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线路确定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79388发布日期:2018-10-16 20:2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信号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最快线路确定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保有量的不断提高,因高峰车流量过大或交通事故等引发的交通拥堵问题备受关注。如何选取出行路线直接影响到出行时间的长短。

现有的交通路线确定方法中,通常是在已存储的地图路段数据中,根据用户输入的出发地和目的地,以及各路段的实时拥堵程度信息,获得最佳导航线路。例如在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有多条距离相近的路线可选时,向用户推荐避开拥堵路段的最短距离路线。

然而,距离最短的路线也可能因除了交通拥堵因素以外还会有其他因素对出行时间造成影响,现有的交通路线确定方法向用户推荐的路线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最快线路确定方法和装置,根据所述各路段的属性信息,在所述多个备选线路中确定最快线路,根据天气等路段属性信息对备选线路上可能造成出行时间延长的因素进行预判,更加客观地确定出最快路线,提高了确定最快路线的准确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最快线路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备选线路和用户的出发时间,每个所述备选线路都指示了从预设的出发位置到预设的目的位置之间的线路,且每个所述备选线路包括至少一个路段;

根据所述出发时间,获取所述备选路线中各路段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天气信息;

根据所述各路段的属性信息,在所述多个备选线路中确定最快线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出发时间,获取所述备选路线中各路段的属性信息,包括:

获取各所述备选路线的最少预计行进时间;

根据所述出发时间和所述最少预计行进时间,确定每个所述备选线路的参考时间区间;

获取所述备选路线中各路段在对应参考时间区间内的属性信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各路段的属性信息,在所述多个备选线路中确定最快线路,包括:

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所述天气信息,确定各所述路段对应的第一权重分量;

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和所述第一权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

将各所述备选线路对应路段的等效长度之和,确定为个所述备选线路的等效距离;

将所述等效距离最短的所述备选线路,确定为最快线路。

可选地,所述属性信息还包括人群聚集信息;

所述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和所述第一权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之前,还包括:

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所述人群聚集信息,确定各所述路段对应的第二影响分量;

相应地,所述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和所述第一权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包括:

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所述第一权重分量和所述第二影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

可选地,所述属性信息还包括道路等级;

所述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所述第一权重分量和所述第二影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之前,还包括:

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所述道路等级,确定各所述路段对应的第三影响分量;

相应地,所述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所述第一权重分量和所述第二影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包括:

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所述第一权重分量、所述第二影响分量和所述第三影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最快线路确定装置,包括:

备选路线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备选线路和用户的出发时间,每个所述备选线路都指示了从预设的出发位置到预设的目的位置之间的线路,且每个所述备选线路包括至少一个路段;

属性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出发时间,获取所述备选路线中各路段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天气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路段的属性信息,在所述多个备选线路中确定最快线路。

可选地,所述属性信息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各所述备选路线的最少预计行进时间;根据所述出发时间和所述最少预计行进时间,确定每个所述备选线路的参考时间区间;获取所述备选路线中各路段在对应参考时间区间内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天气信息。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分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所述天气信息,确定各所述路段对应的第一权重分量;

等效长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和所述第一权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

等效距离确定模块,用于将各所述备选线路对应路段的等效长度之和,确定为个所述备选线路的等效距离;

最快线路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等效距离最短的所述备选线路,确定为最快线路。

可选地,所述属性信息还包括人群聚集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二影响分量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和所述第一权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之前,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所述人群聚集信息,确定各所述路段对应的第二影响分量;

相应地,所述等效长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所述第一权重分量和所述第二影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

可选地,所述属性信息还包括道路等级;

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三影响分量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所述第一权重分量和所述第二影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之前,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所述道路等级,确定各所述路段对应的第三影响分量;

相应地,所述等效长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所述第一权重分量、所述第二影响分量和所述第三影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设计的所述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用于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设计的所述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最快线路确定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通过获取多个备选线路和用户的出发时间,每个所述备选线路都指示了从预设的出发位置到预设的目的位置之间的线路,且每个所述备选线路包括至少一个路段;根据所述出发时间,获取所述备选路线中各路段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天气信息;根据所述各路段的属性信息,在所述多个备选线路中确定最快线路,根据天气等路段属性信息对备选线路上可能造成出行时间延长的因素进行预判,更加客观地确定出最快路线,提高了确定最快路线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最快线路确定方法;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最快线路确定方法;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最快线路确定方法;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最快线路确定装置;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最快线路确定装置;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与a相对应的b”、“a与b相对应”或者“b与a相对应”,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他信息确定b。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路段可以理解为以交叉路口切割的一段段道路,例如文明中路以一个十字路口为起点,另一个十字路口为终点,而且文明中路上只有一处岔路通向文明一路,那么在本申请中,文明中路的起点至岔路口为一个路段,该岔路口至文明中路的终点则为另一个路段。由于城市中路网结构复杂,通过将路网划分为路段有利于对各个道路部分进行分析。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参见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本实施例以图1所示内置于平板电脑中的导航系统进行举例说明,本实施例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用户可以是步行出行,用户也可以是利用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出行。用户以自己所在地作为出发位置,以例如中心医院作为目的地,导航系统以当前时间默认为用户的出发时间进行线路规划,获得备选路线1、备选路线2和备选路线3。其中线路规划的方式可以是现有的路径规划方法,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在获得图1所示的3条备选路线后,获取每条备选路线中包含的各个路段的属性信息。以属性信息为天气信息为例,当获取到备选线路3所在的郊区有雷阵雨大风天气,且备选路线2靠近郊区的部分路段也被雷阵雨大风天气影响,而全程位于市中心区域的备选线路1则天气晴朗,在3条线路距离相差不大时,将备选线路1确定为最快线路。导航系统向用户推荐备选线路1,例如向用户以标亮的颜色显示备选线路1。

参见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最快线路确定方法,图2所示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最快线路确定装置,该装置可以是软件模块,例如图1所示的内置于硬件设备中的导航系统、或导航系统内的子模块,该装置也可以是硬件模块,例如图1所示的平板电脑,或者例如手机、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图2所示的方法主要包括步骤s101至步骤s103,具体如下:

s101,获取多个备选线路和用户的出发时间。

具体地,每个所述备选线路都指示了从预设的出发位置到预设的目的位置之间的线路,且每个所述备选线路包括至少一个路段。例如可以是用户先输入触发位置和目的位置,最快线路确定装置或其他地图装置根据触发位置和目的位置进行路线规划,得到所述多个备选线路。每个备选线路可以包含多个路段,不同路段可以用路段标识进行区分。例如备选线路可以表示为多个路段按从出发位置到目的位置排列的序列:路段a11、路段d32、路段f52、路段g33、.....、路段h96。路段a11为出发位置所在的路段,路段h96为目的位置所在的路段。所述多个备选线路,可以是仅仅根据触发位置和目的位置和与存储的地图数据来得到的,也可以是还结合了出发时间的交通拥堵数据来得到的,本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定。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是在检测到多个备选线路时获取用户的出发时间。用户的出发时间可以是根据用户的输入获取的,即用户定时出发;也可以是将获取到所述多个备选线路的时刻作为所述用户的出发时间,即用户实时出发。

s102,根据所述出发时间,获取所述备选路线中各路段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天气信息。

具体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是获取处于出发时间时候,获取所述备选路线中各路段的属性信息。继续参考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例如用户的出发时间为本周六早上9点,则获取3条备选线路上各个路段在本周六早上9点时的属性信息。该属性信息可以是在数据库中与存储的,也可以是在网络上实时抓取的,或者是从预设服务器获取的。例如属性信息包括天气信息,可以理解为从气象网站或服务器中获取本周六早上9点的天气预测情况,然后根据天气预测情况生成格式化的天气信息。也可以理解为气象服务器根据各地天气预测情况生成各地的天气信息,在获取到备选路线和出发时间时,直接从气象服务器获取所需的天气信息。天气信息可以理解为经过数据清洗或数据采集得到的具有预设格式的信息,以便根据天气信息进行后续的处理步骤。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是以出发时间为基准向前推前一段时间和/或向后推后一段时间作为参考时间区间,然后获取参考时间区间里所述备选路线中各路段的属性信息。由此可以得到可能对备选路线上路段产生影响的时间区间内的相关属性信息,例如前一天的降雨或降雪情况严重可能对路面会产生明显影响,导致用户花费在路途上的时间延长。继续以图1为例,例如用户的出发时间为本周六早上9点,则可以将本周六早上9点前24小时作为参考时间区间,获取本周六早上9点前24小时的降雨、降雪信息,然后生成反映降雨和降雪情况的天气信息。天气信息例如可以包含降雨量和/或降雪量,或者是反应整体天气情况的天气指数。

s103,根据所述各路段的属性信息,在所述多个备选线路中确定最快线路。

具体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属性信息可以理解为是路段具有的可能对用户出行造成影响的相关信息的集合,备选路线可以理解为是距离差距在预设范围内的多个短距离路线。具体可以根据路段的属性信息将路段分为影响出行的第一类路段和不影响出行的第二类路段,然后将包含第二类路段的长度最长的备选路线,确定为最快线路。例如,图1所示的3条备选线路是从出发地至目的地最短的3条备选线路,且距离差距在0.1公里以内,其中,备选线路3有8公里路段对应的天气信息指示了强降雪天气,备选线路2有3公里路段对应的天气信息指示了强降雪天气,而备选线路1的所有路段对应的天气信息都指示为天晴,因此,将备选线路1确定为最快线路。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属性信息计算各路段的等效长度,以等效长度确定路线等效距离。在恶劣天气下行走和开车通常都会降低速度,因此可以认为等效于是以原本速度经过了更长的路程。例如在路段处于暴雨或强降雪天气时,该路段的等效长度为该路段真实长度的2倍。继续参考图1所示应用场景,备选线路3有8公里路段对应的天气信息指示了强降雪天气,其余4公里为天晴,则备选线路3等效距离为20公里。备选线路2有3公里路段对应的天气信息指示了强降雪天气,其余9公里为天晴,则备选线路2等效距离为15公里。备选线路1的所有路段对应的天气信息都指示为天晴,备选线路1等效距离与其真实距离一致,为10公里。可见,备选线路1的等效距离最短,将其确定为最快路线。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最快线路确定方法,通过获取多个备选线路和用户的出发时间,每个所述备选线路都指示了从预设的出发位置到预设的目的位置之间的线路,且每个所述备选线路包括至少一个路段;根据所述出发时间,获取所述备选路线中各路段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天气信息;根据所述各路段的属性信息,在所述多个备选线路中确定最快线路,根据天气等路段属性信息对备选线路上可能造成出行时间延长的因素进行预判,更加客观地确定出最快路线,提高了确定最快路线的准确性。

参见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最快线路确定方法,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结合图3和具体实施例对图2所述s102进行详细说明,图3所示的方法主要包括步骤s201至步骤s203,具体如下:

s201,获取各所述备选路线的最少预计行进时间。

具体地,可以是根据备选路线的实际距离和与用户所选出行方式对应的行进速度,得到最少预计行进时间。例如,预设步行对应最慢的行进速度,电动车和自行车对应中等行进速度,骑车对应最快的行进速度。若用户选择以步行出行,则以最慢的行进速度等级进行最少预计行进时间的计算。

s202,根据所述出发时间和所述最少预计行进时间,确定每个所述备选线路的参考时间区间。

具体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是将出发时间作为起始时刻,将从出发时间往后推迟最少预计行进时间的时刻作为终止时刻,起始时刻至终止时刻之间的时间区间就是参考时间区间。由此可以在下一步中获取到用户行进过程中的实时属性信息,例如雷阵雨对用户出行造成的短时性影响。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终止时刻仍旧是从出发时间往后推迟最少预计行进时间的时刻,但起始时刻确定为从出发时间往前推早预设时间段的时刻。例如将出发时间前24小时确定为起始时刻,最少预计行进时间是1小时,则终止时刻为出发时间之后1小时的时刻。由此可以在下一步中获取到用户出行之前和出行过程中的属性信息,以便对具有积累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预判断,例如降雪天气产生的路面积雪对出行造成的持续性影响。

s203,获取所述备选路线中各路段在对应参考时间区间内的属性信息。

具体地,不同时间段的属性信息可能会有改变,因此可以是根据参考时间进行属性信息的获取,可以提高属性信息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根据出发时间确定参考时间区间,获取各路段在所述参考时间区间内的属性信息,提高了属性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参见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最快线路确定方法,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s103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主要包括步骤s301至步骤s304,具体如下:

s301,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所述天气信息,确定各所述路段对应的第一权重分量。

具体地,可以理解为第一权重分量指示了天气对用户出行的影响程度,在天气正常时,第一权重分量为1,若天气越是恶劣,则第一权重分量越大。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是预设一天气信息与第一权重分量的对应关系表,然后根据获取到的天气信息,确定路段的第一权重分量。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天气信息也可以是天气指数或降雨量或降雪量等数值,然后将数值带入转换公式得到路段的第一权重分量。例如,天气指数为0-100,对应的第一权重分量为1;天气指数在100以上,则第一权重分量为天气指数乘以0.1的结果。

s302,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和所述第一权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

具体地,路段的等效长度可以理解为是路段长度与第一权重分量的乘积,例如天气信息为对路段无影响的信息时,第一权重分量都为1,路段的等效长度就是路段长度;天气信息为对路段有影响的信息时,第一权重分量根据具体的天气信息可以是例如1.5、2或3等大于1的数值,则路段的等效长度就是路段长度的1.5倍、2倍或3倍等。路段的等效长度还可以理解为是第一权重分量与路段长度的乘积加上路段长度,例如天气信息为对路段无影响的信息时,第一权重分量都为0,路段的等效长度就是路段长度;天气信息为对路段有影响的信息时,第一权重分量根据具体的天气信息可以是例如0.5、1或2等大于0的数值,则路段的等效长度就是路段长度的基础上增加路段长度的0.5倍、1倍或2倍等。

s303,将各所述备选线路对应路段的等效长度之和,确定为个所述备选线路的等效距离。

等效距离可以理解为是在备选线路真实距离的基础上,将属性信息中对出行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转化为路线增加距离后得到的。

s304,将所述等效距离最短的所述备选线路,确定为最快线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属性信息还可以包括:人群聚集信息。人群聚集信息可以理解为集会资讯、商业活动资讯、商圈信息、道路拥堵信息等反映可能出现人群密集的信息。在一些乡村道路上可能出现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会,在学校附近也可能因校庆或入学等原因出现人群短时间密集的情况,而这些情况都会对用户的出行造成影响,延缓用户路经这些区域的速度。因此在天气信息的基础上,还可以再引入人群聚集信息对路段等效长度的影响。

具体地,在所述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和所述第一权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之前,先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所述人群聚集信息,确定各所述路段对应的第二影响分量。相应地,所述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和所述第一权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的过程可以是:所述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所述第一权重分量和所述第二影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

具体地,第一权重分量和所述第二影响分量可以是路段长度的乘积系数,例如:路段的等效长度可以是路段长度、所述第一权重分量和所述第二影响分量的乘积。第一权重分量和所述第二影响分量也可以是增量系数,例如:路段的等效长度可以是在路段长度的基础上,加上路段长度、所述第一权重分量和所述第二影响分量的乘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属性信息还可以包括道路等级。道路等级可理解为按照道路构造材料的区分等级或者是按照道路宽度的区别等级。例如乡村土路、石子路、城市水泥路、沥青路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路面情况将会有较大差异,而窄道、中等宽度道路和主干道对不同天气、不同人群聚集程度也会有不同的道路交通情况。不同道路等级对用户出行的影响程度不同。

具体地,在所述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所述第一权重分量和所述第二影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之前,还可以先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所述道路等级,确定各所述路段对应的第三影响分量。相应地,所述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所述第一权重分量和所述第二影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的过程可以是: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所述第一权重分量、所述第二影响分量和所述第三影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

具体地,第一权重分量、所述第二影响分量和所述第三影响分量可以是路段长度的乘积系数,例如:路段的等效长度可以是路段长度、第一权重分量、所述第二影响分量和所述第三影响分量的乘积。第一权重分量、所述第二影响分量和所述第三影响分量也可以是增量系数,例如:路段的等效长度可以是在路段长度的基础上,加上路段长度、第一权重分量、所述第二影响分量和所述第三影响分量的乘积。

参见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最快线路确定装置,图5所示的装置主要包括:

备选路线获取模块51,用于获取多个备选线路和用户的出发时间,每个所述备选线路都指示了从预设的出发位置到预设的目的位置之间的线路,且每个所述备选线路包括至少一个路段。

属性信息获取模块52,用于根据所述出发时间,获取所述备选路线中各路段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天气信息。

处理模块53,用于根据所述各路段的属性信息,在所述多个备选线路中确定最快线路。

图5所示实施例的最快线路确定装置对应地可用于执行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属性信息获取模块52,具体用于:获取各所述备选路线的最少预计行进时间;根据所述出发时间和所述最少预计行进时间,确定每个所述备选线路的参考时间区间;获取所述备选路线中各路段在对应参考时间区间内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天气信息。

参见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最快线路确定装置,图6所示的所述处理模块53主要包括:

第一分量确定模块54,用于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所述天气信息,确定各所述路段对应的第一权重分量。

等效长度确定模块55,用于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和所述第一权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

等效距离确定模块56,用于将各所述备选线路对应路段的等效长度之和,确定为个所述备选线路的等效距离。

最快线路确定模块57,用于将所述等效距离最短的所述备选线路,确定为最快线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属性信息还可以包括人群聚集信息。

继续参考图6,所述处理模块53还可以包括:第二影响分量确定模块58,用于在所述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和所述第一权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之前,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所述人群聚集信息,确定各所述路段对应的第二影响分量。

相应地,所述等效长度确定模块55用于: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所述第一权重分量和所述第二影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属性信息还包括道路等级。

继续参考图6,所述处理模块53还可以包括:第三影响分量确定模块59,用于在所述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所述第一权重分量和所述第二影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之前,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所述道路等级,确定各所述路段对应的第三影响分量。

相应地,所述等效长度确定模块55用于:根据各所述路段对应的路段长度、所述第一权重分量、所述第二影响分量和所述第三影响分量,确定各所述路段的等效长度。

参见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是固定终端。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简称:pda)、平板电脑、便携设备(例如,便携式计算机、袖珍式计算机或手持式计算机)等具有图像采集功能的移动设备。固定终端包括但不限于门禁、智能固定电话、控制台等具有路线规划功能的固定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终端的形式并不限定。图7所示的终端可以主要包括:处理器91、存储器92和计算机程序;其中

存储器92,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该存储器还可以是闪存(flash)。所述计算机程序例如是实现上述方法的应用程序、功能模块等。

处理器9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方法中终端执行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存储器9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91集成在一起。

当所述存储器92是独立于处理器91之外的器件时,所述终端还可以包括:

总线93,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92和处理器9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通信介质。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例如,可读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可读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可读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s,简称: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通信设备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执行指令,该执行指令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使得设备实施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在上述终端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signal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