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SB-Type-A接口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1945发布日期:2018-09-04 22:17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口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SB Type-A接口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并没有标准的USB接口测试设备,大部分的USB接口测试都依赖于购买现成的USB设备来进行,比如:测试USB接口的Mass storage功能,就用U盘进行测试;测试HID功能,就用USB键盘/鼠标来进行测试,这样的方案虽然容易获得测试结果,但是测试成本过于昂贵。不适用与大批量的工业测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USB Type-A接口测试设备,利用现有的USB测试软件和USB设备程序,避免直接购置USB设备进行测试,降低成本,并且适用于大批量的工业测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USB-Type-A接口测试设备,包括单片机、四个并联的USB测试通道、电源接口、存储器、RS232接口,所述USB测试通道包括与单片机相连接的可编程USB设备、拔插开关、USB兼容接口,所述拔插开关包括执行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拔插开关的执行电路的输入端与USB兼容接口电性连接,所述拔插开关的执行电路的输出端与可编程USB设备电性连接,所述拔插开关的控制电路与单片机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分别与电源接口、存储器、RS232接口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拔插开关的控制电路中串连一个电磁铁,所述拔插开关的执行电路中串联四组接触开关,每组接触开关由静触点、动触点、衔铁、弹簧四部分组成,所述弹簧安装在衔铁的中部上表面,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分别位于衔铁两头的下方,所述电磁铁位于衔铁的上方,四个所述静触点通过四根导线与一个可编程USB设备电性连接,四个所述动触点通过四根导线与一个USB兼容接口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可编程USB设备可以模拟不同USB2.0设备或不同USB3.0设备,能够重复编程控制。

其中,所述电源接口通过电线与5V电源连接。

其中,所述RS232接口通过RS232数据线与电脑连接。

其中,所述USB兼容接口可通过USB数据线与电脑连接。

使用方法:将5V电源与USB Type-A接口测试设备的电源接口采用电线连接供电,将RS232接口采用RS232数据线与电脑连接,打开电脑上的USB接口测试软件,通过USB数据线向USB兼容接口发送USB模拟设备程序并存储在可编程USB设备中,将待测USBType-A接口采用USB数据线与测试设备的USB兼容接口相连接,进行测试,测试结果通过单片机发送到电脑显示。四个可编程USB设备中可存储相同的USB模拟设备程序,也可存储不同的USB模拟设备程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现有的USB测试软件和USB设备程序,避免直接购置USB设备进行测试,降低成本,并且适用于大批量的工业测试。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拔插开关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电磁铁、2-弹簧、3-衔铁、4-动触点、5-静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USB-Type-A接口测试设备,包括单片机、四个并联的USB测试通道、电源接口、存储器、RS232接口,USB测试通道包括与单片机相连接的可编程USB设备、拔插开关、USB兼容接口,拔插开关包括执行电路和控制电路,拔插开关的执行电路的输入端与USB兼容接口电性连接,拔插开关的执行电路的输出端与可编程USB设备电性连接,拔插开关的控制电路与单片机电性连接,单片机分别与电源接口、存储器、RS232接口电性连接。

如图2所示,拔插开关的控制电路中串连一个电磁铁1,拔插开关的执行电路中串联四组接触开关,每组接触开关由静触点5、动触点4、衔铁3、弹簧2四部分组成,弹簧2安装在衔铁3的中部上表面,动触点4和静触点5分别位于衔铁3两头的下方,电磁铁1位于衔铁3的上方,四个静触点5通过四根导线与一个可编程USB设备电性连接,四个动触点4通过四根导线与一个USB兼容接口电性连接。

可编程USB设备可以模拟不同USB2.0设备或不同USB3.0设备,能够重复编程控制。

电源接口通过电线与5V电源连接;RS232接口通过RS232数据线与电脑连接。USB兼容接口可通过USB数据线与电脑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