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苛性碱及碳碱自动滴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02405发布日期:2019-01-14 20:35阅读:1307来源:国知局
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苛性碱及碳碱自动滴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氧化铝工业生产过程化学成分化学分析方法领域,主要涉及氧化铝生产和科研过程中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苛性碱及碳碱自动滴定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铝酸钠溶液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重要的载体,主要组成为naoh-naal(oh)4的溶液,贯穿于整个氧化铝生产过程,主要有循环碱、溶出液、精液、母液、蒸发母液等。这些铝酸钠溶液的成分是氧化铝生产的重要指标,生产中每一阶段铝酸钠溶液浓度的控制都至关重要,因此快速准确地测定其中各成分含量有重要意。目前,铝酸钠溶液成分分析主要靠人工定时从生产线取样,然后送化验室进行人工分析,分别用酸滴定碱(苛性碱和碳酸碱)和edta络合滴定氧化铝中铝的含量。人工分析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操作、责任心、对滴定终点的判断及滴定读数都有很大关系,稍有不慎就会引起较大的误差,分析误差在2%左右。

澳大利亚氧化铝厂采用葡萄糖酸钠和氟化钾代替edta作为al的络合剂进行铝酸钠溶液各成分的滴定化学分析。文献(邓平。两种铝酸钠溶液分析方法比较与探讨[j]。轻金属,1998,(3):25-26。)研究表明澳大利亚的分析方法较为繁琐,速度较慢。同时,该方法试验了氟化物作为络合促进剂,对电极损害大,大大缩短了电极的使用寿命,增加分析检测成本,对环境也造成一定的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苛性碱及碳碱自动滴定装置及方法,不添加任何氟类助剂,快速自动分析铝酸钠溶液中的氧化铝、苛性碱及碳碱的浓度,简化分析流程和步骤,避免人为造成的误差,分析误差小于0.8%,提高了铝酸钠溶液检测的速度和精度。

技术方案

一种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苛性碱及碳碱自动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试剂a配制:采用移液装置精准移液或称量一定量的酸溶液,配置成h+浓度0.1-1.0mol/l的酸液,并进行标定;

(2)试剂b配制:按1:(0.05~0.5)比例称取一定质量的铝络合剂和碳酸盐+氢氧化钠的混合试剂,放入玻璃器皿中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溶解,溶解后加入10ml无水乙醇,将玻璃器皿中溶液移入定容器皿中定容;

(3)铝酸钠溶液取样与稀释:采用移液装置取1-5ml(表示为v1)待测铝酸钠溶液,移入100ml定容器皿内,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的一种定容;

(4)电位自动滴定:取2-10ml(表示为v2)稀释好的待测铝酸钠溶液,置于滴定杯中,放入ph电极,开启自动加液装置,开始滴定,滴定液采用试剂a;滴定至ph值10-11,得到滴定体积t1;加入10-50ml试剂b,ph值会升高,形成二次被滴定液,继续滴定至ph值10-11,得到第二个滴定体积t2;继续滴定至ph值8-9,得到第三个滴定体积t3;

(5)数值计算:h+浓度为c

铝酸钠溶液中苛性碱浓度nk=(t1+t2)×c×62÷(v1×v2/100×2);

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浓度a=t2×c×102÷(v1×v2/100×2);

铝酸钠溶液中碳碱nc=t3×c×62÷(v1×v2/100)。

步骤(4)中的自动加液装置通过胶管连接滴定管的上端,滴定管置于滴定杯中,ph电极置于滴定杯中,搅拌器同样置于滴定杯中,ph电极和滴定管皆由支架支撑;滴定杯、ph电极、滴定管、自动加液装置、胶管和螺旋搅拌器构成了自动滴定装置,使步骤能够自动滴定。

所述步骤(1)中酸溶液为硫酸、盐酸或硝酸的一种。

所述步骤(2)中铝络合剂为酒石酸钠、酒石酸钾、葡萄糖酸钠、葡萄糖酸钾或edta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所述搅拌器为螺旋搅拌器。

所述搅拌器的螺旋叶片位于ph电极和滴定管下端的下侧,ph电极和滴定管的下端等高。

所述滴定杯内铺有一层0.2-2mm直径的玻璃球。

优点及效果

本发明不添加任何氟类助剂,快速自动分析铝酸钠溶液中的氧化铝、苛性碱及碳碱的浓度,简化分析流程和步骤,避免人为造成的误差,提高了铝酸钠溶液检测的速度和精度。可以达到氧化铝、苛性碱和碳碱浓度分析误差≤1g/l,标准偏差≤0.5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滴定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自动滴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滴定杯;2.ph电极;3.滴定管;4.自动加液装置;5.胶管;6.搅拌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内所使用的移液装置在化学实验室很常见,主要有20ml移液管和电子移液器;自动加液装置使用的是瑞士万通800dosino;铝络合剂为酒石酸钠、酒石酸钾、葡萄糖酸钠、葡萄糖酸钾或edta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通常组合为酒石酸钠+葡糖糖酸钠+edta、酒石酸钾+葡糖糖酸钾+edta或酒石酸钠+葡糖糖酸钠;酸液为硫酸、盐酸或硝酸的一种。

实施例1

一种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苛性碱及碳碱自动滴定方法,步骤如下:

(1)试剂a配制:采用移液装置精准移液或称量一定量的酸溶液,配置成h+浓度0.1mol/l的酸液,并进行标定;

(2)试剂b配制:按1:0.05比例称取一定质量的铝络合剂和碳酸盐+氢氧化钠的混合试剂,放入烧杯中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溶解,溶解后加入10ml无水乙醇,将烧杯中溶液移入定容量瓶中定容;

(3)铝酸钠溶液取样与稀释:采用移液装置取5ml(表示为v1)待测铝酸钠溶液,移入100ml定容量瓶内,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的一种定容;

(4)电位自动滴定:自动加液装置4通过胶管5连接滴定管3的上端,滴定管3置于滴定杯1中,用于滴定;ph电极2置于滴定杯1中,用于测量溶液ph值;搅拌器6同样置于滴定杯1中,用于搅拌滴定杯中溶液,搅拌器6为螺旋搅拌器,搅拌器6的螺旋叶片位于ph电极2和滴定管3下端的下侧,ph电极2和滴定管3的下端等高。ph电极2和滴定管3皆由支架支撑;滴定杯1、ph电极2、滴定管3、自动加液装置4、胶管5和螺旋搅拌器6构成了自动滴定装置,能够自动滴定。滴定杯1内铺有一层0.2-2mm直径的玻璃球,玻璃球不与试剂化学反应,且可以在搅拌的时候促进液体混合均匀。

取5ml(表示为v2)稀释好的待测铝酸钠溶液,置于滴定杯1中,放入ph电极2,开启自动加液装置4和搅拌器6,开始自动滴定,滴定液采用试剂a;滴定至ph值10.5,得到滴定体积t1为1.295ml;加入10ml试剂b,ph值会升高,形成二次被滴定液,继续自动滴定至ph值10.5,得到第二个滴定体积t2为7.664ml;继续自动滴定至ph值9,得到第三个滴定体积t3为0.518ml。

(5-1)数值计算:

上述数据代入公式可以得出:

铝酸钠溶液中苛性碱浓度156.35g/l=(t1+t2)×c×62÷(v1×v2/100×2);

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浓度111.1g/l=t2×c×102÷(v1×v2/100×2);

铝酸钠溶液中碳碱12.85g/l=t3×c×62÷(v1×v2/100)。

(5-2)数值计算:

同一待测液体,取10ml稀释后溶液(v2),重复上述步骤,得到t1为2.592ml,t2为15.325ml,t3为1.039ml。

上述数据代入公式可以得出:

铝酸钠溶液中苛性碱浓度156.32g/l=(t1+t2)×c×62÷(v1×v2/100×2);

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浓度111.09g/l=t2×c×102÷(v1×v2/100×2);

铝酸钠溶液中碳碱12.88g/l=t3×c×62÷(v1×v2/100)。

(5-3)数值计算:

同一待测液体,取2ml稀释后溶液(v2),重复上述步骤,得到t1为0.517ml,t2为2.067ml,t3为0.207ml。

上述数据代入公式可以得出:

铝酸钠溶液中苛性碱浓度156.41g/l=(t1+t2)×c×62÷(v1×v2/100×2);

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浓度111.09g/l=t2×c×102÷(v1×v2/100×2);

铝酸钠溶液中碳碱12.85g/l=t3×c×62÷(v1×v2/100)。

经过3次滴定和计算得知氧化铝浓度标准偏差只有0.006、苛性碱浓度标准偏差只有0.046和碳碱浓度标准偏差只有0.017,误差和标准偏差可以忽略不计,本方法提高了铝酸钠溶液检测的速度和精度。

实施例2

一种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苛性碱及碳碱自动滴定方法,步骤如下:

(1)试剂a配制:采用移液装置精准移液或称量一定量的酸溶液,配置成h+浓度0.2mol/l的酸液,并进行标定;

(2)试剂b配制:按1:0.5比例称取一定质量的铝络合剂和碳酸盐+氢氧化钠的混合试剂,放入烧杯中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溶解,溶解后加入10ml无水乙醇,将烧杯中溶液移入定容量瓶中定容;

(3)铝酸钠溶液取样与稀释:采用移液装置取1ml(表示为v1)待测铝酸钠溶液,移入100ml定容量瓶内,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的一种定容;

(4)电位自动滴定:自动加液装置4通过胶管5连接滴定管3的上端,滴定管3置于滴定杯1中,用于滴定;ph电极2置于滴定杯1中,用于测量溶液ph值;搅拌器6同样置于滴定杯1中,用于搅拌滴定杯中溶液,搅拌器6为螺旋搅拌器,搅拌器6的螺旋叶片位于ph电极2和滴定管3下端的下侧,ph电极2和滴定管3的下端等高。ph电极2和滴定管3皆由支架支撑;滴定杯1、ph电极2、滴定管3、自动加液装置4、胶管5和螺旋搅拌器6构成了自动滴定装置,能够自动滴定。滴定杯1内铺有一层0.2-2mm直径的玻璃球,玻璃球不与试剂化学反应,且可以在搅拌的时候促进液体混合均匀。

取10ml(表示为v2)稀释好的待测铝酸钠溶液,置于滴定杯1中,放入ph电极2,开启自动加液装置4和搅拌器6,开始自动滴定,滴定液采用试剂a;滴定至ph值10,得到滴定体积t1为0.276ml;加入50ml试剂b,ph值会升高,形成二次被滴定液,继续自动滴定至ph值10,得到第二个滴定体积t2为1.588ml;继续自动滴定至ph值8,得到第三个滴定体积t3为0.113ml;

(5-1)数值计算:

上述数据代入公式可以得出:

铝酸钠溶液中苛性碱浓度162.02g/l=(t1+t2)×c×62÷(v1×v2/100×2);

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浓度115.59g/l=t2×c×102÷(v1×v2/100×2);

铝酸钠溶液中碳碱14.06g/l=t3×c×62÷(v1×v2/100)。

(5-2)数值计算:

同一待测液体,取待测铝酸钠溶液5ml(v1),取5ml稀释后溶液(v2),采用浓度为0.5mol/l的盐酸(a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步骤,得到t1为0.276ml,t2为1.586ml,t3为0.114ml。

上述数据代入公式可以得出:

铝酸钠溶液中苛性碱浓度161.92g/l=(t1+t2)×c×62÷(v1×v2/100×2);

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浓度115.52g/l=t2×c×102÷(v1×v2/100×2);

铝酸钠溶液中碳碱14.08g/l=t3×c×62÷(v1×v2/100)。

(5-3)数值计算:

同一待测液体,取待测铝酸钠溶液5ml(v1),取10ml稀释后溶液(v2),采用浓度为1mol/l的盐酸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步骤,得到t1为0.277ml,t2为1.589ml,t3为0.113ml。

上述数据代入公式可以得出:

铝酸钠溶液中苛性碱浓度162.05g/l=(t1+t2)×c×62÷(v1×v2/100×2);

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浓度115.66g/l=t2×c×102÷(v1×v2/100×2);

铝酸钠溶液中碳碱14.01g/l=t3×c×62÷(v1×v2/100)。

经过3次滴定和计算得知氧化铝浓度标准偏差只有0.070、苛性碱浓度标准偏差只有0.068和碳碱浓度标准偏差只有0.036,误差和标准偏差可以忽略不计,本方法提高了铝酸钠溶液检测的速度和精度。

实施例3

一种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苛性碱及碳碱自动滴定方法,步骤如下:

(1)试剂a配制:采用移液装置精准移液或称量一定量的酸溶液,配置成h+浓度0.5mol/l的酸液,并进行标定;

(2)试剂b配制:按1:0.2比例称取一定质量的铝络合剂和碳酸盐+氢氧化钠的混合试剂,放入烧杯中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溶解,溶解后加入10ml无水乙醇,将烧杯中溶液移入定容量瓶中定容;

(3)铝酸钠溶液取样与稀释:采用移液装置取5ml(表示为v1)待测铝酸钠溶液,移入100ml定容量瓶内,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的一种定容;

(4)电位自动滴定:自动加液装置4通过胶管5连接滴定管3的上端,滴定管3置于滴定杯1中,用于滴定;ph电极2置于滴定杯1中,用于测量溶液ph值;搅拌器6同样置于滴定杯1中,用于搅拌滴定杯中溶液,搅拌器6为螺旋搅拌器,搅拌器6的螺旋叶片位于ph电极2和滴定管3下端的下侧,ph电极2和滴定管3的下端等高。ph电极2和滴定管3皆由支架支撑;滴定杯1、ph电极2、滴定管3、自动加液装置4、胶管5和螺旋搅拌器6构成了自动滴定装置,能够自动滴定。滴定杯1内铺有一层0.2-2mm直径的玻璃球,玻璃球不与试剂化学反应,且可以在搅拌的时候促进液体混合均匀。

取10ml(表示为v2)稀释好的待测铝酸钠溶液,置于滴定杯1中,放入ph电极2,开启自动加液装置4和搅拌器6,开始自动滴定,滴定液采用试剂a;滴定至ph值11,得到滴定体积t1为1.344ml;加入30ml试剂b,ph值会升高,形成二次被滴定液,继续自动滴定至ph值11,得到第二个滴定体积t2为3.725ml;继续自动滴定至ph值9,得到第三个滴定体积t3为0.179ml;

(5-1)数值计算:

上述数据代入公式可以得出:

铝酸钠溶液中苛性碱浓度157.15g/l=(t1+t2)×c×62÷(v1×v2/100×2);

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浓度189.99g/l=t2×c×102÷(v1×v2/100×2);

铝酸钠溶液中碳碱11.10g/l=t3×c×62÷(v1×v2/100)。

(5-2)数值计算:

同一待测液体,取8ml稀释后溶液(v2),重复上述步骤,得到t1为1.079ml,t2为2.976ml,t3为0.143ml。

上述数据代入公式可以得出:

铝酸钠溶液中苛性碱浓度157.15g/l=(t1+t2)×c×62÷(v1×v2/100×2);

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浓度189.72g/l=t2×c×102÷(v1×v2/100×2);

铝酸钠溶液中碳碱11.08g/l=t3×c×62÷(v1×v2/100)。

(5-3)数值计算:

同一待测液体,取6ml稀释后溶液(v2),重复上述步骤,得到t1为0.810ml,t2为2.234ml,t3为0.110ml。

上述数据代入公式可以得出:

铝酸钠溶液中苛性碱浓度157.25g/l=(t1+t2)×c×62÷(v1×v2/100×2);

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铝浓度189.87g/l=t2×c×102÷(v1×v2/100×2);

铝酸钠溶液中碳碱11.37g/l=t3×c×62÷(v1×v2/100)。

经过3次滴定和计算得知氧化铝浓度标准偏差只有0.135、苛性碱浓度标准偏差只有0.058和碳碱浓度标准偏差只有0.162,误差和标准偏差可以忽略不计,本方法提高了铝酸钠溶液检测的速度和精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