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检测层积体、冲击检测方法及保护对象物的检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83530发布日期:2018-11-09 18:2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冲击检测层积体、冲击检测方法及保护对象物的检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击检测层积体、冲击检测方法及保护对象物的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航空器的主翼的制造过程中,对组装后的主翼实施非破坏检查那样的各种检查。

例如,在航空器的主翼的制造过程中,也可能引起人为过失。因此,由于是人为过失(例如:作业者使工具意外落下),所以可能在一次检查合格的部件再次发生损伤。在航空器领域中,为了确保高安全性,在交付已完成的航空器前,有时会再一次实施检查(在此,也称为交付前检查)。在交付前检查中包含是否存在作用过超过某一阈值的冲击力的部位的检查。

作为与冲击力的检测有关的技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0078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检测出信息设备受到的冲击力的冲击检测机构。根据专利文献1,在信息设备的框体的内部设置有一对支承部件。各支承部件具有弹性,具备凹部。内部设备安装于一对凹部。而且,设置有因冲击力而塑性变形的冲击痕迹保持部件。冲击痕迹保持部件的一部分分别与框体及内部设备相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007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如果增加检查的次数,则时间和劳力增加。因此,容易降低检查的效率。本申请发明者谋求在实施非破坏检查等检查的制造工序或维护工序中(例如:航空器、机动车、船舶、火箭),在维持检查的精度的同时,提高检查的效率。

本申请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在维持检查的精度的同时,提高检查的效率。从本申请说明书中可知其他课题。

几个实施方式中的冲击检测层积体具备:作用冲击力的第一面;与保护对象物接触的第二面;冲击吸收层;第一感压层。

在将从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时,所述第一感压层处于相比所述冲击吸收层更靠所述第一方向一侧,所述第一感压层是检测作为被所述冲击吸收层衰减的冲击力的第一冲击力的层。

冲击检测层积体可以还具备第二感压层。

所述冲击吸收层配置在所述第一感压层与所述第二感压层之间。所述第二感压层可以是检测作为被所述冲击吸收层衰减前的冲击力的第二冲击力的层。

所述第一感压层可以是检测每单位面积的所述第一冲击力的大小是否超过第一阈值的层,所述第二感压层可以是检测每单位面积的第二冲击力的大小是否超过第二阈值的层,所述第一阈值可以与所述第二阈值不同。

所述第一感压层的层的厚度或层的材质可以与所述第二感压层的层的厚度或层的材质不同。

在将允许的每单位面积的冲击力定义为允许冲击力时,所述冲击吸收层可以是使所述允许冲击力的1.5倍的冲击力衰减至所述允许冲击力以下,并将其传递至所述第一感压层的层。

所述第一感压层可以是包含发色剂的层、包含形状记忆合金的层、以及包含二维地排列的多个压电元件的层中的任一者。

所述第一感压层及所述冲击吸收层中的至少一者可以被分为多个区域,具有包围所述多个区域各自的周围的分割线或弱化线。

所述冲击吸收层可以是能够从所述第一感压层剥离的层。

所述第二面可以是能够相对于所述保护对象物装卸自如的粘接层的表面。

所述冲击吸收层可以根据作用于所述冲击吸收层的冲击力而发色。

几个实施方式中的冲击检测方法具有:准备包含冲击吸收层和第一感压层的冲击检测层积体的工序;将所述冲击检测层积体配置于保护对象物的工序;检测作用于所述冲击检测层积体的冲击力的冲击力检测工序;所述冲击力检测工序具有所述第一感压层检测作为由所述冲击吸收层衰减的冲击力的第一冲击力的工序。

在所述冲击检测方法中,所述冲击检测层积体可以还具备第二感压层。所述冲击吸收层可以配置在所述第一感压层与所述第二感压层之间。

所述冲击力检测工序可以还具有:检测作为被所述冲击吸收层衰减前的冲击力的第二冲击力的工序;确定作为作用了所述第二冲击力的区域的第二冲击力作用区域的工序;从所述冲击检测层积体剥离所述第二感压层的所述第二冲击力作用区域而形成第一剥离区域的工序;从所述第一剥离区域中确定作为作用了所述第一冲击力的区域的第一冲击力作用区域的工序。

所述冲击力检测工序可以还具有从所述冲击检测层积体剥离所述第一感压层的所述第一冲击力作用区域而形成第二剥离区域的工序。

所述冲击检测方法可以还具有为了检测作用于所述冲击检测层积体的冲击力而再次利用形成有所述第一剥离区域及所述第二剥离区域的所述冲击检测层积体。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保护对象物的检查方法具有:准备包含冲击吸收层和第一感压层的冲击检测层积体的工序;将所述冲击检测层积体配置于保护对象物的工序;检测作用于所述冲击检测层积体的冲击力的冲击力检测工序。

所述冲击力检测工序具有:所述第一感压层检测作为被所述冲击吸收层衰减的冲击力的第一冲击力的工序;确定每单位面积的所述第一冲击力的大小超过第一阈值的第一冲击力作用区域的工序;检测与所述第一冲击力作用区域对应的所述保护对象物的区域的工序。

在所述保护对象物的检查方法中,所述保护对象物可以包含航空器的主翼。

在实施包含非破坏检查在内的检查的制造工序中,能够在维持检查的精度的同时,提高检查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是航空器1的模式图。

图1b是示意地表示图1a所示的主翼10的一部分100的局部剖切图。

图2是表示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结构的一例的模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剥离区域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配置的一例的模式图。

图7a是表示冲击检测方法的一例及保护对象物的检查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b是表示接着图7a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冲击检测层积体2a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用于说明冲击检测层积体2a的剥离区域的分解立体图。

图10a是表示冲击检测方法的一例及保护对象物的检查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b是表示接着图10a的流程图。

图10c是表示接着图10b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冲击检测层积体2b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冲击检测层积体2c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冲击检测层积体2d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冲击检测层积体2e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与附图关联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实施方式中,只要没有另行说明,同一部件就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对同一部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列举航空器领域为例,但是在以下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适用于其他领域(例如:机动车、船舶、火箭、大型电子设备)。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列举航空器的主翼为例,但是在以下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适用于其他部分(例如:主体、水平尾翼、垂直尾翼)。

1.由本申请发明者认识到的事项

图1a是航空器1的模式图。在图1a所示的例子中,航空器1具备主翼(右主翼及左主翼)10、主体11、两个引擎12。图1b是示意地表示图1a所示的主翼10的部分100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图。在图1b所示的例子中,主翼10的内部构造具备板101、支架102。板101具备作为主翼10的外侧的面的第一面103、作为主翼10的内侧的面的第二面104。板101的坯料是例如纤维强化塑料等复合材料。

对组装后的主翼10实施各种检查(例如:超声波探伤检查等非破坏检查)。作为各种检查的结果,在主翼10的一部分发生损伤(例如:压痕、刻痕、刮痕、裂纹)的情况下,修复损伤。

例如,在航空器领域中,实施交付前检查。在交付前检查中,检测有无因超过允许的大小的冲击力而引起的损伤。另外,重点检查维护孔的周边的例如板101、支架102等的部件。这是由于在处于维护孔的周边的部件容易产生因人为过失而引起的损伤。

如果能够容易目视发现因超过允许的大小的冲击力(外力)所导致的损伤,则能够立即修复发现的损伤。但是,很难发现因超过允许的大小的冲击力所导致的损伤。其理由之一是在于用于航空器的主翼的坯料。近年来,将轻量且高强度的复合材料用于航空器的主翼。在主翼使用复合材料的情况下,目视确认的损伤程度与实际的损伤程度不一致。因此,即使对于熟练的作业员而言,也很难目视确认因超过允许的大小的冲击力所导致的损伤。因此,在交付前检查中,通过例如非破坏检查,对所有例如处于维护孔的周边的部件那样的检查对象进行再次检查。

因此,如果本申请发明者能够知道是否在例如主翼那样的保护对象物作用了冲击力,则认为能够在维持检查的精度的同时,提高检查的效率。

2.第一实施方式

2.1.结构的概要

图2是表示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结构的一例的模式图。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冲击检测层积体2局部地设置在保护对象物obj中的容易产生损伤的区域。冲击检测层积体2具备冲击吸收层21、第一感压层22。冲击检测层积体2还具备作用了作为冲击力的外力f的第一面211、与保护对象物obj接触的第二面222。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一面211是冲击吸收层21的面。第二面222是第一感压层22的面。在将从第一面211朝向第二面222的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时,第一感压层22处于相比冲击吸收层21更靠第一方向一侧。第一感压层22是检测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第一冲击力)的层。能够利用第一感压层22知晓向保护对象物obj作用了冲击力。

第一感压层22除了检测出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的大小以外,还检测出在第一感压层22作用了冲击力的区域。因此,能够知晓作用了冲击力的保护对象物obj上的区域。

图3是图2所示的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分解立体图。对从外部作用于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冲击力f对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影响进行说明。

1)冲击力f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表示为冲击力f1。当然,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f1的大小小于冲击力f的大小(f1<f)。

2)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f1传递到第一感压层22。图3的斜线所示的区域c1表示冲击力f1作用于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c1)。

3)冲击力f1进一步从第一感压层22向保护对象物obj传递。图3的斜线所示的区域c2表示冲击力f1作用于保护对象物obj的区域。

如上所述,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第二面222与保护对象物obj相接。因此,如果能够确定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f1作用于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c1),则能够知晓在与冲击力作用区域(c1)对应的保护对象物的区域c2作用了冲击力。

2.2.冲击检测方法的概要

参照图3,对冲击检测方法的概要进行说明。首先,作业者准备冲击检测层积体2。接着,作业者将冲击检测层积体2配置于保护对象物obj。之后,考虑冲击力f作用于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第一面211的情况。此时,第一感压层22检测到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f1。因此,作业者能够知晓在保护对象物obj作用了冲击力。

2.3.保护对象物的检查方法的概要

能够将上述冲击检测方法应用于保护对象物的检查。如上述冲击检测方法所示,作业者准备冲击检测层积体2,将冲击检测层积体2配置于保护对象物obj。之后,考虑冲击力f作用于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情况。如上所述,第一感压层22检测出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f1。

接着,作业者确定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f1作用于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冲击力作用区域c1)。接着,作业者只要检测与冲击力作用区域c1对应的保护对象物的区域(区域c2)即可。

2.4.主要的效果

第一,能够容易知晓是否在保护对象物作用了冲击力。特别是,在使用复合材料的主翼的情况下,为了判断是否在保护对象物作用了冲击力,作业者需要高超的能力。第二,除了检测在保护对象物作用了冲击力以外,还能够确定冲击力作用于保护对象物的区域。因此,作业者不用全部检测保护对象物obj,而只要重点检测作用了冲击力的保护对象物的区域即可。换言之,节省再次检测未作用冲击力的保护对象物的区域的时间和劳力。这与维持检查的精度同时提高检查的效率有关。

2.5.结构

图4是表示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冲击检测层积体2具备冲击吸收层21、第一感压层22、冲击力作用的面、与保护对象物obj接触的面。除此以外,冲击检测层积体2具备粘接层23、粘接层24。冲击力作用的面是冲击吸收层21的第一面211。与保护对象物obj接触的面是粘接层24的第二面242。应予说明,本申请说明书所说的冲击力包含例如工具碰到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情况那样地瞬间产生的力。

(冲击吸收层)

冲击吸收层21具有保护保护对象物obj的作用。冲击吸收层21是使作用于本身的冲击力衰减的层。具体而言,冲击吸收层21经由粘接层23配置于第一感压层22上。冲击吸收层21除了第一面211以外,还具备与第一面211相反侧的第二面212。冲击吸收层21是例如树脂的层。例如,冲击吸收层21可以是聚氨酯膜,也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膜。冲击吸收层21可以是相同坯料的层(例如:聚氨酯)层积多个而得的层,也可以是不同坯料的层层积多个而得的层(例如:树脂及pet层的组合)。只要衰减作用于冲击吸收层21的冲击力即可,冲击吸收层21的结构是任意的。冲击吸收层21使冲击力衰减的程度越大越好。为了能够目视确认重叠于冲击吸收层21的第一感压层22,冲击吸收层21可以是透明的层。冲击吸收层21是能够从第一感压层22剥离的层。例如,冲击吸收层21可以是不使用工具而仅用人手能够从第一感压层22剥离的层。

(第一感压层)

第一感压层22经由粘接层24配置在保护对象物obj上。具体而言,第一感压层22除了第二面222以外,还具备与第二面222相反侧的第一面221。第一感压层22是能够从保护对象物obj剥离的层。第一感压层22可以是不使用工具而仅利用人手能够从保护对象物obj剥离的层。第一感压层22具有如下作用。第一,检测出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第二,检测出在第一感压层22作用了该冲击力的区域。这两点如上所述。其中,第一感压层22是不检测所有大小的冲击力,而检测超过某特定的大小的冲击力的层。具体而言,第一感压层22是检测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图3所示的冲击力f1)的大小是否超过第一阈值的层。其中,衰减的冲击力的大小是每单位面积的大小。另外,第一感压层22检测出冲击力的大小超过第一阈值的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图3所示的冲击力作用区域c1)。设置第一阈值的理由之一在于,如上所述,在交付前检查中,用于重点检查因某一特定的大小的冲击力所导致的损伤。

第一感压层22是例如通过第一感压层22的颜色的变化,通知在本身作用了超过第一阈值的大小的冲击力的层。在第一感压层22作用了超过第一阈值的大小的冲击力的情况下,作用了冲击力的区域中的第一感压层22的颜色从初始的颜色变化为特定的颜色。也就是说,冲击力作用区域的颜色变化。初始的颜色是例如无色。在此,无色包含无色透明及半透明。特定的颜色是例如红色。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与作用于第一感压层22的冲击力的大小对应地,颜色的浓度变化。例如,作用于第一感压层22的冲击力的大小越大,红色的浓度越浓。第一感压层22中的颜色的浓度的变化可以逐级变化,也可以连续变化。原则上来说,第一感压层22中的颜色的浓度的变化是不可逆变化的。在第一感压层22作用了比第一阈值小的大小的冲击力的情况下,第一感压层22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第一感压层22的颜色没有变化。应予说明,初始的颜色和特定的颜色都是任意的颜色。

第一感压层22例如如下所述地构成。第一感压层22是包含多个微囊223、显色剂(未图示)的感压膜(例如:感压纸)。多个微囊223分别含有红色(例示)的发色剂。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多个微囊223处于第一感压层22中,但是多个微囊223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感压层22的第二面222。各微囊223在作用了超过第一阈值的大小的冲击力的情况下破裂。破裂的微囊223的数量例如与作用于第一感压层22的冲击力呈比例。在微囊223破裂的情况下,破裂的微囊中的发色剂与处于周围区域的显色剂反应。其结果是,在破裂的微囊的周围区域中,第一感压层22的颜色从无色变为红色。第一感压层22含有发色剂即可。

(第一阈值)

第一感压层22的第一阈值例如可以如下所示地设定。第一阈值表示每单位面积的冲击力的大小。在航空器的领域中,按照航空器的机种、航空器的部位(例如:主翼、主体)确定冲击力的允许大小。在图1a所示的主翼10的情况下,冲击力的允许大小是例如每单位面积(2.54cm×2.54cm≈1英寸×1英寸)163kg(≈360磅)。在该例子中,超过每单位面积163kg的冲击力所导致的损伤成为修复的对象。因此,可以将第一阈值设定为每单位面积163kg。或者,考虑安全性,可以将例如第一阈值设定为小于163kg的值(例如:每单位面积140kg)。通过调整各微囊223的强度或各微囊223的大小,获得具有第一阈值的第一感压层22。或者,可以改变第一感压层22的厚度或者第一感压层22的材质(例如:感压膜的种类)。为了微调整第一阈值,可以涂覆第一感压层22的第一面221。通过涂覆,能够将第一感压层22的误检测限定在最小限度。

(粘接层)

粘接层23具有将冲击吸收层21固定于第一感压层22的作用。粘接层23可以是涂覆于冲击吸收层21的第二面212的粘接剂的层,也可以是涂覆于第一感压层22的第一面221的粘接剂的层。可以在冲击吸收层21与第一感压层22之间局部存在薄空气的层。也就是说,可以不在冲击吸收层21的第二面212的整个面、或者第一感压层22的第一面221的整个面涂覆粘接剂。取而代之,粘接层23可以是双面胶带。其中,粘接层23具有能够将冲击吸收层21从第一感压层22剥离的强度的粘接力。只要能够将冲击吸收层21固定于第一感压层22,粘接层23的结构是任意的结构。

粘接层24具有将第一感压层22固定于保护对象物obj的作用。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粘接层24具备与第一感压层22相接的第一面241、与第一面241相反侧的第二面242。第二面242是相对于保护对象物obj装卸自如的粘接层23的表面。粘接层24可以是涂覆于第一感压层22的第二面222的粘接剂的层,也可以是涂覆于保护对象物obj的粘接剂的层。可以在第一感压层22与保护对象物obj之间局部存在薄空气的层。也就是说,可以不在第一感压层22的第二面222的整个面、或者保护对象物obj的整个面涂覆粘接剂。取而代之,粘接层24可以是双面胶带。其中,粘接层24具有能够将第一感压层22从保护对象物obj剥离的强度的粘接力。只要能够将第一感压层22固定于保护对象物obj,粘接层24的结构是任意的结构。

(分割线)

如图4所示,冲击吸收层21及第一感压层22可以分别具有多个分割线311、312、321、322。在冲击吸收层21及第一感压层22分别设置多个分割线。由此,能够简单地剥离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一部分。

接下来进行详细说明。着眼于冲击吸收层21。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冲击吸收层21被分为九个区域a11-a19,具有包围九个区域a11-a19各自的周围的四条分割线。四条分割线包含两条分割线311、分别垂直地与两条分割线311相交的交叉的两条分割线312。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各区域a11-a19的面积是相同的。

着眼于第一感压层22。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感压层22被分为九个区域a21-a29,具有包围九个区域a21-a29各自的周围的四条分割线321、322。四条分割线包含两条分割线321、分别垂直地与两条分割线321相交的两条分割线322。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各区域a21-a29的面积是相同的。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冲击吸收层21中的多个区域a11-a19分别与第一感压层22中的多个区域a21-a29重叠。也就是说,冲击吸收层21的多个分割线311、312处于与第一感压层22的多个分割线321、322相同的位置。因此,冲击吸收层21中的各区域a11-a19具有与第一感压层22中的各区域a21-a29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另外,冲击吸收层21中的各区域a11-a19具有与第一感压层22中的各区域a21-a29的大小相同的大小。

应予说明,代替分割线,可以采用弱化线。只要在彼此重叠的冲击吸收层21和第一感压层22的相同位置设置分割线,冲击吸收层21中的区域的数量和第一感压层22中的区域的数量是任意的。冲击吸收层21中的各区域的形状和第一感压层22中的区域的形状也是任意的形状(例如:六边形)。冲击吸收层21和第一感压层22中的任一个被分为多个区域,具有包围多个区域各自的周围的分割线或弱化线。

(保护对象物)

保护对象物obj可以是主翼10的板101,也可以是支架102(参照图1b)。在保护对象物obj使用板101的情况下,保护对象物obj可以是板101的第一面103,也可以是板101的第二面104。例如,在保护对象物obj是板101的第一面103的情况下,在第一面103的整个面配置冲击检测层积体2。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保护对象物obj的表面(配置有冲击检测层积体的面)是平面,但是保护对象物obj的表面也可以是曲面。

(剥离区域)

如上所述,在冲击检测层积体2设置有多个分割线。因此,能够简单地剥离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一部分。以下,对剥离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一部分的方法进行说明。图5是用于说明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剥离区域的分解立体图。其中,在图5中,省略粘接层23、24及微囊223的图示。

例如,如图5所示,考虑冲击力f作用于冲击吸收层21的情况(其中,f≥第一阈值)。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冲击力f作用于冲击吸收层21的区域a15的一部分。通过与图3的讨论相同的讨论,作业者只要确定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f1作用于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冲击力作用区域c1)即可。对应于冲击力作用区域c1的保护对象物的区域c2是作用了冲击力f的区域。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f1作用于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a25的一部分。为了检测作用了冲击力f1的保护对象物obj的区域c2,作业者只要从冲击吸收层21剥离冲击吸收层21的区域a15,进一步从第一感压层22剥离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a25即可。当然,在冲击吸收层21的区域a15与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a25粘接的状态下,作业者可以一次性从冲击检测层积体2剥离两者。

应予说明,图5的附图标记e1所示的区域被称为剥离区域。剥离区域e1是通过从冲击吸收层21(冲击检测层积体2)剥离冲击吸收层21的区域a15从而形成于冲击吸收层21(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区域。也就是说,剥离区域e1是通过剥离冲击吸收层21的一部分(区域a15)而形成的开口部。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剥离区域e1的大小与冲击吸收层21的区域a15的大小相同。

图5的附图标记e2所示的区域也被称为剥离区域。剥离区域e2是从第一感压层22(冲击检测层积体2)剥离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a25而形成的区域。也就是说,剥离区域e2是通过剥离第一感压层22的一部分(区域a25)而形成的开口部。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剥离区域e2的大小与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a25的大小相同。

如果考虑在冲击检测层积体2未设置多个分割线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例如,利用割刀(utilityknife:多功能刀)割取图5所示的冲击吸收层21的区域a15、图5所示的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a25。但是,割刀的刃可能碰到保护对象物obj的表面。在该情况下,可能在保护对象物obj产生损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冲击检测层积体2设置多个分割线。因此,在剥离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一部分时,能够防止在保护对象物obj产生损伤。应予说明,不一定排除使用割刀。

(针对冲击检测层积体的补充)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形状是矩形,但是不限定于矩形。例如,在图1b所示的支架102配置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情况下,作业者只要将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形状与支架102的形状匹配地加工即可。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大小(面积)也是任意的大小。在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大小(面积)小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分割线及弱化线。

图6是表示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配置的一例。例如,考虑将冲击检测层积体2配置于主翼10的板101(第一面103)的情况。因为主翼10大,所以如图6所示,可以将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铺满板101。应予说明,图6所示的冲击检测层积体21是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中的一个。图6所示的冲击检测层积体22是配置于主翼10的端部的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中的一个。例如,在保护对象物obj的端部(主翼10的端部)配置有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情况下,可以以使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形状适合主翼10的端部的形状的方式进行切断。应予说明,在将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二维状地配置于保护对象物上的情况下,将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各自的周围看成分割线。

2.6.冲击检测方法/保护对象物的检查方法

图7a是表示冲击检测方法的一例及保护对象物的检查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图7b是表示接着图7a的流程图。适当参考图1a至图6。

为了简单说明,有如下前提。1)保护对象物obj是例如板101的第一面103。2)主翼10的组装已完成。

在图7a及图7b所示的例子中,冲击检测方法具有工序s11至工序s18。保护对象物的检查方法具有工序s11至工序s114。保护对象物的检查方法是应用冲击检测方法的方法。

(工序st11)

首先,作业者准备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各自的形状是例如纵100cm×横100cm的矩形。应予说明,在准备的各冲击检测层积体2中,将冲击吸收层21固定于第一感压层22。

(工序st12)

接着,作业者将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配置于保护对象物obj(板101的第一面103)的整个面(参照图6)。此时,作业者利用粘接层24将冲击检测层积体2固定于保护对象物obj。

应予说明,在工序st11中,在分别准备各冲击检测层积体2中的冲击吸收层21及第一感压层22的情况下,作业者利用粘接层24将第一感压层22固定于保护对象物obj。接着,作业者利用粘接层23将冲击吸收层21固定于第一感压层22。

在工序s12后,例如,因人为过失,在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中的一个(例如:图6所示的冲击检测层积体21)作用冲击力。另外,如图5所示,在冲击吸收层21的区域a15的一部分作用冲击力f。

(工序st13)

在此,着眼于作用了冲击力的冲击检测层积体21(参照图6)。第一感压层22检测出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图5所示的第一冲击力f1)。详细地说,第一感压层22检测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的大小是否超过第一阈值。

(工序st14)

在工序st13中,在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图5所示的冲击力f1)的大小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是),第一感压层22检测出冲击力的大小超过第一阈值的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图5所示的冲击力作用区域c1)。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a25中,冲击力作用区域c1的颜色从初始的颜色(例如:无色)变化为特定的颜色(例如:红色)。简而言之,第一感压层22的颜色变化。

(工序st15)

另一方面,在工序st13中,在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图5所示的冲击力f1)的大小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否),在第一感压层22不引起变化,也就是说,第一感压层22的颜色不变化。

(工序st16)

作业者确认在工序st12中配置的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中是否有引起了变化的冲击检测层积体。在此,引起了变化的冲击检测层积体是指冲击力作用区域c1(参照图5)的颜色变化了的冲击检测层积体,例如,是图6所示的冲击检测层积体21。例如,通过目视来确认引起了变化的冲击检测层积体。如上所述,各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冲击吸收层21是例如透明的层。因此,能够从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中容易地发现引起了变化的冲击检测层积体(冲击检测层积体21)。

确认的结果在于,在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中发现引起了变化的冲击检测层积体(冲击检测层积体21)的情况下(是),进入下一工序st17。另一方面,在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中没有引起了变化的冲击检测层积体的情况下(否),进入工序st113。

(工序st17)

在工序st16中为是的情况下,对于引起了变化的冲击检测层积体(冲击检测层积体21)而言,实施以下作业。作业者确定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图5所示的冲击力f1)作用于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图5所示的冲击力作用区域c1)。因为冲击力作用区域c1的颜色变化,所以容易利用目视确定冲击力作用区域c1。作业者知晓冲击力作用区域c1处于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a25。

(工序st18)

接着,作业者将冲击吸收层21的区域a15从冲击吸收层21剥离而形成剥离区域e1(参照图5)。进一步,作业者将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a25从第一感压层22剥离而形成剥离区域e2(参照图5)。其结果是,露出保护对象物的区域c2。

(工序st19)

接着,作业者检查与冲击力作用区域c1对应的保护对象物obj的区域c2(参照图5)。检查是例如非破坏检查(例如:超声波探伤检查)。

(工序st110-st111)

检查的结果是,在保护对象物obj的区域c2发现损伤的情况下(st110:是),作业者修复发现的损伤(st111)。应予说明,考虑到修复作业的容易度,可以相比于当前的剥离区域e1,扩大冲击吸收层21的剥离区域。第一感压层22的剥离区域也是相同的。另一方面,在保护对象物obj的区域c2没有损伤的情况下(否),进入工序st113。

(工序st112)

在工序st111中修复保护对象物obj的区域c2的损伤时,露出保护对象物obj的区域c2的周围。因此,可能在保护对象物obj的露出区域(与剥离区域e1及剥离区域e2两者对应的保护对象物obj的区域)再次发生损伤。因此,作业者以覆盖保护对象物obj的露出区域的方式,在保护对象物obj的露出区域填充补片。也就是说,再次利用形成剥离区域的冲击检测层积体(除补片以外的部分)。补片的结构与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结构相同(参照图5)。补片的大小与剥离区域的面积(剥离区域e1及剥离区域e2)相同。取而代之,也可以将比剥离区域的面积大的区域冲击检测层积体、或者包含剥离区域在内的全部冲击检测层积体置换成新的冲击检测层积体。

(工序st113-st114)

在交付航空器1的情况下(st113:是),作业者除去配置于保护对象物obj(板101的第一面103)的整个面的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可以在针对其他航空器的工序st11中,再次利用除去的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也就是说,为了检测作用于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下一次冲击力,再次利用形成有剥离区域e1、e2的冲击检测层积体2。另一方面,在尚未交付航空器1的情况下(st113:否),返回工序st13。

列举冲击检测层积体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为例,但是冲击检测层积体的数量可以是一个。在冲击检测层积体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不需要工序st16。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知晓是否在保护对象物作用了冲击力。因此,省略再次检查冲击力没有作用的保护对象物的区域的时间和劳力。其结果是,能够在提高维持检查的精度的同时,提高检查的效率。

3.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在冲击检测层积体具备两个感压层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通过设置两个感压层,能够提高冲击力的检测的精度。除此以外,容易确定作用了冲击力的部分。第二实施方式的详细情况如下所述。

3.1.结构

图8是表示冲击检测层积体2a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冲击检测层积体2a除了冲击吸收层21、第一感压层22、冲击力作用的面、与保护对象物obj接触的面以外,还具备第二感压层25。除此以外,冲击检测层积体2a除了具备粘接层23、粘接层24以外,还具备粘接层26。冲击力作用的面是第二感压层25的第一面251。与保护对象物obj接触的面是粘接层24的第二面242。

(第二感压层)

第二感压层25经由粘接层26配置在冲击吸收层21上。第二感压层25具备第一面251、与第一面251相反侧的第二面252。在以下方面,第二感压层25与第一感压层22类似。

1)第二感压层25是包含多个微囊253、显色剂(未图示)的感压膜(例如:感压纸)。第二感压层25只要含有发色剂即可。

2)第二感压层25是能够从冲击吸收层21剥离的层。例如,第二感压层25可以是不使用工具而利用人手能够从冲击吸收层21剥离的层。

3)第二感压层25是通过使第二感压层25的颜色变化而通知在本身作用了超过第二阈值的大小的冲击力的层。在第二感压层25作用了超过第二阈值的大小的冲击力的情况下,作用了该冲击力的区域中的第二感压层25的颜色从初始的颜色(例如:无色)变换为特定的颜色(例如:红色)。另外,与作用于第二感压层25的冲击力的大小对应地,颜色的浓度变化。

4)例如通过调整各微囊253的强度或各微囊253的大小,获得具有第二阈值的第二感压层25。

5)第二感压层25被分为九个区域a31-a39,可以具有包围九个区域a31-a39各自的周围的四条分割线331、332。

其中,在以下方面,第二感压层25与第一感压层22不同。第一是两者的作用。第二感压层25具有检测从冲击检测层积体2a的外部作用于第二感压层25的冲击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第二感压层25是检测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前的冲击力(第二冲击力)的层。利用第二感压层25,立即知晓在冲击检测层积体2作用了冲击力。对于作业者而言,这是有益的。例如,在冲击吸收层21的颜色不是无色的情况下,对于作业者而言,可能很难经由冲击吸收层21确认在第一感压层22有颜色的变化。需要剥离整个冲击吸收层21。但是,因为设置有第二感压层25,所以作业者能够通过目视容易地知晓在冲击检测层积体2作用了冲击力。

第二是第二感压层25的第二阈值。第二感压层25的第二阈值与第一感压层22的第一阈值不同。例如,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

列举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的例子。首先,说明第一阈值。在保护对象物obj是主翼的情况下,如第一实施方式所述,冲击力的允许大小是例如每单位面积163kg(≈360磅)。因此,第一感压层22的第一阈值被设定为例如每单位面积163kg。接着,说明第二阈值。例如,考虑冲击吸收层21使作用于本身的冲击力的大小衰减至2/3以下的情况。如果作用于冲击吸收层21的冲击力的大小(每单位面积)为245kg(≈540磅),则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的大小为163{=245×(2/3)}kg。因此,将第二阈值设定为245(=163×3/2)kg。也就是说,在作用于冲击吸收层21的冲击力的大小衰减至2/3以下时,将第二阈值设定为作用于冲击吸收层21的冲击力的大小的3/2倍。考虑利用冲击吸收层21衰减冲击力的大小,从而将第二阈值设定为高于第一阈值的值。这就意味着,第二感压层25的冲击力的检测水平比第一感压层22的冲击力的检测水平高。

应予说明,第二阈值可以小于第一阈值。例如,第二阈值可以是第一阈值的2/3。在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冲击力的检测的精度提高。

第二感压层25的厚度可以与第一感压层22的厚度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为了得到所希望的第一阈值,存在调整第一感压层22的厚度的情况。第二阈值也是相同的。其结果是,存在第二感压层25的厚度与第一感压层22的厚度不同的情况。另外,第二感压层25的材质可以与第一感压层22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感压膜的种类)。通过与厚度的讨论相同的讨论,存在第二感压层25的材质与第一感压层22的材质不同的情况。为了防止第二感压层25的误检测,例如第二感压层25的第一面251可以被涂覆。

(冲击吸收层)

冲击吸收层21配置在第一感压层22与第二感压层25之间。冲击吸收层21是使从第二感压层25传递来的冲击力衰减至2/3以下(示例),并且将其传递至第一感压层22的层。换言之,冲击吸收层21是使允许冲击力的3/2(=1.5)倍的冲击力衰减至允许冲击力以下,并且将其传递至第一感压层22的层。在此,允许冲击力是例如保护对象物obj所允许的每单位面积的冲击力。如上所述,由制造的航空器的规格来确定允许冲击力。在保护对象物obj是主翼的情况下,允许冲击力的大小是例如每单位面积163kg(≈360磅)。

(粘接层)

粘接层26具有将第二感压层25固定于冲击吸收层21的作用。粘接层26的结构与粘接层23的结构(或者,粘接层24的结构)相同。粘接层26可以是涂覆于第二感压层25的第二面252的粘接剂的层,也可以是涂覆于冲击吸收层21的第一面211的粘接剂的层。

(剥离区域)

图9是用于说明冲击检测层积体2a的剥离区域的分解立体图。其中,在图9中,省略粘接层23、24、26及微囊223、253的图示。应予说明,图9的说明在追加第二感压层25的说明这一方面与图5的说明不同。另外,改变冲击力作用区域的附图标记及剥离区域的附图标记。对于其他方面,图9的说明与图5的说明相同。

首先,对冲击力f对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作用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对该作用的讨论与图3的说明的讨论相同。

1)图9的斜线所示的区域c1表示冲击力f作用于第二感压层25的区域(冲击力作用区域c1:第二冲击力作用区域)。传递到第二感压层25的冲击力向冲击吸收层21传递。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传递到冲击吸收层21的冲击力表示为冲击力f1。2)冲击力f1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表示为冲击力f2(f2<f1)。3)冲击力f2传递到第一感压层22。图9的斜线所示的区域c2表示为冲击力f2作用于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冲击力作用区域c2:第一冲击力作用区域)。4)冲击力f2进一步从第一感压层22向保护对象物obj传递。图9的斜线所示的区域c3表示冲击力f3作用于保护对象物obj的区域。

例如,如图9所示,考虑冲击力f作用于第二感压层25的区域a35的一部分的情况(其中,f≥第二阈值)。作业者只要确定冲击力f作用于第二感压层25的区域(冲击力作用区域c1)即可。存在冲击力作用区域c1意味着,冲击力f作用于冲击检测层积体2。并且,作业者知晓冲击力作用区域c1处于第二感压层25的区域a35。因此,作业者只要将第二感压层25的区域a35从第二感压层25剥离即可。通过第二感压层25的区域a35的剥离,能够检查冲击吸收层21的区域a15。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冲击吸收层21的颜色可以是无色的。在该情况下,能够在不剥离冲击吸收层21的区域a15的情况下检查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a25。

如果在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a25中,冲击力作用区域c2的颜色变化的情况下,大于允许冲击力的大小的冲击力正作用于保护对象物obj。在该情况下,作业者只要从冲击吸收层21剥离冲击吸收层21的区域a15,进一步从第一感压层22剥离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a25即可。接着,作业者只要检查与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a25对应的保护对象物obj的区域c3即可。

图9的附图标记e1所示的区域被称为剥离区域。剥离区域e1是通过从第二感压层25(冲击检测层积体2a)剥离第二感压层25的区域a35而形成于第二感压层25(冲击检测层积体2)的区域。也就是说,剥离区域e1是通过剥离第二感压层25的一部分(区域a35)而形成的开口部。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剥离区域e1的大小与第二感压层25的区域a35的大小相同。

图9的附图标记e2所示的区域也称为剥离区域。剥离区域e2是通过冲击吸收层21剥离冲击吸收层21的区域a15而形成于冲击吸收层21的区域。也就是说,剥离区域e2是通过剥离冲击吸收层21的一部分(区域a15)而形成的开口部。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剥离区域e2的大小与冲击吸收层21的区域a15的大小相同。

图9的附图标记e3所示的区域也称为剥离区域。剥离区域e3是通过从第一感压层22剥离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a25而形成的区域。也就是说,剥离区域e3是通过剥离第一感压层22的一部分(区域a25)而形成的开口部。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剥离区域e3的大小与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a25的大小相同。

3.2.冲击检测方法/保护对象物的检查方法

图10a是表示冲击检测方法的一例及保护对象物的检查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0b是表示接着图10a的流程图。图10c是表示接着图10b的的流程图。适当地参照图1b、图6、图8及图9。

对于冲击检测方法及保护对象物的检查方法而言,第二实施方式在以下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1)在图10a至图10c所示的例子中,冲击检测方法具有工序st21至工序st214。保护对象物的检查方法具有工序st21至工序st220。

2)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冲击检测层积体具备两个感压层。因此,具有与第二感压层25有关的工序(st23-st25、st210-st211)、与第一感压层22有关的工序(st26-st28、st213-st214)。工序st212是新追加的工序。

(工序st21)

首先,作业者准备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a(参照图8)。应予说明,在准备的各冲击检测层积体2a中,第二感压层25固定于冲击吸收层21,冲击吸收层21进一步固定于第一感压层22。

(工序st22)

接着,作业者将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a配置于保护对象物obj(例如:板101的第一面103)的整个面。

应予说明,在工序st21中分别准备各冲击检测层积体2a中的冲击吸收层21、第一感压层22及第二感压层25的情况下,作业者利用粘接层24将第一感压层22固定于保护对象物obj。接着,作业者利用粘接层23将冲击吸收层21固定于第一感压层22。最后,作业者利用粘接层26将第二感压层25固定于冲击吸收层21。

在工序s22后,例如,因人为过失,在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a中的一个(例如:配置于图6的斜线部分的冲击检测层积体2a)作用冲击力。另外,如图9所示,在第二感压层25的区域a35的一部分作用冲击力f。

(工序st23:第二感压层)

着眼于配置的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a中的作用了冲击力的冲击检测层积体2a。第二感压层25检测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前的冲击力(图9所示的冲击力f:第二冲击力)。详细地说,第二感压层25检测出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前的冲击力的大小是否超过第二阈值。

(工序st24:第二感压层)

在工序st23中,在该冲击力(图9所示的冲击力f)的大小超过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是),第二感压层25检测出该冲击力的大小超过第二阈值的第二感压层25的区域(图9所示的冲击力作用区域c1:第二冲击力作用区域)。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二感压层25的区域a35中,冲击力作用区域c1的颜色从初始的颜色(例如:无色)变换为特定的颜色(例如:红色)。简而言之,第二感压层25的颜色变化。

(工序st25:第二感压层)

另一方面,在工序st23中,在该冲击力(图9所示的冲击力f)的大小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否),在第二感压层25不引起变化。也就是说,第二感压层25的颜色不变化。

(工序st26:第一感压层)

第一感压层22检测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图9所示的冲击力f2:第一冲击力)。详细地说,第一感压层22检测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的大小是否超过第一阈值。

(工序st27:第一感压层)

在工序st26中,在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图9所示的冲击力f2)的大小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是),第一感压层22检测出该冲击力的大小超过第一阈值的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图9所示的冲击力作用区域c2:第一冲击力作用区域)。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a25中,冲击力作用区域c2的颜色从初始的颜色(例如:无色)变化为特定的颜色(例如:红色)。简而言之,在第一感压层22引起变化。

(工序st28:第一感压层)

另一方面,在工序st26中,在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图9所示的冲击力f2)的大小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否),在第一感压层22不引起变化。也就是说,第一感压层22的颜色不变化。

(工序st29)

作业者确认在工序st22中配置的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中是否存在引起了变化的冲击检测层积体。在此,引起了变化的冲击检测层积体是指,第二感压层25中的冲击力作用区域c1(图9を参照)的颜色变化的冲击检测层积体。确认的结果在于,在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中发现引起了变化的冲击检测层积体的情况下(是),进入下一工序st210。另一方面,在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中没有引起了变化的冲击检测层积体的情况下(否),进入工序st219。

(工序st210)

在工序st29中为是的情况下,对引起了变化的冲击检测层积体实施以下作业(参照图9)。作业者在第二感压层25确定作用了冲击力f的区域(图9所示的冲击力作用区域c1:第二冲击力作用区域)。也就是说,冲击力作用区域c1的颜色变化。这意味着,在冲击检测层积体2a作用了冲击力。因为冲击力作用区域c1的颜色变化,所以通过目视,容易确定冲击力作用区域c1。作业者知晓冲击力作用区域c1处于第二感压层25的区域a35。

(工序st211)

接着,作业者从第二感压层25剥离第二感压层25的区域a35而形成剥离区域e1(第一剥离区域)(参照图9)。其结果是,露出冲击吸收层21的区域a15。

(工序st212)

在工序st211中,露出冲击吸收层21的区域a15。因此,作业者确认处于冲击吸收层21的区域a15下的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a25。应予说明,在当前阶段,为了看到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a25,作业者可以不从冲击吸收层21剥离冲击吸收层21的区域a15。在此,冲击吸收层21的颜色是例如无色。

确认的结果是,在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a25中存在颜色变化的区域的情况下(是),可知超过第一阈值的大小的冲击力作用于保护对象物obj。在该情况下,进入下一工序st213。另一方面,在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a25中没有颜色变化的区域的情况下(否),进入工序st218。

在工序st212为否的情况下,可知利用冲击吸收层21,将冲击力f(参照图9)的大小衰减至小于第一阈值的大小。换言之,利用冲击吸收层21使冲击力f小于允许冲击力。即使在保护对象物obj作用冲击力,在保护对象物obj引起损伤的可能性也很小。在该情况下,作业员可以不检查冲击力作用区域c2(参照图9)。因此,提高检查的效率。

(工序st213)

在工序st212中为是的情况下,作业者确定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图9所示的冲击力f2)作用于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图9所示的冲击力作用区域c2:第一冲击力作用区域)。换言之,作业者从在工序st211中形成的剥离区域e1(第一剥离区域)中确定冲击力作用区域c2(第一冲击力作用区域)。因为冲击力作用区域c2的颜色变化,所以可知在保护对象物obj作用了冲击力。另外,通过检测冲击力作用区域c2的颜色的浓度,能够推定作用于保护对象物obj的冲击力的大小。因此,能够根据推定的冲击力的大小,改变在后工序st215中的检查的内容。例如,在推定的冲击力的大小小的情况下,能够将通常的检查(例如:超声波探伤检查)改成简便的检查(例如:目视检查)。

(工序st214)

接着,作业者从冲击吸收层21剥离冲击吸收层21的区域a15而形成剥离区域e2(参照图9)。作业者进一步从第一感压层22剥离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a25而形成剥离区域e3(参照图9)。因此,露出保护对象物的区域c3。

(工序st215)

接着,作业者检查与冲击力作用区域c2(第一冲击力作用区域)对应的保护对象物obj的区域c3(参照图9)。

(工序st216-st217)

检查的结果是,在保护对象物obj的区域c3发现损伤的情况下(st216:是),作业者修复发现的损伤(st217)。另一方面,在保护对象物obj的区域c3没有损伤的情况下(否),进入工序st219。

(工序st218)

在工序st217中修复保护对象物obj的区域c3的损伤时,露出保护对象物obj的区域c3的周围。作业者以塞住保护对象物obj的露出区域(与各剥离区域e1-e3对应的保护对象物obj的区域)的方式,在保护对象物obj的露出区域填充补片。补片的结构与冲击检测层积体2a的结构相同(参照图8)。补片的大小与剥离区域的大小(剥离区域e1-e3)相同。应予说明,在第一感压层22的区域a25中没有颜色变化的区域的情况下(工序st212:否),剥离区域仅是图9所示的剥离区域e1。因此,可以以塞住剥离区域e1的方式填充补片。如上所述,形成有剥离区域e1-e3的冲击检测层积体2a再次用于检测作用于冲击检测层积体2a的下一冲击力。

(工序st219-st220)

在交付航空器1的情况下(st219:是),作业者除去配置于保护对象物obj(板101的第一面103)的整个面的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a。可以在针对其他航空器的工序st21中再利用除去的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a。另一方面,在尚未交付航空器1的情况下(st219:否),返回工序st23。

在上述说明中,列举冲击检测层积体的数量为多个情况为例,但是冲击检测层积体的数量可以是一个。在冲击检测层积体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不需要工序st29。在工序st212中为否的情况下,可以进入工序219来代替进入工序218。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除了检测冲击力以外,还能够提高冲击力的检测精度。具体而言,设置两个感压层,利用两个感压层来检测冲击力。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利用第二感压纸25,检测出实际从外部作用的冲击力f。因此,容易确定易作用冲击力等的部分。该确定的容易性与例如主翼的组装作业的改善、装备作业的改善有关。另外,设置两个感压层可以进行两次冲击力的检测。而且,第二感压纸25的第二阈值与第一感压层22的第一阈值不同。因为两个阈值彼此不同,所以提高冲击力的检测精度。特别是,在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因为检测到大的冲击力,所以提高检查的可靠性。当然,也能够获得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4.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一感压层的结构这一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第一感压层可以是形状记忆合金的层。

图11是表示冲击检测层积体2b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冲击检测层积体2b具备冲击吸收层21、第一感压层22a、冲击力作用的面(冲击吸收层21的第一面211)、与保护对象物obj接触的面(粘接层24の第二面)。除此以外,冲击检测层积体2b还具备粘接层23、粘接层24。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感压层22a是形状记忆合金的层。第一感压层22a是通过形状记忆合金的物理变化来通知在本身作用了超过第一阈值的大小的冲击力的层。在初始状态下,形状记忆合金的层是平坦的。在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的大小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作用了该冲击力的区域(冲击力作用区域)的形状变化(塑性变形)。例如,冲击力作用区域的部分凹陷。因此,作业者只要确定发生塑性变形的第一感压层22a的区域即可。

在第一感压层应用形状记忆合金的情况下,第一阈值相当于弹性极限(屈服点)。例如通过选择形状记忆合金的坯料来获得具有第一阈值的第一感压层22a。

应予说明,因形状记忆合金的坯料或形状记忆合金的厚度,可能很难在第一感压层22a设置分割线或弱化线。在该情况下,只要将小的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b(例如:10cm×10cm)二维状地配置于保护对象物obj上即可。在该情况下,将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b各自的周围看作分割线。

对于冲击检测方法及保护对象物的检查方法而言,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其中,应留意以下方面。1)在第一感压层22a没有设置分割线或者弱化线的情况下,不能从冲击检测层积体2b中剥离一部分的区域。在该情况下,在工序st22中,如上所述,将小的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b配置在保护对象物obj上。在形成剥离区域的工序(st211及st214)中,只要从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b中除去发现了冲击力作用区域的冲击检测层积体本身即可。2)例如,在再次利用在工序st18中剥离的形状记忆合金(第一感压层22a)的情况下,通过向剥离的形状记忆合金施加阈值温度以上的热量,该形状记忆合金返回初始状态。应予说明,由形状记忆合金的特性确定阈值温度(例如:80摄氏度)。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应予说明,可以将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组合。也就是说,对于层的材质而言,第一感压层可以与第二感压层不同。图12是表示冲击检测层积体2c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2所示,可以在第一感压层22a应用形状记忆合金,在第二感压层25应用感压膜(例如:感压纸)。相反,可以在第一感压层应用感压膜,在第二感压层应用形状记忆合金。或者,在第一感压层及第二感压层两者可以都应用形状记忆合金。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还获得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5.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一感压层的结构这一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第一感压层可以是包含二维地排列的多个压电元件的层。

图13是表示冲击检测层积体2d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冲击检测层积体2d具备冲击吸收层21、第一感压层22b、冲击力作用的面(冲击吸收层21的第一面211)、与保护对象物obj接触的面(粘接层24的第二面)。除此以外,冲击检测层积体2d还具备粘接层23、粘接层24。实际在冲击吸收层21(粘接层23)与第一感压层22b之间设置有绝缘体(未图示)。同样地,在第一感压层22b(粘接层24)与保护对象物obj之间设置有绝缘体(未图示)。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物理计算机5与冲击检测层积体2d电连接。物理计算机(pc)5与显示器6连接。物理计算机5具备例如存储器、执行软件处理的硬件处理器。

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感压层22b是包含二次元排列的多个压电元件4的层。第一感压层22b是通过电的变化来通知在本身作用了超过第一阈值的大小的冲击力的层。多个压电元件4分别具备例如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42、压电体43。压电体43夹在第一电极41与第二电极42之间。压电体43使与作用于本身的冲击力的大小对应的电压产生于第一电极41与第二电极42之间。应予说明,在超过第一阈值的大小的冲击力没有作用于第一感压层22b的情况下,电压没有变化。

例如,考虑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作用于第一压电元件41的情况。第一压电元件41是多个压电元件4中的一个。在冲击力作用于第一压电元件41的情况下,在第一压电元件41中的第一电极41与第二电极42之间,产生与该冲击力的大小对应的电压。将发生的电压输入物理计算机5作为电信号。该电信号被物理计算机5处理且显示于显示器6。在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作用于第一压电元件41时,电信号(电压水平)例如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其他压电元件的电信号(电压水平)没有变化。因此,通过监控各压电元件4的电信号的变化,作业者能够知晓在第一压电元件41作用了冲击力。除此以外,通过连续地监视各压电元件4的电信号的变化,作业者能够知晓什么时候冲击力作用于第一感压层22b。应予说明,代替显示器6,物理计算机5也可以利用声音来通知电信号的变化。

在第一感压层应用多个压电元件的情况下,第一阈值相当于例如电压水平。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物理计算机5基于从第一感压层22b接收到的电信号,判断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是否超过第一阈值。通过物理计算机5的硬件处理器,以软件的方式执行该判断。因此,第一阈值被输入到在物理计算机5上动作的软件程序中。

应予说明,在第一感压层应用多个压电元件的情况下,应留意以下方面。1)在压电元件的构造上,可能很难将第一阈值设定于第一感压层22b本身。换言之,各多个压电元件可能很难检测出被冲击吸收层21衰减的冲击力是否超过第一阈值。在该情况下,物理计算机5只要判断第一阈值以上的电压水平即可。2)在压电元件的构造上,在技术上可能很难在第一感压层22b设置分割线或弱化线。在该情况下,如第三实施方式所述,只要将小的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d二维地配置在保护对象物obj上即可。在该情况下,将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d各自的周围看做分割线。3)在第一感压层22d没有设置分割线或弱化线的情况下,如第三实施方式所示,在形成剥离区域的工序(st211及st214)中,只要从多个冲击检测层积体2d中除去发现了冲击力作用区域的冲击检测层积体本身即可。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相同的效果。应予说明,可以将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组合。也就是说,可以在第一感压层应用多个压电元件,在第二感压层应用感压膜(感压纸)。相反,可以在第一感压层应用感压膜,在第二感压层应用多个压电元件。如上所述,对于层的材质(构造)而言,第一感压层可以与第二感压层不同。或者,可以在第一感压层及第二感压层两者都应用多个压电元件。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还获得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6.第五实施方式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图8中分别所示的第二感压层25和冲击吸收层21一体化。因此,冲击吸收层包含发色剂。

图14是表示冲击检测层积体2e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冲击检测层积体2e具备冲击吸收层21a、第一感压层22、冲击力作用的面(冲击吸收层21a的第一面211)、与保护对象物obj接触的面(第一感压层22的第二面222)。

冲击吸收层21a具有图8所示的冲击吸收层21的的作用、以及图8所示的第二感压层25的作用。也就是说,冲击吸收层21a是检测出作用了冲击力,并且使冲击力衰减的层。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冲击吸收层21a包含多个微囊213、显色剂(未图示)。冲击吸收层21a由例如两张膜构成(未图示)。多个微囊213及显色剂设置在两张膜之间。两张膜分别是例如透明的聚氨酯膜。冲击吸收层21a与作用于冲击吸收层的冲击力对应地发色。应予说明,冲击吸收层21e被分为多个区域,可以具有包围多个区域各自的周围的分割线或弱化线。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说明中,列举在主翼设置冲击检测层积体的例子。但是,以上实施方式不限于该例子。以上的实施方式相对来讲,在保护对象物大的情况下(例如:航空器、机动车、船舶)起到显著的效果。

以上,对所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不超过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在本发明追加各种变更。只要不产生技术上的矛盾,就能够适当地组合所有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在第一感压层应用多个压电元件,在第二感压层应用形状记忆合金。

应予说明,该申请主张基于在日本于2016年5月12日申请的专利申请号为2016-095934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其公开的全部内容而写入本申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