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透射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7373发布日期:2018-09-07 23:3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光谱仪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焦透射附件。



背景技术:

在如今市场有许多微小的或者透光性差的样品,需要对其材料或者成分进行红外谱图分析,对此需要这么一款特殊的红外附件来配合红外光谱仪的使用。通过红外光谱仪可以将待测样品的红外谱图扫描出来,进而通过红外谱图的特征峰来对样品进行成分分析。通常的红外光谱仪在样品的光路都比较发散和会聚光斑都比较大,不利于微小的或者透光性差的样品的测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聚焦透射附件。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焦透射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的上部设有仓门,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挡光套,壳体的底部一侧靠近挡光套的位置分别固定两个第一平面反射镜组件,在两个第一平面反射镜组件之间设有两个第二平面反射镜组件,在壳体的底部另一侧分别设有两个椭球镜组件;在壳体的底部靠近中心位置设有三维调整样品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内部光路的特殊设计可以将红外光谱仪的汇聚光斑缩小数倍,以便红外光谱仪可以解析扫描微小的或者透光性差的样品红外谱图。椭球镜组件采用的是铝件镜面成型工艺保证了面型的准确性及其光洁度。大口径的设计减少了红外光的能量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的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光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三维调整样品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聚焦透射附件,包括壳体1,壳体支撑整个框架,并起到固定其他组件的作用。

壳体的上部设有仓门2,仓门是通过铰链和壳体固定,仓门可以打开,进行样品的的取放,同时起到防尘作用。

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挡光套3,挡光套起到遮光作用,防止其他光线的干扰。

壳体的底部一侧靠近挡光套的位置分别固定两个第一平面反射镜组件4,第一平面反射镜组件包括大平面反射镜和相应的二维调节结构,可以满足大平面反射镜的光路调节。

在两个第一平面反射镜组件之间设有两个第二平面反射镜组件5,第二平面反射镜组件采用一体工艺,镜片采用小平面反射镜,两个小平面反射镜对称固定;

在壳体的底部另一侧分别设有两个椭球镜组件7,椭球镜组件包括内装椭球镜和相应的调节结构,主要是起到光斑会聚作用。

在壳体的底部靠近中心位置设有三维调整样品架6,可以通过快速手扭和壳体固定,通过三维调节,可以实现样品放置位置恰哈处于光斑汇聚点。

如图4所示,所述三维调整样品架包括横向滑轨、纵向滑轨、L型架、竖向导轨、三角架、手钮、固定座;横向导轨61和固定座67通过螺丝紧固,纵向导轨62和横向导轨61和滑块通过螺丝紧固,竖向导轨64通过三角架65和纵向导轨62紧固,L型架通过螺丝固定在竖向导轨的滑块上,手钮66通过固定座 67可以将这个整体三维调整架固定在附件的底板上。

如图3所示,入射红外光8通过小平面反射镜9反射到大平面反射镜10,大平面反射镜10反射的红外光通过椭球镜11将红外光汇聚到光斑汇聚点12,此点就是放置微小样品的或者透光性差等样品的地方,通过三维调整样品架6 可以实现样品的位置的准确放置。待光斑汇聚点12透过待测样品后通过另一个对称的椭球镜13将红外光反射到小平面反射镜14,小平面反射镜14将红外光反射到大平面反射镜15,最后通过平面反射镜15将红外光反射出出射红外光 16。

本实用新型中附件采用的是铝制结构,外观美观轻便;由于采用了二维调节和三维调节故在调节方面比较灵活。内部光路的特殊设计可以将红外光谱仪的汇聚光斑缩小数倍,以便红外光谱仪可以解析扫描微小的或者透光性差的样品红外谱图。椭球镜采用的是铝件镜面成型工艺保证了面型的准确性及其光洁度。大口径的设计减少了红外光的能量损失。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