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温度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88828发布日期:2019-01-22 18:36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联网温度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联网温度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of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随着物联网和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通过物联网系统进行温度采集时经常会面临着温度信息收集不完善,信息具有时效性,实用性差。

因此,发明一种物联网温度采集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联网温度采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物联网温度采集系统,,包括智能终端和与智能终端连接的智能网关、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智能终端内部设有独立设置用于对系统进行基础控制的主控芯片模块,所述主控芯片模块连接有数据处理单元、分析对比单元、预警提示单元和表格生成单元,所述预警提示单元输出端设有报警器;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数据采集模块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利用分析对比单元,与数据存储模块内部存储的温度信息进行对比,判断出系统采集的温度数据与常规温度数据的差异化,同时可利用主控芯片模块进行时间控制,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收集不同的温度信息,进行全面的温度信息收集和对比,表格生成单元根据对比信息将信息进行条理化后生成预览表格,并根据温度对比异常信息的具体数值,利用预警提示单元进行预警提示,发送预警信息,通过其输出端的报警器进行报警提示。

优选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输入端设有时钟单元以及输入端设有a/d转换单元,所述时钟单元输入端设有数传单元,所述数传单元输出端与主控芯片模块输入端连接,所述a/d转换模块输入端设有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信息,并通过a/d转换单元,将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主控芯片模块对其进行接收处理,同时在温度传感器的传输回路中还设有滤波单元,提高温度信息传输的精确度,所述时钟单元为主控芯片模块控制数据采集模块根据时间段进行温度信息收集时的功能单元,与时钟单元连接的数传单元具体为无线数传模块,对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温度信息进行传输发送,以供智能终端对其进行处理。

优选的,所述数据存储模块连接有密钥单元和数据更新单元,所述密钥单元连接端设有调取单元,所述调取单元输出端与主控芯片的输入端进行连接,所述密钥单元为数据存储模块内部存储的数据信息提供安全保障,主控芯片模块通过调取单元进行数据调取时需经过密钥单元进行密码验证,减少数据丢失,同时所述数据存储模块还与智能网关连接,通过智能网关与互联网连接,通过数据更新单元,对数据存储单元内部的信息可进行实时更新,同时也将系统中的温度信息上传至互联网内,消除了数据传输的距离限制。

优选的,所述显示模块具体为触控显示屏,可设置为与智能终端一体化或独立设置,用于对系统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显示,以供操作人员进行肉眼直观的观察和统计。

优选的,所述主控芯片模块设置为51单片机、arduino开发板和plc控制器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数据存储模块设置为硬盘,所述智能终端设置为手机、平板和电脑中的一种。

优选的,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并联的方式进行连接,且系统中任一功能单元进行数据传输时均可触发温度传感器进行工作。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利用主控芯片模块进行时间控制,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收集不同的温度信息,进行全面的温度信息收集和对比,表格生成单元根据对比信息将信息进行条理化后生成预览表格,并根据温度对比异常信息的具体数值,利用预警提示单元进行预警提示,发送预警信息,使得物联网温度信息采集更加全面,数据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对比性;

2、通过调取单元进行数据调取时需经过密钥单元进行密码验证,减少数据丢失,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同时所述数据存储模块还与智能网关连接,通过智能网关与互联网连接,通过数据更新单元,对数据存储单元内部的信息可进行实时更新,同时也将系统中的温度信息上传至互联网内,消除了数据传输的距离限制;

3、本发明进行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其应用场景和环境进行部分功能结构自定义化,以适应其进行温度信息采集工作,同时也可提高工作效率,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存储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数据采集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主控芯片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1智能终端、2智能网关、3数据采集模块、4数据存储模块、5显示模块、6主控芯片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的一种物联网温度采集系统,包括智能终端1和与智能终端1连接的智能网关2、数据采集模块3、数据存储模块4和显示模块5,所述智能终端1内部设有独立设置用于对系统进行基础控制的主控芯片模块6,所述主控芯片模块6连接有数据处理单元、分析对比单元、预警提示单元和表格生成单元,所述预警提示单元输出端设有报警器;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数据采集模块3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利用分析对比单元,与数据存储模块4内部存储的温度信息进行对比,判断出系统采集的温度数据与常规温度数据的差异化,同时可利用主控芯片模块6进行时间控制,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收集不同的温度信息,进行全面的温度信息收集和对比,表格生成单元根据对比信息将信息进行条理化后生成预览表格,并根据温度对比异常信息的具体数值,利用预警提示单元进行预警提示,发送预警信息,通过其输出端的报警器进行报警提示。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3输入端设有时钟单元以及输入端设有a/d转换单元,所述时钟单元输入端设有数传单元,所述数传单元输出端与主控芯片模块6输入端连接,所述a/d转换模块输入端设有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信息,并通过a/d转换单元,将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主控芯片模块6对其进行接收处理,同时在温度传感器的传输回路中还设有滤波单元,提高温度信息传输的精确度,所述时钟单元为主控芯片模块6控制数据采集模块3根据时间段进行温度信息收集时的功能单元,与时钟单元连接的数传单元具体为无线数传模块,对数据采集模块3采集到的温度信息进行传输发送,以供智能终端1对其进行处理。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4连接有密钥单元和数据更新单元,所述密钥单元连接端设有调取单元,所述调取单元输出端与主控芯片的输入端进行连接,所述密钥单元为数据存储模块4内部存储的数据信息提供安全保障,主控芯片模块6通过调取单元进行数据调取时需经过密钥单元进行密码验证,减少数据丢失,同时所述数据存储模块4还与智能网关2连接,通过智能网关2与互联网连接,通过数据更新单元,对数据存储单元内部的信息可进行实时更新,同时也将系统中的温度信息上传至互联网内,消除了数据传输的距离限制。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的一种物联网温度采集系统,所述显示模块5具体为触控显示屏,可设置为与智能终端1一体化或独立设置,用于对系统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显示,以供操作人员进行肉眼直观的观察和统计,所述主控芯片模块6设置为51单片机、arduino开发板和plc控制器中的一种,所述数据存储模块4设置为硬盘,所述智能终端1设置为手机、平板和电脑中的一种,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并联的方式进行连接,且系统中任一功能单元进行数据传输时均可触发温度传感器进行工作。

在该实施例中,本发明进行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其应用场景和环境进行部分功能结构自定义化,以适应其进行温度信息采集工作,同时也可提高工作效率,实用性强。

本发明工作原理:本装置在工作时,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信息,并通过a/d转换单元,将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数传单元对数据采集模块3采集到的温度信息进行传输发送,传输至主控芯片模块内,同时在温度传感器的传输回路中还设有滤波单元,提高温度信息传输的精确度,数据处理单元对数据采集模块3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利用分析对比单元,与数据存储模块4内部存储的温度信息进行对比,判断出系统采集的温度数据与常规温度数据的差异化,同时可利用主控芯片模块6进行时间控制,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收集不同的温度信息,进行全面的温度信息收集和对比,表格生成单元根据对比信息将信息进行条理化后生成预览表格,并根据温度对比异常信息的具体数值,利用预警提示单元进行预警提示,发送预警信息,通过其输出端的报警器进行报警提示,主控芯片模块6通过调取单元进行数据调取时需经过密钥单元进行密码验证,减少数据丢失,同时数据存储模块4还与智能网关2连接,通过智能网关2与互联网连接,通过数据更新单元,对数据存储单元内部的信息可进行实时更新,同时也将系统中的温度信息上传至互联网内,消除了数据传输的距离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