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电厂磨煤机出口一次风快速调平的风速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4005发布日期:2018-11-02 20:40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电厂磨煤机出口一次风快速调平的风速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电厂磨煤机出口一次风快速调平的风速测量装置,属于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燃煤火力发电厂煤燃烧的方式大多采用煤粉燃烧法,该方式将原煤通过给煤机送入磨煤机中进行预热、研磨,通过分离器后符合细度要求的煤粉及一次风通过一次风管道送入炉膛燃烧。由于磨煤机与锅炉燃烧器的位置关系,磨煤机到各煤粉燃烧器的距离不相同、弯头数量也有差别。使得各一次风管道长度和阻力有很大偏差,导致进入每个煤粉燃烧器的燃料量偏差很大。因此会影响到炉内燃烧和温度的均匀性,会造成冲刷水冷壁、锅炉结焦、锅炉膨胀不均、一次风管道堵塞及两侧烟温和汽温偏差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比较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在一次风管道上安装可调节缩孔,在机组调试期间或机组大修后进行一次风调平试验,将各一次风管道内的风速偏差调整到规定范围之内。

一次风调平采用的方法是主要是《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DLT 467-2004内6.1.3条的方法“在冷态下调节一次风管上的缩孔或风门,以使各一次风管最大风量相对偏差值不大于±5%。”试验的关键是准确测量一次风管最大风量,计算出相对偏差。

目前,测量一次风管最大风量的装置和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包括:1、BS型笛形管测量法;如申请号为201610388145.2的中国专利,由于BS型笛形管正压感压孔要与气流方向保持30°的夹角,稍有偏差就会造成全压测量很大偏差,且静压测量也会不准确,因此近些年已经很少采用。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单点测量平均法。2、多点测量平均法;测点选取采用等截面圆环法,在同一截面上选取1-3个测孔,每个测孔选取6-10个点位利用靠背管、皮托管或风速仪测量动压或风速,然后计算出平均风速,利用风速和粉管面积计算出最大风量。每测量一个工况,每个粉管需要测量8-18个点位的动压或风速,每台磨煤机对应4-8个粉管,总计达32-72个测点,每个测点需要30-60秒。每台磨煤机调平需要进行三个工况,根据多年现场试验经验至少需要三小时以上,每台机组进行一次该试验需要18-48小时。工期长,试验人员劳动强度极大,测量误差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火电厂磨煤机出口一次风快速调平的风速测量装置,其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试验人员劳动强度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火电厂磨煤机出口一次风快速调平的风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笛形测速管、管座、球阀、密封组件和短管;所述管座固定在球阀的一侧,所述短管固定在球阀的另一侧,所述密封组件套装在双笛形测速管上,所述密封组件与短管可拆卸式的连接;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底座、密封垫片、密封压盖和密封压垫,所述密封底座与密封压盖配合固定,所述密封底座与密封压盖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密封垫片和密封压垫均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双笛形测速管包括正压侧管和负压侧管,所述正压侧管与负压侧管连接且并排布置;所述正压侧管的一头呈S型弯曲且缩口,所述负压侧管的一头呈S型弯曲且缩口,所述正压侧管的一头与负压侧管的一头镜像布置并形成双笛形测速管的头端,所述正压侧管的另一头与负压侧管的另一头相齐平并形成双笛形测速管的尾端;所述正压侧管上设置有数个正感压孔,所述负压侧管上设置有数个负感压孔,所述正感压孔的位置与负感压孔的位置相对应。正压侧管和负压侧管的一头在大约6cm处缩口,其另一头为盲管;正压侧管和负压侧管的一头弯曲成S型方便连接硅胶管,硅胶管与微压计连接进行风速测量。

进一步而言,所述正压侧管和负压侧管的外径为10mm、壁厚为1mm;所述正压侧管的一头和负压侧管的一头的外径均缩口至8mm。适合通常情况下一次风管道内一次风的风速测量。

进一步而言,所述正感压孔设置有10个。双笛形测速管的开孔位置按照煤粉管道内径依据《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DLT 467 计算确定。

进一步而言,所述正感压孔和负感压孔的孔径均为0.1-0.5mm。设计合理。

进一步而言,相对应的正感压孔和负感压孔的开孔方向所成角度为90°。正压侧管在正面按照等截面法选取10个点位打孔,即得到正感压孔;负压侧管在两侧面按照等截面法各选取10个点位打孔,即得到负感压孔,负感压孔与正感压孔孔径相同。

进一步而言,所述正压侧管和负压侧管均为铜管,所述正压侧管和负压侧管焊接固定。选材合理,固定牢固。

一种如上所述的火电厂磨煤机出口一次风快速调平的风速测量装置的风速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速测量方法如下:在磨煤机出口的一次风管道的直管段上按照管座的直径开孔并将管座的一端固定到开孔处;将球阀与管座的另一端固定,将短管的一端与球阀固定;将双笛形测速管由尾端依次穿过密封压盖、密封压垫、密封垫片和密封底座,将密封垫片和密封压垫安装到密封底座上,将密封压盖与密封底座配合使密封垫片和密封压垫位于密封底座与密封压盖之间的空腔内,压紧密封压盖直到密封组件与双笛形测速管密封且双笛形测速管能在其轴线方向移动;调整双笛形测速管的方向使正压侧管的正感压孔正对着气流方向;打开球阀,将密封组件与短管的另一端固定;移动双笛形测速管使其尾端依次通过短管、球阀和管座最终伸入一次风管道内,当双笛形测速管的尾端与一次风管道的内壁接触时,停止移动双笛形测速管;用连接管将头端中正压侧管的缩口和负压侧管的缩口分别与微压计的正压侧和负压侧连接,待微压计读数稳定后进行记录,风速测量结束;从一次风管道中抽出双笛形测速管,关闭球阀;按照上述步骤,依次测量其它一次风管道的风速,并计算各一次风管道的风速偏差,按照所述风速偏差调整相应的一次风管道中的可调节缩孔并进行风速测量,直至各一次风管道的风速偏差符合标准要求。

可在同一台磨煤机的一次风管道内均安装一个双笛形测速管,同时对各一次风管道进行测量;进一步节省试验时间,工作效率高。

进一步而言,所述连接管为硅胶管。优选方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双笛形测速管测量一次风管道内风速及风量,解决了BS型笛形管测量时对角度要求严格、测量误差大的问题。还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皮托管、靠背管或风速仪单点测量后计算平均风量方法存在的一次风调平试验工期长、试验人员劳动强度大及测量误差大的问题。火电厂磨煤机出口一次风快速调平的风速测量装置参考标准皮托管、靠背管及BS型笛形管的原理和方法制作,本实用新型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试验人员劳动强度小,根据使用情况来看,可以将试验时间缩短至单点测量法的1/5左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火电厂磨煤机出口一次风快速调平的风速测量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火电厂磨煤机出口一次风快速调平的风速测量装置与一次风管道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笛形测速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面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笛形测速管与管座、球阀、密封组件和短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短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压盖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压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双笛形测速管1、管座2、球阀3、密封组件4、短管5、密封底座6、密封垫片7、密封压盖8、密封压垫9、一次风管道10、正压侧管11、负压侧管12、正感压孔13、负感压孔14、头端101、尾端1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8,一种火电厂磨煤机出口一次风快速调平的风速测量装置,包括双笛形测速管1、管座2、球阀3、密封组件4和短管5。

管座2通过丝扣固定在球阀3的一侧,短管5通过丝扣固定在球阀3的另一侧,密封组件4套装在双笛形测速管1上,密封组件4与短管5可拆卸式的连接;密封组件4包括密封底座6、密封垫片7、密封压盖8和密封压垫9,密封底座6与密封压盖8配合固定,密封底座6与密封压盖8之间形成空腔,密封垫片7和密封压垫9均位于空腔内,其中:密封垫片7与密封底座6接触,密封压垫9与密封压盖8接触。

双笛形测速管1包括正压侧管11和负压侧管12,正压侧管11和负压侧管12均为铜管,正压侧管11和负压侧管12的外径为10mm、壁厚为1mm,正压侧管11与负压侧管12焊接固定且并排布置;正压侧管11的一头呈S型弯曲且缩口,负压侧管12的一头呈S型弯曲且缩口,正压侧管11的一头与负压侧管12的一头镜像布置并形成双笛形测速管1的头端101,正压侧管11的另一头与负压侧管12的另一头相齐平并形成双笛形测速管1的尾端102;双笛形测速管1的头端101在6cm左右处缩口至8mm,双笛形测速管1的尾端102为盲管。

正压侧管11上设置有数个正感压孔13,负压侧管12上设置有数个负感压孔14,且正感压孔13的位置与负感压孔14的位置相对应。本实施例中,正感压孔13设置有10个,正感压孔13和负感压孔14的孔径均为0.1-0.5mm;正压侧管11在正面按照等截面法选取10个点位打孔,即得到正感压孔13;负压侧管12在两侧面按照等截面法各选取10个点位打孔,即得到负感压孔14,由此可知,相对应的正感压孔13和负感压孔14的开孔方向所成角度为90°。

一种如上所述的火电厂磨煤机出口一次风快速调平的风速测量装置的风速测量方法,风速测量方法如下:在磨煤机出口的一次风管道10的直管段上按照管座2的直径开孔并将管座2的一端固定到开孔处,此时,管座2的中心也具有孔,而且,管座2中孔的尺寸与双笛形测速管1的截面尺寸相匹配;将球阀3与管座2的另一端通过丝扣固定,将短管5的一端与球阀3通过丝扣固定;将双笛形测速管1由尾端102依次穿过密封压盖8、密封压垫9、密封垫片7和密封底座6,将密封垫片7和密封压垫9安装到密封底座6上,将密封压盖8与密封底座6配合使密封垫片7和密封压垫9位于密封底座6与密封压盖8之间的空腔内,压紧密封压盖8直到密封组件4与双笛形测速管1密封且双笛形测速管1能在其轴线方向移动;调整双笛形测速管1的方向使正压侧管11的正感压孔13正对着气流方向;打开球阀,将密封组件4与短管5的另一端固定;移动双笛形测速管1使其尾端102依次通过短管5、球阀3和管座2最终伸入一次风管道10内,当双笛形测速管1的尾端102与一次风管道10的内壁接触时,停止移动双笛形测速管1;用硅胶管将头端101中正压侧管11的缩口和负压侧管12的缩口分别与微压计的正压侧和负压侧连接,待微压计读数稳定后进行记录,风速测量结束;从一次风管道10中抽出双笛形测速管1,关闭球阀;按照上述步骤,依次测量其它一次风管道10的风速,并计算各一次风管道10的风速偏差,按照风速偏差调整相应的一次风管道10中的可调节缩孔并进行风速测量,直至各一次风管道10的风速偏差符合标准要求。

在风速测量过程中,管座2可以保持双笛形测速管1与一次风管道10中气流方向垂直,密封组件4中密封垫片7与双笛形测速管1过盈配合,可保持密封性;也可在同一台磨煤机的一次风管道10内均安装一个双笛形测速管1,多个双笛形测速管1同时对各一次风管道10进行测量;这样能进一步节省试验时间,且工作效率高。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