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尿液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4631发布日期:2018-08-31 22:44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尿液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尿液检查是医院的一项常规检测,其包括尿常规分析、尿液中有形成分检测(如尿红细胞、白细胞等)、蛋白成分定量测定、尿酶测定等。尿液检查对临床诊断、判断疗效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目前,尿液检查需要被检验者自行进行取样,尿液取样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尿杯和试管,被检验者先去卫生间用尿杯收集其尿液,然后把尿杯中的尿液倒入到试管中,最后把试管放置到检验室的指定位置。

由于在进行尿液取样时,尿杯和试管是配套使用的,而现有的尿杯与试管是相互独立和分开的,而且尿杯的体积较大,其包装和携带十分不方便。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尿液取样装置,从而克服现有的尿杯与试管是相互独立和分开的且尿杯的体积较大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尿液取样装置,其中,包括:试管;柱塞,其以能够上下滑动的方式套设于所述试管的内腔中,且该柱塞与所述试管的内壁之间为摩擦接触;该柱塞的中间设置有柱塞孔;支杆,若干个该支杆的下端各以能够内外摆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柱塞的上端;导流漏斗,其由软质材料制作而成,以能够收缩和折叠;在该导流漏斗张开时,该导流漏斗的下端为较小的一端;该导流漏斗的下端固定于所述柱塞的上端,且该导流漏斗的下端通过所述柱塞孔与所述试管的内腔相通;所有的所述支杆的上部固定于该导流漏斗的上端;以及盖体,其能够盖设于所述试管的管口,该盖体由若干个盖体块活动围设而成;所述盖体块的数量与所述支杆的数量相同,且每个所述盖体块固定于一个所述支杆的上端。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若干个所述支杆的下端沿同一圆周均匀地设置于所述柱塞的上端。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杆的数量和所述盖体块的数量均为四个。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盖体被一个十字槽均匀地划分成四个所述盖体块。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一套设于所述试管外的弹性夹套,每个所述盖体块与该弹性夹套之间通过拉绳进行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漏斗和支杆能够收缩以容纳到试管的内腔中,并由盖体盖住,需要使用时,再把导流漏斗和支杆拉出来,并由盖体块和支杆的重力作用使导流漏斗保持张开,从而通过导流漏斗来把尿液导入到试管内。本实用新型能够把导流漏斗和试管集成在一起,以便于包装和携带,其使用十分方便。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与盖体块通过拉绳进行连接的弹性夹套,从而能够为导流漏斗张开时提供拉力,以提高导流漏斗张开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尿液取样装置的导流漏斗张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漏斗和支杆容纳于试管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柱塞、支杆与盖体块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弹性夹套时导流漏斗张开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试管;2-柱塞,21-柱塞孔;3-支杆;4-导流漏斗;5-盖体,51-盖体块;6-弹性夹套;7-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至图4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便携式尿液取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便携式尿液取样装置包括试管1、柱塞2、支杆3、导流漏斗4以及盖体5,参考图1,试管1可以为常规的尿液取样用试管,其为上端开口的圆筒管,且其下端呈半球状。柱塞2以能够上下滑动的方式套设于试管1的内腔中,且柱塞2与试管1的内壁之间为摩擦接触,可以使柱塞2为橡胶塞,其与试管1的内壁为过盈配合。通过柱塞2与试管1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柱塞2不受力时能够保持静止于试管1的内腔中,当柱塞2受到的作用力大于摩擦力时,柱塞2才能够移动。柱塞2可以为圆柱状或球状等。参考图3,柱塞2的中间设置有柱塞孔21,以能够使尿液通过柱塞孔21流入到试管1内。柱塞2上可以设置一个孔径较大的柱塞孔21,或者柱塞2上也可以设置多个小孔径的柱塞孔21。

继续参考图1和图3,若干个支杆3的下端各以能够内外摆动的方式设置于柱塞2的上端,以使支杆3既能够摆动到竖直位置,从而与试管1的轴线平行;又能够摆动到向外倾斜的位置,以使若干个支杆3围成一个下小上大的漏斗状。柱塞2上可以设置一个与支杆3对应的长槽,以留有令支杆3摆动的空间,也可以是支杆3的下端通过一球状珠体与柱塞2的一个圆孔进行类似于万向节的配合。导流漏斗4由软质材料制作而成,以能够收缩和折叠,从而使导流漏斗4的体积可以变化,且在导流漏斗4完全张开时,导流漏斗4的下端为较小的一端。导流漏斗4的下端固定于柱塞2的上端,且导流漏斗4的下端通过柱塞2的柱塞孔21与试管1的内腔相通,当导流漏斗4接收到尿液后,尿液便可流入到试管1内存放。所有的支杆3的上部固定于导流漏斗4的上端,从而可以通过支杆3的内外摆动来控制导流漏斗4的收缩或张开。

参考图2,盖体5能够盖设于试管1的管口,盖体5由若干个盖体块51活动围设而成,盖体块51的数量与支杆3的数量相同,且每个盖体块51固定于一个支杆3的上端。盖体块51活动围设起来后可以呈下小上大的T形状。继续参考图3,把所有的支杆3摆动到与试管1的轴线平行的竖直位置时,所有的盖体块51便收拢围设成盖体5,且导流漏斗4也随着收缩起来,然后可以向下推动盖体5,以克服柱塞2与试管1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使柱塞2、支杆3和导流漏斗4完全容纳到试管1的内腔中,直到盖体5盖住试管1的管口,以把导流漏斗4和试管1集成在一起,便于包装和携带。而当需要进行尿液取样时,继续参考图1,通过盖体5向上拉出支杆3、导流漏斗4,直到柱塞2移动到试管1的管口,然后把所有的支杆3向外摆动,使导流漏斗4完全张开,在支杆3和盖体块51的重力作用下,导流漏斗4便能保持完全张开的状态,从而便于接收尿液。优选地,若干个支杆3的下端沿同一圆周均匀地设置于柱塞2的上端。且优选地,支杆3的数量和盖体块4的数量均为四个。进一步优选地,盖体5被一个十字槽均匀地划分成四个盖体块51。通过均匀设置的支杆3和盖体块51能够使导流漏斗4呈张开后圆锥状,且导流漏斗4各个方向上受到拉杆3和盖体块4的作用力较为均匀,以保证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漏斗4和支杆3能够收缩以容纳到试管1的内腔中,并由盖体5盖住,需要使用时,再把导流漏斗4和支杆3拉出来,并由盖体块51和支杆3的重力作用使导流漏斗4保持张开,从而通过导流漏斗4来把尿液导入到试管1内,其能够把导流漏斗4和试管1集成在一起,以便于包装和携带,使用十分方便。而且,本实用新型在尿液取样完毕后,如需要马上进行检验,可以直接把柱塞2拨出,然后丢弃柱塞2、支杆3、导流漏斗4和盖体5,并把存有尿液的试管1进行送检。如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进行检验,则可以重新把支杆3和导流漏斗4收纳到试管1内,并由盖体5盖住试管1的管口,以把尿液密封保存到试管1内,防止尿液被污染。

进一步地,参考图4,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套设于试管1外的弹性夹套6,每个盖体块51与弹性夹套6之间通过拉绳7进行连接。可以是一个盖体块51通过一个拉绳7与弹性夹套6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多个拉绳7进行连接。当把支杆3和导流漏斗4收纳到试管1内时,把弹性夹套6移动到试管1的上端,以使拉绳7松开,从而不影响各个部件进入到试管1内。当把导流漏斗4拉出并完全张开进行尿液取样时,把弹性夹套6下移,以拉紧拉绳7,从而使弹性夹套6通过拉绳7对各个盖体块51提供一个向下的拉力,以提高导流漏斗4张开时的稳定性。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