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检测装置及其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03045发布日期:2018-10-19 20:12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人防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气密检测装置及其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人防过滤吸收器投入使用之前,通常需要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

目前,对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进行检测时,通常需要人工搬运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至指定位置,通过人工安装的方式将设置在指定位置的气密装置安装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两端,以对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两个端口分别进行密封,后续即可向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通入高压气体,并确定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

可见,通过上述方式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时,人工介入程度较高,检测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及其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的方法,检测效率较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包括:

检测控制机构、压紧执行机构、第一密封托盘、滚装传输机构及至少一个第二密封托盘;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密封托盘安装在所述滚装传输机构上,每一个所述第二密封托盘上可分别放置一个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且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密封托盘相接触;

所述第一密封托盘上设置有通气孔;

所述第一密封托盘安装在所述压紧执行机构上,所述第一密封托盘的所述通气孔与所述检测控制机构对应连接;

所述滚装传输机构,用于驱动各个所述第二密封托盘;

所述检测控制机构,用于当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至所述第一密封托盘的下方,且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上放置有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时,驱动所述压紧执行机构,所述压紧执行机构可带动所述第一密封托盘朝向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使得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对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口进行挤压密封,以及使得所述第一密封托盘对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上端口进行挤压密封;通过所述通气孔向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通入外部的压缩机输出的高压气体,并确定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

优选地,

所述检测控制机构,包括:第一通气管路、第一电磁阀、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操作平台;其中,

所述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一端与外部的所述压缩机相连,所述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通气孔对应连接;

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气管路上与外部的所述压缩机相邻的第一区域;

所述流量传感器及所述压力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气管路上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密封托盘的所述通气口相邻;

所述操作平台,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使得外部的所述压缩机可驱动第一高压气体通过所述第一通气管路及所述通气孔进入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根据接收的检测流量及检测气压确定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

所述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通过所述第一通气管路及所述通气孔进入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高压气体的检测流量,并将所述检测流量传输至所述操作平台;

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部的检测气压,并将所述检测气压传输至所述操作平台。

优选地,

所述检测控制机构,进一步包括:第二通气管路及第二电磁阀;其中,

所述第二通气管路的第一端与外部的所述压缩机相连,所述第二通气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紧执行机构对应连接;

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通气管路上;

所述操作平台,进一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开启,使得外部的所述压缩机可驱动第二高压气体进入所述第二通气管路并作用于所述压紧执行机构,所述压紧执行机构可在所述第二高压气体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密封托盘朝向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

优选地,

所述压紧执行机构,包括:支撑台架、气缸及活塞;其中,

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支撑台架上;

所述支撑台架安装在所述滚装传输机构上;

所述气缸与所述第二通气管路的第二端相连通;

所述活塞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气缸内,所述活塞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密封托盘固定连接;

外部的所述压缩机可驱动第二高压气体通过所述第二通气管路进入所述气缸,进入所述气缸的高压气体可驱动所述活塞,所述第一密封托盘可在所述活塞的带动下朝向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

优选地,

所述压紧执行机构,进一步包括:第一弹性连接件;其中,

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气缸的上壁面相连;

进入所述气缸的高压气体可克服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的拉力以驱动所述活塞。

优选地,

所述压紧执行机构,进一步包括:第二弹性连接件和固定台架;其中,

所述固定台架安装在所述活塞上与所述活塞的第二端相邻的区域;

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台架相连;

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气缸的外壁面相连,或,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台架相连;

进入所述气缸的高压气体可克服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的拉力以驱动所述活塞。

优选地,

所述第一密封托盘,包括:第一加强板及第一密封压盘;

所述第二密封托盘,包括:第二加强板及第二密封压盘;

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第一侧与所述压紧执行机构相连;

所述第一密封压盘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第二侧;

所述第一加强板可在所述压紧执行机构的带动下朝向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的所述第二加强板运动,使得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对所述第二密封压盘进行挤压,以对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口进行挤压密封,以及使得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上端对所述第一密封压盘进行挤压,以对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上端口进行挤压密封。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的方法,包括:

将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放置到安装于所述滚装传输机构上的目标第二密封托盘上,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与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相接触;

利用所述滚动传输机构驱动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至所述第一密封托盘的下方;

利用所述检测控制机构驱动所述压紧执行机构;

利用所述压紧执行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密封托盘朝向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使得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对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口进行挤压密封,以及使得所述第一密封托盘对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上端口进行挤压密封;

利用所述检测控制机构通过所述通气孔向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通入外部的压缩机输出的高压气体,并确定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

优选地,

所述利用所述检测控制机构通过所述通气孔向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通入外部的压缩机输出的高压气体,并确定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包括:

利用所述操作平台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使得外部的所述压缩机可驱动第一高压气体通过所述第一通气管路及所述通气孔进入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

利用所述流量传感器检测通过所述第一通气管路及所述通气孔进入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高压气体的检测流量,并将所述检测流量传输至所述操作平台;

利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部的检测气压,并将所述检测气压传输至所述操作平台;

利用所述操作平台根据接收的所述检测流量及所述检测气压确定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

优选地,

所述利用所述检测控制机构驱动所述压紧执行机构,包括:利用所述操作平台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开启,使得外部的所述压缩机可驱动第二高压气体通过所述第二通气管路进入所述气缸;

则,所述利用所述压紧执行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密封托盘朝向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包括:利用所述活塞在进入所述气缸的高压气体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一密封托盘朝向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及其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的方法,该气密检测装置由检测控制机构、压紧执行机构、第一密封托盘、滚装传输机构及至少一个第二密封托盘构成,使用时,可将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放置到第二密封托盘上,且使得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与第二密封托盘相接触,并通过滚装传输机构驱动放置有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至第一密封托盘的下方,然后通过检测控制机构驱动压紧执行机构,第一密封托盘则可在压紧执行机构的带动下朝向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从而使得目标第二密封托盘对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口进行挤压密封,以及使得第一密封托盘对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上端口进行挤压密封,检测控制机构则可进一步通过设置在第一密封托盘上的通气孔向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通入压缩机输出的高压气体,并确定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综上可见,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进行检测时,无需人工搬运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也无需通过人工安装气密装置的方式对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两个端口分别进行密封,人工介入程度极低,检测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密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气密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密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气密检测装置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包括:

检测控制机构101、压紧执行机构102、第一密封托盘103、滚装传输机构104及至少一个第二密封托盘105;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密封托盘105安装在所述滚装传输机构104上,每一个所述第二密封托盘105上可分别放置一个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且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密封托盘105相接触;

所述第一密封托盘103上设置有通气孔1031;

所述第一密封托盘103安装在所述压紧执行机构102上,所述第一密封托盘103的所述通气孔1031与所述检测控制机构101对应连接;

所述滚装传输机构104,用于驱动各个所述第二密封托盘105;

所述检测控制机构101,用于当目标第二密封托盘105运动至所述第一密封托盘103的下方,且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105上放置有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时,驱动所述压紧执行机构102,所述压紧执行机构102可带动所述第一密封托盘103朝向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105运动,使得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105对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口进行挤压密封,以及使得所述第一密封托盘103对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上端口进行挤压密封;通过所述通气孔1031向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通入外部的压缩机输出的高压气体,并确定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该气密检测装置由检测控制机构、压紧执行机构、第一密封托盘、滚装传输机构及至少一个第二密封托盘构成,使用时,可将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放置到第二密封托盘上,且使得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与第二密封托盘相接触,并通过滚装传输机构驱动放置有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至第一密封托盘的下方,然后通过检测控制机构驱动压紧执行机构,第一密封托盘则可在压紧执行机构的带动下朝向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从而使得目标第二密封托盘对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口进行挤压密封,以及使得第一密封托盘对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上端口进行挤压密封,检测控制机构则可进一步通过设置在第一密封托盘上的通气孔向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通入高压气体,并确定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综上可见,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时,无需人工搬运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也无需通过人工安装气密装置的方式对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两个端口分别进行密封,人工介入程度极低,检测效率较高。

具体地,请参考图2,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控制机构101,包括:第一通气管路1011、第一电磁阀1012、流量传感器1013、压力传感器1014及操作平台1015;其中,

所述第一通气管路1011的第一端与外部的所述压缩机相连,所述第一通气管路1011的第二端与所述通气孔1031对应连接;

所述第一电磁阀1012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气管路1011上与外部的所述压缩机相邻的第一区域;

所述流量传感器1013及所述压力传感器101均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气管路1011上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密封托盘103的所述通气口1031相邻;

所述操作平台1015,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1012开启,使得外部的所述压缩机可驱动第一高压气体通过所述第一通气管路1011及所述通气孔1031进入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根据接收的检测流量及检测气压确定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

所述流量传感器1013,用于检测通过所述第一通气管路1011及所述通气孔1031进入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高压气体的检测流量,并将所述检测流量传输至所述操作平台1015;

所述压力传感器1014,用于检测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部的检测气压,并将所述检测气压传输至所述操作平台1015。

上述实施例中,仅需要通过操作平台(比如,部署有相应应用程序的计算机)控制设置在第一通气管路上的第一电磁阀开启,外部的压缩机即可驱动高压气体通过第一通气管路及设置在第一密封托盘上的通气孔进入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部,后续可以通过流量传感器实时检测进入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高压气体的检测流量,以及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部的检测气压,并由操作平台根据检测流量及检测气压确定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无需进行人工连接通气管路及人工调节通过相应通气管路进入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高压气体,可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一通气管路上,位于第一电磁阀和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一端之间还可以设置稳压调节阀,以便通过稳压调节阀调节通过第一通气管路进入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高压气体的压力。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操作平台可以实时显示器接收的检测气压及检测流量,且在检测到实时接收的检测流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和/或实时接收的检测气压大于预设气压阈值时,进行告警以提示工作人员,确保气密检测装置能够安全运行。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压力传感器也可设置在第一密封托盘的通气孔处。

请参考图2,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控制机构101进一步包括:第二通气管路1016及第二电磁阀1017;其中,

所述第二通气管路1016的第一端与外部的所述压缩机相连,所述第二通气管路1016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紧执行机构102对应连接;

所述第二电磁阀1017设置在所述第二通气管路1016上;

所述操作平台1015,进一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1017开启,使得外部的所述压缩机可驱动第二高压气体进入所述第二通气管路1016并作用于所述压紧执行机构102,所述压紧执行机构102可在所述第二高压气体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密封托盘103朝向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105运动。

上述实施例中,操作平台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之后,压缩机输出的高压气体可通过第二通气管路作用于压紧执行机构,压紧执行机构则可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密封托盘朝向第二密封托盘运动,从而使得目标第二密封托盘和第一密封托盘分别对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口和上端口进行密封,此时,第一密封托盘向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上端施加的密封气压略大于输入向第二通气管路输入高压气体后第二通气管路内的第一气压;后续过程中,压缩机驱动高压气体通过第一通气管路及通气孔进入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部之后,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的第二气压逐渐升高,当逐渐升高的第二气压大于密封气压时,第二气压则可克服密封气压以推动压紧执行机构,使得压紧执行机构及第一密封托盘反向运动,从而使得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的高压气体可通过其上端口排出,避免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的第二气压过大而带来安全性威胁。

具体地,请参考图图2,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紧执行机构102,包括:支撑台架1021、气缸1022及活塞1023;其中,

所述气缸1022安装在所述支撑台架1021上;

所述支撑台架1021安装在所述滚装传输机构104上;

所述气缸1022与所述第二通气管路1016的第二端相连通;

所述活塞1023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气缸1022内,所述活塞102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密封托盘103固定连接;

外部的所述压缩机可驱动第二高压气体通过所述第二通气管路1016进入所述气缸1022,进入所述气缸1022的高压气体可驱动所述活塞1023,所述第一密封托盘103可在所述活塞1023的带动下朝向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105运动。

上述实施例中,压缩机可驱动高压气体通过第二通气管路进入气缸,进入气缸的高压气体可驱动活塞朝向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第一密封托盘则可在活塞的带动下朝向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从而使得目标第二密封托盘和第一密封托盘分别对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口和上端口进行密封;当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的第二气压过大时,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部的高压气体则可推动第一密封托盘及活塞反向运动,从而使得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的高压气体可通过其上端口排出,避免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的第二气压过大而带来安全性威胁。

请参考图2,支撑台架具体可以是“门”型支架,门形支架的两个支撑立柱可以安装在滚装传输机构上,且位于滚装传输机构的两侧。支撑台架具体可以由槽钢和/或不锈钢制成。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气密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支撑台架上的检测模块(比如,红外检测装置或对射管),检测模块能够实现对第一密封托盘下方的的物体进行检测,当且仅当检测到第一密封托盘下方存在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时,向操作平台发送触发信号,操作平台则可执行相应的控制程序,依次控制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开启,实现对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进行自动检测。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滚装传输机构具体可以是滚装流水线,也可以是类似传送带的其它传输机构,仅需要确保其能够安装一个或多个第二密封托盘,且能够驱动各个第二密封托盘在指定位置及第一密封托盘的下方进行往复即可。

为实现在完成对一个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进行气密性检测之后,使得第一密封托盘与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上端分离,本发明具体提供了压紧执行机构的至少如下两种实现方式:

方式1,所述压紧执行机构,进一步包括:第一弹性连接件(附图中未示出);其中,

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1023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气缸1022的上壁面相连;

进入所述气缸1022的高压气体可克服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的拉力以驱动所述活塞。

方式2,所述压紧执行机构,进一步包括:第二弹性连接件(附图中未示出)和固定台架(附图中未示出);其中,

所述固定台架安装在所述活塞1023上与所述活塞1023的第二端相邻的区域;

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台架相连;

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气缸1022的外壁面相连,或,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台架1021相连;

进入所述气缸1022的高压气体可克服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的拉力以驱动所述活塞1023。

上述两种实现方式中,当完成对一个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进行气密性检测之后,可释放第二通气管路内的高压气体,活塞则可在第一弹性连接件或第二弹性连接件的拉力作用下自动进行反向运动,使得第一密封托盘与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上端自动分离,以便滚装传输机构能够驱动该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离开第一密封托盘的下方,并将另一个待检测驱动至第一密封托盘的下方以对其进行气密性检测。

基于上述方式1及方式2中的任意一种,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二通气管路上可设置第三电磁阀,当完成对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进行气密性检测之后,操作平台可控制第三电磁阀开启,使得第二通气管路内的高压气体通过开启的第三电磁阀被释放,相应的,第二通气管路内的高压气体被释放后,第一密封托盘无法对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上端口进行密封,使得第一通气管路以及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的高压气体可通过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上端口进行释放。

不难理解的,在针对一个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进行气密性检测之前,操作平台可首先控制第一通气管路及第二通气管路上的各个电磁阀保持关闭。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托盘103,包括:第一加强板(附图中未示出)及第一密封压盘(附图中未示出);

所述第二密封托盘105,包括:第二加强板(附图中未示出)及第二密封压盘(附图中未示出);

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第一侧与所述压紧执行机构102相连;

所述第一密封压盘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第二侧;

所述第一加强板可在所述压紧执行机构102的带动下朝向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105的所述第二加强板运动,使得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对所述第二密封压盘进行挤压,以对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口进行挤压密封,以及使得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上端对所述第一密封压盘进行挤压,以对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上端口进行挤压密封。

上述实施例中,加强板具体可以由硬度较高且不易变形的材料(比如,钢材)制成,密封压盘具体可以是由橡胶或其他具有较高弹性的材料制成,以便目标第二密封托盘的第二加强板与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对第二密封压盘进行挤压时,可对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口进行更为有效的挤压密封,以及第一加强板与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上端对第一密封压盘进行挤压时,可对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上端口进行更为有效的挤压密封。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密性检测系统,包括:压缩机301,以及本发明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气密检测装置302;其中,所述压缩机301,用于向所述气密检测装置302输出高压气体。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本发明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气密检测装置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的方法,包括:

步骤401,将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放置到安装于所述滚装传输机构上的目标第二密封托盘上,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与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相接触;

步骤402,利用所述滚动传输机构驱动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至所述第一密封托盘的下方;

步骤403,利用所述检测控制机构驱动所述压紧执行机构;

步骤404,利用所述压紧执行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密封托盘朝向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使得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对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口进行挤压密封,以及使得所述第一密封托盘对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上端口进行挤压密封;

步骤405,利用所述检测控制机构通过所述通气孔向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通入外部的压缩机输出的高压气体,并确定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检测控制机构包括第一通气管路、第一电磁阀、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操作平台时,

所述利用所述检测控制机构通过所述通气孔向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通入外部的压缩机输出的高压气体,并确定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包括:

利用所述操作平台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使得外部的所述压缩机可驱动第一高压气体通过所述第一通气管路及所述通气孔进入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

利用所述流量传感器检测通过所述第一通气管路及所述通气孔进入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高压气体的检测流量,并将所述检测流量传输至所述操作平台;

利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部的检测气压,并将所述检测气压传输至所述操作平台;

利用所述操作平台根据接收的所述检测流量及所述检测气压确定所述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检测控制机构进一步包括第二通气管路及第二电磁阀,且所述压紧执行机构包括支撑台架、气缸及活塞时,

所述利用所述检测控制机构驱动所述压紧执行机构,包括:利用所述操作平台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开启,使得外部的所述压缩机可驱动第二高压气体通过所述第二通气管路进入所述气缸;

则,所述利用所述压紧执行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密封托盘朝向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包括:利用所述活塞在进入所述气缸的高压气体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一密封托盘朝向所述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气密检测装置由检测控制机构、压紧执行机构、第一密封托盘、滚装传输机构及至少一个第二密封托盘构成,使用时,可将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放置到第二密封托盘上,且使得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与第二密封托盘相接触,并通过滚装传输机构驱动放置有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至第一密封托盘的下方,然后通过检测控制机构驱动压紧执行机构,第一密封托盘则可在压紧执行机构的带动下朝向目标第二密封托盘运动,从而使得目标第二密封托盘对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口进行挤压密封,以及使得第一密封托盘对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上端口进行挤压密封,检测控制机构则可进一步通过设置在第一密封托盘上的通气孔向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通入压缩机输出的高压气体,并确定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综上可见,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进行检测时,无需人工搬运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也无需通过人工安装气密装置的方式对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两个端口分别进行密封,人工介入程度极低,检测效率较高。

2、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仅需要通过操作平台(比如,部署有相应应用程序的计算机)控制设置在第一通气管路上的第一电磁阀开启,外部的压缩机即可驱动高压气体通过第一通气管路及设置在第一密封托盘上的通气孔进入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部,后续可以通过流量传感器实时检测进入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高压气体的检测流量,以及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部的检测气压,并由操作平台根据检测流量及检测气压确定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无需进行人工连接通气管路及人工调节通过相应通气管路进入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高压气体,可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3、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操作平台可以实时显示器接收的检测气压及检测流量,且在检测到实时接收的检测流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和/或实时接收的检测气压大于预设气压阈值时,进行告警以提示工作人员,确保气密检测装置能够安全运行。

4、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操作平台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之后,压缩机输出的高压气体可通过第二通气管路作用于压紧执行机构,压紧执行机构则可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密封托盘朝向第二密封托盘运动,从而使得目标第二密封托盘和第一密封托盘分别对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下端口和上端口进行密封,此时,第一密封托盘向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上端施加的密封气压略大于输入向第二通气管路输入高压气体后第二通气管路内的第一气压;后续过程中,压缩机驱动高压气体通过第一通气管路及通气孔进入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部之后,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的第二气压逐渐升高,当逐渐升高的第二气压大于密封气压时,第二气压则可克服密封气压以推动压紧执行机构,使得压紧执行机构及第一密封托盘反向运动,从而使得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的高压气体可通过其上端口排出,避免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内的第二气压过大而带来安全性威胁。

5、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气密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支撑台架上的检测模块(比如,红外检测装置或对射管),检测模块能够实现对第一密封托盘下方的的物体进行检测,当且仅当检测到第一密封托盘下方存在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时,向操作平台发送触发信号,操作平台则可执行相应的控制程序,依次控制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开启,实现对人防过滤吸收器的气密性进行自动检测。

6、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完成对一个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进行气密性检测之后,可释放第二通气管路内的高压气体,活塞则可在第一弹性连接件或第二弹性连接件的拉力作用下自动进行反向运动,使得第一密封托盘与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的上端自动分离,以便滚装传输机构能够驱动该待检测人防过滤吸收器离开第一密封托盘的下方,并将另一个待检测驱动至第一密封托盘的下方以对其进行气密性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