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监测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75393发布日期:2019-01-02 23:32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境监测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传感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境监测传感器。



背景技术:

环境监测传感器是用于空气气体类型与气体浓度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家庭、学校、公司等场合,为监测有害气体,保护人们生命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现有的环境监测传感器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不能够实现对安装底盘与传感器主体的配合使用,无法实现传感器主体的安装与拆卸,其次,不能够对传感器主体进行便携式的电性连接,传统的监测传感器内部设置有复杂的线路连接,不便于检测与维修,最后,不能够充分的对周围气体进行检测,无法实现气体的交换,同时传感器主体的强度不高,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环境监测传感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监测传感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环境监测传感器,包括安装底盘,所述安装底盘的上端设置有传感器主体,所述安装底盘的底端外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底盘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插头,所述安装底盘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上端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电源接头,所述传感器主体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开关与指示灯,且开关位于指示灯的一侧,所述传感器主体的上端两侧均设置有通孔板,所述传感器主体的底部圆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四组卡块,所述传感器主体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线路控制模块,所述线路控制模块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的上端设置有气腔,所述线路控制模块的下端开设有电源槽,且电源接头位于电源槽的正下方,所述安装底盘的内壁开设有四组安装槽,四组所述安装槽的上端均固定安装有挡片,所述挡片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弹片。

优选的,四组所述卡块的位置与四组安装槽的位置一一对应,且四组卡块位于四组挡片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线路控制模块与检测模块均与传感器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源接头与电源槽活动连接,所述电源接头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源输出端子,所述电源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源输入端子。

优选的,所述通孔板上开设有若干组通孔,且气腔位于通孔板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线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指示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的输出端与线路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模块的上端设置有感应模组,且感应模组由温度感应、湿度感应、震动感应、压力感应、磁感应、辐射感应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优选的,所述线路控制模块的上端焊接有无线发射器、gps定位芯片、中央处理器与存储芯片,且开关与指示灯均通过导线焊接在线路控制模块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的安装槽与卡块,能够实现对安装底盘与传感器主体的配合使用,挡片能够对卡块进行限位卡位控制,挡片下端设置的弹片能够对卡块进行挤压,便于实现传感器主体的安装与拆卸,增加传感器主体使用的便捷性;

2、通过设置的电源槽与电源接头,能够对传感器主体进行便携式的电性连接,省去复杂的线路连接,为实现传感器主体的拆卸提供条件,便于检测与维修;

3、通过在气腔的上端设置有两组通孔板,能够充分的对周围气体进行检测,气体能够很容易的通过通孔板进入气腔,待测环境内的气体和内部感应模组充分接触,同时通孔板增加了传感器主体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环境监测传感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环境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底盘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环境监测传感器的传感器主体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环境监测传感器的传感器主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环境监测传感器的图2中a的放大图。

图中:1、安装底盘;2、传感器主体;3、电源线;4、插头;5、柔性电路板;6、电源接头;7、开关;8、指示灯;9、通孔板;10、卡块;11、线路控制模块;12、检测模块;13、气腔;14、电源槽;15、安装槽;16、挡片;17、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环境监测传感器,包括安装底盘1,安装底盘1的上端设置有传感器主体2,安装底盘1的底端外表面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底盘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电源线3,电源线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插头4,安装底盘1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柔性电路板5,柔性电路板5的上端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电源接头6,传感器主体2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开关7与指示灯8,且开关7位于指示灯8的一侧,传感器主体2的上端两侧均设置有通孔板9,传感器主体2的底部圆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四组卡块10,传感器主体2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线路控制模块11,线路控制模块1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检测模块12,检测模块12的上端设置有气腔13,线路控制模块11的下端开设有电源槽14,且电源接头6位于电源槽14的正下方,安装底盘1的内壁开设有四组安装槽15,四组安装槽15的上端均固定安装有挡片16,挡片1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弹片17,设置的安装槽15与卡块10,能够实现对安装底盘1与传感器主体2的配合使用,挡片16能够对卡块10进行限位卡位控制,挡片16下端设置的弹片17能够对卡块10进行挤压,便于实现传感器主体2的安装与拆卸,增加传感器主体2使用的便捷性。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包括安装底盘1,安装底盘1的上端设置有传感器主体2,安装底盘1的底端外表面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底盘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电源线3,电源线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插头4,安装底盘1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柔性电路板5,柔性电路板5的上端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电源接头6,传感器主体2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开关7与指示灯8,且开关7位于指示灯8的一侧,传感器主体2的上端两侧均设置有通孔板9,传感器主体2的底部圆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四组卡块10,传感器主体2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线路控制模块11,线路控制模块1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检测模块12,检测模块12的上端设置有气腔13,线路控制模块11的下端开设有电源槽14,且电源接头6位于电源槽14的正下方,安装底盘1的内壁开设有四组安装槽15,四组安装槽15的上端均固定安装有挡片16,挡片1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弹片17,线路控制模块11与检测模块12均与传感器主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电源接头6与电源槽14活动连接,电源接头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源输出端子,电源槽1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源输入端子,设置的电源槽14与电源接头6,能够对传感器主体2进行便携式的电性连接,省去复杂的线路连接,为实现传感器主体2的拆卸提供条件,便于检测与维修。

实施例3

如图1-5所示,包括安装底盘1,安装底盘1的上端设置有传感器主体2,安装底盘1的底端外表面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底盘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电源线3,电源线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插头4,安装底盘1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柔性电路板5,柔性电路板5的上端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电源接头6,传感器主体2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开关7与指示灯8,且开关7位于指示灯8的一侧,传感器主体2的上端两侧均设置有通孔板9,传感器主体2的底部圆周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四组卡块10,传感器主体2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线路控制模块11,线路控制模块1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检测模块12,检测模块12的上端设置有气腔13,线路控制模块11的下端开设有电源槽14,且电源接头6位于电源槽14的正下方,安装底盘1的内壁开设有四组安装槽15,四组安装槽15的上端均固定安装有挡片16,挡片1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弹片17,四组卡块10的位置与四组安装槽15的位置一一对应,且四组卡块10位于四组挡片16的下端,通孔板9上开设有若干组通孔,且气腔13位于通孔板9的下端,线路控制模块11的输出端与指示灯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开关7的输出端与线路控制模块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检测模块12的上端设置有感应模组,且感应模组由温度感应、湿度感应、震动感应、压力感应、磁感应、辐射感应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线路控制模块11的上端焊接有无线发射器、gps定位芯片、中央处理器与存储芯片,且开关7与指示灯8均通过导线焊接在线路控制模块11上,在气腔13的上端设置有两组通孔板9,能够充分的对周围气体进行检测,气体能够很容易的通过通孔板9进入气腔13,待测环境内的气体和内部感应模组充分接触,同时通孔板9增加了传感器主体2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为一种环境监测传感器,在使用时,首先,将该环境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底盘1通过底端的安装孔安装在所需的墙面上,将电源线3一端的插头4与外接电源连接,安装底盘1与传感器主体2能够通过设置的安装槽15与卡块10实现配合使用,挡片16能够对卡块10进行限位卡位控制,挡片16下端设置的弹片17能够对卡块10进行挤压,使其连接的更加紧密,便于实现传感器主体2的安装与拆卸,增加传感器主体2使用的便捷性,传感器主体2安装在安装底盘1上后,电源槽14与电源接头6相互对应实现连接,能够对传感器主体2进行便携式的电性连接,省去复杂的线路连接,为实现传感器主体2的拆卸提供条件,便于检测与维修,连接后打开开关7即可实现对传感器主体2的使用,指示灯8亮灭能够显示传感器主体2的工作状态,在气腔13的上端设置有两组通孔板9,能够充分的对周围气体进行检测,气体能够很容易的通过通孔板9进入气腔13,待测环境内的气体和内部感应模组充分接触,同时通孔板9增加了传感器主体2的强度,较为实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