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夹持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探针的导电探针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8081发布日期:2018-09-07 23:41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对生物体电信号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夹持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探针的导电探针架。



背景技术: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在纳米技术领域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扫描探针显微镜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它们的出现不仅使科学家能够直接观测到微观的原子和分子,而且还可以直接对它们进行操纵,标志着纳米技术研究从概念阶段进入到实质性研究阶段。

生物体各种电信号的检测已经成为了解生物体各器官功能、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新途径。由于原子力显微镜克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不能测量非导体的不足,并且具有精度高、操作灵活、适用性强、能在液体环境下直接测量与操纵等优势,为研究细胞的物理学特性提供了新的方法,目前已成为研究生物细胞及大分子的重要工具之一。

目前,原子力显微镜的探针架仅仅用于夹持原子力显微镜的扫描探针,但不能导电,无法实现对细胞电信号的激励和采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夹持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探针的导电探针架,解决现有技术中探针架不能导电,无法实现对细胞电信号的激励和采集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用于夹持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探针的导电探针架,为一体式结构,包括定位模块、限位块、导线光孔Ⅰ和导线光孔Ⅱ和螺丝;还包括石英玻璃窗和导线;所述定位模块为一夹片;

石英玻璃窗位于定位模块上方,限位块位于定位模块左下方,限位块上分别设有导线光孔Ⅰ和导线光孔Ⅱ,限位块与双探针原子力显微镜的底座固定连接,原子力显微镜的扫描探针夹持在定位模块上,导线分别穿过导线光孔Ⅰ和导线光孔Ⅱ后,导线与螺丝连接。

导电探针架由树脂、石英玻璃或65Mn弹簧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导线一端与信号采集器连接,信号采集器与电脑连接,导线分别穿过导线光孔Ⅰ和导线光孔Ⅱ后,导线的另一端螺丝连接,信号发生器对细胞进行电信号的激励,从而细胞电信号发生变化,通过导电的探针针尖导通电信号至信号采集器的采集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块安装在双探针原子力显微镜上,将导线通过导线穿入孔连接微悬臂探针定位模块与金属螺丝,将针尖移至激光区域,把激光调至针尖悬臂顶端达到最大 SUM值,即可进行电信号激励及采集操作,非常方便适用;通过导电探针架对细胞给予电信号激励并采集,尽可能减少电信号的扩散,实现在纳米尺度上,在生理条件下对活细胞进行电特性多维信息检测与表征;且本实用新型具有易于生产、加工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夹持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探针的导电探针架的导电探针架的剖视图;

其中,1、石英玻璃窗,2、定位模块,3、限位块,4、导线光孔Ⅰ,5、螺丝,6、导线光孔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具体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用于夹持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探针的导电探针架,为一体式结构,包括定位模块2、限位块3、导线光孔Ⅰ4 和导线光孔Ⅱ6和螺丝5,还包括石英玻璃窗1和导线;所述定位模块2为一夹片,石英玻璃窗1位于定位模块2上方,限位块3位于定位模块2左下方,限位块3上分别设有导线光孔Ⅰ4和导线光孔Ⅱ6,限位块3与双探针原子力显微镜的底座固定连接,原子力显微镜的扫描探针夹持在定位模块2上,导线分别穿过导线光孔Ⅰ4和导线光孔Ⅱ6后,导线与螺丝5连接。

导电探针架由树脂、石英玻璃或65Mn弹簧钢材料制成。

具体实施例二:

参见附图1,用于夹持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探针的导电探针架,为一体式结构,包括定位模块2、限位块3、导线光孔Ⅰ4和导线光孔Ⅱ6和螺丝5,还包括石英玻璃窗1和导线;石英玻璃窗1位于定位模块2上方,限位块3位于定位模块2左下方,限位块3上分别设有导线光孔Ⅰ4和导线光孔Ⅱ6,限位块3与双探针原子力显微镜的底座固定连接,定位模块2与原子力显微镜的扫描探针固定连接,导线一端与信号采集器连接,信号采集器与电脑连接,导线分别穿过导线光孔Ⅰ4和导线光孔Ⅱ6后,导线的另一端螺丝5连接,双探针放置在导电探针架上;信号发生器用于对细胞进行电信号的激励,从而细胞电信号发生变化,通过导电的探针针尖导通电信号至信号采集器的采集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