面的6个圆孔,立柱的侧面开有半圆形凹槽,上下端面开有贯穿的圆孔,漆包线的出线头焊接到立柱的半圆形凹槽内,衔铁安装在骨架内部,永磁体的两端由骨架和衬套固定,衬套开有6个圆孔,导线焊接到立柱的圆孔内,导线的另一头分别穿过衬套上的6个圆孔,衔铁、骨架、立柱、永磁体、衬套、导线和漆包线的组装体安装在外壳内部,导线连接到电连接器上,接地线的一头连接到电连接器上,接地线的另一头卡在电连接器与外壳的接触面缝隙内,电连接器与外壳焊接,外壳内部完全灌胶密封固定,端盖与外壳端部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具有三余度设计,能输出三组独立的信号,降低了故障率。(2)后端导线10通过立柱4与漆包线11连接,振动冲击环境下导线10的应力无法传递到漆包线11,解决了漆包线11在振动冲击环境下易断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骨架端面圆孔结构示意图。

图3为骨架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立柱结构示意图。

图5为衬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磁电原理的三余度转速测量装置,包括端盖1、衔铁2、骨架3、立柱4、外壳5、永磁体6、衬套7、接地线8、电连接器9、导线10和漆包线11。骨架3表面绝缘,立柱4安装在骨架3端面的圆孔12上,并用胶黏剂固定,漆包线11分三组绕制在骨架3上,六个出线头穿过骨架3的圆孔12和立柱4的圆孔焊接到立柱4的半圆形凹槽13内,衔铁2安装在骨架3内部,永磁体6的两端由骨架3和衬套7固定,导线10焊接到立柱4端面的圆孔14上,导线10的另外一头穿过衬套7连接到电连接器9上,接地线8的一头连接到电连接器9上,接地线8的另外一头卡在外壳5和电连接器9的缝隙内,电连接器9和外壳5焊接固定,外壳5内部完全灌胶密封,端盖1与外壳5螺纹连接。

永磁体6磁化衔铁2,外部的导磁旋转部件切割衔铁2发射出的磁场,绕制后的漆包线11内部产生相应感应电动势,并通过导线10传输到电连接器9,输出相应的电信号。

漆包线11分三组独立的绕制形式,可以形成三组线圈,可采集三组独立的信号,增加了设计余度,提高可靠性。漆包线11以三组独立的形式,不同的径向区域绕制在骨架3上,第一组漆包线直接绕制在骨架3上,第二组漆包线绕制在第一组漆包线绕制成的线圈外径轮廓上,第三组漆包线绕制在第二组漆包线绕制成的线圈外径轮廓上。

骨架3上开的圆孔12根据出线头的中心距排列,骨架3端面开的6个圆孔12的位置对应所述的漆包线11分三组绕制后的6个出线头的位置。客观上使出线头以直线形式引出,避免了折弯,避免应力集中。

漆包线11的出线头与导线10之间通过立柱4连接,立柱4的使用避免了连接漆包线11和导线10的直接连接,在装配及使用过程中,可以避免导线10的应力传递到漆包线11。

接地线8、电连接器9和外壳5之间通过焊接形式固联。接地线8卡在外壳5和电连接器9的配合缝隙内,并在外壳5和电连接器9焊接时将接地线8一并焊接,将接地线8与电连接器9和外壳5焊接到一起,可保证牢固有效的接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