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8017发布日期:2019-03-16 00:4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兼容性是指相关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电磁兼容性测试是相关设备或系统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测试。

在电磁兼容性测试中,由于相关设备或系统中部分装置或器件的工作特性,需要进行间歇性测试。以点火器为例,在点火器工作5分钟后需要停止工作至少10分钟再进行工作。相关测试人员需要在点火器工作时进行测试,即间歇性测试。由于需要进行间歇性测试,导致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实际时间远远长于理论测试时间,增大了相关测试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强度,提高了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失误概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间歇性测试导致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实际时间远远长于理论测试时间,增大了相关测试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强度,提高了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失误概率,提供一种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控制装置。

一种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控制装置,包括屏蔽壳体、开关控制模块、滤波模块和受控开关模块;

开关控制模块和滤波模块设置在屏蔽壳体内部空间中;

开关控制模块通过滤波模块连接受控开关模块的受控端;

受控开关模块的第一开关端用于连接测试电源,受控开关模块的第二开关端用于连接测试对象;

开关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一开关端和第二开关端交替闭合和断开;其中,第一开关端和第二开关端保持第一预设时长的闭合,第一开关端和第二开关端保持第二预设时长的断开。

上述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控制装置,开关控制模块控述第一开关端和第二开关端交替闭合和断开,在闭合时测试对象接收到测试电源的供电上电工作以便于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在断开时测试对象停止工作,便于相关测试人员控制测试对象以进行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同时,通过第一预设时长和第二预设时长的预先设置,以及通过屏蔽壳体和滤波模块降低电磁干扰,满足各类型时长的间歇性测试需求。基于此,降低相关测试人员进行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的工作难度和强度,减少失误概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监测反馈模块和监测传感模块;

监测反馈模块设置在屏蔽壳体内部空间中,并连接监测传感模块;

监测传感模块用于监测测试电源与测试对象间的电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监测反馈模块包括多级放大电路和提示单元;

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监测传感模块;

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端通过提示单元连接多级放大电路的基准端,基准端用于接入基准电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监测传感模块包括金属棒;其中,金属棒一端为环状,另一端连接监测反馈模块;

金属棒与测试电源和测试对象间的电源线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控制模块包括时控开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受控开关模块包括接触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屏蔽壳体上的开关接口和第一屏蔽线;

开关接口位于屏蔽壳体内的一端连接滤波模块,开关接口位于屏蔽壳体外一端通过第一屏蔽线连接受控开关模块的受控端;其中,开关接口与第一屏蔽线的屏蔽层端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储能模块;

储能模块连接开关控制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屏蔽壳体上的传感接口和第二屏蔽线;

传感接口位于屏蔽壳体内的一端连接监测反馈模块,传感接口位于屏蔽壳体外的一端通过第二屏蔽线连接监测传感模块;其中,传感接口与第二屏蔽线的屏蔽层端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屏蔽壳体包括金属壳体。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控制装置模块结构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滤波模块电路图;

图3为另一实施方式的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控制装置模块结构图;

图4为一实施方式的监测传感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方式的监测反馈模块电路图;

图6为又一实施方式的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控制装置模块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说明。同时声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控制装置: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控制装置模块结构图,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控制装置包括屏蔽壳体100、开关控制模块101、滤波模块102和受控开关模块103;

开关控制模块101和滤波模块102设置在屏蔽壳体100内部空间中;

屏蔽壳体100用于屏蔽开关控制模块101或受控开关模块103交替工作和停止工作所产生的电磁干扰。其中,屏蔽壳体可用于接地,通过接地泄放电信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屏蔽壳体100可选用金属壳体。

作为一个较优的实施方式,屏蔽壳体100可选用黄铜镀镍壳体或不锈钢壳体。其中,可选用立方体壳体100以便于设置开关控制模块101和滤波模块102。作为一个较优的实施方式,屏蔽壳体100可选用尺寸为30cm*20cm*20cm的长方体壳体。

开关控制模块101通过滤波模块102连接受控开关模块103的受控端;

开关控制模块101通过滤波模块102将开关控制信号传输至受控开关模块103,控制受控开关模块103的第一开关端和第二开关端闭合或断开。其中,开关控制信号为间歇性输出,即输出第一预设时长的开关控制信号后,停止第二预设时长后再次输出。其中,相关测试人员可通过开关控制模块101设置第一预设时长或第二预设时长。

其中,开关控制模块101可选用处理器或时控开关等开关控制装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控制模块101选用时控开关。相关测试人员可通过时控开关配置控制时间段,即设置第一预设时长和第二预设时长。作为一个较优的实施方式,开关控制模块101选用12v直流时控开关。其中,第一预设时长和第二预设时长可在1s至150h之间的范围调整,且调整误差精度小于1s/d,满足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的精度要求。同时,时控开关可通过数显模式显示计时状态,便于相关测试人员观察第一预设时长与第二预设时长的设定与交替方式。

其中,滤波模块102用于抑制开关控制信号交替出现所导致的电磁干扰,保障屏蔽壳体的屏蔽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滤波模块电路图,如图2所示,滤波模块102采用lc二端口网络电路在测试电源的输出端口与测试对象的输入端口形成阻抗失配特性,包括第一共模电感l1、第二共模电感l2、共模电容c1、第一差模电容c2和第二差模电容c3,对开关控制模块101所形成的电磁干扰进行抑制。其中,共模电容c1、第一差模电容c2和第二差模电容c3可形成低阻抗电路,泄放干扰电流。作为一个较优的实施方式,第一共模电感l1和第二共模电感l2可选用3mh至4.5mh的锰锌电感;共模电容c1可选用22μf高压瓷片电容;第一差模电容c2和第二差模电容c3可选用1μf聚丙烯安规电容。其中,滤波模块102电路可布局于pcb印制板或通过灌胶固定各元件形成。

受控开关模块103的第一开关端用于连接测试电源,受控开关模块103的第二开关端用于连接测试对象;

受控开关模块103的第一开关端与第二开关端闭合时,测试对象上电工作,相关测试人员可对其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在第一开关端与第二开关端断开时,测试对象停止工作,电磁兼容测试中止。其中,受控开关模块103可选用继电器、半导体开关器件或接触器等。作为一个较优的实施方式,受控开关模块103选用接触器,以减少有源器件的引入,降低对电磁兼容测试的影响。其中,受控开关模块103可选用abb交直流接触器或schneider交直流接触器,以保证受控开关模块103的可靠性。

开关控制模块101用于控制第一开关端和第二开关端交替闭合和断开;其中,第一开关端和第二开关端保持第一预设时长的闭合,第一开关端和第二开关端保持第二预设时长的断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图3为另一实施方式的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控制装置模块结构图,如图3所示,另一实施方式的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控制装置还包括监测反馈模块200和监测传感模块201;

监测反馈模块200设置在屏蔽壳体内部空间中,并连接监测传感模块201;

监测传感模块201用于监测测试电源与测试对象间的电流。

其中,监测传感模块201用于监测测试电源与测试对象间的电流,生成监测信号,并将监测信号传输至监测反馈模块200,监测反馈模块200根据监测信号向相关测试人员反馈测试电源与测试对象间的电流状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监测反馈模块200可选用声光提示装置或显示装置,以使相关测试人员可直观了解测试电源与测试对象间的电流状态。对应地,监测传感模块201可选用有线传感装置或无线传感装置。有线传感装置通过有线方式获取测试电源与测试对象间的电流,生成监测信号;无线传感装置通过无线方式获取测试电源与测试对象间的电流,生成监测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图4为一实施方式的监测传感模块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一实施方式的监测传感模块201包括金属棒k1。其中,所述金属棒一端为环状,另一端连接监测反馈模块200;

其中,金属棒k1属于无线传感装置,可用于接近测试电源与测试对象间的电源线,感应生成监测信号,即电压信号,将电压信号传输至监测反馈模块200。作为一个较优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金属棒k1与测试电源与测试对象间的电源线平行设置。其中,金属棒k1的空心环为直径1cm的空心环;金属棒k1选用钢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监测反馈模块200包括多级放大电路和提示单元;

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监测传感模块;

其中,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监测传感模块,用于接收监测传感模块传输的监测信号。

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端通过提示单元连接多级放大电路的基准端,基准端用于接入基准电压。

其中,多级放大电路根据监测信号进行放大,放大后的电压即为放大端与基准端间的电压,并通过放大后的电压驱动提示单元,使提示单元向相关测试人员反馈测试电源与测试对象间的电流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图5为一实施方式的监测反馈模块电路图,如图5所示,多级放大电路包括第一npn三极管q1、第二npn三极管q2、第三npn三极管q3和第四npn三极管q4;提示单元包括led灯。

其中,第一npn三极管q1、第二npn三极管q2、第三npn三极管q3和第四npn三极管q4形成多级放大电路。其中,第一npn三极管q1的放大系数β1,第二npn三极管q2的放大系数β2,第三npn三极管q3的放大系数β3,第四npn三极管q4的放大系数β4。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系数β=β1*β2*β3*β4。多级放大电路对监测信号放大β倍后驱动led灯。在第一开关端与第二开关端闭合后,测试电源与测试对象间存在电流,监测传感模块即生成监测信号,多级放大电路对监测信号放大β倍后驱动led灯,以反馈测试电源与测试对象间的电流状态。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第一npn三极管q1、第二npn三极管q2、第三npn三极管q3和第四npn三极管q4的选型,只是为了便于解释多级放大电路的工作方式,不包括对多级放大电路的限定,多级放大电路还可通过其它方式实现,在此不一一列举。

作为一个较优的实施方式,第一npn三极管q1、第二npn三极管q2、第三npn三极管q3和第四npn三极管q4均选用s9018三极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图6为又一实施方式的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控制装置模块结构图,如图6所示,又一实施方式的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控制装置还包括储能模块300;

储能模块300连接开关控制模块101。

储能模块300连接开关控制模块101,用于为开关控制模块101的工作供电,以防止外部电源位开关控制模块101供电所引入的电磁干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储能模块300可用储能电池,包括铅酸电池、锂电池或干电池组等。作为一个较优的实施方式,储能模块300选用dc12v/2ah锂电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储能模块300连接监测反馈模块200;

储能模块300连接监测反馈模块200,为监测反馈模块200的工作供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屏蔽壳体上的充电接口;

充电接口位于屏蔽壳体内的一端连接储能模块300,充电接口位于所述屏蔽壳体外一端用于连接外部充电电源。

其中,可通过充电接口为储能模块300充电。将充电接口设置在屏蔽壳体上以便于充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屏蔽壳体上的开关接口和第一屏蔽线;

开关接口位于屏蔽壳体内的一端连接滤波模块,开关接口位于屏蔽壳体外的一端通过第一屏蔽线连接受控开关模块的受控端;其中,开关接口与第一屏蔽线的屏蔽层端接。

其中,通过第一屏蔽线连接受控开关模块的受控端,通过第一屏蔽线的屏蔽层与开关接口端接,使第一屏蔽线的屏蔽层与屏蔽壳体保证电气连续性。

作为一个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可在屏蔽壳体上根据开关接口的接线端子最大外径开孔,将第一屏蔽线深入孔内向上翻焊于开孔内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屏蔽壳体上的开关接口和第一屏蔽线;

开关接口一端连接滤波模块,另一端通过第一屏蔽线连接受控开关模块的受控端;其中,开关接口与第一屏蔽线的屏蔽层端接。

其中,通过第一屏蔽线连接受控开关模块的受控端,通过第一屏蔽线的屏蔽层与开关接口端接,使第一屏蔽线的屏蔽层与屏蔽壳体保证电气连续性。

作为一个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可在屏蔽壳体上根据开关接口的接线端子最大外径开孔,将第一屏蔽线深入孔内向上翻焊于开孔内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屏蔽壳体上的传感接口和第二屏蔽线;

传感接口位于屏蔽壳体内的一端连接滤波模块,传感接口位于屏蔽壳体外的一端通过第二屏蔽线连接受控开关模块的受控端;其中,传感接口与第二屏蔽线的屏蔽层端接。

其中,通过第二屏蔽线连接受控开关模块的受控端,通过第二屏蔽线的屏蔽层与传感接口端接,使第二屏蔽线的屏蔽层与屏蔽壳体保证电气连续性。

作为一个较优的实施方式中,可在屏蔽壳体上根据传感接口的接线端子最大外径开孔,将第二屏蔽线深入孔内向上翻焊于开孔内壁。

其中,第一屏蔽线与第二屏蔽线均可选用单芯屏蔽线。

上述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控制装置,开关控制模块101控述第一开关端和第二开关端交替闭合和断开,在闭合时测试对象接收到测试电源的供电上电工作以便于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在断开时测试对象停止工作,便于相关测试人员控制测试对象以进行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同时,通过第一预设时长和第二预设时长的预先设置,以及通过屏蔽壳体100和滤波模块102降低电磁干扰,满足各类型时长的间歇性测试需求。基于此,降低相关测试人员进行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的工作难度和强度,减少失误概率。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