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尖特细万用表表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3423发布日期:2018-07-31 22:15阅读:14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电子元件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极尖特细万用表表笔。



背景技术:

通常的万用表表笔针都是用的黄铜棒经加工生产的,尺寸方面没有做到特尖、特细,使用者在对精密电子元件进行检测时,由于笔尖不够尖细,而导致正负极容易触碰有一起产生直接短路,达不用实际的检测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采用直径较小的特尖细表笔针,在对精密电子元件检测时,能避免表笔的正负极触碰产生直接短路情况,采用直径较小的表笔针能更方便地与被测线路接触,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的极尖特细万用表表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极尖特细万用表表笔,该表笔包括电线和表笔针,所述电线与表笔针电性连接,所述电线的末端上设有第一内模胶料,所述电线的前端以及表笔针上设有第二内模胶料,所述第一内模胶料的前端上套接有第一外模胶料,所述第二内模胶料上设有第二外模胶料,一部分所述第二外模胶料的套接在电线上,所述电线的末端连接有第一五金端子,所述第一五金端子位于第一内模胶料内,所述表笔针与第二内模胶料之间设有第二五金端子。

进一步,所述第一内模胶料的外侧壁面通过齿纹啮合的方式与第一外模胶料的内壁面连接,所述第二内模胶料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二外模胶料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内模胶料的一侧为一向外的端头,所述第一五金端子位于端头内,所述端头的端口处设有插头胶料。

进一步,所述表笔针的针头上设有护套。

进一步,所述针头的针尖部分的直径为0.3mm,针杆部分的直径为1.5mm,针柄部分的直径为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直径较小的特尖细表笔针,在对精密电子元件检测时,能避免表笔的正负极触碰产生直接短路情况,采用直径较小的表笔针能更方便地与被测线路接触,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在表笔的尾部端口上设有插头胶料,在表笔不使用时,塞入插头胶料对电线的末端处的五金端子进行防尘保护。

在表笔针的针头上设置护套,在表笔不使用时,将护套套设在针头上,可避免针头与外界物件发生接触损坏的情况,同时,可减缓针头表面氧化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未塞入插头胶料和护套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塞入插头胶料和护套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插头胶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线1、表笔针2、第一内模胶料3、第二内模胶料4、第一外模胶料5、第二外模胶料6、第一五金端子7、第二五金端子8、端头9、插头胶料10、针头11、护套1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结合所示,极尖特细万用表表笔,该表笔包括电线1和表笔针2,所述电线1与表笔针2电性连接,所述电线1的末端上设有第一内模胶料3,所述电线1的前端以及表笔针2上设有第二内模胶料4,所述第一内模胶料3的前端上套接有第一外模胶料5,所述第二内模胶料4上设有第二外模胶料6,一部分所述第二外模胶料6的套接在电线1上,所述电线1的末端连接有第一五金端子7,所述第一五金端子7位于第一内模胶料3内,所述表笔针2与第二内模胶料4之间设有第二五金端子8。

所述第一内模胶料3的外侧壁面通过齿纹啮合的方式与第一外模胶料5的内壁面连接,所述第二内模胶料4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二外模胶料6连接。

所述第一内模胶料3的一侧为一向外的端头9,所述第一五金端子7位于端头9内,所述端头9的端口处设有插头胶料10。

所述表笔针2的针头11上设有护套12。

所述针头11的针尖部分的直径为0.3mm,针杆部分的直径为1.5mm,针柄部分的直径为2mm。

本实用新型采用直径较小的特尖细表笔针2,在对精密电子元件检测时,能避免表笔的正负极触碰产生直接短路情况,采用针头11直径较小的表笔针2能更方便地与被测线路接触,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在表笔尾部的端头9上设有插头胶料10,在表笔不使用时,塞入插头胶料10到端头9的端口处,可对电线1的末端处的第一五金端子7进行防尘保护。

在表笔针2的针头11上设置护套12,在表笔不使用时,将护套12套设在针头11上,可避免针头11与外界物件发生接触损坏的情况,同时,可减缓针头11表面氧化的速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