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轨道异物入侵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5587发布日期:2018-11-27 22:23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车轨道监控设备,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火车轨道异物入侵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火车轨道的异物入侵目前有很多的检测手段,例如红外式和图像式,图像式受制于光线问题,在夜间环境下会不准确,而红外式则在白天受光线影响较大,检测不准确,因此,采用激光式是目前适应能力最佳的手段,但是激光式如何排布能达到有效的效果尚属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覆盖范围全面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火车轨道异物入侵检测装置,包括若干组沿火车轨道分布的检测组,每个检测组包括沿火车轨道两侧等间距排列的两排一一匹配的激光对射传感器,其中一侧的激光对射传感器分别为a1、a2、a3、a4……an,另一侧的激光对射传感器分别为b1、b2、b3、b4……bn,其中an匹配bn+1,所述的其中一侧的最后一个激光对射传感器与另一侧的第一个激光对射传感器匹配,各组激光对射传感器构成激光对射网,覆盖组内区域,其中n>0 。

基上所述,所述的其中一侧的最后一个激光对射传感器与另一侧的第一个激光对射传感器对射高度低于其他激光对射传感器。

基上所述,所述激光对射传感器为双探头式激光对射传感器,每个激光对射传感器的两个探头分为一上一下设置,其中上方探头按照an匹配bn+1的方式设置,下方探头按照an+1匹配bn的方式设置,位于上方的所述的其中一侧的最后一个激光对射传感器与另一侧的第一个激光对射传感器匹配,位于下方的所述的其中一侧的第一个激光对射传感器与另一侧的最后一个激光对射传感器匹配。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在火车轨道两侧设置两排激光对射传感器,采用错位配对的方式进行匹配,an匹配bn+1,形成斜拉网式的网状结构,能够尽可能的覆盖到内部空间,最外两端的两个激光对射传感器相互匹配,横穿整个区域,避免空间有所遗漏,其具有的设计科学、覆盖全面优点。

进一步的,为了增强覆盖面积,将激光对射传感器设计为双头结构,一上一下,上方采用an匹配bn+1,下方采用an+1匹配bn,两者相互交错,形成更细密的网状结构,空间覆盖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火车轨道异物入侵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火车轨道异物入侵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激光对射传感器;2.激光对射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火车轨道异物入侵检测装置,包括若干组沿火车轨道分布的检测组,每个检测组包括沿火车轨道两侧等间距排列的两排一一匹配的激光对射传感器1,其中一侧的激光对射传感器1分别为a1、a2、a3、a4……an,另一侧的激光对射传感器1分别为b1、b2、b3、b4……bn,其中an匹配bn+1,所述的其中一侧的最后一个激光对射传感器1与另一侧的第一个激光对射传感器1匹配,各组激光对射传感器1构成激光对射网,覆盖组内区域,其中n>0 ,激光对射光线2均为斜线,形成网状结构,覆盖整个检测区域。

具体的,激光对射传感器产品可以采用山东飞天激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XD-A30S的微型激光入侵探测器,体积小巧可隐藏,采用光束遮挡报警。

所述的其中一侧的最后一个激光对射传感器与另一侧的第一个激光对射传感器对射高度低于其他激光对射传感器,避免激光相互干扰。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所述激光对射传感器为双探头式激光对射传感器,每个激光对射传感器的两个探头分为一上一下设置,其中上方探头按照an匹配bn+1的方式设置,下方探头按照an+1匹配bn的方式设置,位于上方的所述的其中一侧的最后一个激光对射传感器与另一侧的第一个激光对射传感器匹配,位于下方的所述的其中一侧的第一个激光对射传感器与另一侧的最后一个激光对射传感器匹配,图中,为区分视图,较粗线条的为上方探头的对射光线,较细线条的为下方探头的对射光线,上方的激光对射传感器和下方的激光对射传感器的激光对射光线2共同组成网格状的对射网,覆盖率更高,最外两端的两个激光对射传感器的对射高度互不相同,避免相互干扰。

具体产品可以采用山东飞天激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XD-B50的双光束激光入侵探测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