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检查系统、膜制造装置及方法、印刷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40289发布日期:2018-09-14 22:4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缺陷检查系统、膜制造装置、膜制造方法、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偏振板等光学膜在进行了异物缺陷、凹凸缺陷等的缺陷检查后,卷绕于芯材。与缺陷的位置、种类相关的信息(以下,称作缺陷信息)通过在光学膜的端部印刷条形码、在缺陷位置实施标注而记录于光学膜。卷绕于芯材的光学膜在卷绕量达到一定量时与上游侧的光学膜分离,并作为卷料辊而出厂。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光学膜的搬运线上具备缺陷检查装置和将缺陷信息记录于膜的记录装置的缺陷检查系统。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7779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的缺陷检查系统中,在将缺陷信息记录于光学膜时,有时根据光学膜的状态、搬运条件等,而在搬运过程中的光学膜中产生颤动。在光学膜中产生这种颤动的情况下,存在通过从印刷头排出的墨水印刷的缺陷信息无法良好地记录于沿着光学膜的端缘部的记录区域从而变得不清楚(印刷错误)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以往的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由搬运过程中的膜中产生的颤动带来的影响从而适当地向膜记录缺陷信息的缺陷检查系统、膜制造装置、膜制造方法、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案,本发明的方式提供缺陷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搬运线,其搬运长条带状的膜;缺陷检查装置,其进行由所述搬运线搬运的膜的缺陷检查;以及记录装置,其将基于所述缺陷检查的结果的缺陷信息记录于由所述搬运线搬运的膜,所述记录装置具有在所述膜的沿着端缘部的记录区域印刷所述缺陷信息的印刷头,所述印刷头与同所述膜接触的引导辊对置地配置,从所述膜的与同所述引导辊接触的位置相反的一侧进行印刷。

另外,在所述方式的缺陷检查系统中,也可以为,所述膜以40°~130°的角度范围张挂于所述引导辊的外周面。

另外,在所述方式的缺陷检查系统中,也可以为,所述印刷头向所述膜的记录区域排出墨水,从而印刷所述缺陷信息。

另外,在所述方式的缺陷检查系统中,也可以为,所述记录装置具有罩,该罩防止墨水附着于所述膜的至少比所述记录区域靠内侧的区域。

另外,在所述方式的缺陷检查系统中,也可以为,所述缺陷检查系统具备静电去除装置,该静电去除装置位于所述膜的搬运方向上的比所述记录装置靠上游侧的位置,且对所述膜的表面进行除电。

另外,本发明的方式提供具备所述任一个缺陷检查系统的膜制造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方式提供包括使用所述任一个缺陷检查系统进行缺陷检查的工序的膜制造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方式提供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具备在搬运长条带状的膜的期间对所述膜印刷信息的印刷头,所述印刷头与同所述膜接触的引导辊对置地配置,从所述膜的与同所述引导辊接触的位置相反的一侧进行印刷。

另外,本发明的方式提供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方法包括在搬运长条带状的膜的期间使用印刷头对所述膜印刷信息的工序,将所述印刷头与同所述膜接触的引导辊对置地配置,从所述膜的与同所述引导辊接触的位置相反的一侧进行印刷。

发明效果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的方式,可提供能够减少由搬运过程中的膜中产生的颤动带来的影响从而适当地向膜记录缺陷信息的缺陷检查系统、膜制造装置、膜制造方法、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光学膜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膜制造装置以及缺陷检查系统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记录装置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6示出罩的一例,(a)是从该膜的上方侧观察时的俯视图,(b)是从该膜的上游侧观察时的侧视图,(c)是从该膜的外侧观察时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罩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8示出罩的变形例,(a)是其立体图,(b)是其侧视图。

图9示出罩的另一实施方式,(a)是其俯视图,(b)是其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膜制造装置;101…第一搬运线;102…第二搬运线;103…第三搬运线;104…第四搬运线;105…第五搬运线;106…卷绕部;111a、111b…第一夹持辊;112…第一蓄积器;112a、112b…第一松紧调节辊;113…第一引导辊;121a、121b…第二夹持辊;122…第二蓄积器;122a、122b…第二松紧调节辊;123a、123b…第二引导辊;131a、131b…第三夹持辊;141a、141b…第四夹持辊;142…第三蓄积器;142a、142b…第三松紧调节辊;143a、143b…第四引导辊;151a、151b…第五夹持辊;152…第四蓄积器;152a、152b…第四松紧调节辊;153a…第五引导辊;153b…第六引导辊;153c…第七引导辊;

10…缺陷检查系统;11…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2…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3…记录装置;13a…印刷头;14…第一测长器;15…第二测长器;16…控制装置;21a、22a、23a、24a、25a…照明部;21b、22b、23b、24b、25b…光检测部;

30…罩;30a…第一侧板部;30b…第二侧板部;30c…第三侧板部;30d…第四侧板部;31…罩;32…罩;32…窗部;40…静电去除装置;

p…液晶显示面板(光学显示设备);f1x…光学膜;f10x…光学膜;f101…第一膜;f102…第二膜;f103…第三膜;f104…单面贴合膜;f105…两面贴合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对构成其一部分的膜制造装置、以及使用该膜制造装置的膜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膜制造装置制造例如在液晶显示面板、有机el显示面板等这样的面板状的光学显示部件(光学显示面板)贴合的、例如偏振膜、相位差膜、增亮膜等这样的膜状的光学构件(光学膜)。膜制造装置构成生产包含这种光学显示部件、光学构件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光学显示设备例示了透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透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大体具备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装置。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使从背光装置出射的照明光从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侧入射,并使由液晶显示面板调制后的光从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侧出射,从而能够显示图像。

(光学显示设备)

首先,作为光学显示设备,对图1以及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p的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1是示出液晶显示面板p的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切断线a-a处的液晶显示面板p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省略了表示剖面的剖面线的图示。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液晶显示面板p大体具备:第一基板p1、与第一基板p1对置地配置的第二基板p2、以及配置在第一基板p1与第二基板p2之间的液晶层p3。

第一基板p1由在俯视观察时呈长方形的透明基板构成。第二基板p2由呈比第一基板p1小的长方形的透明基板构成。液晶层p3通过密封件(未图示)将第一基板p1与第二基板p2之间的周围密封,并配置在被密封件包围的在俯视观察时呈长方形的区域的内侧。在液晶显示面板p中,将在俯视观察时位于液晶层p3的外周的内侧的区域设为显示区域p4,将包围该显示区域p4的周围的外侧的区域设为边框部g。

在液晶显示面板p的背面(背光装置侧)贴合有作为偏振膜的第一光学膜f11。在液晶显示面板p的表面(显示面侧)贴合有作为偏振膜的第二光学膜f12、以及与该第二光学膜f12重叠且作为增亮膜的第三光学膜f13。以下,有时将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光学膜f11、f12、f13总称为光学膜f1x。

(光学膜)

接下来,对图3所示的构成光学膜f1x的光学片fx的一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3是示出光学片fx的结构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省略了表示剖面的剖面线的图示。

光学膜f1x能够通过从图3所示的长条带状的光学片fx切出规定的长度的片状件而得到。具体而言,该光学片fx具有:基材片f4、在基材片f4的一面(图3中的上表面)设置的粘合层f5、经由粘合层f5在基材片f4的一面设置的分隔片f6、以及在基材片f4的另一面(图3中的下表面)设置的表面保护片f7。

在基材片f4为例如偏振膜的情况下,具有一对保护膜f4b、f4c夹持偏振片f4a的结构。粘合层f5将片状件(光学膜f1x)粘贴于液晶显示面板p。分隔片f6保护粘合层f5,在将片状件(光学膜f1x)向液晶显示面板p贴合前从粘合层f5剥离。以下,将从光学膜f1x去除分隔片f6后的部分称作贴合片f8。表面保护片f7保护基材片f4的表面,在将片状件(光学膜f1x)粘贴于液晶显示面板p后从片状件(光学膜f1x)的表面剥离。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基材片f4,可以采用省略一对保护膜f4b、f4c中的任一方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省略粘合层f5侧的保护膜f4b而在偏振片f4a直接设置有粘合层f5的结构。另外,可以对表面保护片f7侧的保护膜f4c实施例如保护液晶显示面板p的最外面的硬涂处理、得到防眩效果的防眩处理等表面处理。另外,对于基材片f4,不限于上述的层叠结构,也可以为单层结构。另外,对于表面保护片f7,也可以省略。

(膜制造装置以及膜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图4所示的膜制造装置100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4是示出膜制造装置100的结构的侧视图。

如图4所示,膜制造装置100例如通过在向成为偏振膜的长条带状的第一膜f101的一面贴合成为表面保护膜的长条带状的第二膜f102后,在第一膜f101的另一面贴合成为表面保护膜的长条带状的第三膜f103,从而制造出在第一膜f101的两面贴合有第二膜f102以及第三膜f103的光学膜f10x。

具体而言,该膜制造装置100大体具备第一搬运线101、第二搬运线102、第三搬运线103、第四搬运线104、第五搬运线105、以及卷绕部106。

其中,第一搬运线101形成搬运第一膜f101的搬运路径,第二搬运线102形成搬运从第一卷料辊r1卷出的第二膜f102的搬运路径,第三搬运线103形成搬运在第一膜f101的一面贴合有第二膜f102的单面贴合膜f104的搬运路径,第四搬运线104形成搬运从第二卷料辊r2卷出的第三膜f103的搬运路径,第五搬运线105形成搬运在单面贴合膜f104的第一膜f101侧的面(第一膜f101的另一面)贴合有第三膜f103而成的两面贴合膜f105(光学膜f10x)的搬运路径。而且,所制造的光学膜f10x在卷绕部106作为第三卷料辊r3而卷绕于芯材。

第一搬运线101朝向第三搬运线103搬运长条带状的第一膜f101,该第一膜f101例如通过在对pva(polyvinylalcohol;聚乙烯醇)等成为偏振片的基材的膜实施染色处理、交联处理、拉伸处理等后,在其两面贴合tac(triacetylcellulose;三乙酰纤维素)等保护膜而得到。

具体而言,在该第一搬运线101中,从隔着第三搬运线103的上游侧的一侧朝向第三搬运线103,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配置有一对第一夹持辊111a、111b、包括多个第一松紧调节辊112a、112b的第一蓄积器112、以及第一引导辊113。

一对第一夹持辊111a、111b将第一光学膜f101夹在它们之间,并且相互向相反方向旋转,从而向图4中示出的箭头的方向(右方向)抽出第一光学膜f101。

第一蓄积器112用于吸收因第一膜f101的进给量的变动而产生的差异,并且减少对第一膜f101施加的张力的变动。具体而言,该第一蓄积器112具有如下结构:在第一夹持辊111a、111b与第一引导辊113之间,交替地排列配置有位于上部侧的多个松紧调节辊112a、以及位于下部侧的多个松紧调节辊112b。

在第一蓄积器112中,在第一光学膜f101相互不同地张挂于上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12a和下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12b的状态下,一边搬运第一光学膜f101,一边使上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12a与下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12b相对地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升降动作。由此,能够在不停止第一搬运线101的情况下蓄积第一膜f101。例如,在第一蓄积器112中,通过增大上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12a与下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12b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加第一膜f101的蓄积,另一方面,通过减小上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12a与下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12b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少第一膜f101的蓄积。第一蓄积器112例如在更换卷料辊r1~r3的芯材后的卷料粘接等作业时运行。

第一引导辊113一边旋转一边将由第一夹持辊111a、111b抽出的第一光学膜f101朝向第三搬运线103的上游侧引导。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引导辊113不限定于配置有一个的结构,也可以为配置有多个的结构。

第二搬运线102从第一卷料辊r1卷出例如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成为表面保护膜的长条带状的第二膜f102,并且将其朝向第三搬运线103搬运。

具体而言,在该第二搬运线102中,从隔着第三搬运线103的上游侧的另一侧朝向第三搬运线103,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配置有一对第二夹持辊121a、121b、包括多个第二松紧调节辊122a、122b的第二蓄积器122、以及多个第二引导辊123a、123b。

一对第二夹持辊121a、121b将第二光学膜f102夹在它们之间,并且相互向相反方向旋转,从而向图4中示出的箭头的方向(左方向)抽出第二光学膜f102。

第二蓄积器122用于吸收因第二膜f102的进给量的变动而产生的差异,并且减少对第二膜f102施加的张力的变动。具体而言,该第二蓄积器122具有如下结构:在第二夹持辊121a、121b与第二引导辊123a之间,交替地排列配置有位于上部侧的多个松紧调节辊122a、以及位于下部侧的多个松紧调节辊122b。

在第二蓄积器122中,在第二光学膜f102相互不同地张挂于上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22a和下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22b的状态下,一边搬运第二光学膜f102,一边使上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22a与下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22b相对地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升降动作。由此,能够在不停止第二搬运线102的情况下蓄积第二膜f102。例如,在第二蓄积器122中,通过增大上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22a与下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22b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加第二膜f102的蓄积,另一方面,通过减小上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22a与下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22b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少第二膜f102的蓄积。第二蓄积器122例如在更换卷料辊r1~r3的芯材后的卷料粘接等作业时运行。

多个第二引导辊123a、123b分别一边旋转一边将由第二夹持辊121a、121b抽出的第二光学膜f102朝向第三搬运线103的上游侧引导。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引导辊123a、123b不限定于配置有多个的结构,也可以为仅配置有一个的结构。

第三搬运线103朝向第五搬运线105搬运在第一膜f101的一面贴合有第二膜f102而成的长条带状的单面贴合膜f104。

具体而言,在该第三搬运线103配置有一对第三夹持辊131a、131b。一对第三夹持辊131a、131b位于第一搬运线10l的下游侧与第二搬运线102的下游侧的汇合点,一边将第一光学膜f101以及第二光学膜f102夹在它们之间,一边相互向相反方向旋转,从而向图4中示出的箭头的方向(下方向)抽出将第一膜f101与第二膜f102贴合而成的单面贴合膜f104。

第四搬运线104从第二卷料辊r2卷出例如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成为表面保护膜的长条带状的第三膜f103,并且将其朝向第五搬运线105搬运。

具体而言,在该第四搬运线104中,从隔着第三搬运线103的下游侧的一侧朝向第三搬运线103,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配置有一对第四夹持辊141a、141b、包括多个第三松紧调节辊142a、142b的第三蓄积器142、以及多个第四引导辊143a、143b。

一对第四夹持辊141a、141b将第三光学膜f103夹在它们之间,并且相互向相反方向旋转,从而向图4中示出的箭头的方向(右方向)抽出第三光学膜f103。

第三蓄积器142用于吸收因第三膜f103的进给量的变动而产生的差异,并且减少对第三膜f103施加的张力的变动。具体而言,该第三蓄积器142具有如下结构:在第四夹持辊141a、141b与第四引导辊143a之间,交替地排列配置有位于上部侧的多个松紧调节辊142a、以及位于下部侧的多个松紧调节辊142b。

在第三蓄积器142中,在第三光学膜f103相互不同地张挂于上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42a和下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42b的状态下,一边搬运第三光学膜f103,一边使上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42a与下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42b相对地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升降动作。由此,能够在不停止第四搬运线104的情况下蓄积第三膜f103。例如,在第三蓄积器142中,通过增大上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42a与下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42b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加第三膜f103的蓄积,另一方面,通过减小上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42a与下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42b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少第三膜f103的蓄积。第三蓄积器142例如在更换卷料辊r1~r3的芯材后的卷料粘接等作业时运行。

多个第四引导辊143a、143b分别一边旋转一边将由第四夹持辊141a、141b抽出的第三光学膜f103朝向第三搬运线103的下游侧(第五搬运线105的上游侧)引导。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引导辊143a、143b不限定于配置有多个的结构,也可以为仅配置有一个的结构。

第五搬运线105朝向第三卷料辊r3搬运在单面贴合膜f104的第一膜f101侧的面(第一膜f101的另一面)贴合有第三膜f103而成的长条带状的两面贴合膜f105(光学膜f10x)。

具体而言,在该第五搬运线105中,从隔着第三搬运线103的下游侧的另一侧朝向第三卷料辊r3,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配置有一对第五夹持辊151a、151b、第五引导辊153a、一对第六夹持辊151c、151d、包括多个第四松紧调节辊152a、152b的第四蓄积器152、以及第六引导辊153b。

一对第五夹持辊151a、151b位于第三搬运线103的下游侧与第五搬运线105的上游侧的汇合点,一边将单面贴合膜f104以及第三光学膜f103夹在它们之间,一边相互向相反方向旋转,从而向图4中示出的箭头的方向(下方向)抽出将单面贴合膜f104与第三光学膜f103贴合而成的两面贴合膜f105。

第五引导辊153a一边旋转一边将由第五夹持辊15la、151b抽出的两面贴合膜f105朝向第四蓄积器152引导。需要说明的是,第五引导辊153不限定于配置有一个的结构,也可以为配置有多个的结构。

一对第六夹持辊151c、151d一边将两面贴合膜f105夹在它们之间,一边相互向相反方向旋转,从而向图4中示出的箭头的方向(右方向)抽出两面贴合膜f105。

在第四蓄积器152中,在两面贴合膜f105相互不同地张挂于上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52a和下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52b的状态下,一边搬运两面贴合膜f105,一边使上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52a与下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52b相对地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升降动作。由此,能够在不停止第五搬运线105的情况下蓄积两面贴合膜f105。例如,在第四蓄积器152中,通过增大上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52a与下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52b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加两面贴合膜f105的蓄积,另一方面,通过减小上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52a与下部侧的松紧调节辊152b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少两面贴合膜f105的蓄积。第四蓄积器152例如在更换卷料辊r1~r3的芯材后的卷料粘接等作业时运行。

第六引导辊153b朝向第三卷料辊r3引导两面贴合膜f105。需要说明的是,第六引导辊153b不限定于配置有一个的结构,也可以为配置有多个的结构。

两面贴合膜f105在卷绕部106作为光学膜f10x的第三卷料辊r3卷绕于芯材后,向下一工序输送。

(缺陷检查系统)

接下来,对上述膜制造装置100所具备的缺陷检查系统10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缺陷标注系统10构成为大体具备:搬运线l、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及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记录装置13、第一测长器14及第二测长器15、以及控制装置16。

搬运线l形成搬运成为检查对象的膜的搬运路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第一搬运线101、第三搬运线103以及第五搬运线105构成搬运线l。

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进行贴合第二光学膜f102以及第三光学膜f103前的第一光学膜f101的缺陷检查。具体而言,该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对制造第一膜f101时、搬运第一膜f101时产生的异物缺陷、凹凸缺陷、亮点缺陷等各种缺陷进行检测。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通过对由第一搬运线101搬运的第一膜f101执行例如反射检查、透射检查、斜透射检查、交叉尼科耳透射检查等检查处理,从而对第一膜f101的缺陷进行检测。

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在第一搬运线101中的比第一夹持辊111a、111b靠上游侧的位置具有向第一膜f101照射照明光的多个照明部21a、22a、23a、以及对透过第一膜f101的光(透射光)或者被第一膜f101反射的光(反射光)进行检测的多个光检测部21b、22b、23b。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透射光进行检测,因此沿第一膜f101的搬运方向排列的多个照明部21a、22a、23a与光检测部21b、22b、23b分别隔着第一膜f101对置地配置。另外,对于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不限定于这种对透射光进行检测的结构,也可以为对反射光进行检测的结构,或者为对透射光以及反射光进行检测的结构。

照明部21a、22a、23a向第一膜f101照射根据缺陷检查的种类而调整了光强度、波长、偏振状态等的照明光。光检测部21a、22a、23a使用ccd等拍摄元件,拍摄第一膜f101的被照射有照明光的位置的图像。由光检测部21a、22a、23a拍摄到的图像(缺陷检查的结果)被输出至控制装置16。

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进行贴合第二光学膜f102以及第三光学膜f103后的第一光学膜f101、即两面贴合膜f105的缺陷检查。具体而言,该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对向第一膜f101贴合第二膜f102以及第三膜f103时、搬运单面贴合膜f104以及两面贴合膜f105时产生的异物缺陷、凹凸缺陷、亮点缺陷等各种缺陷进行检测。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通过对由第一搬运线101搬运的两面贴合膜f105执行例如反射检查、透射检查、斜透射检查、交叉尼科耳透射检查等检查处理,从而对两面贴合膜f105的缺陷进行检测。

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在第五搬运线105中的比第五夹持辊151a、151b靠下游侧的位置具有向两面贴合膜f105照射照明光的多个照明部24a、25a、以及对透过两面贴合膜f105的光(透射光)或者被两面贴合膜f105反射的光(反射光)进行检测的多个光检测部24b、25b。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透射光进行检测,因此沿两面贴合膜f105的搬运方向排列的多个照明部24a、25a与光检测部24b、25b分别隔着两面贴合膜f105对置地配置。另外,对于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不限定于这种对透射光进行检测的结构,也可以为对反射光进行检测的结构,或者为对透射光以及反射光进行检测的结构。

照明部24a、25a向两面贴合膜f105照射根据缺陷检查的种类而调整了光强度、波长、偏振状态等的照明光。光检测部24b、25b使用ccd等拍摄元件,拍摄两面贴合膜f105的被照射有照明光的位置的图像。由光检测部24b、25b拍摄到的图像(缺陷检查的结果)被输出至控制装置16。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记录装置13将基于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及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的缺陷检查的结果的缺陷信息记录于两面贴合膜f105(印刷装置)。具体而言,缺陷信息包括与缺陷的位置、种类等相关的信息,例如被记录(印刷)为条形码、二维码、qr码(注册商标)等识别码。在识别码中包括例如表示由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及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检测到的缺陷存在于距印刷有识别码的位置沿着膜宽度方向隔开多远的距离的位置的信息(与缺陷的位置相关的信息)。另外,在识别码中还可以包括与所检测到的缺陷的种类相关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缺陷信息而印刷7mm×7mm的二维码。

记录装置13设置在第五搬运线105中的比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靠下游侧的位置。记录装置13具有例如采用喷墨方式的印刷头13a。另外,在与印刷头13a对置的位置,配置有与两面贴合膜f105接触的第七引导辊153c。而且,该印刷头13a从两面贴合膜f105的与同第七引导辊153c接触的位置相反的一侧,向两面贴合膜f105的沿着宽度方向的端缘部的位置(记录区域)排出墨水,从而进行上述缺陷信息的印刷。

另外,记录装置13也可以通过在两面贴合膜f105的缺陷位置印刷(标注)将缺陷包含在内的大小的点状、线状或者框状的标识,从而在缺陷位置直接进行记录。此时,除标识以外,还可以通过在缺陷位置印刷表示缺陷的种类的符号、图案,从而记录与缺陷的种类相关的信息。

第一测长器14及第二测长器15测定第一膜f101的搬运量。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搬运线101中,在位于比第一蓄积器112靠上游侧的位置的第一夹持辊111a配置有构成第一测长器14的旋转编码器,在位于比第一蓄积器112靠下游侧的位置的第三夹持辊131a配置有构成第二测长器15的旋转编码器。

第一测长器14及第二测长器15根据与第一膜f101接触并旋转的第一夹持辊111a以及第三夹持辊131a的旋转位移量,由旋转编码器测定第一膜f101的搬运量。第一测长器14及第二测长器15的测定结果被输出至控制装置1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与记录装置13之间仅存在有一个蓄积器,因此成为在该蓄积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各配置有一个测长器的结构。另一方面,在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与记录装置13之间存在有多个蓄积器的情况下,设为在位于最上游侧的蓄积器的上游侧、位于最下游侧的蓄积器的下游侧各配置有一个测长器的结构即可。

控制装置16综合控制膜制造装置100的各部。具体而言,该控制装置16具备作为电子控制装置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大体具备cpu等运算处理部、存储器、硬盘等信息存储部。

在控制装置16的信息存储部中记录有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系统(os)、以及使运算处理部对膜制造装置100的各部执行各种处理的程序等。另外,控制装置16也可以包括执行膜贴合系统100的各部分的控制所需要的各种处理的asic等逻辑电路。另外,控制装置16包括用于进行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装置的输入输出的接口。在该接口能够连接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入装置、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通信装置等。

控制装置16对由光检测部21b、22b、23b以及光检测部24b、25b拍摄的图像进行分析,从而辨别缺陷的有无(位置)、种类等。控制装置16在判断为第一膜f101、两面贴合膜f105中存在有缺陷的情况下,控制记录装置13在两面贴合膜f105记录缺陷信息。

在缺陷检查系统10中,以在两面贴合膜f105的缺陷检查位置与缺陷信息的信息记录位置之间不产生偏移的方式,在缺陷检查后在规定的时刻进行缺陷信息的记录。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了由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或者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实施的缺陷检查的时刻以后,计算在搬运线l上搬运的膜的搬运量,在计算出的搬运量与偏移距离一致时,通过记录装置13进行记录。

在此,偏移距离是指,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及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与记录装置13之间的膜的搬运距离。严格来说,偏移距离定义为,通过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及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进行缺陷检查的位置(缺陷检查位置)与通过记录装置13进行缺陷信息的记录的位置(信息记录位置)之间的膜的搬运距离。另外,偏移距离在使第一蓄积器112运行时变动。

第一蓄积器112非运行时的偏移距离(以下,称作第一偏移距离)预先存储于控制装置16的信息存储部。具体而言,在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及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中存在有多个光检测部21b、22b、23b以及光检测部24b、25b,使各个光检测部21b、22b、23b、24b、25b进行缺陷检查。因此,在控制装置16的信息存储部中针对各个光检测部21b、22b、23b、24b、25b而存储有第一偏移距离。

在因第一蓄积器112的运行而使偏移距离变动的情况下,根据第一蓄积器112的上游侧与下游侧的第一膜f101的搬运量之差,来计算偏移距离的修正值。即,在控制装置16中,根据第一测长器14及第二测长器15的测定结果,来计算第一蓄积器112对第一膜f101的蓄积量,并根据该第一膜f101的蓄积量来计算偏移距离的修正值。

在缺陷检查系统10中,在第一蓄积器112运行时,根据偏移距离的修正值,来修正记录装置13记录缺陷信息的时刻。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测长器14及第二测长器15的测定结果,来计算偏移距离的修正值。控制装置16根据该修正值以及第一偏移距离,来计算第一蓄积器112的运行时的偏移距离(以下,称作第二偏移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测长器14或者第二测长器15的测定结果,在进行了由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及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实施的缺陷检查的时刻以后,计算在搬运线l上搬运的膜的搬运量,在计算出的搬运量与第二偏移距离一致时,通过记录装置13进行记录。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蓄积器112运行时,除缺陷信息以外,还可以将表示第一蓄积器112运行的信息(以下,称作蓄积器运行信息)记录于两面贴合膜f105。在记录了蓄积器运行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操作员仔细检查标记了蓄积器运行信息的部分的缺陷位置,能够检测记录位置的偏移等。由此,能够减少错误地将合格品部分判断为缺陷位置的可能性,实现成品率的提高。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缺陷检查系统10中,有时根据两面贴合膜f105的状态、搬运条件等,而在搬运过程中的两面贴合膜f105中产生颤动。特别是,在两面贴合膜f105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因膜的吸湿、干燥条件等而容易产生弯曲,认为该弯曲是在搬运过程中产生颤动的原因之一。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缺陷检查系统10中,如图5所示,与同上述的两面贴合膜f105接触的第七引导辊153c对置地配置有印刷头13a。

由此,即使在搬运过程中在两面贴合膜f105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中产生颤动的情况下,也在与第七引导辊153c接触的位置,抑制两面贴合膜f105的颤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缺陷检查系统10中,能够将由从印刷头13a排出的墨水i印刷的缺陷信息适当地记录(印刷)于两面贴合膜f105的记录区域。

另外,两面贴合膜f105以40°~130°的角度范围(以下,称作抱角θ)张挂于第七引导辊153c的外周面。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说的抱角是指,通过引导辊的中心角来表示膜在周向上与引导辊的外周面接触的角度范围。

若抱角θ小于40°,则两面贴合膜f105容易在第七引导辊153c的外周面上滑动。因此,为了防止因两面贴合膜f105的滑动而产生擦伤等,优选将抱角θ设为40°以上。另一方面,若抱角θ大于130°,则例如容易在成为表面保护膜的第二以及第三膜f102、f103与第一膜f101之间进入有气泡。因此,为了防止这种气泡的进入,优选将抱角θ设为130°以下。

另外,在施加于两面贴合膜f105的张力较低的情况下,优选将抱角θ设为大于90°,更优选设为95°以上。由此,能够抑制在两面贴合膜f105中产生的颤动。另一方面,在施加于两面贴合膜f105的张力较高的情况下,优选将抱角θ设为小于90°,更优选设为85°以下。由此,能够防止两面贴合膜f105过度地紧贴于第七引导辊153c的外周面。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两面贴合膜f105的搬运速度,通常为9~35m/min的程度。另外,施加于两面贴合膜f105的张力在干燥炉内为400~1500n的程度,在干燥炉外为200~500n的程度。需要说明的是,施加于两面贴合膜f105的张力越小则越容易产生颤动。两面贴合膜f105的宽度为500~1500mm的程度。需要说明的是,两面贴合膜f105的宽度越大则越容易产生颤动。两面贴合膜f105的厚度为13~300μm的程度。需要说明的是,两面贴合膜f105的厚度越薄则越容易产生颤动。

另外,第七引导辊153c的外径优选设为100~150mm的范围。当第七引导辊153c的外径增大时,同与抱角θ相对的第七引导辊153c的外周面接触的两面贴合膜f105的面积增大。因此,能够抑制两面贴合膜f105中产生的颤动,从而进一步使记录区域稳定化。但是,当第七引导辊153c的外径增大时,容易产生上述的擦伤、气泡的进入,因此优选设为上述的范围。

另外,第七引导辊153c的圆度越高,则越能够抑制与该第七引导辊153c接触的两面贴合膜f105的振动,从而进一步使记录区域稳定化。具体而言,第七引导辊153c的圆度优选设为1.0mm以下,更优选设为0.5mm以下。

另外,第七引导辊153c的外周面的表面粗糙度(最大粗糙度ry)优选设为100s以下,更优选设为25s以下。由此,能够抑制上述的擦伤、气泡的进入的产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缺陷检查系统10中,为了在第七引导辊153c的上游侧、下游侧也抑制两面贴合膜f105中产生的颤动,可以追加与两面贴合膜f105接触的引导辊。在该情况下,优选将追加的引导辊与第七引导辊153c之间的距离设为1000mm以内。另外,对于追加的引导辊也可以与两面贴合膜f105具有抱角。优选使在上游侧追加的引导辊具有抱角,更优选使在上游侧以及下游侧追加的引导辊具有抱角。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缺陷检查系统10中,能够减少由在搬运过程中的两面贴合膜f105中产生的颤动带来的影响,从而适当地向两面贴合膜f105记录(印刷)缺陷信息。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膜制造装置100中,能够防止因印刷错误而产生缺陷信息的读取错误,并且从两面贴合膜f105成品率良好地切出光学膜f10x,从而制造高品质的光学膜f10x。

在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3中,如图6的(a)~(c)所示,在两面贴合膜f105的至少比记录区域s靠内侧的区域设置有防止墨水i附着的罩30。需要说明的是,图6的(a)是从两面贴合膜f105的上方侧观察罩30时的俯视图,图6的(b)是从两面贴合膜f105的搬运方向的上游侧观察罩30时的侧视图,图6的(c)是从两面贴合膜f105的外侧观察罩30时的侧视图。

具体而言,该罩30具有:第一侧板部30a,其覆盖两面贴合膜f105与印刷头13a对置的空间k中的、面向两面贴合膜f105的内侧的一侧;第二侧板部30b,其覆盖面向两面贴合膜f105的搬运方向的上游侧的一侧;以及第三侧板部30c,其覆盖面向两面贴合膜f105的搬运方向的下游侧的一侧。

罩30使用螺纹固定等的手段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印刷头13a。罩30的空间k中的面向两面贴合膜f105的外侧的一侧开放,因此相对于印刷头13a的装卸变得容易。

罩30的同两面贴合膜f105对置的面与两面贴合膜f105的表面之间的间隔t优选为1mm以下。通过将该间隔t设为1mm以下,能够防止在从印刷头13a排出的墨水i向周围飞溅时,该墨水i的飞溅物飞溅至罩30的外侧。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墨水i的飞溅物,有从印刷头13排出的墨水i中的、例如偏离信息记录位置而向周围飞溅的墨水i、以及附着于两面贴合膜f105后向周围飞溅的墨水i等。

记录区域s位于比将两面贴合膜f105贴合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p时与该液晶显示面板p的显示区域p4重叠的区域靠外侧的位置。另外,记录区域s是在贴合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p前被切断而去除的区域。

构成罩30的三个侧板部30a、30b、30c中的、第一侧板部30a防止墨水i的飞溅物附着于两面贴合膜f105的与显示区域p4重叠的区域。另一方面,第二侧板部30b防止墨水i的飞溅物附着于两面贴合膜f105的搬运方向的上游侧。另一方面,第三侧板部30c防止墨水i的飞溅物附着于两面贴合膜f105的搬运方向的下游侧。

墨水i的飞溅物附着于罩30的内表面。因此,罩30能够在从印刷头13a定期地取下并进行清洗后,再次安装于印刷头13a而反复使用。

另外,优选膜制造装置100具备对两面贴合膜f105的表面进行除电的静电去除装置40。静电去除装置40是被称作电离器的装置,配置在两面贴合膜f105的搬运方向上的比记录装置13(印刷头13a)靠上游侧的位置。而且,该静电去除装置40通过向两面贴合膜f105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喷吹离子化的气体,从而去除在两面贴合膜f105的表面产生的静电。

由此,在膜制造装置100中,防止墨水i的飞溅物因静电而吸附于两面贴合膜f105的表面。因此,在膜制造装置100中,通过组合上述的罩30和静电去除装置40,能够进一步抑制墨水i的飞溅物附着于两面贴合膜f105的表面。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缺陷检查系统10中,能够防止在将缺陷信息记录于两面贴合膜f105时的墨水i的飞溅引起的两面贴合膜f105的污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加以各种变更。

具体而言,对于上述罩30,配置有上述三个侧板部30a、30b、30c中的至少第一侧板部30a即可。由此,能够防止墨水i的飞溅物附着于两面贴合膜f105的与显示区域p4重叠的区域。

另外,对于上述罩30,如图7所示,除上述三个侧板部30a、30b、30c以外,也可以配置有覆盖面向两面贴合膜f105的外侧的一侧的第四侧板部30d。

另外,对于上述记录装置13,例如可以图8的(a)、(b)所示,将安装于印刷头13a的罩31的下端部设为沿着引导辊41的外形的形状。由此,能够将两面贴合膜f105的表面之间的间隔t设为1mm以下。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例如可以使用如图9的(a)、(b)所示的罩32。该罩32由平行平板状的板材构成,以接近两面贴合膜f105的状态与两面贴合膜f105对置地配置。另外,在罩32的面向记录区域s的位置设置有窗部(开口部)32a。在为该结构的情况下,罩32覆盖记录区域s以外的区域,从而能够防止在将缺陷信息记录于两面贴合膜f105时的墨水i的飞溅引起的两面贴合膜f105的污染。另外,也可以在罩32设置有上述的侧板部30a、30b、30c、30d。即,该罩32也可以构成覆盖上述罩30的底面的底板部。

另外,上述记录装置13配置于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的下游侧,但也可以配置于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的下游侧。在该情况下,能够在进行由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实施的缺陷检查后,进行由记录装置13实施的缺陷信息的记录。

另外,对于上述记录装置13,不限定于在上述的缺陷检查后记录缺陷信息的情况。例如,有时在长距离的搬运线中,配置多个记录装置,每隔一定距离进行距离信息的记录,根据所记录的该距离信息来进行距离的修正。对于进行这种距离信息的记录的记录装置,有时例如配置于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的上游侧等。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应用本发明的膜,不限定于上述的偏振膜、相位差膜、增亮膜这样的光学膜,能够将本发明广泛地应用于能够进行由记录装置13实施的记录的膜。

另外,本发明除上述的喷墨方式以外,还能够广泛地应用于激光方式等非接触式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特别是,在喷墨方式中,容易产生墨水的雾,因此当光学膜中产生颤动时,容易因其影响而产生印刷错误。另外,对于缺陷信息,在通过喷墨方式印刷如上述的二维码这样的复杂的信息的情况下,容易受到光学膜的颤动的影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