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海安防智能传感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5172发布日期:2018-11-24 11:37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安防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海安防智能传感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安防传感器无法独立发送探测信号发、需要配合报警主机使用,传感器将信号发送给报警主机,报警主机判断布防监测区域内是否发生火灾、侵入行为,产生报警信号,并作出报警提示,极大的限制了安防传感器的使用范围、增加了安防传感器的使用成本。这导致了目前的安防传感器往往具有如下缺点:

(1)安防传感器和报警主机之间需要线进行连接,在距离报警主机较远的地方或在一些不适合布线的地方会导致传感器无法使用,受外部环境限制大,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2)目前的报警主机分为两种,一种是不联网报警,一种是联网报警。不联网报警采用报警主机发出警报声音的方式报警,联网报警采用给用户发送短信或自动拨打电话方式报警,报警方式单一;

(3)安防传感器和报警主机之间需要线进行连接,线路太长会造成信号衰减,影响信号传输效果,会导致信号无法及时传递到报警主机,报警主机无法及时报警;

(4)一般一个报警主机需要对接多个安防传感器,安防传感器与报警主机之间需要布线,如果想联网报警还需要为报警主机提供网络环境,增加了部署的复杂程度。

(5)目前的报警主机一般只能定位到防区位置,不能精确到报警的安防传感器的具体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海安防智能传感器系统。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海安防智能传感器系统,包括依次通讯连接的室内智能传感器、云端服务器以及用户终端,还包括与所述云端服务器通讯连接的室外智能传感器,

所述室内智能传感器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室内探测器和室内智能传感适配器,所述室内探测器用于对室内环境情况进行探测并收集室内探测数据,所述室内智能传感适配器用于将所述室内探测数据传输给所述云端服务器;所述室内探测器包括防盗探测单元、防火探测单元以及防水探测单元中的至少一项,每个探测单元对至少一个探测指标进行探测、并收集探测数据;

所述室外智能传感器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室外探测器和室外智能传感适配器,所述室外探测器用于对室外环境情况进行探测并收集室外探测数据,所述室外智能传感适配器用于将所述室外探测数据传输给所述云端服务器;所述室外探测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所述室内智能传感适配器和所述室外智能传感适配器均包括短距离无线传输模块和长距离无线传输模块;

所述云端服务器用于对网络内的每个室内智能传感器、每个室外智能传感器以及每个用户终端进行登记和匹配、并划分若干个管理分区,每个室内智能传感器对应至少一个用户终端,每个用户终端对应至少一个室内智能传感器,每个所述管理分区对应一个分区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所述室内探测数据和所述室外探测数据分配给所述室内智能传感器对应的所述分区服务器,由所述分区服务器对所述室内探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根据所述室外探测数据进行校验;当判断结果为需要报警时,即向所述室内智能传感器对应的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报警通知;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所述报警通知,并向使用者发出警报,或者直接拨打预设的紧急求助电话。

进一步地,所述防盗探测单元包括红外探测器;所述防火探测单元包括烟感探测器和温度探测器;所述防水探测单元包括水位探测器。

进一步地,所述云端服务器还包括如下部分: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室内智能传感器发送的所述探测数据;

分区管理单元,用于对网络内的每个室内智能传感器和每个用户终端进行登记和匹配、并划分若干个管理分区,为每个所述管理分区指定一个分区管理器进行管理,并将接收到的所述探测结果分配给所述室内智能传感器对应的所述分区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分区服务器包括如下部分:

设置单元,用于为每一项探测指标分别设置安全范围;

判断单元,用于将所述探测数据与所述安全范围进行对比,判断对应的所述探测指标是否达到报警标准;当所述探测数据处于所述安全范围内时,判断为未达到报警标准;当所述探测数据超出所述安全范围时,判断为达到报警标准;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探测数据被判断为达到报警标准时,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报警通知。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终端包括如下部分: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报警通知;

报警类型管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报警通知对应的探测指标判断需要进行报警的类型,所述类型包括一级报警和二级报警;

报警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报警管理单元判断的报警类型进行相应的报警操作,包括如下部分:

声音报警模块,当所述报警类型为一级报警时,用于向使用者发出提示音或语音形式的报警信息;

显示报警模块,当所述报警类型为一级报警时,用于向使用者发出弹窗信息、推送信息等形式的报警信息;

拨号报警模块,当所述报警类型为二级报警时,用于向预设的紧急求助电话进行拨号、发出报警信息。

进一步地,当所述监测数据来自防火探测单元或防水探测单元时,所述分区服务器向用户终端发送报警通知,所述报警类型管理单元判断报警类型为一级报警,由所述声音报警模块和所述显示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息,通知使用者进行确认;如使用者进行确认,则报警停止;如使用者未进行确认,则所述报警类型管理单元重新判断报警类型为二级报警,由所述拨号报警模块向所述紧急求助电话进行拨号、发出报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是否需要扩大报警范围,当判断结果为“需要”时,确定实际的报警范围;

所述分区服务器还包括如下部分:

报警范围管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判断单元确定的报警范围,查找范围内的其他用户终端,并由所述发送单元分别发送扩大报警通知,所述扩大报警通知包括弹窗信息或推送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室内智能传感器还包括第一定位单元,所述用户终端包括第二定位单元。

进一步地,当所述探测数据来自所述防盗探测单元时,所述分区服务器首先对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的定位数据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的定位数据进行匹配,当所述定位数据范围相近、可以相互匹配时,所述云端服务器向用户终端发送报警通知,所述报警类型管理单元判断报警类型为一级报警,由所述声音报警模块和所述显示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息,通知使用者进行确认;如使用者进行确认,则报警停止;如使用者未进行确认,则所述报警类型管理单元重新判断报警类型为二级报警,由所述拨号报警模块向所述紧急求助电话进行拨号、发出报警信息;

当所述定位数据不能相互匹配时,所述分区服务器向用户终端发送报警通知,所述报警类型管理单元直接判断报警类型为二级报警,由所述拨号报警模块向所述紧急求助电话进行拨号、发出报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终端还包括如下部分:

计时单元,用于为使用者确认所述一级报警的报警信息设置时间阈值,当使用者未确认的时间超过所述时间阈值时,所述报警类型管理单元即重新判断所述报警类型为二级报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海安防智能传感器系统,将探测器和智能传感适配器部署在一起形成智能传感器,无论设置在室内或室外均可以独立发送安防传感器的信号,不受外部环境的限制;智能传感适配器同时设有短距离无线传输模块和长距离无线传输模块,在有wifi的地方可以使用短距离无线传输,超出了wifi覆盖范围也可以使用长距离无线传输,不会因为线路过长导致传输过程中发生信号衰减;智能传感器外部布设简单、不需要连接线,使用时只需为智能传感器供电就可以,插上插头就可以使用,极大的降低了部署的复杂程度;云端服务器接到报警信号后采用多种方式向用户终端报警,如声音报警、自动弹窗报警、短信报警、语音报警、推送消息报警等,如果情况紧急或用户终端未及时响应,则直接拨打预设的紧急求助电话(如110、119、120或使用者设定的特定联络人)进行报警。每个安防传感器配置一个智能传感适配器,智能传感适配器发送报警信号的时候可以把探测器的位置一并发送上来,从而精确定位报警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数海安防智能传感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数海安防智能传感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数海安防智能传感器系统的报警方式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4所述的一种数海安防智能传感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4所述的一种数海安防智能传感器系统的报警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数海安防智能传感器系统,包括依次通讯连接的室内智能传感器1、云端服务器2以及用户终端3,还包括与所述云端服务器2通讯连接的室外智能传感器4;

所述室内智能传感器1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室内探测器11和室内智能传感适配器12,所述室内探测器11用于对室内环境情况进行探测并收集室内探测数据,所述室内智能传感适配器12用于将所述室内探测数据传输给所述云端服务器2;所述室内探测器11包括防盗探测单元111、防火探测单元112以及防水探测单元113中,每个探测单元对至少一个探测指标进行探测、并收集探测数据;

所述室外智能传感器4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室外探测器41和室外智能传感适配器42,所述室外探测器41用于对室外环境情况进行探测并收集室外探测数据,所述室外智能传感适配器42用于将所述室外探测数据传输给所述云端服务器2;所述室外探测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可以探测当前环境的湿度和温度;

所述室内智能传感适配器12和所述室外智能传感适配器42均包括短距离无线传输模块121(例如wifi模块,优选为esp8266模块)和长距离无线传输模块122(例如4g通信模块,优选为usr-g401t型号的4g模块);

所述云端服务器2用于对网络内的每个室内智能传感器1、每个室外智能传感器2以及每个用户终端3进行登记和匹配、并划分若干个管理分区,每个室内智能传感器1对应至少一个用户终端3,每个用户终端3对应至少一个室内智能传感器1,每个所述管理分区对应一个分区服务器21和至少一个室外智能传感器2;将接收到的所述室内探测数据和所述室外探测数据分配给所述室内智能传感器1对应的所述分区服务器21,由所述分区服务器21对所述室内探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是否存在火灾或水灾隐患、是否有可疑入侵者),并根据所述室外探测数据进行校验(确定当前气候环境是否对火灾、水灾几率造成影响),当判断结果为需要报警时,即向所述室内智能传感器1对应的所述用户终端3发送报警通知;

云端服务器2根据地理位置、行政区划或网络类型等因素将网络内的室内智能传感器1、室外智能传感器2以及用户终端3划分多个管理分区,并通过多个分区服务器21进行分别管理,从而可以根据各个分区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报警判断标准,使用更加灵活;

所述用户终端3接收所述报警通知,并向使用者发出警报,或者直接拨打预设的紧急求助电话。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海安防智能传感器系统,将探测器和智能传感适配器相整合形成智能传感器,使智能传感器无论设置在室内或室外均可以自己发送安防传感器的信号,只要有电有信号的地方就可以使用,可以安装在任何地方,不受外部环境的限制;探测器和相应的智能传感适配器部署在一起,并且智能传感适配器12同时设有短距离无线传输模块121和长距离无线传输模块122,在有wifi的地方可以使用短距离无线传输,超出了wifi覆盖范围也可以使用长距离无线传输,不会因为线路过长导致传输过程中发生信号衰减,同时极大的降低了小范围使用安防传感器的成本。智能传感器外部布设简单、不需要连接线,使用时只需为智能传感器供电就可以了,插上插头就可以使用,极大的降低了部署的复杂程度;云端服务器2接到报警信号后采用多种方式向用户终端3报警,如声音报警、自动弹窗报警、短信报警、语音报警、推送消息报警等,如果情况紧急或用户终端3未及时响应,则直接拨打预设的紧急求助电话(如110、119、120或使用者设定的特定联络人)进行报警。每个安防传感器配置一个智能传感适配器,智能传感适配器发送报警信号的时候可以把探测器的位置一并发送上来,从而精确定位报警位置。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数海安防智能传感器系统,该实施例2进一步限定了所述防盗探测单元111包括红外探测器(优选为abt-20型号的红外探测器),用于对非法入侵者进行探测;所述防火探测单元112包括烟感探测器(优选为cstsm1214-b/c型号的烟雾传感器)和温度探测器(优选为wrm2-101型号的温度传感器),用于对局部异常高温和烟雾进行探测;所述防水探测单元113包括水位探测器(优选为kwsw01型号的水位探测器),用于对水位进行探测。

所述云端服务器2还包括如下部分:

第一接收单元22,用于接收所述室内智能传感器1发送的所述探测数据;

分区管理单元23,用于对网络内的每个室内智能传感器1和每个用户终端3进行登记和匹配、并划分若干个管理分区,为每个所述管理分区指定一个分区管理器21进行管理,并将接收到的所述探测结果分配给所述室内智能传感器1对应的所述分区服务器21;

所述分区服务器21包括如下部分:

设置单元211,用于为每一项探测指标分别设置安全范围;

判断单元212,用于将所述探测数据与所述安全范围进行对比,判断对应的所述探测指标是否达到报警标准;当所述探测数据处于所述安全范围内时,判断为未达到报警标准;当所述探测数据超出所述安全范围时,判断为达到报警标准;

发送单元213,用于在所述探测数据被判断为达到报警标准时,向所述用户终端3发送报警通知。

所述用户终端3包括如下部分:

第二接收单元31,用于接收所述云端服务器2发送的所述报警通知;

报警类型管理单元32,用于根据所述报警通知对应的探测指标判断需要进行报警的类型,所述类型包括一级报警和二级报警;

报警单元33,用于根据所述报警管理单元判断的报警类型进行相应的报警操作;

计时单元34,用于为使用者确认所述一级报警的报警信息设置时间阈值,当使用者未确认的时间超过所述时间阈值时,所述报警类型管理单元32即重新判断所述报警类型为二级报警。

某些情况下,为了防止发生误判(例如吸烟被误认为火灾、访客或使用者本身被误认为盗贼),在第二接收单元31收到报警通知后,报警类型管理单元32首先进行报警分类,对于二级报警需要直接发出警报;对于一级报警,应当先通知使用者确认,如使用者确认为误报,则报警可以终止;如使用者未能及时确认、则将该一级报警重新判断为二级报警,并发出相应的警报。通过上述过程,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误判、提高报警的准确率。

所述报警单元33包括如下部分:

声音报警模块331,当所述报警类型为一级报警时,用于向使用者发出提示音或语音形式的报警信息;

显示报警模块332,当所述报警类型为一级报警时,用于向使用者发出弹窗信息、推送信息等形式的报警信息;

拨号报警模块333,当所述报警类型为二级报警时,用于向预设的紧急求助电话进行拨号、发出报警信息。

针对一级报警,可以先通过发出指示音、语音提示或者弹窗信息、推送信息等基本形式提醒使用者进行确认,如果是误判,使用者可以直接在用户终端3(优选为手机,电脑、ipad等智能终端亦可)上进行确认、终止报警;如果用户未能及时确认,则可以认为确实出现需要报警的特殊情况,此时拨号报警模块333可直接拨打110、119或120等紧急求助电话,或向使用者预先设置的紧急联络人(家人或朋友)拨打电话,以便第一时间发出求助信息。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数海安防智能传感器系统,该实施例3进一步限定了当所述监测数据来自防火探测单元112或防水探测单元113时,所述分区服务器21首先根据当前区域的实际情况设定专属于当前区域的报警标准(例如,在降雨量少、气候干燥的地区,温度标准应当低于降雨量大、气候潮湿的地区,因为气候干燥的情况下更易发生火灾;而降雨量大的地区,水位标准应当低于气候干燥的地区,因为降雨量大容易导致城市下水排放不畅,并且潮湿的地区房屋积水后不易清理、容易滋生霉菌),并通过外部实时监测的温湿度数据进行校验,根据需要调整报警标准;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标准后,向用户终端3发送报警通知,所述报警类型管理单元32判断报警类型为一级报警,由所述声音报警模块331和所述显示报警模块332发出报警信息,通知使用者进行确认;如使用者进行确认,则报警停止;如使用者未进行确认,则所述报警类型管理单元32重新判断报警类型为二级报警,由所述拨号报警模块333向所述紧急求助电话进行拨号、发出报警信息。

来自于防火探测单元112和防水探测单元113的监测数据为火灾信息和水灾信息(可能是室外暴雨、洪涝灾害,或者室内水管或暖气炸裂导致积水等),对此类报警通知可先判断为一类报警,如果因吸烟、厨房油烟或洒水、水管轻微漏水等原因造成误判,或者可以人为消除风险(例如油锅起火、可以直接用锅盖扑灭,或者漏水后可以立即关闭水阀)的情况,可以由使用者进行确认、从而终止报警;如果使用者未能及时确认,则认为报警通知并非误判、确实存在较为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出现人员受伤、被困,此时即重新判断为二级报警,并直接拨打110、119或120等紧急求助电话,或向使用者预先设置的紧急联络人(家人或朋友)拨打电话,以便第一时间发出求助信息。

为了进一步提高报警的有效性、降低水火灾害造成的损失,判断单元212还用于:判断是否需要扩大报警范围,当判断结果为“需要”时,确定实际的报警范围;

所述分区服务器21还包括如下部分:

报警范围管理单元214,用于根据所述判断单元确定的报警范围,查找范围内的其他用户终端,并由所述发送单元分别发送扩大报警通知,所述扩大报警通知包括弹窗信息或推送信息。

当判断有火灾风险时,由于火灾容易从失火方位本楼层向上扩散,因此应查找失火方位同楼层以及上层(可以包括多个楼层)的其他住户的用户终端,并以依次送扩大报警通知;当判断有渗水或漏水情况时,由于水会沿墙壁横向扩散并向下渗漏,因此应查找漏水方位同楼层相邻以及下层的住户的用户终端,并分别发送扩大报警通知。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扩大报警通知中必须包括弹窗信息或推送信息,以便说明警报的核心方位。相关住户可以及时作出逃生、报警或其他处理措施,从而将潜在损失降到最低。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4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数海安防智能传感器系统,该实施例4进一步限定了所述室内智能传感器1还包括第一定位单元13,所述用户终端3包括第二定位单元34。

如图5所示,当所述探测数据来自所述防盗探测单元111时,所述分区服务器21首先对所述第一定位单元13的定位数据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34的定位数据进行匹配,当所述定位数据范围相近、可以相互匹配时,所述云端服务器2向用户终端3发送报警通知,所述报警类型管理单元32判断报警类型为一级报警,由所述声音报警模块331和所述显示报警模块332发出报警信息,通知使用者进行确认;如使用者进行确认,则报警停止;如使用者未进行确认,则所述报警类型管理单元32重新判断报警类型为二级报警,由所述拨号报警模块333向所述紧急求助电话进行拨号、发出报警信息;

当所述定位数据不能相互匹配时,所述分区服务器21向用户终端3发送报警通知,所述报警类型管理单元32直接判断报警类型为二级报警,由所述拨号报警模块333向所述紧急求助电话进行拨号、发出报警信息。

来自防盗探测单元111的监测数据为人员入侵信息(可能是入室盗窃,也可能是户主或访客被红外探测器监测到并引发误判),因此,需要先获取通过室内智能传感器1和用户终端3定位并进行判断;当二者的定位信息有交叉时,认为使用者在监测范围内、可能引发误判,此时应先判断为一级报警、并由用户进行确认,从而终止报警;如果用户未能及时确认,则认为可能存在使用者被限制人身自由、或者突发疾病等情况,此时即重新判断为二级报警,并直接拨打110等紧急求助电话,或向使用者预先设置的紧急联络人(家人或朋友)拨打电话,以便第一时间发出求助信息。

当室内智能传感器1和用户终端3的定位不存在交叉时,认为使用者不在监测范围内、不可能引发误判,此时直接判断为二级报警、并拨打相应的紧急求助电话,以便及时发出求救信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