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理标本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4737发布日期:2018-06-30 05:37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病理标本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品,具体地说是一种病理标本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病理标本是形态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材料,也是肿瘤诊断的重要依据,而组织固定是制作诊断切片的关键。活体组织病理诊断是外科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如果组织自溶、结构破坏、细胞变形就可能导致无法诊断。病理标本自离体后应该及时得到正确的固定,然后送往病理科进行检查,而病理标本处理不当,不仅会带来临床诊断上的困难,甚至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也会有影响。

病理标本组织脱水后,还要经过一个浸蜡的媒剂透明过程。目的是使石蜡渗透到组织中去,达到包埋的支持作用,常用的脱水剂如酒精等,不能溶解石蜡与之相混合,因此必须使用一种既可以同酒精又能同石蜡相混合的媒剂,当组织脱水后,浸蜡之前将组织投入这种媒剂中。由于两剂能相混合,另一方面也由于这种媒剂比酒精比重大,组织中的酒精就被该媒剂取代,待酒精完全被该媒剂完全取代后,组织即成透明状态,因此我们长称这种媒剂为透明剂,在制片中的这一过程就称为透明过程,二甲苯是最为常用的一种透明剂,它能与酒精,丙酮相混合,又是石蜡的溶剂,在透明过程中,组织继续发生硬化,由于二甲苯对组织的收缩性强,作用迅速,因此,组织在二甲苯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组织容易变脆变硬,一般是达到组织的透明为度,小块组织在半至一小时内透明。为了不使组织过度硬化,苯则,是更好的一种透明剂,它较甲苯和二甲苯的作用稍缓,对组织收缩较少,不易变脆,但苯较二甲苯毒性大,挥发快,目前病理标本使用的苯采用玻璃瓶盛放,操作极不方便,而且易将苯液流到手上或洒落地面,直接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以及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病理标本预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病理标本预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和覆盖在箱体操作室上的透明密封门,透明密封门采用铰链固定,使透明密封门可以开合,为了提高透明密封门的密封效果,透明密封门与箱体操作室外沿接触的部位可以沾上一圈密封条,透明密封门则可以通过文件柜上常用的固定锁进行固定,拿取病理标本时可以打开,在操作的时候将锁锁上,起到内部密封的作用;

操作室的下方箱体内分别插有可拔出的废液收集盒和可充电电池,箱体侧壁上还可以设置用于固定废液收集盒和可充电电池的活动锁扣,如笔记本电池部位常用的电池锁扣,这样既可以使废液收集盒和可充电电池固定牢固,又能方便拆卸;

操作室的上箱体内分别设置有带封盖的石蜡融化盒和透明剂盒,操作室下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标本处理盒,操作室的左右两侧侧部则分别设置有深入其中的橡胶手套,采用耐腐蚀橡胶制成,而且橡胶手套的固定连接部位还可以对接伸缩管,伸缩管也采用耐腐蚀橡胶制成,这样便于操作人员将带上橡胶手套后伸到操作室的另一侧,提高单手的可操作范围;

操作室的顶部中间部位分别固定有长条形且具有弹性的密封盖固定卡扣,处理盒密封盖通过表面设置的凹槽卡在两个密封盖固定卡扣上,密封盖固定卡扣与凹槽结构类似目前箱包上用的插扣,取下处理盒密封盖时,只要掰动两个密封盖固定卡扣相互靠近即可,处理盒密封盖的中间部位还设置有贯穿处理盒密封盖的穿孔,穿孔内覆盖有可拔出的橡胶塞,穿孔在使用时可以将橡胶塞拔出,处理盒密封盖扣在标本处理盒上再塞上即可,起到密封标本处理盒的作用,标本处理盒的底部通过排液电磁阀与废液收集盒的进液孔连通,标本处理盒的内沿则设置有一圈充气囊,充气囊也采用耐腐蚀橡胶制成,充气囊的一端通过微型气泵与外界连通,微型气泵如目前血压仪常用的气泵,充气囊的一端通过排气管经过泄气电磁阀与外界连通,向充气囊内充气时,泄气电磁阀关闭,微型气泵工作,充气囊放气时,则微型气泵停止工作,泄气电磁阀打开;

透明剂盒上端的一侧通过空气回流管与废液收集盒的排气孔连通,透明剂盒的空气回流管也可以与操作室内部连通,石蜡融化盒内底部设置有带电加热丝的加热管,石蜡融化盒上端的一侧则通过另外一条空气回流管与操作室内部连通,排液电磁阀打开时,透明剂盒、透明剂电磁阀、操作室、标本处理盒、透明剂盒的空气回流管形成一个闭合的回流系统,这样透明处理后的透明剂,如苯,可以通过排液电磁阀进入废液收集盒,废液收集盒进入液体后原有的空气则被排到操作室或透明剂盒内,便于废液的收集;

标本处理盒的盒体侧壁内嵌有电加热丝,标本处理盒的电加热丝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透明剂盒的下端则通过排液电磁阀与操作室连通,石蜡融化盒的下端则通过石蜡排出电磁阀与操作室连通,排液电磁阀和石蜡排出电磁阀位于处理盒密封盖穿孔的正上方,操作室内还设置有一排控制按钮,各电磁阀为常闭电磁阀,各电磁阀以及电加热丝分别通过控制按钮与可充电电池连接且电连接,操作人员带上手套后,在操作室的内部即可控制各个电磁阀的开启,以及各处电加热丝加热。

通过以上设置,本实用新型对病理标本进行透明处理时,病理标本始终处于操作室内,而操作室处于密闭状态且与外界隔离,使内部的透明剂,如苯无法挥发到外界,有效避免操作人员吸入苯等有害物质,操作更环保安全;废液则可以被收集到废液收集盒内,便于集中处理;在进行病理标本的浸蜡处理时,先将充气囊充气,再向标本处理盒内倒入融化的石蜡,石蜡凝固后,组织即被包在其中,形成蜡块,充气囊一方面可以有效保护内部的蜡块,便于携带,另一方面当充气囊泄气时,蜡块与标本处理盒侧壁形成较大的空隙,便于取出蜡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密封盖扣合拧上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病理标本预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和覆盖在箱体1操作室2上的透明密封门3,操作室2的下方箱体1内分别插有可拔出的废液收集盒4和可充电电池5,操作室2的上箱体1内分别设置有带封盖6的石蜡融化盒7和透明剂盒8,透明剂盒8用于存放透明剂,如苯,石蜡融化盒7则用于存放固体石蜡,操作室2下部的中间位置固定有标本处理盒9,操作室2的左右两侧侧部则分别设置有深入其中的橡胶手套10,操作室2的顶部中间部位分别固定有长条形且具有弹性的密封盖固定卡扣11,处理盒密封盖12通过表面设置的凹槽13卡在两个密封盖固定卡扣11上,处理盒密封盖12的中间部位还设置有贯穿处理盒密封盖12的穿孔,穿孔内覆盖有可拔出的橡胶塞14,标本处理盒9的底部通过排液电磁阀15与废液收集盒4的进液孔连通,标本处理盒9的内沿则设置有一圈充气囊16,充气囊16的一端通过微型气泵17与外界连通,充气囊16的一端通过排气管经过泄气电磁阀18与外界连通,透明剂盒8上端的一侧通过空气回流管19与废液收集盒4的排气孔连通,石蜡融化盒7内底部设置有带电加热丝20的加热管,石蜡融化盒7上端的一侧则通过另外一条空气回流管19与操作室2内部连通,标本处理盒9的盒体侧壁内嵌有电加热丝20,透明剂盒8的下端则通过透明剂电磁阀21与操作室2连通,石蜡融化盒7的下端则通过石蜡排出电磁阀22与操作室2连通,透明剂电磁阀21和石蜡排出电磁阀22位于处理盒密封盖12穿孔的正上方,操作室2内还设置有一排控制按钮23,各电磁阀以及电加热丝20分别通过控制按钮23与可充电电池5连接且电连接。

为了使加热后的石蜡不易凝固,石蜡融化盒7的外侧壁还包覆一层保温材料24,有效避免石蜡融化盒7处热量的散失。

为了提高废液收集盒4与标本处理盒9以及透明剂盒8连通的气密性,与废液收集盒4进液孔、排气孔连通的箱体1部位分别嵌有密封环25。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将脱水后的病理标本放入标本处理盒9,打开透明剂电磁阀21,使苯穿过处理盒密封盖12的穿孔流到标本处理盒9内,苯达到一定量后,如完全没过病理标本后,透明剂电磁阀21再关闭,进行透明处理,透明处理后,打开排液电磁阀15,废苯液则流入废液收集盒4内部进行收集,废苯排完后,关闭排液电磁阀15,微型气泵17工作,充气囊16充气鼓起,各电加热丝20工作,石蜡融化,打开石蜡排出电磁阀22,融化的石蜡流入热的充气囊16上,使石蜡进入到病理标本内,石蜡排出电磁阀22关闭,各电加热丝20停止工作,石蜡凝固后或者石蜡凝固前,将处理盒密封盖12拧在标本处理盒9上,并盖上橡胶塞14,至此完成病理标本的透明、浸蜡处理。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变、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