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直径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8060发布日期:2019-03-02 02:3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件直径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工件直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工件测量技术是关系工件生产质量的关键技术,随着研制与生产效率的提高,对测量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机械工程中经常需要测量具有圆弧形内径的工件的内径,例如弧形工件或者半套筒类工件等。

传统的工件直径测量采用手工测量方法,即使用游标卡尺卡在工件尺寸需要测量的位置,该方法通过人工对工件进行测量并且读数,不仅费时费力,并且精度不高。同时,普通游标卡尺仅具有两个测量端,测量过程中并不能很准确的将测量端定位到工件的内径上,对测量结果也会造成误差。

为了克服测量结果误差大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电子测量装置,然而这些电子测量装置价格昂贵,操作也较为繁琐,同时,电子测量装置在受到震动或者撞击后容易损坏,对其测量精度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件直径测量装置,用于对具有圆弧形内径的工件的内径进行测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测量杆,具有沿第一测量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贯通槽;第二测量杆,具有沿第二测量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贯通槽;第三测量杆,具有沿第三测量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贯通槽,该第三贯通槽的边缘部位设有多个用于指示工件的直径并且沿第三测量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刻度标识;测量游标,可移动地被容纳在第一贯通槽、第二贯通槽以及第三贯通槽内,其中,第一测量杆、第二测量杆以及第三测量杆的一端依次重叠地铰接,该端为铰接端,从而使得第一测量杆、第二测量杆以及第三测量杆均能够绕着铰接端转动,第一测量杆的铰接端的外侧部设有第一角形凸起,第二测量杆的铰接端的外侧部设有第二角形凸起,使得测量工件的过程中转动第二测量杆以及第三测量杆时,第一角形凸起和第二角形凸起之间的夹角发生改变而让第一角形凸起、第二角形凸起以及铰接端能够同时与工件的内表面相贴合并且测量游标在第一贯通槽、第二贯通槽以及第三贯通槽内移动,进而让测量游标的位置指示与工件的直径相对应的刻度标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件直径测量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测量游标具有防转动部和紧固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件直径测量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防转动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距离与第三测量杆的宽度相适应,从而使得防转动部能够卡合在第三测量杆上,进而限制测量浮标的移动方向。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件直径测量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紧固部为螺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件直径测量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测量杆与第二测量杆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5°~15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件直径测量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角形凸起的顶角部的角度为10°~45°,第二角形凸起的顶角部的角度与第一角形凸起的顶角部的角度相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件直径测量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三测量杆的铰接端呈圆形。

发明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工件直径测量装置,由于第一测量杆、第二测量杆以及第三测量杆的一端依次重叠地铰接,该端为铰接端,因此第一测量杆、第二测量杆以及第三测量杆均能够绕着铰接端转动。由于第一测量杆、第二测量杆以及第三测量杆均具有贯通槽,第三测量杆的贯通槽的边缘部位设有多个刻度标识,测量游标可移动地被容纳在每个贯通槽内,同时第一测量杆和第二测量杆分别设有角形凸起,因此在测量工件的过程中转动第一测量杆和第二测量杆时,每个角形凸起以及铰接端能够同时与工件的内表面相贴合并且让测量浮标在贯通槽内移动,进而让测量游标的位置指示与工件的直径相对应的刻度标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件直径测量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件直径测量装置的第一测量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件直径测量装置的第二测量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件直径测量装置的第三测量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件直径测量装置的测量浮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件直径测量装置的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第一测量杆;11-第一角形凸起;20-第二测量杆;21-第二角形凸起;30-第三测量杆;40-测量浮标;41-防转动部;42-紧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工件直径测量装置作具体阐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件直径测量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件直径测量装置的第一测量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件直径测量装置的第二测量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件直径测量装置的第三测量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件直径测量装置的测量浮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工件直径测量装置100包括第一测量杆10、第二测量杆20、第三测量杆30以及测量浮标40。

第一测量杆10、第二测量杆20以及第三测量杆30的一端依次重叠地铰接,该端为铰接端,从而使得第一测量杆10、第二测量杆20以及第三测量杆30均能够绕着铰接端转动。

第一测量杆10具有沿第一测量杆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贯通槽,第一测量杆10的铰接端的外侧部设有第一角形凸起11,该第一角形凸起11的角度为20°。

第二测量杆20具有沿第二测量杆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贯通槽,第二测量杆20的铰接端的外侧部设有第二角形凸起21,该第二角形凸起21的角度为20°。

第三测量杆30具有沿第三测量杆3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贯通槽,该第三贯通槽的边缘部位设有多个用于指示工件的直径并且沿第三测量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刻度标识。

测量游标40可移动地被容纳在第一贯通槽、第二贯通槽以及第三贯通槽内,该测量游标40具有防转动部41以及紧固部42。

防转动部4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距离与第三测量杆30的宽度相适应,从而使得防转动部41能够卡合在第三测量杆30上,进而限制测量浮标40仅能沿着第三测量杆的长度延伸方向移动。

紧固部42为螺钉,用于在测量浮标40移动完毕后将测量浮标40紧固在第三测量杆30上。

以下结合图6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工件直径测量装置100对具有圆弧形内壁的工件200(例如弧形工件或者半套筒类工件)进行测量的过程,具体如下:

首先转动第一测量杆10以及第二测量杆20让第一角形凸起11和第二角形凸起21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从而让第一角形凸起11、第二角形凸起21以及铰接端同时与工件200的内表面201相贴合,进而带动测量浮标40在第一贯通槽、第二贯通槽以及第三贯通槽内移动,再旋紧紧固部42让测量游标40紧固在第三测量杆30上,进而让测量游标40的位置指示与工件的直径相对应的刻度标识。

实施例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种工件直径测量装置,由于第一测量杆、第二测量杆以及第三测量杆的一端依次重叠地铰接,因此第一测量杆、第二测量杆以及第三测量杆均能够绕着铰接端转动。由于第一测量杆、第二测量杆以及第三测量杆均具有贯通槽,第三测量杆的贯通槽的边缘部位设有多个刻度标识,测量游标可移动地被容纳在每个贯通槽内,同时第一测量杆和第二测量杆分别设有角形凸起,因此在测量工件的过程中转动第一测量杆和第二测量杆时,每个角形凸起以及铰接端能够同时与工件的内表面相贴合并且让测量浮标在贯通槽内移动,进而让测量游标的位置指示与工件的直径相对应的刻度标识。

由于测量游标具有防转动部,该防转动部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距离与第三测量杆的宽度相适应,因此防转动部能够卡合在第三测量杆上,从而使得测量浮标仅能够在第三测量杆的长度延伸的方向移动。

由于测量游标具有紧固部,该紧固部为螺钉,因此在测量浮标移动完毕后,测量人员能够通过旋紧螺钉将测量浮标紧固在第三测量杆上,从而使测量浮标不会再发生位移,进而减小测量误差。

由于第一角形凸起的角度为10°~45°,第二角形凸起的角度与第一角形凸起的角度相等,第三测量杆的铰接端呈圆形,因此在测量工件的过程中有三个测量端同时与工件的内表面相贴合,使得测量工件的结构更加稳定可靠,进而减小测量误差,同时使用起来也较为方便。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