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游标式稻田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25885发布日期:2018-11-30 23:4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水土工程的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游标式稻田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农业用水尤其是水稻田灌溉用水量浪费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一般合理的稻田水分管理模式是根据水稻处于不同的生育阶段,进行干湿交替的控制灌排技术,达到节约用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目的。

在灌溉期,通过调节农田水位,干湿交替改善了根系土壤水、肥、气、热等养分状况及农田小气候,促进水稻生理生态活动,使水稻根系、茎蘖动态和株型生长更趋合理,水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更加高效,为水稻高产奠定基础。因此,在研究农田水位调控下水稻生理指标变化的试验中,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就是测量农田水位和作物株高。普遍的做法是用卷尺测量田面到水面、田面到稻丛叶尖的距离。但是,一方面由于卷尺测量铅直距离既缺乏基准,使用卷尺也不灵活方便;另一方面,测量人员弯腰俯身贴近稻丛和水面读数时,视线没有达到平视,读数较不准确,同时稻叶锋利割手、也增加了体力劳动,其测量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农田水位和作物株高测量准确性差、方式不友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游标式稻田测量装置。

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主标尺、主游标与副标尺,所述的主游标通过第二螺栓固定于主标尺的导槽内,所述副标尺位于主标尺的一侧并通过主游标与主标尺连接。

所述的副标尺套在转轴套内,通过转轴套一侧的第一螺栓固定。

所述的转轴套与主游标铰接。

所述的主游标上设有弧形导槽。

所述主标尺与副标尺的长度一致。

所述的副标尺底部设有浮标。

所述的主标尺底部设有铅块,以起到稳定整个测量装置的作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由简易的浮标和游标相结合,不必俯身贴着水面和稻丛读数,节约了测量时间,同时,对选定的植株可以通过副标尺进行斜测,且各测量值通过计算闭合差与改正数,进行误差分析校核,从而减小测量的偶然误差,也减轻了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测量农田地下水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主标尺1、主游标3与副标尺2,主游标3通过第二螺栓6固定于主标尺1的导槽内,副标尺2位于主标尺1的一侧并通过主游标3与主标尺1连接,副标尺2套在转轴套5内,通过转轴套5一侧的第一螺栓4固定,转轴套5与主游标3铰接,主游标3上设有弧形导槽,主标尺1与副标尺2的长度一致,副标尺2底部设有浮标8,浮标8为圆台形,主标尺1底部设有铅块7,顶部设有气泡式水准仪9。

测量时,将该装置设置在农业试验小区的基准点处,设定主标尺1底部的铅块7的基位与田面基准持平,观察并调整主标尺1至气泡式水准仪9中的气泡水平居中,待浮标8稳定,调节转轴套5和第一螺栓4,测量相应的水位和株高。其中,主标尺1为基准测量标尺,尺身长度与副标尺2一致。主标尺1主要用来选定试验小区的基准点,并在其末端与铅块7相连,以起到稳定整个测量装置的作用。同时在杆身中间开有导槽,槽内设有可以旋转调节的第二螺栓6与主游标3,可循导槽上下移动,在主标尺1读数时,将第二螺栓6旋紧固定。主游标3上设有弧形导槽,槽内设有与转轴套5相连的螺栓,用以固定转轴套5及副标尺2。转轴套5与主游标3铰接,为了便于计算,转轴套5在导槽内旋转的最大角度设定为37°,其余弦值为0.8。

副标尺2为带有刻度的套杆,并贯穿在转轴套5之中,其末端为浮标8,可以与水面上的对应浮台相铰接。为了测量观测井的地下水位,同时方便测量人员,不必弯腰俯身读数,副标尺2的量程选用1.5米,刻度布置为从顶端0米到浮标1.5米。主标尺的刻度则自下而上刻画,主标尺量程亦为1.5米。主、副标尺合计度量长度可达3.0米,增加了其在田作中运用的范围和情形。

应用时,根据试验小区所设基准点的具体位置安放测量标尺。安放时应注意,铅块7基位和浮标8水平,且不会破坏水稻生长状况。

实施例1

在测量农田水位时,选择田面相应基准点,观察并调整主标尺1至气泡式水准仪9的气泡水平居中。将主游标3滑动至主标尺1的顶端并固定,同时将转轴套5旋转至垂直,当浮标8稳定漂浮于水面时,固定第一螺栓4。此时,副标尺2在转轴套5顶端的所示读数为a0,即田间地表水深为:

h=a0

当农田进行灌排水时,调松第一螺栓4,浮标8随水位而变化,副标尺2所示读数随之相应改变,即可显示农田淹灌水位的变化。

实施例2

当田面地表无水时,需要测量观测井中的地下水位,如图3所示。此时将主标尺1设置于观测井沿的基准位置。由主标尺1测量观测井上沿到地表的距离,可得主标尺1在主游标3处的读数a1;副标尺2由浮标端8沿观测井放下,可得副标尺2在转轴套5的顶端所示读数a2,即地下水面与观测井上沿的距离。从而农田地下水位为:

h'=a2-a1

实施例3

当测量水稻株高时,选择试验小区所设基准点,观察并调整主标尺1至气泡式水准仪9的气泡水平居中。将主游标3滑动至水稻稻丛的顶端(即测量水面至每丛最高叶尖的平均高度,而抽穗后则是测量水面至最高穗顶的平均高度),可得主标尺1在主游标3处的读数b,即水稻株高为:

x=b

为了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同时避免不便入田涉水操作等困难,对所选定植株由副标尺2进行斜测,同时将转轴套5旋至37°并固定。当浮标8稳定漂浮于水面上时,固定第一螺栓4,则可得副标尺2在转轴套5顶端的所示读数c。结合副标尺量程l=1.5m,通过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原理,求得水稻露出水面以上部分的高度为:

d=cos37°×(l-c)=1.2-0.8c

由所测地表水位h,换算出水稻株高:

y=h+d=h-0.8c+1.2

为了减小测量中的偶然误差,应当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对于同一水稻的株高,主标尺1和副标尺2的读数x、y应当协调一致。而按照测量学中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相对精度约为1/3000~1/5000,由于测量的真值通常无法确定,实践中也常用观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代替真值,相应地可以计算其相对误差。

其中,算术平均值:

闭合差:

f=a-b-0.8c+1.2

相对精度为:

所测水深的改正数:

地表水深的修正值:

h=h+δ

式中:

a——副标尺所测水深的读数,单位米。

b——主标尺所测水稻株高的读数,单位米。

c——副标尺斜测的读数,单位米。

x、y——主标尺和副标尺分别测得的水稻株高,单位米。

z——所测株高的算术平均值,计为水稻株高真实值,单位米。

f、k、δ——钢尺量距中,内业计算的闭合差、相对精度和改正数,单位米。

h——修正后的水深,单位米。

一般为了分析计算的清晰准确,测量的内业计算可以列表进行整理分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