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线的车型自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4390发布日期:2019-02-01 19:4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用于生产线的车型自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生产线的车型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整车的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不同的车型可能存在完全不同的制造工艺。在多车型的生产中,通过每个车型的车辆都会附有一份工序单,以区别不同车型的不同制造工艺,但现有的车间工人仅通过人工识别生产线上车型,容易因为工人的疏忽而发生车型识别的错误,有可能会造成车型与工序单不对应的情况,致使公司受到经济损失,且会提高车辆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线的车型自动检测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用于生产线的车型自动检测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吊装架,吊装架之间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螺杆,其中一根螺杆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连接对应的吊装架,另一根螺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其中一个吊装架的内侧,螺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电机固定安装在另一个吊装架的内侧,螺杆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分别与对应的螺杆的中心线共线,且两个第一齿轮相互啮合,吊装架之间设有活动板,活动板的一侧开设两个相互平行的螺孔,螺孔的两端均与外界相通,螺杆分别同时从对应的螺孔内穿过,且螺杆分别与对应的螺孔螺纹配合,活动板的底面固定连接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竖板的顶面,活动板的下方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竖板,第一竖板的底面均位于第二竖板之间,第一竖板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竖板通过铰接轴铰接连接,第二竖板之间设有辊轮,辊轮的中心线垂直于第二竖板,辊轮的前后两面分别通过安装轴和轴承与对应的第二竖板连接,后方的第二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弧形齿条的一端,第一弧形齿条的另一端斜朝上,后方的第一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支杆的一端,第一支杆的另一端斜朝下,第一支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第一转轴的外周,第一转轴的前端固定安装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位于第一弧形齿条内且与之啮合,第一转轴的后端固定安装链轮,活动板的底面后侧固定连接第一齿条的顶面,第一齿条的下方设有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第三齿轮的直径远小于第四齿轮的直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分别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第四齿轮位于第三齿轮的下方,第三齿轮分别同时与第一齿条、第四齿轮啮合,第四齿轮的下方设有盒体,盒体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盒体的顶面开口,盒体的前面开设矩形槽,矩形槽与盒体内部相通,盒体的顶面通过导向装置活动安装第二齿条,第二齿条能沿导向装置水平移动,第四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第二齿条的底面固定连接固定杆的上端,固定杆的下端铰接连接活动杆的上端,活动杆的背面底部固定安装水笔,水笔与活动杆相互垂直,水笔的笔尖位于盒体内,活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弧形齿条的一端,第二弧形齿条的另一端斜朝上,固定杆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支杆的一端,第二支杆的另一端斜朝下,第二支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第二转轴的外周,第二转轴的前端固定安装第五齿轮,第五齿轮位于第二弧形齿条内且与之啮合,第二转轴的后端固定安装同样的链轮,两个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链条内设有松紧适应装置;还包括测量装置。

如上所述的用于生产线的车型自动检测装置,所述的导向装置包括倒u型杆,倒u型杆的两端均与盒体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二齿条从倒u型杆内穿过,第二齿条的前后两面分别开设滑槽,滑槽的两端均与外界相通,倒u型杆的内壁前后两面分别固定安装滑块,滑块分别位于对应的滑槽内,滑块能够分别同时沿对应的滑槽相对水平移动。

如上所述的用于生产线的车型自动检测装置,所述的盒体的内壁背面固定连接数个第一弹簧的后端,盒体内设有压板,第一弹簧的前端均固定连接压板的背面。

如上所述的用于生产线的车型自动检测装置,所述的盒体的背面开设通孔,盒体的后方设有t型杆,t型杆的纵向杆从通孔内穿过,且t型杆的纵向杆前端与压板的背面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用于生产线的车型自动检测装置,所述的松紧适应装置包括套筒、第二弹簧、支撑杆和支撑链轮,套筒分别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地面上,套筒的开口端均斜朝向链条,套筒的内壁内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的一端,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支撑杆的一端,支撑杆分别位于对应的套筒内且能沿之滑动,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两个支撑链轮,链条依次从两个支撑链轮之间穿过,且链条分别同时与对应的支撑链轮啮合。

如上所述的用于生产线的车型自动检测装置,所述的测量装置包括测量光幕、车身检测传感器、车身固定夹具和生产线驱动控制器。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通过测量装置获取车身的轮廓视图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库,同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螺杆转动,且由于两个第一齿轮的相互啮合,能够实现两根螺杆的同步反向转动,从而实现活动板的水平移动,活动板带动第一竖板移动,第一竖板带动第二竖板和辊轮移动,当辊轮与车辆接触后,第二竖板分别以铰接轴为中心转动,使得辊轮的外周始终与车辆外壳接触,第二竖板翻折时会带动第一弧形齿条同步翻转,第一弧形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从而能够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对应的链轮转动,两个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且松紧适应装置能够使链条始终处于绷紧状态,下方的链轮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第五齿轮转动,第五齿轮与第二弧形齿条啮合,从而能够带动第二弧形齿条以第五齿轮为中心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活动杆以其铰接点翻转,活动杆与第二竖板的翻折角度相同,且当活动板移动时,第一齿条随之同步移动,第一齿条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四齿轮转动,通过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来改变传动比,且使第二齿条与第一齿条保持同向移动,从而带动固定杆水平移动,盒体内放有白纸,水笔的笔尖位于盒体内且与最前方的白纸接触,通过固定杆和活动杆的带动,水笔能够实现水平移动的同时上下摆动,从而描绘出车辆的轮廓图形,工人将车辆轮廓图从盒体内取出,然后将之附在车辆的加工工序单内,下一工序的工人对照车辆轮廓图和车型是否相对应,即可判断工序单是否与当前车型匹配,当前加工模式是否与车型相对应,以避免导致车辆加工错误造成报废。活动板的底面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感应器,感应器分别与电机电路连接,以控制活动板的位移量。本发明通过辊轮与车身接触的方式来描绘车辆轮廓,描绘出的车辆轮廓更为准确,便于工人识别;通过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水笔的水平移动,通过第一弧形齿条、第二弧形齿条、第五齿轮、链条、链轮和第二齿轮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水笔的上下摆动,从而使水笔的笔尖路线完全符合辊轮的路径,且本发明描绘出的车辆轮廓图为缩放图,更为节省纸张,甚至能够直接将工序单放入盒体内,选用与工序单字体不冲突颜色的水笔,直接将车辆轮廓描绘在工序单上,还能起到水印的作用;工人通过对比车辆轮廓图与将要加工的车辆是否相对,能够进一步减少加工错误的可能性,进一步确认加工步骤和加工方式是否与当前车型相对应,降低车辆加工错误率,减少公司损失,降低车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b向视图的放大图;图4是图1的c向视图的放大图;图5是图1的d向视图的放大图;图6是图1的ⅰ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用于生产线的车型自动检测装置,如图所示,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吊装架1,吊装架1均固定安装在车间顶面,吊装架1之间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螺杆2,其中一根螺杆2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连接对应的吊装架1,另一根螺杆2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其中一个吊装架1的内侧,螺杆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电机3的输出轴,电机3为正反转电机,且电机3与对应的螺杆2的中心线共线,电机3固定安装在另一个吊装架1的内侧,螺杆2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第一齿轮4,第一齿轮4分别与对应的螺杆2的中心线共线,且两个第一齿轮4相互啮合,吊装架1之间设有活动板5,活动板5的一侧开设两个相互平行的螺孔6,螺孔6的两端均与外界相通,螺杆2分别同时从对应的螺孔6内穿过,且螺杆2分别与对应的螺孔6螺纹配合,活动板5的底面固定连接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竖板7的顶面,活动板5的下方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竖板8,第一竖板7的底面均位于第二竖板8之间,第一竖板7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竖板8通过铰接轴铰接连接,第二竖板8之间设有辊轮9,辊轮9的中心线垂直于第二竖板8,辊轮9的前后两面分别通过安装轴和轴承与对应的第二竖板8连接,后方的第二竖板8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弧形齿条10的一端,第一弧形齿条10的另一端斜朝上,后方的第一竖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支杆11的一端,第一支杆11的另一端斜朝下,第一支杆11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第一转轴12的外周,第一支杆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轴承的外周,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转轴12的外周,第一转轴12的前端固定安装第二齿轮13,第二齿轮13位于第一弧形齿条10内且与之啮合,第一转轴12的后端固定安装链轮14,活动板5的底面后侧固定连接第一齿条15的顶面,第一齿条15的下方设有第三齿轮16和第四齿轮17,第三齿轮16的直径远小于第四齿轮17的直径,第三齿轮16和第四齿轮17分别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第四齿轮17位于第三齿轮16的下方,第三齿轮16分别同时与第一齿条15、第四齿轮17啮合,第四齿轮17的下方设有盒体18,盒体18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盒体18的顶面开口,盒体18的前面开设矩形槽19,矩形槽19与盒体18内部相通,盒体18的顶面通过导向装置活动安装第二齿条20,第二齿条20能沿导向装置水平移动,第四齿轮17与第二齿条20啮合,第二齿条20的底面固定连接固定杆21的上端,固定杆21的下端铰接连接活动杆22的上端,活动杆22的背面底部固定安装水笔23,水笔23与活动杆22相互垂直,水笔23的笔尖位于盒体18内,活动杆22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弧形齿条24的一端,第二弧形齿条24的另一端斜朝上,固定杆21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支杆25的一端,第二支杆25的另一端斜朝下,第二支杆25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第二转轴26的外周,第二转轴26的前端固定安装第五齿轮27,第五齿轮27位于第二弧形齿条24内且与之啮合,第二转轴26的后端固定安装同样的链轮14,两个链轮14之间通过链条28连接,链条28内设有松紧适应装置,松紧适应装置能够使链条28始终处于绷紧状态;还包括测量装置。本发明通过测量装置获取车身的轮廓视图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库,同时,启动电机3,电机3带动螺杆2转动,且由于两个第一齿轮4的相互啮合,能够实现两根螺杆2的同步反向转动,从而实现活动板5的水平移动,活动板5带动第一竖板7移动,第一竖板7带动第二竖板8和辊轮9移动,当辊轮9与车辆接触后,第二竖板8分别以铰接轴为中心转动,使得辊轮9的外周始终与车辆外壳接触,第二竖板8翻折时会带动第一弧形齿条10同步翻转,第一弧形齿条10与第二齿轮13啮合,从而能够带动第二齿轮13转动,第二齿轮13带动第一转轴12转动,第一转轴12带动对应的链轮14转动,两个链轮14之间通过链条28连接,且松紧适应装置能够使链条28始终处于绷紧状态,下方的链轮14带动第二转轴26转动,第二转轴26带动第五齿轮27转动,第五齿轮27与第二弧形齿条24啮合,从而能够带动第二弧形齿条24以第五齿轮27为中心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活动杆22以其铰接点翻转,活动杆22与第二竖板8的翻折角度相同,且当活动板5移动时,第一齿条15随之同步移动,第一齿条15带动第三齿轮16转动,第三齿轮16带动第四齿轮17转动,通过第三齿轮16和第四齿轮17来改变传动比,且使第二齿条20与第一齿条15保持同向移动,从而带动固定杆21水平移动,盒体18内放有白纸,水笔23的笔尖位于盒体18内且与最前方的白纸接触,通过固定杆21和活动杆22的带动,水笔23能够实现水平移动的同时上下摆动,从而描绘出车辆的轮廓图形,工人将车辆轮廓图从盒体18内取出,然后将之附在车辆的加工工序单内,下一工序的工人对照车辆轮廓图和车型是否相对应,即可判断工序单是否与当前车型匹配,当前加工模式是否与车型相对应,以避免导致车辆加工错误造成报废。活动板5的底面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感应器,感应器分别与电机3电路连接,以控制活动板5的位移量。本发明通过辊轮9与车身接触的方式来描绘车辆轮廓,描绘出的车辆轮廓更为准确,便于工人识别;通过第一齿条15、第二齿条20、第三齿轮16和第四齿轮17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水笔23的水平移动,通过第一弧形齿条10、第二弧形齿条24、第五齿轮27、链条28、链轮14和第二齿轮13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水笔23的上下摆动,从而使水笔23的笔尖路线完全符合辊轮9的路径,且本发明描绘出的车辆轮廓图为缩放图,更为节省纸张,甚至能够直接将工序单放入盒体18内,选用与工序单字体不冲突颜色的水笔23,直接将车辆轮廓描绘在工序单上,还能起到水印的作用;工人通过对比车辆轮廓图与将要加工的车辆是否相对,能够进一步减少加工错误的可能性,进一步确认加工步骤和加工方式是否与当前车型相对应,降低车辆加工错误率,减少公司损失,降低车辆制造成本。

具体而言,如图1或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导向装置包括倒u型杆29,倒u型杆29的两端均与盒体18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二齿条20从倒u型杆29内穿过,第二齿条20的前后两面分别开设滑槽30,滑槽30的两端均与外界相通,倒u型杆29的内壁前后两面分别固定安装滑块31,滑块31分别位于对应的滑槽30内,滑块31能够分别同时沿对应的滑槽30相对水平移动。该结构通过倒u型杆29、滑块31和滑槽30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使第二齿条20稳定的移动,滑块31与滑槽30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有利于第二齿条20更加顺畅的移动。

具体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盒体18的内壁背面固定连接数个第一弹簧32的后端,盒体18内设有压板33,第一弹簧32的前端均固定连接压板33的背面。该结构能够使盒体18内的纸始终贴紧盒体18的内壁前面,以便于在纸上描绘车体轮廓,且压板33能够给予纸以支撑力,以免纸受水笔23的力向后倒。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盒体18的背面开设通孔34,盒体18的后方设有t型杆35,t型杆35的纵向杆从通孔34内穿过,且t型杆35的纵向杆前端与压板33的背面固定连接。人们通过向后拉动t型杆35即可使压板33向后移动,此时即可向盒体18内补纸,t型杆35给予人们一个便于发力的点,从而能够更加方便、省力的补纸。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松紧适应装置包括套筒36、第二弹簧37、支撑杆38和支撑链轮39,套筒36分别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地面上,套筒36的开口端均斜朝向链条28,套筒36的内壁内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二弹簧37的一端,第二弹簧37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支撑杆38的一端,支撑杆38分别位于对应的套筒36内且能沿之滑动,支撑杆38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两个支撑链轮39,链条28依次从两个支撑链轮39之间穿过,且链条28分别同时与对应的支撑链轮39啮合。套筒36的下端交错排列,链条28绕过支撑链轮39后呈波浪形,链条28为绷紧状态,如活动板5移动带动对应的链轮14移动时,链条28的形状发生改变,支撑链轮39移动,支撑链轮39带动支撑杆38沿套筒36移动,第二弹簧37也产生形变,从而使得链条28始终保持绷紧状态,以满足两个链轮14同步运动。

更进一步的,为了有效识别生产线上的车型,本实施例所述的测量装置包括测量光幕、车身检测传感器、车身固定夹具和生产线驱动控制器。该结构通过测量光幕来获取车身的外侧轮廓视图,并利用三维视图软件对各目标车辆数字模型的车身外侧轮廓进行比对分析,寻找出在相同车身位置中形状特征差异性较大的局部轮廓,将其作为最佳检测识别范围。测量光幕具有抗干扰性好、精度高的特点,其最小2.5mm定向间距的对射式光线阵列,能够有效检测出相同尺寸的形状差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