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传感器探头端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4122发布日期:2018-07-07 03:49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度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度传感器探头端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温度传感器探头是温度传感器与待测物体接触的媒介,通过温度传感器探头的作用,温度传感器才能对待测物体的温度进行测量。现有温度传感器的探头结构一般为感温元件与电缆连接,为保护感温元件和电缆,感温元件和电缆外套设有保护套管。

如专利号为ZL201520860432.X(公告号为CN205192640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装配式温度传感器》,包括感温元件、两组电缆线、探头壳和保护管,所述探头壳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的筒状结构,所述保护管为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所述探头壳与所述保护管固定连接;所述两组电缆线分别与所述感温元件的两个接口连接,所述探头壳内充填有绝缘材料,所述感温元件置于所述探头壳内,且位于所述探头壳封闭的一端。

目前大多温度传感器如上述专利所述,保护管与探头壳的固定连接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插接的方式。但是对于轨道交通行业,如当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轨道车辆的齿轮箱内的轴承温度时,因机车的检测环境较为恶劣,通常伴随震动、高温等情况,采用螺纹连接时通常需添加螺纹胶,而螺纹胶在高温状态时易失效,导致探头壳和保护管之间相对旋转或轴向移动,进而导致电缆线外露或电缆线扭转损伤。若仅仅将保护管与探头壳插接,二者之间未设置其他有效的固定或限位机构,在列车震动较大的情况下,依然存在二者之间松脱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在恶劣环境中能够避免护套管自探头体上松脱的的温度传感器探头端的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温度传感器探头端的固定结构,包括探头体和护套管,护套管套设于探头体的电缆线外,所述护套管的前端插接在探头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限制护套管相对于探头体进行转动、并能限制护套管相对于探头体向后拉动的固定机构。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护套管和探头体的连接处、用于限制护套管和探头体相对转动的转动限制组件,以及套设在所述护套管外用以限制护套管脱离探头体的拉动限制组件,转动限制组件和拉动限制组件配合使护套管和探头体稳固连接。

具体地,所述转动限制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护套管外的固定环;

所述探头体上设置供护套管的前端插入的穿孔,所述探头体上在穿孔的外周成型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具有沿周向并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凸块,相邻两个凸块之间相应成型有凹槽;

所述固定环上设有能匹配嵌设于凹槽内的限位筋,且所述限位筋能限位抵在所述护套管上而限制护套管进行转动。

限位筋被限位在凹槽内,并同时与护套管相抵,从而使护套管、固定环、探头体三者之间不能相对转动。

所述限位部具体为如下结构:所述探头体上对应于穿孔的位置成型有凹陷部以构成所述凹槽,所述凹陷部的侧壁则构成所述凸块;

或者所述探头体上在穿孔的外周向外凸设有限位环台,所述限位环台上间隔设置缺口,以构成所述凸块和凹槽。

所述护套管的外周上具有限位面,所述限位筋能抵在所述限位面上而限制护套管进行转动。

所述拉动限制组件包括固定套设于护套管外的扣压管,所述护套管前端的外周壁沿径向成型有凸缘,所述护套管的前端能够通过凸缘卡接在所述探头体内,所述扣压管能够将所述固定环顶压在所述探头体上。扣压管的作用在于固定固定环,否则固定环轴向移动,会导致整个转动限制组件失效。

所述扣压管的内周壁上设有径向向内延伸的卡爪,所述护套管的外周壁上对应设有供卡爪置入的卡槽。相对于仅通过扣压设备使护套管与扣压管紧配的结构,该卡接的结构,能够进一步使得护套管与扣压管连接紧密,且还能起到密封作用。

为防止水汽等从扣压管与护套管的连接处进入,进而损伤电缆线,所述护套管与扣压管之间设有密封件,密封件起密封防水的作用。

为避免密封件轴向移动影响密封效果,所述护套管的外周壁上沿周向设有至少一个限制密封件轴向移动的倒齿。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后部分挤进倒齿内,更进一步使密封件与扣压管、护套管紧密接触,达到更好的密封防水效果。

所述拉动限制组件还包括螺接在所述护套管外的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的前端顶压在固定环上,所述锁紧螺母后端与扣压管相连接。锁紧螺母的作用在于固定固定环,便于探头体和固定机构的组装。若无锁紧螺母,在装配扣压管和固定环时,则固定环在探头体上是自由可动的,不利于装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能限制护套管相对于探头体进行转动、并能限制护套管相对于探头体向后拉动的固定机构,防止护套管与探头体二者之间松动,以避免二者之间产生相对转动或轴向移动,损伤电缆线,影响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且本实用新型的探头体与护套管之间的连接无需添加螺纹胶,避免螺纹胶失效使护套管与探头体二者之间松动,保证温度传感器的工作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扣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护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的护套管与探头体的预装配示意图;

图7为图6的护套管与探头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图6的护套管旋转90度与探头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图3的护套管、探头体、固定环的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护套管、探头体、固定环的装配示意图;

图11为图9的限位筋和限位面相抵的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11所示,该温度传感器探头端的固定结构包括探头体1、护套管2和固定机构,护套管2套设于探头体1的电缆线11外,探头体1上设有穿孔12,护套管2的前部插设于穿孔12内。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护套管2和探头体1的连接处、用于限制护套管2和探头体1相对转动的转动限制组件,以及套设在护套管2外用以限制护套管2脱离探头体1的拉动限制组件。该固定机构能够防止探头体1和护套管2二者之间松动,避免二者之间产生相对转动或轴向移动。

其中转动限制组件包括限位部3和固定环4,探头体1上在穿孔12的外周成型有限位部3,限位部3具有沿周向并间隔设置的两个凸块32,相邻两个凸块32之间相应成型有凹槽31。本实施例中,探头体1上对应于穿孔12的位置成型有凹陷部以构成凹槽31,凹陷部的侧壁则构成凸块32。

如图9、10所示,固定环4套设在护套管2外,固定环4上设有能匹配嵌设于凹槽31内的限位筋41,限位筋41的端面411与凸块32的侧壁相抵,从而使限位筋41被限位在凹槽3内,固定环4不能转动。

如图6~8、11所示,护套管2的外周上具有限位面211,护套管2前端的外周壁沿径向成型有凸缘21,凸块32上设有供凸缘21置入的条形槽321。本实施例中,限位面211与凸缘21沿护套管2的外周壁周向间隔设置。当凸缘21限位于条形槽321内时,限位筋41的端面411能同时与限位面211的端部相抵。此时,探头体1、护套管2和固定环4三者之间形成不可相对转动的整体。且凸缘21限位于条形槽321内,故护套管2被轴向限位,即护套管2不能被拉动。

但是若固定环4松动,则其对护套管2的限位作用即失效,因此护套管2外套设有锁紧螺母5和扣压管6,扣压管6的内周壁上设有径向向内延伸的卡爪61,护套管2的外周壁上对应设有供卡爪61置入的卡槽2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卡爪61为沿扣压管6的内周壁周向间隔设置的6个,能够使二者更好的固定在一起。

护套管2外壁上设有螺纹部24,锁紧螺母5与该螺纹部24螺接。锁紧螺母5的前端顶压在固定环4上,锁紧螺母5的后端面上设有卡口51,扣压管6的前端凸设有能够容置于卡口51内的卡凸62。锁紧螺母5、扣压管6以及凸缘21共同构成防止护套管2被拉动的拉动限制组件。

可以将扣压管6直接顶压在固定环4上,以将固定环4固定于限位部3内,但是如此会导致将扣压管6装配于护套管2上时,固定环4处于自由状态不利于装配,因此通过在护套管2外套设锁紧螺母5来解决这一问题。

当然也可以仅通过将锁紧螺母5顶压在固定环4上,以将固定环4固定于限位部3内,但是锁紧螺母5长时间使用后,与护套管2之间的连接易松动,而扣压管6顶压在锁紧螺母5上能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本实施例优选的同时设置锁紧螺母5和扣压管6。

如图2、3所示,护套管2与扣压管6之间设有密封件7,以防止水汽等从扣压管6与护套管2的连接处进入,进而损伤电缆线11。护套管2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轴向间隔设置以限位密封件7的倒齿23,相对于仅使密封件7产生弹性形变以紧密贴合在扣压管6和护套管2之间的方式,在护套管2上设置倒齿23,密封件7产生弹性形变后部分挤进倒齿23内,更进一步使密封件7与扣压管6、护套管2紧密接触,达到更好的密封防水效果。

护套管2与穿孔12之间设有密封圈8,护套管2的外周壁上设有嵌槽25,密封圈8部分嵌设于嵌槽25内并同时与探头体1接触,防止护套管2前部与探头体1之间密封性差,导致水汽进入,进一步增加密封防水效果。

在装配时:1.如图6~8所示,先将密封圈8装配于护套管2上,然后将护套管2插设于穿孔12内,并使限位面211对应凸块32放置,然后90度旋转护套管2,使凸缘21转入限位槽321内;2.如图9~11所示,将固定环4的限位筋41对应嵌设于凹槽31内并限位筋41的端面411与限位面211的端部相抵,然后将锁紧螺母5螺接在护套管2上固定固定环4,此时护套管2被完全固定,不能转动和被拉动;随后用扣压设备(如扣压机)扣压护套管2后端,使电缆线11相对护套管2固定;3.将扣压管6套设于护套管2上,并与护套管2、锁紧螺母5连接,随后装上密封件7,最后用扣压设备扣压扣压管6,直至卡爪61卡进卡槽22中,密封件7部分挤进倒齿23内。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限位部3的设置方式不同,探头体1上在穿孔12的外周向外凸设有限位环台,限位环台上间隔设置缺口,以构成所述凸块32和凹槽31。其他结构参考实施例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