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检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7126发布日期:2018-12-25 19:55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安检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检查设备,特别的,是一种安检机。

背景技术

公共交通中为了保证民众旅行的安全,需要对每个进站的旅客进行安全检查,旅客本人需要通过安检门或由安检人员扫描检查,而随身携带的大包行李则放置在安检机上,通过履带的缓慢运输,行李进入安检舱扫描检查,再通过履带运送而出;在目前的安检过程中,常出现以下情况:当旅客的行李质量较轻时,如鞋盒、衣服包装袋,安检舱出入口的挡帘会将行李阻挡,导致行李无法顺利的进入安检舱,需要安检人员反复的撩起挡帘,影响安检作业的效率;由于履带运行缓慢,远小于民众行走速度,因此旅客安检后,需要在安检舱的出口处等待行李运出,在等待的过程中,会阻碍其他旅客通行,造成安检口的拥堵,影响客流疏散速度;此外,当客流高峰期时,安检机上同时放置较多的待检行李,于是安检舱的出口会等待较多旅客,在前方旅客拿取自己的行李时,后方旅客因拥堵无法及时取出行李,经常出现行李滑出履带,造成行李跌落、争抢、拥堵的情况,这给安检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安检机,该安检机结构新颖、原理独特,能够更好的保护行李,方便旅客放置、拿取行李,有效减轻安检人员的工作压力,缓解安检口的客流拥堵,保证客流速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安检机包括有检测机和传送结构,所述传送结构包括传送带和驱动辊,所述驱动辊由驱动电机提供动力,在传送带的运转内环上设置有支撑板;

所述传送带包括等距平行设置的支承杆,相邻支承杆之间通过弹性层连接;在所述检测机的出口处设置有定速辊,在传送结构的尾端设置有拉伸辊;定速辊和拉伸辊均分别包括驱动轴和由驱动轴带动运转的控制履带,在控制履带上开设有与支承杆形状匹配的限位凹槽;定速辊上控制履带相邻限位凹槽的间距小于拉伸辊上控制履带相邻限位凹槽的间距;单位时间内定速辊与拉伸辊上经过的支承杆数量相同;定速辊与拉伸辊之间各弹性层的拉伸长度大于驱动辊与定速辊之间各弹性层的拉伸长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未安装拉伸辊时,驱动辊带动传送带匀速转动,定速辊与驱动辊保持同速度的转动,此时传送带上的各个支承杆同速度的运动,各支承杆之间的弹性层保持相同的拉伸长度;在安检机安装拉伸辊后,由于拉伸辊的转动线速度大于定速辊的转动线速度,于是定速辊与驱动辊之间的弹性层二次拉伸,使得定速辊与驱动辊之间的弹性层拉伸长度大于其他位置,即定速辊与驱动辊之间的支承杆密度相对稀疏;

于是,当物品放置在传送带上时,能够匀速、缓慢的进入检测机中,给安检人员留有足够的检测时间;在检测结束后,物品从检测机的出口处传送出;在物品经过定速辊后,拉伸辊对支承杆的高速牵拉导致支承杆之间的弹性层拉长,使得定速辊与牵拉辊之间的传送带被拉伸延展,于是物品从原本的低速运动得以快速移动,同时,相邻物品之间的间隙也因弹性层的拉伸而增大;物品的增速能够与旅客的步伐相匹配;因此,在物品从检测机出来后将不再是缓慢平移,而是快速平移,进而与旅客的运动速度相匹配,方便旅客在不减速的情况下即可方便的拿取物品;同时,该结构使得相邻物品之间的间距增大,有效缓解物品堆积在一起、跌落等情况,方便旅客快捷的拿取。

因此,在使用时,旅客无需驻足等待行李缓慢运出,而是保持行进状态拿取物品,从而有效防止人流拥堵,也能够避免前方旅客拿取物品阻碍、影响后方旅客行进的情况,从而有效的缓解安检处的人流压力;此外,等距平行设置的支承杆能够为传送带提供更大的摩擦力,有效防止物品与传送带之间打滑,从而保证物品能够稳定的进出检测机,而不会被挡帘阻挡。

作为优选,支承杆与驱动辊的轴线平行;以便于简化加工流程,降低加工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层由弹性布做成,在弹性布上编织有弹性橡胶绳;以便于提高弹性布的弹力和摩擦力,便于带动物品平移。

作为优选,所述传送带包括有一体成型的弹性环带,所述支承杆等距平行的固定设置在所述弹性环带上;该结构能够进一步的简化传送带的生产流程,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安检机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传送结构的放大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在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安检机包括有检测机1和传送结构,所述传送结构包括传送带2和驱动辊3,所述驱动辊3由驱动电机提供动力,在传送带2的运转内环上设置有支撑板21;

所述传送带2包括等距平行设置的支承杆4,支承杆4与驱动辊3的轴线平行,相邻支承杆4之间通过弹性层5连接;所述弹性层5由弹性布做成,在弹性布上编织有弹性橡胶绳;在所述检测机1的出口处设置有定速辊6,在传送结构的尾端设置有拉伸辊7;定速辊6和拉伸辊7均分别包括驱动轴81和由驱动轴81带动运转的控制履带82,在控制履带82上开设有与支承杆4形状匹配的限位凹槽83;定速辊6上控制履带82相邻限位凹槽83的间距小于拉伸辊7上控制履带82相邻限位凹槽83的间距;单位时间内定速辊6与拉伸辊7上经过的支承杆4数量相同;定速辊6与拉伸辊7之间各弹性层5的拉伸长度大于驱动辊3与定速辊6之间各弹性层5的拉伸长度。

在未安装拉伸辊7时,驱动辊3带动传送带2匀速转动,定速辊6与驱动辊3保持同速度的转动,此时传送带2上的各个支承杆4同速度的运动,各支承杆4之间的弹性层5保持相同的拉伸长度;在安检机安装拉伸辊7后,由于拉伸辊7的转动线速度大于定速辊6的转动线速度,于是定速辊6与驱动辊3之间的弹性层5二次拉伸,使得定速辊6与驱动辊3之间的弹性层5拉伸长度大于其他位置,即定速辊6与驱动辊3之间的支承杆4密度相对稀疏;如图2所示;

于是,当物品放置在传送带2上时,能够匀速、缓慢的进入检测机1中,给安检人员留有足够的检测时间;在检测结束后,物品从检测机1的出口处传送出;在物品经过定速辊6后,拉伸辊7对支承杆4的高速牵拉导致支承杆4之间的弹性层5拉长,使得定速辊6与牵拉辊之间的传送带2被拉伸延展,于是物品从原本的低速运动得以快速移动,同时,相邻物品之间的间隙也因弹性层5的拉伸而增大;物品的增速能够与旅客的步伐相匹配;因此,在物品从检测机1出来后将不再是缓慢平移,而是快速平移,进而与旅客的运动相匹配,方便旅客在不减速的情况下即可方便的拿取物品;同时,该结构使得相邻物品之间的间距增大,能够将原本堆积放置的物品分离、疏散,有效缓解物品堆积在一起、跌落等情况,方便旅客快捷的拿取。

因此,在使用时,旅客无需驻足等待行李缓慢运出,而是保持行进状态拿取物品,从而有效防止人流拥堵,也能够避免前方旅客拿取物品阻碍、影响后方旅客行进的情况,从而有效的缓解安检处的人流压力;此外,等距平行设置的支承杆4能够为传送带2提供更大的摩擦力,有效防止物品与传送带2之间打滑,从而保证物品能够稳定的进出检测机1,而不会被挡帘11阻挡。

除此之外,传送带2还有另一种生产方式:传送带2包括有一体成型的弹性环带,支承杆4等距平行的固定设置在所述弹性环带上;这种生产方式制成的弹性层5一体成型,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会出现与支承杆4连接处的开裂,因此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同时,该结构能够进一步的简化传送带2的生产流程,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