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杆塔共享的导线直流融冰温升测试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94528发布日期:2018-11-20 18:36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电力输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杆塔共享的导线直流融冰温升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008年年初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导致南方电网区域内贵州大部分地区、广西桂北地区、广东粤北地区、云南滇东北地区的电网设施遭受严重破坏,西电东送也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为避免大雪及低温凝冻等极端天气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需要及时对输电线路进行融冰处理。

由于交流短路融冰法的局限,国际上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直在探讨直流融冰的可能性,并进行直流融冰装置的研发。为提高电网对极端气候、重大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南方电网启动了包括“直流融冰装置样机研制”在内的十四个重点攻关项目。截止目前,南方电网已成功投产数十套直流融冰装置,对于大雪及低温凝冻天气下输电线路导线覆冰的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缩短了重要输电线路的停电时间,进而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然而,对于现有直流融冰装置,其融冰效果主要是根据人工观冰和导线理论的载流量进行大致判断,缺乏实际的测量及评估,导致无法准确控制输电线路的停电时间,此外线路工作人员需长期在低温雨雪天气工作,工作条件艰苦,且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杆塔共享的导线直流融冰温升测试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直流融冰过程无法精确监测和控制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杆塔共享的导线直流融冰温升测试装置,变电站融冰线路出线第一基杆塔用于架设输电线路导线,所述变电站融冰线路出线第一基杆塔包括电源侧第一基杆塔和短路侧第一基杆塔,站内融冰装置与所述电源侧第一基杆塔上的三相导线连接,所述短路侧第一基杆塔上的三相导线分别连接末端开关,所述电源侧第一基杆塔上设有第一温升测试装置,所述第一温升测试装置与所述输电线路导线的电源侧连接;所述短路侧第一基杆塔上设有第二温升测试装置,所述第二温升测试装置与所述输电线路导线的短路侧连接;

所述第一温升测试装置和所述第二温升测试装置均包括:电流测量模块、温度测量模块、数据处理及分析模块、电流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和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与所述电流测量模块连接,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和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温度测量模块连接;所述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流传感器设置于每相输电线路导线的外表面,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流传感器的外部;

所述数据处理及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ta、所述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ti、所述电流传感器测得的融冰电流i以及直流电流融冰平衡关系,分别计算临界融冰电流ic、允许载流量imax和预计融冰时间t;对所述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ti进行海拔修正,得到温升修正值ti′;比对所述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ti和温升修正值ti′,分析在额定融冰电流条件下的通流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升测试装置和所述第二温升测试装置还包括:

取能模块,用于启动总电源;

第一信号同步模块,用于使站内融冰装置的整流变带电pt二次信号分别与第一温升测试装置信号和第二温升测试装置信号同步,进入热备用模式;

第二信号同步模块,用于使变电站整流变套管ct信号分别与第一温升测试装置信号和第二温升测试装置信号同步;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ti、温升修正值ti′、电流传感器测得的融冰电流i、允许载流量imax、预计融冰时间t和在额定融冰电流条件下的通流时间,指导输电线路导线的融冰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升测试装置和所述第二温升测试装置还包括:

交直流自动识别模块,用于当阀组触发导通输出直流电压或直流电流信号时,使所述第一温升测试装置和所述第二温升测试装置自动识别后同步介入;当输电线路恢复交流带电时,使所述第一温升测试装置和所述第二温升测试装置退出,与输电线路保持绝缘。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杆塔共享的导线直流融冰温升测试装置还包括模式转换模块,所述模式转换模块用于:

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导线的覆冰厚度;

如果所述覆冰厚度小于厚冰阈值,则控制三个末端开关闭合,同时对三相输电线路导线进行融冰;

如果所述覆冰厚度大于或等于厚冰阈值,则控制三个末端开关中的任意两个闭合,对三相输电线路导线中对应的两相进行融冰。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及分析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ti和温升修正值ti′之间的横向偏差;

如果所述横向偏差小于5k,额定融冰电流条件下的通流时间在1h以上;

如果所述横向偏差为5k-10k,额定融冰电流条件下的通流时间在10min以内;

如果所述横向偏差为10k-15k,额定融冰电流条件下的通流时间在1min以内;

如果所述横向偏差为大于15k,额定融冰电流条件下的通流时间为零,停止融冰。

可选地,所述电流测量模块还用于:

在接收所述电流传感器测得的融冰电流i后,计算所述电流传感器测得的融冰电流i与所述站内融冰装置的直流ct信号之间的偏差;

如果所述电流传感器测得的融冰电流i与所述站内融冰装置的直流ct信号之间的偏差为5%-10%,发出告警提示;

如果所述电流传感器测得的融冰电流i与所述站内融冰装置的直流ct信号之间的偏差大于10%,触发换流变间隔断路器跳闸。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及分析模块按照下式计算临界融冰电流ic:

re=7.517442×104diva

di=d+2d

式中,ta为环境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ti为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r0为导线在0℃时的电阻率,ω/m;re为雷诺数;va为环境风速;di为覆冰后的导线直径;d为导线外径;d为输电线路导线的覆冰厚度;

系数c和n由雷诺数re决定,当40≦re≦4000时,c=0.683,n=0.466;当40000≦re≦40000时,c=0.193,n=0.618;400000≦re≦400000时,c=0.0266,n=0.805。

进一步地,当融冰电流大于临界融冰电流ic时,所述数据处理及分析模块按照下式计算预计融冰时间t:

式中,d为导线外径;di为覆冰后的导线直径;ti为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i为电流传感器测得的融冰电流;ic为临界融冰电流;r0为直流电阻;aal为导线的铝部截面积;afe为导线的钢部截面积;ta为环境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

如果融冰电流小于或等于临界融冰电流ic,不执行融冰操作。

可选地,所述第一温升测试装置和所述第二温升测试装置均包括4个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4个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均匀布设于所述输电线路导线的外表面,彼此间隔90°,则对于每相输电线路导线,所述数据处理及分析模块还用于:

分别计算4个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ti和温升修正值ti′的差值si

将各差值si的平均值作为所述横向偏差。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杆塔共享的导线直流融冰温升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环境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ta、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ti、电流传感器测得的融冰电流i以及输电线路导线的覆冰厚度d;

基于直流电流融冰平衡关系,计算临界融冰电流ic;

计算允许载流量imax和预计融冰时间t;

对所述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ti进行海拔修正,得到温升修正值ti′;

比对所述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ti和温升修正值ti′,分析在额定融冰电流条件下的通流时间;

实时输出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ti、温升修正值ti′、电流传感器测得的融冰电流i、允许载流量imax、预计融冰时间t和在额定融冰电流条件下的通流时间,指导输电线路导线的融冰工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杆塔共享的导线直流融冰温升测试装置及方法,利用电力基杆塔自身结构特点为共享对象,以在线监测直流融冰阶段导线温升为目的,从而精确获取导线融冰阶段通流大小及融冰时间,减少线路人员在低温雨雪天气的户外工作量,进而实现输电线路直流融冰全过程的介入、导线温升监测及计算、融冰时间控制和调节。本申请采用多传感器的方法对变电站融冰线路出线第一基杆塔架设的输电线路导线表面温升进行实测,提高了温升分析的准确性,基于直流电流融冰平衡关系,精确获取临界融冰电流、融冰时间、允许载流量和通流时间等参数,适用于直流融冰导线温升的测试,从而有效指导输电线路导线的融冰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示出的一种基于杆塔共享的导线直流融冰温升测试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示出的第一温升测试装置和第二温升测试装置的模块组成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示出的各传感器在输电线路导线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示出的一种基于杆塔共享的导线直流融冰温升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线路覆冰可使导线受风面和振荡程度增大,当冰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还会产生跳头、扭转以致折断导线和压倒电杆,导致停电和通讯中断等事故,因此线路覆冰作为架空线路设计中所必须考虑的自然荷载之一。申请人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目前直流融冰过程主要依赖人工观冰和导线理论载流量进行大致判断,缺乏实际的测量及评估,线路的停电时间不好控制,且线路工作人员需长期在低温雨雪天气工作,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基于杆塔共享的导线直流融冰温升测试装置,具体参照图1,变电站融冰线路出线第一基杆塔用于架设输电线路导线3,变电站融冰线路出线第一基杆塔包括电源侧第一基杆塔1和短路侧第一基杆塔5,电源侧第一基杆塔1上设有第一温升测试装置2,第一温升测试装置2与输电线路导线3的电源侧连接;短路侧第一基杆塔5上设有第二温升测试装置4,第二温升测试装置4与输电线路导线3的短路侧连接;站内融冰装置6与电源侧第一基杆塔1上的三相导线连接,短路侧第一基杆塔5上的三相导线分别连接末端开关18,即站内融冰装置6、电源侧第一基杆塔1上的三相导线、第一温升测试装置2、输电线路导线3、第二温升测试装置4、短路侧第一基杆塔5上的三相导线和末端开关18组成了一个用于实现直流融冰及其状态检测的电路。

电力基杆塔的主要功能是架设输电线路,站内融冰装置6的输入端为变电站外第一基塔输电线路,采用末端开关18进行电气连接,因此,本申请将变电站融冰线路出线第一基杆塔作为共享对象,安置两套具备导线直流融冰温升测试方法功能的装置,即第一温升测试装置2和第二温升测试装置4,用于导线直流融冰过程中的温升检测及融冰时间长短的判断。本申请利用电力基杆塔自身结构特点为共享对象,以监测直流融冰阶段导线温升为目的,从而精确获取导线融冰阶段通流大小及融冰时间,减少线路人员在低温雨雪天气的户外工作量,进而实现输电线路直流融冰全过程的介入、导线温升监测及计算、融冰时间控制和调节。

本实施例中,根据输电线路导线3的覆冰情况,可以包括两种融冰模式1-1和1-2,具体实现中,所述基于杆塔共享的导线直流融冰温升测试装置还可包括模式转换模块,所述模式转换模块通过控制末端开关18的启闭来切换融冰模式。所述模式转换模块用于:

首先,获取所述输电线路导线的覆冰厚度。比如,可以通过人工肉眼观冰的方法,来大致评估输电线路导线3的覆冰厚度,如果覆冰严重则采用融冰模式1-1,反之可采用融冰模式1-2,此时主要是依据观测人员的经验,来大致获取当前覆冰状态是否严重。或者,还可采用其他方式相对准确地获取覆冰厚度,比如利用图像法,采用灰度化、二值化、形态学处理、图像标记、边缘检测、radon变换直线检测等步骤分别识别导线无冰图和导线覆冰图中的导线直径,计算导线的覆冰厚度;再比如,利用导线倾角和张力的变化,计算导线的总比载,然后计算出导线覆冰总质量,再结合导线自重来计算覆冰厚度,等等。获取输电线路导线3的覆冰厚度的方法可参照相关现有技术,本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其次,在获取覆冰厚度后,需要对覆冰厚度进行衡量和判断,以便评估当前线路覆冰程度,具体地,如果所述覆冰厚度大于或等于厚冰阈值,则控制三个末端开关中的任意两个闭合,对三相输电线路导线中对应的两相进行融冰。如果实际覆冰厚度达到或大于该阈值,说明导线覆冰程度严重,则由模式转换模块控制三个末端开关18中任意两个闭合,最后一个维持断开状态,此时进入融冰模式1-1,站内融冰装置6可输出4500a(电流单位安)到回路中,可以同时融冰两根导线。

如果所述覆冰厚度小于厚冰阈值,则控制三个末端开关闭合,同时对三相输电线路导线进行融冰。厚度阈值用来衡量导线覆冰的严重程度,如果实际覆冰厚度小于该阈值,说明导线覆冰程度一般,则由模式转换模块控制三个末端开关18同时闭合形成回路,此时进入融冰模式1-2,可以同时融冰三根导线。

本申请中,第一温升测试装置2和第二温升测试装置4各自独立运行,彼此互不干扰,且两者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工作方法及原理,以下所述的装置组成结构和功能方法,同时适用于第一温升测试装置2和第二温升测试装置4,两者的区别在于安装位置的不同,第一温升测试装置2与输电线路导线3的电源侧连接,第二温升测试装置4与输电线路导线3的短路侧连接。

参照图2和图3,第一温升测试装置2和第二温升测试装置4均包括:电流测量模块11、温度测量模块12、数据处理及分析模块14、电流传感器15、环境温度传感器16和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17;电流传感器15与电流测量模块12电连接,环境温度传感器16和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17分别与温度测量模块12电连接;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17和电流传感器15设置于每相输电线路导线的外表面,环境温度传感器16设置于电流传感器15的外部。

电流传感器15用于测量融冰电流;环境温度传感器16安装在最外层,用于测量当前导线附近的环境温度;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17安装在最内层,紧贴输电线路导线3外表面,用于测量导线温度,由于导线截面为圆形结构,为提高数据测量的准确性,可在输电线路导线3的外表面沿圆周均匀设置若干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17,可选地,沿圆周每间隔90°设置一个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17,共计四个,这种设计在提高数据测量准确性的同时,可以减少传感器的设置数量,进而降低运行成本;电流测量模块11用于控制电流传感器15的测量,同样地,温度测量模块12用于控制环境温度传感器16和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17的测量。

其中,数据处理及分析模块14,用于根据环境温度传感器16的实测值ta、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17的实测值ti、电流传感器15测得的融冰电流i以及直流电流融冰平衡关系,分别计算临界融冰电流ic、允许载流量imax和预计融冰时间t;对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17的实测值ti进行海拔修正,如果安装场所高于1000m,每增加400m时导线允许温升值降低1k,从而得到温升修正值ti′,比对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17的实测值ti和温升修正值ti′,分析在额定融冰电流条件下的通流时间。

电流融冰的热量来源于电流产生的焦耳热,即qj=i2rt。式中,qj为焦耳热流量;rt为导线在t℃时的电阻率,ω/m。

融冰时,融冰电流与各参数之间热平衡关系式如下:

i2r0t=q1+q2+q3+q4+q5

式中,i为融冰电流,a;r0为0℃时的导线电阻,ω;t为时间,s;q1为被融化部分的冰的温度从ta(结冰时外界温度)升温到t0(导线融冰温度)吸收的热量,w;q2为融化冰所需吸收的热量,w;q3为未被融化的冰温度变化吸收的热量,w;q4为导线温度从ta升温到t0所吸收的热量,w;q5为冰面散失的热量,w。

基于上述直流电流融冰平衡关系,进一步地,数据处理及分析模块14按照下式计算临界融冰电流ic:

re=7.517442×104diva

di=d+2d

式中,ta为环境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ti为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r0为导线在0℃时的电阻率,ω/m;re为雷诺数;va为环境风速;di为覆冰后的导线直径;d为导线外径;d为输电线路导线的覆冰厚度;

系数c和n由雷诺数re决定,当40≦re≦4000时,c=0.683,n=0.466;当40000≦re≦40000时,c=0.193,n=0.618;400000≦re≦400000时,c=0.0266,n=0.805。

当融冰电流大于临界融冰电流ic时,数据处理及分析模块14按照下式计算预计融冰时间t:

式中,d为导线外径;di为覆冰后的导线直径;ti为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i为电流传感器测得的融冰电流;ic为临界融冰电流;r0为直流电阻;aal为导线的铝部截面积;afe为导线的钢部截面积;ta为环境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

应当注意的是,上述预计融冰时间t仅在融冰电流大于临界融冰电流ic时成立,如果融冰电流小于或等于临界融冰电流ic,不执行融冰操作。

数据处理及分析模块14按照下式计算允许载流量imax:

式中,wr为单位长度导线的辐射散热功率,w/m;wf为单位长度导线的对流散热功率,w/m;ws为单位长度导线的日照吸收功率,w/m;rt′为允许温度时导线的交流电阻,ω/m。

wr=πde1s1[(tc+ta+273)4-(ta+273)4]

式中,d为导线外径;e1为导线表面的辐射散热系数,光亮的新线为0.23~0.43,旧线或涂黑色防腐蚀剂的线为0.90~0.95;s1为斯特凡-包儿茨曼常数,5.67×10-7w/m2;tc为导线表面的平均温升,℃;ta为环境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

wf=0.57πλftcre0.485

式中,λf为导线表面空气层的传热系数,w/(m·℃);tc为导线表面的平均温升,℃;re为雷诺数。

v为垂直于导线的风速,m/s;υ为导线表面空气层的运动粘度,m2/s。

ws=asjsd

式中,as为导线表面的吸热系数,光亮的新线为0.35~0.46,旧线或涂黑色防腐蚀剂的导线为0.90~0.95;js为日光对导线的日照强度,w/m2,当天晴或日光直射导线时可采用1000w/m2;d为导线外径。

进一步地,作为所述比对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17的实测值ti和温升修正值ti′,分析在额定融冰电流条件下的通流时间的细化程序步骤,数据处理及分析模块14还用于:

获取所述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ti和温升修正值ti′之间的横向偏差,即计算同一时刻对应的ti与ti′之间的差值。

如果所述横向偏差小于5k,额定融冰电流条件下的通流时间在1h以上;

如果所述横向偏差为5k-10k,额定融冰电流条件下的通流时间在10min以内;

如果所述横向偏差为10k-15k,额定融冰电流条件下的通流时间在1min以内;

如果所述横向偏差为大于15k,额定融冰电流条件下的通流时间为零,停止融冰。

本实施例这里给出了在不同海拔高度下,不同横向偏差对应的通流时间范围,由公式计算出的理论预计融冰时间t在上述通流时间范围内,且一般通流时间大于理论的预计融冰时间t。

当第一温升测试装置2和第二温升测试装置4均包括4个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4个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17均匀布设于输电线路导线3的外表面,彼此间隔90°时,对于每相输电线路导线3,数据处理及分析模块14还用于:

分别计算4个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ti和温升修正值ti′的差值si

将各差值si的平均值作为所述横向偏差s,即满足:

i=1,2,3,4

以此类推,当在输电线路导线3的外表面设置多个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17时,相当于分别计算每个单独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17的横向偏差,然后将各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17的横向偏差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横向偏差,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此外,进一步地,第一温升测试装置2和所述第二温升测试装置4还包括:

取能模块7,用于启动总电源,由变电站内检修电源箱提供220v、50hz电源,以第一温升测试装置2为例,取能模块7直接上塔接入第一温升测试装置2,从而为第一温升测试装置2提供电力支持。

第一信号同步模块8,用于使站内融冰装置的整流变带电pt二次信号分别与第一温升测试装置信号和第二温升测试装置信号同步,进入热备用模式。

第二信号同步模块9,用于使变电站整流变套管ct信号分别与第一温升测试装置信号和第二温升测试装置信号同步。

交直流自动识别模块10,用于当阀组触发导通输出直流电压或直流电流信号时,使第一温升测试装置2和第二温升测试装置4自动识别后同步介入;当输电线路恢复交流带电时,使第一温升测试装置2和所述第二温升测试装置4退出,与输电线路保持绝缘,从而提高直流融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数据传输模块13,用于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ti、温升修正值ti′、电流传感器测得的融冰电流i、允许载流量imax、预计融冰时间t和在额定融冰电流条件下的通流时间,指导输电线路导线的融冰工作。

计算出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ti、温升修正值ti′、电流传感器测得的融冰电流i、允许载流量imax、预计融冰时间t和在额定融冰电流条件下的通流时间等数据后,数据传输模块13通过光纤将数据输出至阀厅控制屏柜,再转入后台监控显示屏显示,工作人员通过显示屏显示的监测数据,可实时获取当前直流融冰状态,便于远程在线监测和调控,不仅可以指导和辅助输电线路导线的融冰工作,还无需工作人员通过长时间户外观冰来获知融冰状态,提高了直流融冰的工作效率。此外,还可通过数据传输模块13实时输出覆冰厚度d等参数,便于工作人员准确获知融冰进程。

进一步地,电流测量模块11还用于:

在接收所述电流传感器测得的融冰电流i后,计算所述电流传感器测得的融冰电流i与所述站内融冰装置的直流ct信号之间的偏差;

如果所述电流传感器测得的融冰电流i与所述站内融冰装置的直流ct信号之间的偏差为5%-10%,发出告警提示;

如果所述电流传感器测得的融冰电流i与所述站内融冰装置的直流ct信号之间的偏差大于10%,触发换流变间隔断路器跳闸。

如果融冰电流i与站内融冰装置6的直流ct信号之间的偏差过大,说明站内融冰装置6实际输出电流与电流传感器15的实测值存在偏差,不利于融冰过程中导线温升测试。当偏差在5%-10%,需要发出告警提示,提示工作人员当前融冰状态存在异常,以便进行检修;如果偏差大于10%,则需要执行保护动作,如果阀侧有换流变间隔断路器,则阀侧断路器先执行跳闸保护动作,如果阀侧无换流变间隔断路器,则网侧断路器动作,即当偏差过大时,自动跳闸,以便及时切除异常。

综上,首先通过取能模块7启动总电源,然后对各模块以及各传感器进行功能调试,从而确认第一温升测试装置2和第二温升测试装置4工作正常。然后由数据处理及分析模块14根据各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对相关参数进行计算,最后由数据传输模块13进行数据输出,以指导线路融冰工作。本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利用电力基杆塔自身结构特点为共享对象,以在线监测直流融冰阶段导线温升为目的,从而精确获取导线融冰阶段通流大小及融冰时间,减少线路人员在低温雨雪天气的户外工作量,进而实现输电线路直流融冰全过程的介入、导线温升监测及计算、融冰时间控制和调节。本申请采用多传感器的方法对变电站融冰线路出线第一基杆塔架设的输电线路导线表面温升进行实测,提高了温升分析的准确性,基于直流电流融冰平衡关系,精确获取临界融冰电流、融冰时间、允许载流量和通流时间等参数,适用于直流融冰导线温升的测试,从而有效指导输电线路导线的融冰工作。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基于杆塔共享的导线直流融冰温升测试方法,用于实施例一所述的导线直流融冰温升测试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分别获取环境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ta、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ti、电流传感器测得的融冰电流i以及输电线路导线的覆冰厚度d。

步骤s102,基于直流电流融冰平衡关系,计算临界融冰电流ic;

步骤s103,计算允许载流量imax和预计融冰时间t;

步骤s104,对所述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ti进行海拔修正,得到温升修正值ti′;

步骤s105,比对所述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ti和温升修正值ti′,分析在额定融冰电流条件下的通流时间;

步骤s106,实时输出导线表面温度传感器的实测值ti、温升修正值ti′、电流传感器测得的融冰电流i、允许载流量imax、预计融冰时间t和在额定融冰电流条件下的通流时间,指导输电线路导线的融冰工作。

步骤s101-步骤s105为数据处理及分析模块14执行的程序步骤,步骤s106为数据传输模块13执行的程序步骤,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实施例一其他功能模块所能实现的方法,以及数据处理及分析模块14被进一步配置执行的多个程序步骤,具体参照实施例一的相关描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导线直流融冰温升测试装置所涉及的相关硬件设备来实现。具体实现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可包括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杆塔共享的导线直流融冰温升测试装置及方法的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英文:read-only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英文: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等。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照即可。

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