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电源的快速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3854发布日期:2018-08-07 23:41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交流电源上电/掉电的交流电源的快速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对于交流侧电源的掉电检测,已有很多方式。最快速的方式是可以对称式实时采集交流信号的正或负半周信号,这样将50次每秒的交流电信(可以是60赫兹或别的频率)号通过触发器变成100次每秒的单相脉冲交流信号:这样检测速度加快了一倍。这种方法是最快捷的检测放法。但是直接检测会存在有效值判别的困难:单向脉冲是非均匀的单突起,不能有效可靠地做为值接判据,必需采取有效可靠的特征做为判断的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方便且快速的交流电源的快速检测电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交流电源的快速检测电路,包括检测双线的两个交流接头,两个交流接头分别串接电阻,电信号经电阻采样后到双向电耦,正负半波都会使偶合侧的管子导通,双向电耦连接施密特触发器,导通后的单向脉冲触发施密特触发器的PWRTriG端子输出100赫兹方波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施密特触发器上设有5个端口,分别为GND端口、PWRTriG端口、Vcc端口、接入端口和额外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PWRTriG端口通过电阻与PWRTriG端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入端口通过电阻与双向电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GND端口分别与GND_DIGITAL端子和双向电耦连接,GND_DIGITAL端子与双向电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Vcc端口分别与V-SUPPLY端子和双向电耦连接,Vcc端口通过电阻与双向电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双向电耦输出的两端连接有电容器,V-SUPPLY端子与GND_DIGITAL端子之间连接有电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流电源的快速检测电路设计科学合理,在交流电源原边双极实时对称采样,避免交流电源侧的极性出错的可能导致半个周期的检测延时。通过单施密特触发器将采样信号同步变成倍频的单向方波,因此提高了一倍的采样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交流电源的快速检测电路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以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交流电源的快速检测电路,包括检测双线的两个交流接头,两个交流接头分别串接电阻R202和电阻R203,电信号经电阻R202和R203采样后到双向电耦V01,正负半波都会使偶合侧的管子导通,双向电耦V01连接施密特触发器,导通后的单向脉冲触发施密特触发器的PWRTriG端子输出100赫兹方波信号。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施密特触发器上设有5个端口,分别为GND端口、PWRTriG端口、Vcc端口、接入端口和额外端口。

所述PWRTriG端口通过电阻R209与PWRTriG端子连接。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接入端口通过电阻R208与双向电耦V01连接。所述GND端口分别与GND_DIGITAL端子和双向电耦V01连接,GND_DIGITAL端子与双向电耦V01连接。所述Vcc端口分别与V-SUPPLY端子和双向电耦V01连接,Vcc端口通过电阻R204与双向电耦V01连接。所述双向电耦V01输出两端连接有电容器C247,V-SUPPLY端子与GND_DIGITAL端子之间连接有电容C24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交流电源的快速检测电路,对称式采样可避免因极性的接反而导致的检测延后半个周期的可能,双向触发保证能在正负半周任何一种电源极性可能的情况下有效地实时采样。正负半周的电源信号都能有效地触发后面的施密特触发器,形成稳定的单向倍频脉冲波形,形成有效可靠的特征做为判断的依据,以便可靠地检测。

采用双线直接采样50赫兹交流电源供电原侧(可以是60赫兹或别的频率),双线分别接上电阻R202和R203采样后到双向光耦V01,正负半波都会使偶合侧的管子导通,因此形成100赫兹的单向脉冲(如果是60赫兹或别的频率,则也是加备的结果:120赫兹或别的倍频),导通后的单向脉冲触发单施密特触发器在PWRTriG端子输出100赫兹方波信号。

双线对称实时采样,触发双向光耦驱动单施密特触发器产生双倍的单向方波,以提高采样反应速度,原来每秒50次变成每秒100次:(时间:T=1/F频率的倒数)反应时间由0.02秒变成0.01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