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张印铁双面质量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2458发布日期:2018-10-12 20:56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饮料等行业的金属包装质量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张印铁双面质量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金属罐生产线的高速化以及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采用人工肉眼检测的方法,已无法满足品质保证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近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基于机器视觉的在线检测技术在检测精度等方面已经达到或超过人工检测,而在抗疲劳性等方面具备人工检测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同时也可以实现质量检测与质量管理的信息化。

制造饮料罐罐身所用的马口铁,在成型之前是以大张的形式存在的,大张铁通过印刷形成了不同品牌的图案。但大张铁片在印刷或搬运过程中会形成各种不良,比如漏印、划伤、墨点、重影等,这些不良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品牌形象,因此需要加装检测装置。通常的检测装置安装在印刷机后面或是一个独立的设备,当对大张印铁进行检测后一般要用剔除装置将不良品整张剔除,但更多的时候是一大张印铁中只有一小部分有问题,现有设备无法实现针对这一部分不良品进行剔除。对于一大张不良品通常还会进行分割,比如红牛品牌的一大张印铁包含45小张印铁(5*9),在分割后想找出有问题的小张印铁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往往要用很多的人力或者再安装其他检测设备。

目前也有小张印铁检测设备,但是现在小张检测设备存在以下问题:

(1)一般是先剪切再检测,所以在检测时需要将小张印铁平铺到输送带上,平铺工作费时费力。

(2)检测一般只检测正面,背面纹理缺陷缺少检测。

(3)现有检测装置所需要的安装空间比较大,一般厂房无法实现。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小张印铁双面质量检测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张印铁双面质量检测设备,包括剪板机上料机构1,剪板机上料机构1出口连接纵向输送带的一端,纵向输送带另一段连接纵向剪板机6入口,所述纵向剪板机6出口连接横向输送带的一端,横向输送带另一端连接横向剪板机9,横向剪板机9出口连接剔除机构,其中:

纵向输送带上方设有面阵检测灯箱2及面阵检测相机3,用于扫描纵向输送带上的印铁正面;

横向输送带为带有磁性的输送带,所述横向输送带输送面朝下,所述纵向剪板机6出口输出的印铁吸附至朝下的输送面上并横向输送至横向剪板机9内,横向输送带下方设有线阵检测光源7及线阵检测相机8用于扫描印铁背面;

还包括处理系统处理系统连接面阵检测相机3、线阵检测相机8及剔除机构。

进一步的,面阵检测相机3安装于面阵检测灯箱2上,面阵检测灯箱2通过调节支架安装于纵向输送带上方,调节支架用于调节面阵检测灯箱2的竖直或水平方向的位置,纵向输送带下方设有相机触发传感器。

进一步的,调节支架包括横杆5及竖杆4,面阵检测灯箱2设于调节支架的横杆5上并沿横杆5水平移动,横杆5设于竖杆4上并沿竖杆4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剔除机构包括水平输送带12,水平输送带12入口底部设有与处理系统相连的吸气喷嘴10,水平输送带12上方设有上吸输送带11,吸气喷嘴10将不合格印铁从水平输送带12入口端部吹至上吸输送带11底部,水平输送带12出口端下方设有成品暂存单元。

进一步的,上吸输送带11入口端部与水平输送带12入口端部成10-45°角。

进一步的,上吸输送带11出口端部下方设有废品输送带13,将上吸输送带11输送过来的废品印铁输送出去。

进一步的,废品输送带13出口下方设有废品暂存单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小张印铁双面质量检测设备,根据印铁的特点,正面喷涂有画面,背面有横竖纹理,所以通过面阵检测相机扫描大张印铁正面的画面,进行纵向剪切后再进行背面的线阵扫描,最后进行横向剪切成小张印铁,处理系统根据面阵检测相机和线阵检测相机传输过来的扫描结果,将最终剪切成的不合格小张印铁通过剔除装置剔除。面阵检测相机获取大张印铁正面影像,与传统的线阵获取图像相比大大节约了安装和输送空间,背面线阵成像对横竖纹理的检测更准确,纵向装置与横向装置成l型,节约安装空间,在大张印铁剪切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进一步的大大节约了成本和空间。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小张印铁双面质量检测设备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小张印铁双面质量检测设备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小张印铁双面质量检测设备的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张印铁双面质量检测设备,包括剪板机上料机构1,剪板机上料机构1出口连接纵向输送带的一端,纵向输送带另一段连接纵向剪板机6入口,纵向剪板机6出口连接横向输送带的一端,横向输送带另一端连接横向剪板机9,横向剪板机9出口连接剔除机构,其中:

纵向输送带上方设有面阵检测灯箱2及面阵检测相机3,用于扫描纵向输送带上的印铁正面;

横向输送带为带有磁性的输送带,所述横向输送带输送面朝下,所述纵向剪板机6出口输出的印铁吸附至朝下的输送面上并横向输送至横向剪板机9内,横向输送带下方设有线阵检测光源7及线阵检测相机8用于扫描印铁背面;

还包括处理系统处理系统连接面阵检测相机3、线阵检测相机8及剔除机构。

作用原理:剪板机上料机构1将大张印铁输送至纵向输送带上,纵向输送带将大张印铁输送至相应位置时,面阵检测相机及面阵检测灯箱启动对大张印铁正面拍照,拍摄的照片传送至处理系统。拍摄完成后大张印铁随着纵向传送带传送至纵向剪切机内,纵向剪切后的印铁从纵向剪切机出口输出至横向传送带上,横向传送带为传送面朝下的磁性传送带,印铁正面被吸附在朝下的传送面上,印铁背面露出。横向传送带下方的阵列检测相机和阵列检测光源启动线性拍摄整个传送带上的印铁背面,并把拍摄画面传送至处理系统,然后印铁被横向传送带传送至横向剪切机内进行横向剪切成小张印铁,同时处理系统经过处理两个相机拍摄的照片,将不合格的小张印铁通过剔除机构剔除。

首先大张印铁扫描整个面进行检测,而背面由于横竖纹理通过线性阵列检测更准确。剪切过程中同时进行检测,大张剪切,小张剔除,节省工序和避免大张浪费。纵向和横向装置的安装方式形成l型节省安装空间。

更优的技术方案,面阵检测相机3安装于面阵检测灯箱2上,面阵检测灯箱2通过调节支架安装于纵向输送带上方,调节支架用于调节面阵检测灯箱2的竖直或水平方向的位置,纵向输送带下方设有相机触发传感器。大张铁输送至纵向传送带上后,通过调节支架带动灯箱和相机移动至合适位置进行聚焦拍照,相机触发传感器能够感应聚焦点触发相机拍照。调节支架可以是任何可以调整灯箱高度和水平位置的调节机构。

更优的技术方案,调节支架包括横杆5及竖杆4,面阵检测灯箱2设于调节支架的横杆5上并沿横杆5水平移动,横杆5设于竖杆4上并沿竖杆4上下移动。本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可拆卸夹持结构将面阵检测灯箱2夹持在横杆上,横杆再通过可拆卸夹持结构夹持在竖杆上,当需要移动时拆卸夹持结构,移动至合适位置时再通过夹持结构固定,实现水平和竖直方向的移动。更优的,横杆包括设于灯箱两侧的横向丝杠及设于横向丝杠上得移动螺母,横向丝杠一端设有手轮,灯箱设于移动螺母上,通过手摇手轮实现灯箱在横向丝杠上水平移动。同理,竖杆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竖向丝杠,设于竖向丝杠上的移动螺母及竖向丝杠端部的手轮,两个横向丝杠分别设于一竖向丝杠的移动螺母上,通过手摇手轮来实现横向丝杠的上下移动。横向丝杠和竖向丝杠均通过滑槽装置或者滑轨装置固定安装。

更优的技术方案,剔除机构包括水平输送带12,水平输送带12入口底部设有与处理系统相连的吸气喷嘴10,水平输送带12上方设有上吸输送带11,吸气喷嘴10将不合格小张印铁从水平输送带12入口端部吹至上吸输送带11底部,水平输送带12出口端下方设有成品暂存单元。上吸输送带为带有磁性的输送面朝下的输送带;水平输送带12将合格的产品输送至端部,并从端部下落至成品暂存单元中,当一个暂存单元装满后,可以更换另一个暂存单元,整个检测生产线不需要停止生产。

更优的技术方案,上吸输送带11入口端部与水平输送带12入口端部成10-45°角。在此角度范围内,可以使剔除的不合格牢牢固定在上吸输送带上。

更优的技术方案,上吸输送带11出口端部下方设有废品输送带13,将上吸输送带11输送过来的废品印铁输送出去。废品输送带将不合格的产品输送出去,避免妨碍整条生产线的连续生产。

更优的技术方案,废品输送带13出口下方设有废品暂存单元。与成品暂存单元作用相同,当一个暂存单元装满时,可以更换另一个暂存单元,不影响连续检测。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小张印铁双面质量检测设备,根据印铁的特点,正面喷涂有画面,背面有横竖纹理,所以通过面阵检测相机扫描大张印铁正面的画面,进行纵向剪切后再进行背面的线阵扫描,最后进行横向剪切成小张印铁,处理系统根据面阵检测相机和线阵检测相机传输过来的扫描结果,将最终剪切成的不合格小张印铁通过剔除装置剔除。面阵检测相机获取大张印铁正面影像,与传统的线阵获取图像相比大大节约了安装和输送空间,背面线阵成像对横竖纹理的检测更准确,纵向装置与横向装置成l型,节约安装空间,在大张印铁剪切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进一步的大大节约了成本和空间。

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