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岩型铀矿含矿层间氧化带地质识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28878发布日期:2019-04-05 21:57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砂岩型铀矿含矿层间氧化带地质识别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铀矿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砂岩型铀矿含矿层间氧化带地质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带是沉积盆地内砂岩型铀成矿的重要识别标志,层间氧化带是地下水在上下隔水层中间砂岩中运移形成的。由于盆地内典型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属于后生氧化成因,即地表含氧含铀水渗入到原生还原性含矿层,原先灰色的含矿层被氧化成褐红色、褐黄色和黄色等氧化蚀变带。这种氧化带是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重要标志。然而,并不是所有层间氧化带都含矿,如果层间氧化带发育时间较晚,地下水中的铀没有经过充分的水岩反应产生沉淀,这种层间氧化带就不含矿或矿化较弱。前人根据氧化蚀变的颜色、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将氧化带细分为完全氧化亚带、不完全氧化亚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原生带。根据这些特征可以识别出层间氧化带,但却不能断定层间氧化带是否含矿。因此,建立一套砂岩型铀矿含矿层间氧化带识别方法对盆地内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含矿层间氧化带地质识别精度,针对层间氧化带是否含矿这一问题,提供一种有效的识别含矿层间氧化带的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砂岩型铀矿含矿层间氧化带地质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氧化带的识别;

识别发育氧化带的砂体是否同时具有上、下隔水层,如果有则氧化带为层间氧化带,进入第二步,继续识别;如果没有则不能视为层间氧化带,识别终止;

步骤二、初步判别氧化程度;

从颜色、炭屑有机质含量和氧化带发育规模方面,判别氧化程度,如果氧化程度较高则氧化带可能含矿,进入第三步,继续识别;如果氧化程度较低则含矿性较低,识别终止;

步骤三、采集样品;

采集层间氧化带砂岩样品;

步骤四、矿物学识别

将样品磨制成薄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含铀矿物蚀变分解情况,如果含铀矿物均发生了蚀变分解,则层间氧化带含矿;

步骤五、地球化学识别

测试样品中的微量元素组成,分析u、v、mo、re、se等元素迁出情况,如果这些元素均有迁出现象,则层间氧化带含矿。

所述的步骤一中上、下隔水层岩性可以为泥岩、煤层等不透水或弱透水层。

所述的步骤二中判别氧化程度的依据为:

强氧化颜色为紫红色、砖红色,不含炭屑有机质,长度为1~n×10公里;

弱氧化颜色为黄色、灰黄色,含炭屑有机质,长度:1~n×10米。

所述的步骤三中同一位置的样品至少采集2件,且每件样品重量不少于200克;一件样品用于磨制薄片,另外一件样品用于微量元素测试。

所述的步骤四中需要将薄片厚度磨至0.03mm。

所述的步骤五中首先将样品粉碎至200目,用icp-ms测试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含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方法能够评价发现的氧化带的含矿性,有效指导铀矿勘查,提高铀矿找矿的目的性和找矿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砂岩型铀矿含矿层间氧化带地质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含铀岩屑发生了水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砂岩型铀矿含矿层间氧化带地质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氧化带的识别;

识别发育氧化带的砂体是否同时具有上、下隔水层,如果有则氧化带为层间氧化带,进入第二步,继续识别;如果没有则不能视为层间氧化带,识别终止;

步骤二、初步判别氧化程度;

从颜色、炭屑有机质含量和氧化带发育规模方面,判别氧化程度,如果氧化程度较高则氧化带可能含矿,进入第三步,继续识别;如果氧化程度较低则含矿性较低,识别终止;

步骤三、采集样品;

采集层间氧化带砂岩样品;

步骤四、矿物学识别

将样品磨制成薄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含铀矿物蚀变分解情况,如果含铀矿物均发生了蚀变分解,则层间氧化带含矿;

步骤五、地球化学识别

测试样品中的微量元素组成,分析u、v、mo、re、se等元素迁出情况,如果这些元素均有迁出现象,则层间氧化带含矿。

所述的步骤一中上、下隔水层岩性可以为泥岩、煤层等不透水或弱透水层。

所述的步骤二中判别氧化程度的依据为:

强氧化颜色为紫红色、砖红色,不含炭屑有机质,长度为1~n×10公里;

弱氧化颜色为黄色、灰黄色,含炭屑有机质,长度:1~n×10米。

所述的步骤三中同一位置的样品至少采集2件,且每件样品重量不少于200克;一件样品用于磨制薄片,另外一件样品用于微量元素测试。

所述的步骤四中需要将薄片厚度磨至0.03mm。

所述的步骤五中首先将样品粉碎至200目,用icp-ms测试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含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砂岩型铀矿含矿层间氧化带地质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氧化带的识别

识别发育氧化带的砂体是否同时具有上、下隔水层,隔水层岩性可以为泥岩、煤层等不透水或弱透水层。如果同时具有上、下隔水层则氧化带为层间氧化带,进入第二步,继续识别;如果没有则不能视为层间氧化带,识别终止。

(2)初步判别氧化程度

从颜色、炭屑有机质含量和氧化带发育规模方面,判别氧化程度,判别依据如下表所示。

如果氧化程度较高则氧化带可能含矿,进入第三部,继续识别;如果氧化程度较低则含矿性较低,识别终止。

(3)采集样品

采集层间氧化带砂岩样品,同一位置的样品至少采集2件,且每件样品重量不少于200克。一件样品用于磨制薄片,另外一件样品用于微量元素测试。

(4)矿物学识别

将样品磨制成薄片,薄片厚度磨至0.03mm,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含铀矿物蚀变分解情况,如果含铀矿物均发生了蚀变分解,则层间氧化带含矿。

(5)地球化学识别

首先将样品粉碎至200目,用icp-ms测试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然后分析u、v、mo、re、se等元素迁出情况,如果这些元素均有迁出现象,则层间氧化带含矿。

实施例1伊犁盆地南缘蒙其古尔铀矿床的氧化带含矿性识别应用实例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对伊犁盆地南缘蒙其古尔铀矿床的氧化带含矿性识别的具体步骤如下:

(1)蒙其古尔铀矿床氧化带的识别

蒙其古尔铀矿床的氧化砂体均夹持于上、下两个煤层之间,因此该区氧化带为层间氧化带。

(2)初步判别氧化程度。

观察蒙其古尔铀矿床的氧化带岩石,初步判断氧化带为强氧化带,判别依据如下表所示:

(3)采集样品

采集了蒙其古尔铀矿床3处层间氧化带样品,每处样品采集2件,每件样品重量超过200克。一件样品用于磨制薄片,另外一件样品用于微量元素测试。

(4)矿物学识别

将样品磨制成0.03mm厚薄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含铀矿物蚀变分解情况,可以看出,花岗质岩屑和黑云母岩屑含铀矿物均发生了水解(图2),该区层间氧化带含矿性较高。

(5)地球化学识别

首先将样品粉碎至200目,用icp-ms测试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与未氧化岩石相比,u、v、mo、re、se等元素均具有强烈迁出现象(表1)。由此可以得出,蒙其古尔铀矿床发育的层间氧化带是含矿的。

表1蒙其古尔铀矿床氧化带元素含量表

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发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