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属性分析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78408发布日期:2019-02-01 18:5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属性分析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地震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属性分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资料采集已进入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的全新阶段,包括接收道数、覆盖次数和面元在内的地震勘探数据量增大,导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物理点数量多且分布情况复杂,进而导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属性分析变得异常复杂。如果想要对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进行准确有效的分析,就需要设计出简单易用且高效的属性分析方法。

常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属性分析包括以下内容: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炮线距、接收线距、道间距、方位角和非纵距;炮检对的中点坐标、炮检距和方位角;共中心点(commonmid-point,cmp)面元的基准点坐标、面元大小和覆盖次数。目前可以使用cmp面元线列表数据结构进行二维和三维工区的面元属性分析,该方法将整个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炮检关系和cmp面元相关数据按逐步降维的数据结构存储到计算机内存并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虽然准确度高,适用范围也广,但在进行属性分析时需要分析整个工区所有炮检关系和cmp面元相关数据,导致属性分析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属性分析方法,用以提高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属性分析的效率,该方法包括:

获取待分析的目标对象的信息;根据目标对象的信息,确定目标对象包含的指定炮检对的索引;根据指定炮检对的索引,获取指定炮检对的信息以及指定炮检对与目标对象所包含的其他炮检对的关联关系;根据指定炮检对与目标对象所包含的其他炮检对的关联关系,获取目标对象所包含的其他炮检对的信息;根据目标对象所包含的炮检对的信息以及目标对象的信息,对目标对象进行地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属性分析装置,用以提高地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的效率,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分析的目标对象的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模块获取的目标对象的信息,确定目标对象包含的指定炮检对的索引;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确定模块确定的指定炮检对的索引,获取指定炮检对的信息以及指定炮检对与目标对象所包含的其他炮检对的关联关系;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指定炮检对与目标对象所包含的其他炮检对的关联关系,获取目标对象所包含的其他炮检对的信息;属性分析模块,用于根据获取模块获取的目标对象所包含的炮检对的信息以及目标对象的信息,对目标对象进行地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

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立了目标对象包含的指定炮检对的索引以及目标对象包含的指定炮检对与其他炮检对之间的关联关系,能够快速查找到指定炮检对,并根据该关联关系,即可直接获取目标对象包含的所有炮检对的信息,而无需遍历工区中的所有炮检对,节省了获取目标对象包含的炮检对的信息的时间,提高了对目标对象进行地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地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地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地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观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炮检对文件srpair.pair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二维索引文件binindex.idx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面元属性文件binvalue.attr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二维索引文件binvalue.idx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修改基本属性的界面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种地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但并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101至步骤105:

步骤101、获取待分析的目标对象的信息。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观测系统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中,将对地震观测系统的属性进行分析。

目标对象包括cmp面元。为了分析cmp面元的属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需要将工区划分为面元网格。因此,在执行步骤101之前,还可以根据地震观测系统中炮线、接收线和炮点,确定cmp面元的基本属性,基本属性包括cmp面元的大小、基准点坐标和面元线的方位角;根据基本属性,划分cmp面元网格,确定每个cmp面元网格的面元线号和面元点号;遍历每一炮的所有炮检对,计算每个炮检对所在的cmp面元网格,以便于根据cmp面元网格中包括的炮检对分析cmp面元网格的属性。

其中,根据地震观测系统中炮线、接收线和炮点,确定cmp面元的基本属性,包括:确定最长炮线、最长接收线、最长炮线上炮点号最小的炮点和最长接收线上接收点号最小的接收点,将最长接收线中平均接收点间距的一半作为面元的纵向大小。

如果地震观测系统记录的是二维工区,则将面元的纵向大小的值确定为面元的横向大小,将最长接收线上接收点号最小的接收点的坐标确定为面元基准点的坐标。如果地震观测系统记录的是三维工区,则将所有炮线的平均线间距以及所有接收线的平均线间距中较小者确定为面元的横向大小,将最长接收线上接收点号最小的接收点的横坐标作为面元基准点的横坐标,根据公式计算面元基准点的纵坐标by,其中,ysmin为最长炮线上炮点号最小的炮点smin的纵坐标,yrmin为最长接收线上接收点号最小的接收点rmin的纵坐标,bh为面元的横向大小。

根据公式计算面元线的方位角a,其中,i为接收线的序号,n为接收线的总数量,xi、yi分别为第i个接收点的横、纵坐标,xi+1、yi+1分别为第i+1个接收点的横、纵坐标,其中,第i个接收点与第i+1个接收点相邻。

可选的,对工区进行网格划分时,从面元基准点开始沿inline方向是面元点号增大的方向,沿crossline是面元线号增大的方向。

在划分出cmp面元网格之后,还可以将处于同一cmp面元网格的炮检对中,接收时间最早的炮检对作为第三指定炮检对,并按照接收时间的先后顺序,建立同一cmp面元网格中每个炮检对与下一个接收的炮检对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

同样的,可以将同一接收点接收的炮检对中,接收时间最早的炮检对作为第二指定炮检对,并按照接收时间的先后顺序,建立同一接收点接收的每个炮检对与下一个接收的炮检对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将炮点发射的最早的炮检对作为第一指定炮检对,并按照发射时间的先后顺序,建立同一炮点发射的每个炮检对与下一个发射的炮检对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与第三关联关系用于表示一个炮检对与另一个炮检对之间的联系,如第一指定炮检对与同一炮点发射的下一个炮检对之间的联系,在关联关系建立之后,可以通过一个炮检对查找与该炮检对关联的另一个炮检对,再通过另一个炮检对查找与该另一个炮检对关联的下一个炮检对,进而逐个找到由关联关系串联的所有炮检对。

可选的,可以将所有炮的炮检对信息均存储到一个二进制文件中,具体过程是遍历每一炮的所有炮检对,计算出每个炮检对的炮检距、方位角、中点的xy坐标、所属cmp面元的面元线号和面元点号,以及分别按照第一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和第三关联关系,建立每个炮检对与另一个炮检对之间的索引,之后将上述信息写到二进制文件中。

其中,该二进制文件可以记为srpair.pair。

可选的,炮检对文件srpair.pair中的每个单元占72个字节,每个单元存储的信息依次为该炮检对的索引、通道号、炮点编号、接收点编号、面元编号、方位角、炮检距、中点x坐标、中点y坐标、与该炮检对具有第一关联关系的炮检对的索引、与该炮检对具有第二关联关系的炮检对的索引,以及与该炮检对具有,第三关联关系的炮检对的索引。示例性的,建立的炮检对文件srpair.pair的数据结构如图6所示。

可选的,在建立炮检对文件之后,为了能够快速定位到炮检对文件中的第三指定炮检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cmp面元包含的炮检对的索引信息写到二维索引文件binindex.idx中。其中,每个单元4个字节,每个单元存储的是相应面元的第三指定炮检对在srpair.pair中的索引,其作用是根据某个cmp面元的面元线号和面元点号可以从srpair.pair文件中找到对应的第三指定炮检对的位置,然后可以根据该炮检对中存储的第三关联关系一次找到该cmp面元的所有炮检对。示例性的,建立的binindex.idx文件的数据结构如图7所示。

此外,cmp面元的属性包括覆盖次数、面元能量和不均匀度,可以写到二进制文件binvalue.attr中,之后对binvalue.attr文件再创建一个二维索引文件binvalue.idx。其中,binvalue.attr文件的每个单元占20个字节,每个单元依次存储cmp面元的覆盖次数、叠加振幅和不均匀度。根据binvalue.idx文件,可以根据cmp面元的面元线号和面元点号查找到其在binvalue.attr文件中的索引,进而定位到存储其三个属性的文件位置。

示例性的,建立的面元属性文件binvalue.attr的数据结构如图8所示,binvalue.idx文件的数据结构如图9所示。

此外,在计算cmp面元的基本属性的过程中,如果需要修改计算出的基本属性的值,可以手动修改基本属性的值。示例性的,修改基本属性的界面如图10所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炮检对的信息、面元的信息与接收点的信息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文件中,以此来减少在查找目标对象的信息时所需遍历的数据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对象包括炮点、接收点和cmp面元,则可以将炮点信息、接收点信息和cmp面元信息分别序列化到不同的文件中,从而方便后续的属性分析。这样,总共需要序列化三个文件:

(1)炮线束序列化文件

炮线束序列化文件可以记为shotlineset.ar。

在写炮线束序列化文件时,首先写入每个炮线束的总线数;然后遍历每一条炮线,写入当前炮线的炮线号和炮点数目;之后再遍历当前炮线上的每一个炮点,写入当前炮点的炮点号、炮点索引和所包含的第三指定炮检对的索引,读取的时候以同样的顺序进行读取。

(2)接收线束序列化文件

接收线束序列化文件可以记为rcvlineset.ar。

在写接收线束序列化文件时,首先写入该接收线束的总线数;然后遍历每一条接收线,写入当前接收线的接收线号和接收点数目;之后遍历该接收线上的每一个接收点,写入当前接收点的接收点号、接收点索引和所包含的第二指定炮检对的索引,读取的时候以同样的顺序进行读取。

(3)cmp面元序列化文件

cmp面元序列化文件可以记为binset.ar。

写cmp面元序列化文件时,依次写入起始面元线号,面元线数、起始面元点号、面元点数、面元基准点的横坐标、面元基准点的纵坐标、面元纵向大小、面元横向大小、方位角、最大覆盖次数和最大偏移距,读取的时候以同样的顺序进行读取。

可选的,在cmp面元的基本属性计算完成之后,还可以基于arcgis组件库和c#编程语言,依据每个面元基准点的坐标和面元大小,将每个面元绘制到底图的面元图层上,同时将面元的覆盖次数、叠加振幅和不均匀度写到面元图层的属性表中。当选择显示属性为“覆盖次数”时,arcgis组件便会对面元图层的覆盖次数属性进行颜色渲染;当选择显示属性为“叠加振幅”或“不均匀度”时,便会对面元图层的叠加振幅或不均匀度属性进行颜色渲染。

步骤102、根据目标对象的信息,确定目标对象包含的指定炮检对的索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炮检对索引文件binindex.idx文件查找指定炮检对在炮检对文件srpair.pair文件中的索引,进而直接定位指定炮检对在srpair.pair文件中的存储位置。

步骤103、根据指定炮检对的索引,获取指定炮检对的信息以及指定炮检对与目标对象所包含的其他炮检对的关联关系。

步骤104、根据指定炮检对与目标对象所包含的其他炮检对的关联关系,获取目标对象所包含的其他炮检对的信息。

步骤105、根据目标对象所包含的炮检对的信息以及目标对象的信息,对目标对象进行地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

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立了目标对象包含的指定炮检对的索引以及目标对象包含的指定炮检对与其他炮检对之间的关联关系,能够快速查找到指定炮检对,并根据该关联关系,即可直接获取目标对象包含的所有炮检对的信息,而无需遍历工区中的所有炮检对,节省了获取目标对象包含的炮检对的信息的时间,提高了对目标对象进行地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的效率。

目标对象包括炮点、接收点和面元,下面将结合具体的目标对象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地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方法。

如果待分析的目标对象是炮点,则如图2所示,步骤101至步骤104可以对应执行为步骤201至步骤204,步骤105可以执行为步骤205至步骤207:

步骤201、获取炮点的信息。

其中,炮点的信息包括炮线号、炮点号和炮点索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遍历shotlineset.ar文件,将炮点相关信息读取出来,并存储到内存中,其中,炮点的信息还可以包括所有炮线、每条炮线所包含的炮点。

步骤202、根据炮点的炮线号、炮点号和炮点索引,确定炮点包含的第一指定炮检对的索引。

根据目标炮点的炮线号、炮点号、炮点索引从内存中查询它所包含的第一指定炮点对在srpair.pair文件中的索引。

步骤203、根据第一指定炮检对的索引,获取第三指定炮检对的炮检距、方位角、通道号以及第一关联关系。

步骤204、根据第一关联关系,获取炮点包含的其他炮检对的信息。

步骤205、统计炮点包含的炮检对的数量,并计算炮点包含的炮检对的通道号在单炮数据中的道序号。

步骤206、根据炮点包含的炮检对的数量、炮检对的炮检距和方位角,绘制炮点属性图。

炮点属性图包括炮检距与中点个数图、方位角与中点个数图、炮检距与中点个数值域区间统计图、方位角与中点个数值域区间统计图、方位角与炮检距玫瑰图和方位角与炮检距交会图。

统计目标炮点所包含的炮检对的数目,根据该数目,可以绘制炮检距与中点个数图、方位角与中点个数图、炮检距与中点个数值域区间统计图、方位角与中点个数值域区间统计图,并根据每个炮检对的炮检距和方位角,可以绘制出方位角与炮检距玫瑰图、方位角与炮检距交会图。

步骤207、根据炮点包含的炮检对在单炮数据中的道序号、炮检对的炮检距和方位角,抽取所需道集。

利用arcgis组件库、geotoolkit组件库和c#编程语言,可以对原始炮集,在观测系统底图上沿inline方向或crossline方向选择一些物理点或面元,完成以下道集分选的过程:

选择炮点抽取道集,包括包括抽取共激发点道集、共偏移距道集和共方位角道集。

在抽取所需道集时,可以计算出每个炮点所包含的炮检对的通道号在单炮数据中的道序号,抽取出相应的地震道,按偏移距从小到大的顺序重组保存为seg-y文件,并用geotoolkit组件显示出来。

选择炮点抽取共偏移距道集是在共激发点道集的基础上加上偏移距限制,抽取每个炮点的所有道中与给定的偏移距最接近的一道,如果有两道偏移距相同且最接近给定的偏移距,则选取炮线号较小的那一道。

选择炮点抽取共方位角道集原理与抽取共偏移距道集一样,抽取每个炮点的所有道中与给定的方位角最接近的那一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立了炮点包含的指定炮检对的索引以及炮点包含的指定炮检对与其他炮检对之间的关联关系,能够快速查找到指定炮检对,并根据该关联关系,即可直接获取炮点包含的所有炮检对的信息,而无需遍历工区中的所有炮检对,节省了获取炮点包含的炮检对的信息的时间,提高了对炮点进行地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的效率。

如果待分析的目标对象是接收点,则步骤101至步骤104可以对应执行为步骤301至步骤304,步骤105可以执行为步骤305至步骤307。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301至步骤307:

步骤301、获取接收点的信息。

其中,接收点的信息包括接收点的接收线号、接收点号和接收点索引。

遍历rcvlineset.ar文件,将接收点相关信息读取出来,并存储在内存中,其中,接收点的信息还包括所有接收线、每条接收线所包含的接收点。

步骤302、根据接收点的接收线号、接收点号和接收点索引,确定接收点包含的第二指定炮检对的索引。

步骤303、根据第二指定炮检对的索引,获取第二指定炮检对的炮检距、方位角、通道号以及第二关联关系。

步骤304、根据第二关联关系,获取接收点包含的其他炮检对的信息。

根据目标接收点的接收线号、接收点号、接收点索引从内存中查询该目标接收点包含的第二指定炮检对在srpair.pair文件中的索引,根据第二关联关系,从srpair.pair文件中遍历相关联的炮检对,直到查找带该目标接收点包含的所有炮检对时停止。

步骤305、统计接收点包含的炮检对的数量,并计算接收点包含的炮检对的通道号在单炮数据中的道序号。

步骤306、根据接收点包含的炮检对的数量、炮检对的炮检距和方位角,绘制接收点属性图。

接收点属性图包括炮检距与中点个数图、方位角与中点个数图、炮检距与中点个数值域区间统计图、方位角与中点个数值域区间统计图、方位角与炮检距玫瑰图、方位角与炮检距交会图。

统计每个目标接收点包含的炮检对的数目,根据炮检对的数目,可以绘制炮检距与中点个数曲线图、方位角与中点个数曲线图、炮检距与中点个数值域区间统计图、方位角与中点个数值域区间统计图,并根据每个炮检对的炮检距和方位角,可以绘制出方位角与炮检距玫瑰图、方位角与炮检距交会图。

步骤307、根据接收点包含的炮检对在单炮数据中的道序号、炮检对的炮检距和方位角,抽取所需道集。

选择检波点抽取道集:包括抽取共检波点道集、共偏移距道集和共方位角道集。

抽取共检波点道集的过程如下:计算出每个检波点所包含的炮检对的通道号在单炮数据中的道序号,抽取出对应的地震道,按偏移距从小到大的顺序重组保存为seg-y文件并用geotoolkit组件显示出来。选择检波点抽取共偏移距道集是在共检波点道集的基础上加上偏移距限制,抽取每个检波点的所有道中与给定的偏移距最接近的那一道,如果有两道偏移距相同且最接近给定的偏移距,则选取接收线号较小的那一道。选择检波点抽取共方位角道集原理与抽取共偏移距道集一样,抽取每个检波点的所有道中与给定的方位角最接近的那一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立了接收点包含的指定炮检对的索引以及接收点包含的指定炮检对与其他炮检对之间的关联关系,能够快速查找到指定炮检对,并根据该关联关系,即可直接获取接收点包含的所有炮检对的信息,而无需遍历工区中的所有炮检对,节省了获取接收点包含的炮检对的信息的时间,提高了对接收点进行地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的效率。

如果待分析的目标对象是面元,则步骤101至步骤104可以对应执行为步骤401至步骤404,步骤105可以执行为步骤405至步骤407。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401至步骤407:

步骤401、获取面元的信息。

其中,面元的信息包括面元线号、面元点号。

步骤402、根据面元信号和面元点号,确定面元包含的第三指定炮检对的索引。

根据面元线号和面元点号可以从binindex.idx文件中找到该目标面元所包含的第三指定炮检对的索引。

步骤403、根据第三指定炮检对的索引,获取第三指定炮检对的炮检距、方位角、通道号以及第三关联关系。

步骤404、根据第三关联关系,获取面元所包含的其他炮检对的信息。

基于步骤402中得到的索引,可以从srpair.pair文件查找该目标面元所包含的第三指定炮检对,并根据第三关联关系字段继续查找到该目标面元相关联的所有炮检对。

步骤405、统计面元包含的炮检对的数量,并计算面元包含的炮检对的通道号在单炮数据中的道序号。

步骤406、根据面元包含的炮检对的数量、炮检对的炮检距和方位角,绘制面元炮检距与方位角属性图。

面元炮检距与方位角属性图包括炮检距与中点个数图、方位角与中点个数图、炮检距与中点个数值域区间统计图、方位角与中点个数值域区间统计图、方位角与炮检距玫瑰图、方位角与炮检距交会图、纵向面元线统计分析图和横向面元线统计分析图。

基于该目标面元所有炮检对的炮检距和方位角,可以进行以上各种形式的统计分析并绘制柱状图或平面图。

步骤407、根据面元包含的炮检对在单炮数据中的道序号、炮检对的炮检距和方位角,抽取所需道集。

选择cmp面元抽取道集:包括抽取cmp道集、共偏移距道集和共方位角道集。

抽取cmp道集的过程是:计算出每个面元所包含的炮检对的通道号在单炮数据中的道序号,抽取出对应的地震道,按偏移距从小到大的顺序重组保存为seg-y文件并用geotoolkit组件显示出来。

选择cmp面元抽取共偏移距道集是在cmp道集的基础上加上偏移距限制,抽取每个cmp面元的所有道中与给定的偏移距最接近的那一道,如果有两道偏移距相同且最接近给定的偏移距,则选取面元线号较小的那一道。

选择cmp面元抽取共方位角道集原理与抽取共偏移距道集一样,抽取每个cmp面元的所有道中与给定的方位角最接近的那一道。

此外,还可以对面元的覆盖次数、面元能量属性进行属性分析,并绘制面元覆盖次数与面元能量属性图。

面元覆盖次数、面元能量统计包括覆盖次数与面元个数图、覆盖次数与覆盖面积图、覆盖次数与面元个数值域区间统计图、面元能量与面元个数值域区间统计图。上述图的成图过程包括:首先针对所要分析的目标面元,根据面元线号和面元点号从binvalue.idx文件中找到该目标面元的属性的索引值,然后基于该索引值从binvalue.attr属性文件中查找出该目标面元的覆盖次数、面元能量等属性值,最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曲线图或饼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立了面元包含的指定炮检对的索引以及面元包含的指定炮检对与其他炮检对之间的关联关系,能够快速查找到指定炮检对,并根据该关联关系,即可直接获取面元包含的所有炮检对的信息,而无需遍历工区中的所有炮检对,节省了获取面元包含的炮检对的信息的时间,提高了对面元进行地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地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装置,如图11所示,装置1100包括获取模块1101、确定模块1102、属性分析模块1103。

其中,获取模块1101,用于获取待分析的目标对象的信息。

确定模块1102,用于根据获取模块1101获取的目标对象的信息,确定目标对象包含的指定炮检对的索引。

获取模块1101,还用于根据确定模块1102确定的指定炮检对的索引,获取指定炮检对的信息以及指定炮检对与目标对象所包含的其他炮检对的关联关系。

获取模块1101,还用于根据指定炮检对与目标对象所包含的其他炮检对的关联关系,获取目标对象所包含的其他炮检对的信息。

属性分析模块1103,用于根据获取模块1101获取的目标对象所包含的炮检对的信息以及目标对象的信息,对目标对象进行地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目标对象确定模块1104,用于:

按照如下方法确定目标对象:

根据地震观测系统中炮线、接收线和炮点,确定cmp面元的基本属性,基本属性包括cmp面元的大小、基准点坐标和面元线的方位角;

根据基本属性,划分cmp面元网格,确定每个cmp面元网格的面元线号和面元点号;

遍历每一炮的所有炮检对,计算每个炮检对所在的cmp面元网格,以便于根据cmp面元网格中包括的炮检对cmp面元网格进行属性分析。

可选的,确定模块1102,用于:

确定最长炮线、最长接收线、最长炮线上炮点号最小的炮点和最长接收线上接收点号最小的接收点;

将最长接收线中平均接收点间距的一半作为面元的纵向大小;

如果地震观测系统记录的是二维工区,则将面元的纵向大小的值确定为面元的横向大小,将最长接收线上接收点号最小的接收点的坐标确定为面元基准点的坐标;

如果地震观测系统记录的是三维工区,则将所有炮线的平均线间距以及所有接收线的平均线间距中较小者确定为面元的横向大小,将最长接收线上接收点号最小的接收点的横坐标作为面元基准点的横坐标,根据公式计算面元基准点的纵坐标by,其中,ysmin为最长炮线上炮点号最小的炮点smin的纵坐标,yrmin为最长接收线上接收点号最小的接收点rmin的纵坐标,bh为面元的横向大小;

根据公式计算面元线的方位角a,其中,i为接收线的序号,n为接收线的总数量,xi、yi分别为第i个接收点的横、纵坐标,xi+1、yi+1分别为第i+1个接收点的横、纵坐标,其中,第i个接收点与第i+1个接收点相邻。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关系建立模块1105,用于:

将炮点发射的最早的炮检对作为第一指定炮检对,并按照发射时间的先后顺序,建立同一炮点发射的每个炮检对与下一个发射的炮检对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将同一接收点接收的炮检对中,接收时间最早的炮检对作为第二指定炮检对,并按照接收时间的先后顺序,建立同一接收点接收的每个炮检对与下一个接收的炮检对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将处于同一cmp面元网格的炮检对中,接收时间最早的炮检对作为第三指定炮检对,并按照接收时间的先后顺序,建立同一cmp面元网格中每个炮检对与下一个接收的炮检对之间的第三关联关系;

其中,指定炮检对包括第一指定炮检对、第二指定炮检对和第三指定炮检对,关联关系包括第一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和第三关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立了目标对象包含的指定炮检对的索引以及目标对象包含的指定炮检对与其他炮检对之间的关联关系,能够快速查找到指定炮检对,并根据该关联关系,即可直接获取目标对象包含的所有炮检对的信息,而无需遍历工区中的所有炮检对,节省了获取目标对象包含的炮检对的信息的时间,提高了对目标对象进行地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地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地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