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容量检测与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7873发布日期:2019-02-01 18:51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电池容量检测与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管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电池容量检测与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汽车所用的蓄电池都是蓄电池,蓄电池最大的特点就是随着蓄电池的使用,蓄电池逐渐老化,当蓄电池容量降低到他原本额定容量的80%的时候,蓄电池的容量可能呈“跳水式”下降,这时尽管该蓄电池可能仍然能够提供一定的能量,但随时可能报废。在国际国内的蓄电池行业,都把80%的蓄电池容量作为蓄电池的一个临界点,当蓄电池容量降低到其原额定容量的80%的时候,这个蓄电池就需要更换了。目前市面上的蓄电池测试仪均为独立设备,操作员操作读取数据根据经验判断电池状态,准确度不足,容易错过电池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公开了一种电池容量检测与监控系统,能够采集并利用电池参数进行大数据分析,便于上位机对电池寿命以及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推测。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电池容量检测与监控系统,包括:电源电路、电池状态信息采集电路、中央处理器模块、触控显示屏、声光报警模块、通讯接口模块和上位机;电池状态信息采集电路、触控显示屏、声光报警模块和通讯接口模块均连接至中央处理器模块;电源电路用于为各个元件供电;其中,电源电路还用于对待测电池进行供电,电池状态信息采集电路采集待测电池的电压信息、电流信息和温度信息并发送至中央处理器模块,触控显示屏显示电压、电流和温度数值并根据触摸操作设定各个参数的报警阈值,声光报警模块根据中央处理器模块的控制信号进行发光和/或发声,通讯接口模块连接上位机,将电压信息、电流信息和温度信息发送至上位机进行记录和处理。

根据本发明公开的电池容量检测与监控系统,优选地,上位机是安装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计算机。

根据本发明公开的电池容量检测与监控系统,优选地,中央处理器模块包括stm32f103rbt6芯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电池内阻、端电压为主要监测参数,对电池性能状态进行监测的电池故障在线监测系统便于发现性能严重劣化故障的电池,并支持报警功能;可以跟踪电池的性能均衡性,为电池维护工作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池容量检测与监控系统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容量检测与监控系统,包括:电源电路、电池状态信息采集电路、中央处理器模块、触控显示屏、声光报警模块、通讯接口模块和上位机;电池状态信息采集电路、触控显示屏、声光报警模块和通讯接口模块均连接至中央处理器模块;电源电路用于为各个元件供电;其中,电源电路还用于对待测电池进行供电,电池状态信息采集电路采集待测电池的电压信息、电流信息和温度信息并发送至中央处理器模块,触控显示屏显示电压、电流和温度数值并根据触摸操作设定各个参数的报警阈值,声光报警模块根据中央处理器模块的控制信号进行发光和/或发声,通讯接口模块连接上位机,将电压信息、电流信息和温度信息发送至上位机进行记录和处理。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上位机是安装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计算机。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中央处理器模块包括stm32f103rbt6芯片。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电池容量检测装置功能性不足的缺陷,通过声光报警和检测数据上报等手段提升电池容量检测的准确性,同时能够利用上位机建立电池状态信息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电池容量进行高效监测,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发现电池的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容量检测与监控系统,涉及电池管理技术领域,包括:电源电路、电池状态信息采集电路、中央处理器模块、触控显示屏、声光报警模块、通讯接口模块和上位机;电池状态信息采集电路、触控显示屏、声光报警模块和通讯接口模块均连接至中央处理器模块;电源电路用于为各个元件供电;其中,电源电路还用于对待测电池进行供电,电池状态信息采集电路采集待测电池的电压信息、电流信息和温度信息并发送至中央处理器模块,通讯接口模块连接上位机,将电压信息、电流信息和温度信息发送至上位机进行记录和处理。该系统能够采集并利用电池参数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预测电池寿命以及安全隐患,为电池维护工作提供依据。

技术研发人员:胡广华;刘伟信;郭明星;李子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隆华瑞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18
技术公布日:2019.0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