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布料耐磨性测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6544发布日期:2019-04-13 00:1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布料耐磨性测试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机,尤其涉及一种纺织布料耐磨性测试机。



背景技术:

布料生产出来后,可制作成衣服或其他纺织品,但为了保证布料的质量与使用寿命,会在加工前对布料进行耐磨性测试,通常人们都是手拿着布料在打磨块上测试,人们需要不断的移动布料,时间一长,人容易疲惫导致测试效率慢,并且后续的测试力度不一致,容易影响测试的精准度,所以需要多人进行交替工作对布料进行耐磨性测试,如此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人们需要不断的移动布料,时间一长,人容易疲惫导致测试效率慢,并且后续的测试力度不一致,容易影响测试的精准度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代替人对布料进行耐磨性测试,测试效率高,并且测试精准度高的纺织布料耐磨性测试机。

技术方案:一种纺织布料耐磨性测试机,包括有框架、支腿、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驱动电机、滚筒、打磨环、第一齿轮、第二轴承座、第二转轴、第二齿轮和卡紧装置,框架外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支腿,框架顶部右侧与底部右侧都嵌入式的安装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与上下两侧第一轴承座内的轴承连接,滚筒安装于第一转轴中部,滚筒位于框架内,可对布料进行测试的打磨环为三个,三个打磨环粗糙程度不同,打磨环分别安装于滚筒上下两侧与中部,第一齿轮安装于第一转轴顶端,第二轴承座嵌入式的安装于框架外顶部右侧,第二轴承座位于上方第一轴承座右侧,第二转轴与第二轴承座内的轴承连接,第二齿轮安装于第二转轴顶端与第一齿轮啮合,框架右侧设有可使布料放置的卡紧装置,卡紧装置与第二齿轮接触配合,驱动电机栓接在框架外底部右侧,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轴底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卡紧装置包括有竖板、把手、橡胶板、齿条和水平滑块,框架右侧上部与下部都开有水平滑槽,水平滑槽内滑动式的设有水平滑块,水平滑块与水平滑槽内滑动配合,竖板安装于上下两侧水平滑块右侧面之间,竖板下部开有可使布料放置的开口,可将布料卡紧的橡胶板位于开口内,橡胶板右侧面固接有把手,齿条安装于竖板左侧面上部与第二齿轮啮合。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可将打磨环上残留的布屑清除的清除装置,清除装置包括有竖直滑轨、竖直滑块、第三轴承座、丝杆、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平皮带、螺母和毛刷板,第三轴承座为两个,两个第三轴承座分别嵌入式的安装于框架顶部左侧与底部左侧,丝杆与上下两侧第三轴承座内的轴承连接,丝杆上设有螺母,可对打磨环上残留的布屑清除的毛刷板安装于螺母右侧面,毛刷板与打磨环接触,第一皮带轮安装于丝杆顶端,第一转轴上部安装有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竖直滑轨安装于框架内左侧面,竖直滑轨上滑动式的设有竖直滑块,竖直滑块与竖直滑轨滑动配合,竖直滑块右侧面与螺母左侧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固定板、插杆和第一弹簧,竖板右侧面上下两侧都固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位于把手上下两侧,固定板右侧开有起导向作用的通孔,可将把手固定的插杆位于通孔内,上方插杆内顶部与上方固定板顶部之间绕接有第一弹簧,下方插杆内底部与下方固定板底部之间也绕接有第一弹簧,把手外顶部左侧与底部左侧都开有插槽,插杆位于插槽内与其配合。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圆盘刷、滑杆和第二弹簧,滚筒底部左侧开有起导向作用的凹槽,滑杆位于凹槽内与其配合,滑杆顶端与凹槽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可将布屑清除的圆盘刷安装于滑杆底端,圆盘刷与框架内底部接触。

首先操作人员通过卡紧装置将布料固定,布料与打磨环接触,即可启动驱动电机正反交替转动,驱动电机正反交替转动带动第一转轴正反交替转动,第一转轴正反交替转动带动滚筒正反交替转动,滚筒正反交替转动带动打磨环正反交替转动,打磨环正反交替转动对布料进行摩擦,进而进行耐磨性测试,同时,第一转轴正反交替转动还带动第一齿轮正反交替转动,第一齿轮正反交替转动带动第二齿轮正反交替转动,第二齿轮正反交替转动驱动卡紧装置前后移动,卡紧装置前后移动带动布料前后移动,进而使得打磨环更全面的对布料进行耐磨性测试。当布料测试至合适时间时,关闭驱动电机,通过卡紧装置将布料松开,再将布料取下看是否被磨烂,如果布料被磨烂,则说明布料质量差,反之,则说明布料质量好。

首先操作人员拉动把手向右移动,把手向右移动带动橡胶板向右移动与开口脱离,即可将布料放入开口内,且使布料两端移动至竖板右侧,再推动把手向左移动带动橡胶板向左移动,橡胶板向左移动插入开口内与布料接触将其卡紧,停止推动把手,布料与打磨环接触,当驱动电机启动时,第二齿轮正反交替转动带动齿条前后移动,齿条前后移动带动竖板前后移动,竖板前后移动带动布料前后移动,进而使打磨环更全面的对布料进行耐磨性测试。当布料测试至合适的时间时,驱动电机关闭,竖板停止前后移动,即可再次拉动把手向右移动带动橡胶板向右移动将布料松开,操作人员即可将布料取下看是否被磨烂,再推动把手向左移动带动橡胶板向左移动插入开口内恢复至原位。

当打磨环正反交替对布料进行耐磨性测试时,第一转轴正反交替转动还带动第二皮带轮正反交替转动,第二皮带轮正反交替转动通过平皮带带动第一皮带轮正反交替转动,第一皮带轮正反交替转动带动丝杆正反交替转动,丝杆正反交替转动带动螺母上下移动,螺母上下移动带动毛刷板上下移动,毛刷板上下移动对打磨环上残留的布屑进行清除,清除出的布屑掉落至框架内底部。当布料测试至合适的时间时,驱动电机关闭,毛刷板也就停止上下移动。如此,可防止大量的布屑残留在打磨环上影响后续使用。

首先操作人员拉动插杆向外移动,第一弹簧拉伸,插杆向外移动与插槽内脱离,即可拉动把手向右移动带动橡胶板向右移动与开口内脱离,再将布料放入开口内,推动把手向左移动带动橡胶板向左移动插入开口将布料固定,松开插杆,因第一弹簧的作用,插杆向内移动插入插槽内将把手固定,即可开始对布料进行耐磨性测试。当布料测试至合适的时间后,按上述操作,即可将布料取下看是否被磨烂。如此,可防止橡胶板发生移动影响对布料的卡紧。

当滚筒正反交替转动时,滚筒还带动滑杆正反交替转动,滑杆正反交替转动带动圆盘刷正反交替转动,圆盘刷正反交替转动将框架内底部的布屑进行清除,因第二弹簧的作用,圆盘刷一直与框架内底部接触。当滚筒停止转动式,圆盘刷也就停止转动。如此,可防止大量的布屑堆积在框架内底部影响滚筒的转动。

本发明通过将布料放入开口固定与打磨环接触,启动驱动电机,即可使打磨环正反交替转动对布料进行耐磨性测试,无需人不断的移动布料进行测试,测试效率高,并且不会疲惫,通过清除装置,则能对打磨环上残留的布屑进行清除,避免影响打磨环的后续使用,通过圆盘刷,能对框架内底部的布屑进行清除,避免布屑堆积影响滚筒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框架,2.支腿,3.第一轴承座,4.第一转轴,5.驱动电机,6.滚筒,7.打磨环,8.第一齿轮,9.第二轴承座,10.第二转轴,11.第二齿轮,12.卡紧装置,121.竖板,122.把手,123.橡胶板,124.齿条,125.开口,126.水平滑槽,127.水平滑块,13.清除装置,131.竖直滑轨,132.竖直滑块,133.第三轴承座,134.丝杆,135.第一皮带轮,136.第二皮带轮,137.平皮带,138.螺母,139.毛刷板,14.固定板,15.通孔,16.插杆,17.第一弹簧,18.插槽,19.圆盘刷,20.凹槽,21.滑杆,22.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纺织布料耐磨性测试机,如图1-3所示,包括有框架1、支腿2、第一轴承座3、第一转轴4、驱动电机5、滚筒6、打磨环7、第一齿轮8、第二轴承座9、第二转轴10、第二齿轮11和卡紧装置12,框架1外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支腿2,框架1顶部右侧与底部右侧都嵌入式的安装有第一轴承座3,第一转轴4与上下两侧第一轴承座3内的轴承连接,滚筒6安装于第一转轴4中部,滚筒6位于框架1内,可对布料进行测试的打磨环7为三个,三个打磨环7粗糙程度不同,打磨环7分别安装于滚筒6上下两侧与中部,第一齿轮8安装于第一转轴4顶端,第二轴承座9嵌入式的安装于框架1外顶部右侧,第二轴承座9位于上方第一轴承座3右侧,第二转轴10与第二轴承座9内的轴承连接,第二齿轮11安装于第二转轴10顶端与第一齿轮8啮合,框架1右侧设有可使布料放置的卡紧装置12,卡紧装置12与第二齿轮11接触配合,驱动电机5栓接在框架1外底部右侧,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轴4底端固定连接。

实施例2

一种纺织布料耐磨性测试机,如图1-3所示,包括有框架1、支腿2、第一轴承座3、第一转轴4、驱动电机5、滚筒6、打磨环7、第一齿轮8、第二轴承座9、第二转轴10、第二齿轮11和卡紧装置12,框架1外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支腿2,框架1顶部右侧与底部右侧都嵌入式的安装有第一轴承座3,第一转轴4与上下两侧第一轴承座3内的轴承连接,滚筒6安装于第一转轴4中部,滚筒6位于框架1内,可对布料进行测试的打磨环7为三个,三个打磨环7粗糙程度不同,打磨环7分别安装于滚筒6上下两侧与中部,第一齿轮8安装于第一转轴4顶端,第二轴承座9嵌入式的安装于框架1外顶部右侧,第二轴承座9位于上方第一轴承座3右侧,第二转轴10与第二轴承座9内的轴承连接,第二齿轮11安装于第二转轴10顶端与第一齿轮8啮合,框架1右侧设有可使布料放置的卡紧装置12,卡紧装置12与第二齿轮11接触配合,驱动电机5栓接在框架1外底部右侧,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轴4底端固定连接。

卡紧装置12包括有竖板121、把手122、橡胶板123、齿条124和水平滑块127,框架1右侧上部与下部都开有水平滑槽126,水平滑槽126内滑动式的设有水平滑块127,水平滑块127与水平滑槽126内滑动配合,竖板121安装于上下两侧水平滑块127右侧面之间,竖板121下部开有可使布料放置的开口125,可将布料卡紧的橡胶板123位于开口125内,橡胶板123右侧面固接有把手122,齿条124安装于竖板121左侧面上部与第二齿轮11啮合。

实施例3

一种纺织布料耐磨性测试机,如图1-3所示,包括有框架1、支腿2、第一轴承座3、第一转轴4、驱动电机5、滚筒6、打磨环7、第一齿轮8、第二轴承座9、第二转轴10、第二齿轮11和卡紧装置12,框架1外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支腿2,框架1顶部右侧与底部右侧都嵌入式的安装有第一轴承座3,第一转轴4与上下两侧第一轴承座3内的轴承连接,滚筒6安装于第一转轴4中部,滚筒6位于框架1内,可对布料进行测试的打磨环7为三个,三个打磨环7粗糙程度不同,打磨环7分别安装于滚筒6上下两侧与中部,第一齿轮8安装于第一转轴4顶端,第二轴承座9嵌入式的安装于框架1外顶部右侧,第二轴承座9位于上方第一轴承座3右侧,第二转轴10与第二轴承座9内的轴承连接,第二齿轮11安装于第二转轴10顶端与第一齿轮8啮合,框架1右侧设有可使布料放置的卡紧装置12,卡紧装置12与第二齿轮11接触配合,驱动电机5栓接在框架1外底部右侧,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轴4底端固定连接。

卡紧装置12包括有竖板121、把手122、橡胶板123、齿条124和水平滑块127,框架1右侧上部与下部都开有水平滑槽126,水平滑槽126内滑动式的设有水平滑块127,水平滑块127与水平滑槽126内滑动配合,竖板121安装于上下两侧水平滑块127右侧面之间,竖板121下部开有可使布料放置的开口125,可将布料卡紧的橡胶板123位于开口125内,橡胶板123右侧面固接有把手122,齿条124安装于竖板121左侧面上部与第二齿轮11啮合。

还包括有可将打磨环7上残留的布屑清除的清除装置13,清除装置13包括有竖直滑轨131、竖直滑块132、第三轴承座133、丝杆134、第一皮带轮135、第二皮带轮136、平皮带137、螺母138和毛刷板139,第三轴承座133为两个,两个第三轴承座133分别嵌入式的安装于框架1顶部左侧与底部左侧,丝杆134与上下两侧第三轴承座133内的轴承连接,丝杆134上设有螺母138,可对打磨环7上残留的布屑清除的毛刷板139安装于螺母138右侧面,毛刷板139与打磨环7接触,第一皮带轮135安装于丝杆134顶端,第一转轴4上部安装有第二皮带轮136,第二皮带轮136与第一皮带轮135之间绕有平皮带137,竖直滑轨131安装于框架1内左侧面,竖直滑轨131上滑动式的设有竖直滑块132,竖直滑块132与竖直滑轨131滑动配合,竖直滑块132右侧面与螺母138左侧面固定连接。

实施例4

一种纺织布料耐磨性测试机,如图1-3所示,包括有框架1、支腿2、第一轴承座3、第一转轴4、驱动电机5、滚筒6、打磨环7、第一齿轮8、第二轴承座9、第二转轴10、第二齿轮11和卡紧装置12,框架1外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支腿2,框架1顶部右侧与底部右侧都嵌入式的安装有第一轴承座3,第一转轴4与上下两侧第一轴承座3内的轴承连接,滚筒6安装于第一转轴4中部,滚筒6位于框架1内,可对布料进行测试的打磨环7为三个,三个打磨环7粗糙程度不同,打磨环7分别安装于滚筒6上下两侧与中部,第一齿轮8安装于第一转轴4顶端,第二轴承座9嵌入式的安装于框架1外顶部右侧,第二轴承座9位于上方第一轴承座3右侧,第二转轴10与第二轴承座9内的轴承连接,第二齿轮11安装于第二转轴10顶端与第一齿轮8啮合,框架1右侧设有可使布料放置的卡紧装置12,卡紧装置12与第二齿轮11接触配合,驱动电机5栓接在框架1外底部右侧,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轴4底端固定连接。

卡紧装置12包括有竖板121、把手122、橡胶板123、齿条124和水平滑块127,框架1右侧上部与下部都开有水平滑槽126,水平滑槽126内滑动式的设有水平滑块127,水平滑块127与水平滑槽126内滑动配合,竖板121安装于上下两侧水平滑块127右侧面之间,竖板121下部开有可使布料放置的开口125,可将布料卡紧的橡胶板123位于开口125内,橡胶板123右侧面固接有把手122,齿条124安装于竖板121左侧面上部与第二齿轮11啮合。

还包括有可将打磨环7上残留的布屑清除的清除装置13,清除装置13包括有竖直滑轨131、竖直滑块132、第三轴承座133、丝杆134、第一皮带轮135、第二皮带轮136、平皮带137、螺母138和毛刷板139,第三轴承座133为两个,两个第三轴承座133分别嵌入式的安装于框架1顶部左侧与底部左侧,丝杆134与上下两侧第三轴承座133内的轴承连接,丝杆134上设有螺母138,可对打磨环7上残留的布屑清除的毛刷板139安装于螺母138右侧面,毛刷板139与打磨环7接触,第一皮带轮135安装于丝杆134顶端,第一转轴4上部安装有第二皮带轮136,第二皮带轮136与第一皮带轮135之间绕有平皮带137,竖直滑轨131安装于框架1内左侧面,竖直滑轨131上滑动式的设有竖直滑块132,竖直滑块132与竖直滑轨131滑动配合,竖直滑块132右侧面与螺母138左侧面固定连接。

还包括有固定板14、插杆16和第一弹簧17,竖板121右侧面上下两侧都固接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位于把手122上下两侧,固定板14右侧开有起导向作用的通孔15,可将把手122固定的插杆16位于通孔15内,上方插杆16内顶部与上方固定板14顶部之间绕接有第一弹簧17,下方插杆16内底部与下方固定板14底部之间也绕接有第一弹簧17,把手122外顶部左侧与底部左侧都开有插槽18,插杆16位于插槽18内与其配合。

实施例5

一种纺织布料耐磨性测试机,如图1-3所示,包括有框架1、支腿2、第一轴承座3、第一转轴4、驱动电机5、滚筒6、打磨环7、第一齿轮8、第二轴承座9、第二转轴10、第二齿轮11和卡紧装置12,框架1外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支腿2,框架1顶部右侧与底部右侧都嵌入式的安装有第一轴承座3,第一转轴4与上下两侧第一轴承座3内的轴承连接,滚筒6安装于第一转轴4中部,滚筒6位于框架1内,可对布料进行测试的打磨环7为三个,三个打磨环7粗糙程度不同,打磨环7分别安装于滚筒6上下两侧与中部,第一齿轮8安装于第一转轴4顶端,第二轴承座9嵌入式的安装于框架1外顶部右侧,第二轴承座9位于上方第一轴承座3右侧,第二转轴10与第二轴承座9内的轴承连接,第二齿轮11安装于第二转轴10顶端与第一齿轮8啮合,框架1右侧设有可使布料放置的卡紧装置12,卡紧装置12与第二齿轮11接触配合,驱动电机5栓接在框架1外底部右侧,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轴4底端固定连接。

卡紧装置12包括有竖板121、把手122、橡胶板123、齿条124和水平滑块127,框架1右侧上部与下部都开有水平滑槽126,水平滑槽126内滑动式的设有水平滑块127,水平滑块127与水平滑槽126内滑动配合,竖板121安装于上下两侧水平滑块127右侧面之间,竖板121下部开有可使布料放置的开口125,可将布料卡紧的橡胶板123位于开口125内,橡胶板123右侧面固接有把手122,齿条124安装于竖板121左侧面上部与第二齿轮11啮合。

还包括有可将打磨环7上残留的布屑清除的清除装置13,清除装置13包括有竖直滑轨131、竖直滑块132、第三轴承座133、丝杆134、第一皮带轮135、第二皮带轮136、平皮带137、螺母138和毛刷板139,第三轴承座133为两个,两个第三轴承座133分别嵌入式的安装于框架1顶部左侧与底部左侧,丝杆134与上下两侧第三轴承座133内的轴承连接,丝杆134上设有螺母138,可对打磨环7上残留的布屑清除的毛刷板139安装于螺母138右侧面,毛刷板139与打磨环7接触,第一皮带轮135安装于丝杆134顶端,第一转轴4上部安装有第二皮带轮136,第二皮带轮136与第一皮带轮135之间绕有平皮带137,竖直滑轨131安装于框架1内左侧面,竖直滑轨131上滑动式的设有竖直滑块132,竖直滑块132与竖直滑轨131滑动配合,竖直滑块132右侧面与螺母138左侧面固定连接。

还包括有固定板14、插杆16和第一弹簧17,竖板121右侧面上下两侧都固接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位于把手122上下两侧,固定板14右侧开有起导向作用的通孔15,可将把手122固定的插杆16位于通孔15内,上方插杆16内顶部与上方固定板14顶部之间绕接有第一弹簧17,下方插杆16内底部与下方固定板14底部之间也绕接有第一弹簧17,把手122外顶部左侧与底部左侧都开有插槽18,插杆16位于插槽18内与其配合。

还包括有圆盘刷19、滑杆21和第二弹簧22,滚筒6底部左侧开有起导向作用的凹槽20,滑杆21位于凹槽20内与其配合,滑杆21顶端与凹槽20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22,可将布屑清除的圆盘刷19安装于滑杆21底端,圆盘刷19与框架1内底部接触。

首先操作人员通过卡紧装置12将布料固定,布料与打磨环7接触,即可启动驱动电机5正反交替转动,驱动电机5正反交替转动带动第一转轴4正反交替转动,第一转轴4正反交替转动带动滚筒6正反交替转动,滚筒6正反交替转动带动打磨环7正反交替转动,打磨环7正反交替转动对布料进行摩擦,进而进行耐磨性测试,同时,第一转轴4正反交替转动还带动第一齿轮8正反交替转动,第一齿轮8正反交替转动带动第二齿轮11正反交替转动,第二齿轮11正反交替转动驱动卡紧装置12前后移动,卡紧装置12前后移动带动布料前后移动,进而使得打磨环7更全面的对布料进行耐磨性测试。当布料测试至合适时间时,关闭驱动电机5,通过卡紧装置12将布料松开,再将布料取下看是否被磨烂,如果布料被磨烂,则说明布料质量差,反之,则说明布料质量好。

首先操作人员拉动把手122向右移动,把手122向右移动带动橡胶板123向右移动与开口125脱离,即可将布料放入开口125内,且使布料两端移动至竖板121右侧,再推动把手122向左移动带动橡胶板123向左移动,橡胶板123向左移动插入开口125内与布料接触将其卡紧,停止推动把手122,布料与打磨环7接触,当驱动电机5启动时,第二齿轮11正反交替转动带动齿条124前后移动,齿条124前后移动带动竖板121前后移动,竖板121前后移动带动布料前后移动,进而使打磨环7更全面的对布料进行耐磨性测试。当布料测试至合适的时间时,驱动电机5关闭,竖板121停止前后移动,即可再次拉动把手122向右移动带动橡胶板123向右移动将布料松开,操作人员即可将布料取下看是否被磨烂,再推动把手122向左移动带动橡胶板123向左移动插入开口125内恢复至原位。

当打磨环7正反交替对布料进行耐磨性测试时,第一转轴4正反交替转动还带动第二皮带轮136正反交替转动,第二皮带轮136正反交替转动通过平皮带137带动第一皮带轮135正反交替转动,第一皮带轮135正反交替转动带动丝杆134正反交替转动,丝杆134正反交替转动带动螺母138上下移动,螺母138上下移动带动毛刷板139上下移动,毛刷板139上下移动对打磨环7上残留的布屑进行清除,清除出的布屑掉落至框架1内底部。当布料测试至合适的时间时,驱动电机5关闭,毛刷板139也就停止上下移动。如此,可防止大量的布屑残留在打磨环7上影响后续使用。

首先操作人员拉动插杆16向外移动,第一弹簧17拉伸,插杆16向外移动与插槽18内脱离,即可拉动把手122向右移动带动橡胶板123向右移动与开口125内脱离,再将布料放入开口125内,推动把手122向左移动带动橡胶板123向左移动插入开口125将布料固定,松开插杆16,因第一弹簧17的作用,插杆16向内移动插入插槽18内将把手122固定,即可开始对布料进行耐磨性测试。当布料测试至合适的时间后,按上述操作,即可将布料取下看是否被磨烂。如此,可防止橡胶板123发生移动影响对布料的卡紧。

当滚筒6正反交替转动时,滚筒6还带动滑杆21正反交替转动,滑杆21正反交替转动带动圆盘刷19正反交替转动,圆盘刷19正反交替转动将框架1内底部的布屑进行清除,因第二弹簧22的作用,圆盘刷19一直与框架1内底部接触。当滚筒6停止转动式,圆盘刷19也就停止转动。如此,可防止大量的布屑堆积在框架1内底部影响滚筒6的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子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作详细阐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已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