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电极电流的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8079发布日期:2018-09-18 21:56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动态电极电流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电弧炉、矿热炉及钢包炉等主要用于冶炼优质钢和合金钢等。而作为电炉电源的电炉变压器,是各种电炉的心脏。因此,对电炉中的电流进行测量和监控也就成为了保障练钢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

申请号为201720028511.3的中国专利揭示了变压器二次电流测试装置。然而,该专利揭示的电流测量装置中的变压器采用的是Y d11联结,无法测出D y11联结的变压器的电流。此外,该专利中揭示的电流测量装置中的有载调压开关的触点是断开的,无法测量动态电流,而且其有载调压开关的调档只有6档,测量极值电流的范围有限。

综上所述,需要设计出有一种电炉电极电流装置来改善上述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动态电极电流的测量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变压器、穿缆式第一电流互感器组、开关切换触点盘组、第二电流互感器组、以及位于测量端的第三电流互感器组,开关切换触点盘组中的每个开关切换盘均具有彼此串联的14个触点组成的触点盘,第一电流互感器组中的绕组与对应的触点盘接触,通过与触点盘接触的第二电流互感器组,然后通过与第二电流互感器组对应设置的第三电流互感器组来测量得变压器中的电流,可以实现动态电流的测量。此外,触点盘中的档位具有14级,可以测得的变压器的二次电流极值达三万多安,大大提高了可测电炉电极电流的范围。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态电极电流的测量装置,包括变压器、穿缆式第一电流互感器组、开关切换触点盘组、第二电流互感器组、以及第三电流互感器组;

所述变压器包括位于高压端的A相、B相、C相的接线端;

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组包括穿设于所述A相端的第一绕组、穿设于所述B相端的第二绕组、以及穿设于所述C相端的第三绕组;

所述开关切换触点盘组包括设有14个触点挡位的第一开关切换盘、设有14个触点挡位的第二开关切换盘、以及设有14个触点挡位的第三开关切换盘;

所述第一开关切换盘的所述14个触点依次串联成第一触点盘;

所述第二开关切换盘的所述14个触点依次串联成第二触点盘;

所述第三开关切换盘的所述14个触点依次串联成第三触点盘;

所述第一绕组的一端、所述第二绕组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绕组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触点盘、所述第二触点盘、所述第三触点盘电连接;

所述第一绕组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绕组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绕组的另一端合并连接于E点;

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组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第二电流互感器、以及第三电流互感器;

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包括第一一次绕组与第一二次绕组;

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包括第二一次绕组与第二二次绕组;

所述第三电流互感器包括第三一次绕组与第三二次绕组;

所述第一一次绕组的14个出头接线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触点盘的所述14个触点对应电连接;

所述第二一次绕组的14个出头接线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触点盘的所述14个触点对应电连接;

所述第三一次绕组的14个出头接线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触点盘的所述14个触点对应电连接;

所述第三电流互感器组包括第四电流互感器、第五电流互感器、以及第六电流互感器;

所述第四电流互感器包括两端与所述第一二次绕组电连接的第四一次绕组、以及第四二次绕组;

所述第五电流互感器包括两端与所述第二二次绕组电连接的第五一次绕组、以及第五二次绕组;

所述第六电流互感器包括两端与所述第三二次绕组电连接的第六一次绕组、以及第六二次绕组;

所述第四二次绕组的两端、所述第五二次绕组的两端、以及所述第六二次绕组的两端均外接用于测量电流的测量接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以及所述第三电流互感器均为多出头式电流互感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一次绕组、所述第二一次绕组、以及所述第三一次绕组均接地。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三电流互感器、所述第四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五电流互感器、以及所述第六电流互感器的准确等级均为0.5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动态电极电流的测量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变压器、穿缆式第一电流互感器组、开关切换触点盘组、第二电流互感器组、以及位于测量端的第三电流互感器组,开关切换触点盘组中的每个开关切换盘均具有彼此串联的14个触点组成的触点盘,第一电流互感器组中的绕组与对应的触点盘接触,通过与触点盘接触的第二电流互感器组,然后通过与第二电流互感器组对应设置的第三电流互感器组来测量得变压器中的电流,可以实现动态电流的测量。此外,触点盘中的档位具有14个档位,可以测得的变压器的二次电流极值达三万多安,大大提高了可测电炉电极电流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动态电极电流的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变压器;2-第一电流互感器组;21-第一绕组;22-第二绕组;23-第三绕组;3-开关切换触点盘组;31-第一开关切换盘;311-第一触点盘;32-第二开关切换盘;321-第二触点盘;33-第三开关切换盘;331-第三触点盘;4-第二电流互感器组;41-第一电流互感器;411-第一一次绕组;412-第一二次绕组;42-第二电流互感器;421-第二一次绕组;422-第二二次绕组;43-第三电流互感器;431-第三一次绕组;432-第三二次绕组;5-第三电流互感器组;51-第四电流互感器;511-第四一次绕组;512-第四二次绕组;52-第五电流互感器;521-第五一次绕组;522-第五二次绕组;531-第六一次绕组;532-第六二次绕组;53-第六电流互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实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动态电极电流的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动态电极电流的测量装置,包括变压器1、穿缆式第一电流互感器组2、开关切换触点盘组3、第二电流互感器组4、以及第三电流互感器组5;变压器1包括位于高压端的A相、B相、C相接线端;第一电流互感器组2包括穿设于A相端的第一绕组21、穿设于B相端的第二绕组22、以及穿设于C相端的第三绕组23;开关切换触点盘组3包括设有14个触点挡位的第一开关切换盘31、设有14个触点挡位的第二开关切换盘32、以及设有14个触点挡位的第三开关切换盘33;第一开关切换盘31的14个触点依次串联成第一触点盘311;第二开关切换盘32的14个触点依次串联成第二触点盘321;第三开关切换盘33的14个触点依次串联成第三触点盘331;第一绕组21的一端、第二绕组22的一端、以及第三绕组23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触点盘311、第二触点盘321、第三触点盘331电连接;第一绕组21的另一端、第二绕组22的另一端、以及第三绕组23的另一端合并连接于E点;第二电流互感器组4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41、第二电流互感器42、以及第三电流互感器43;第一电流互感器41包括第一一次绕组411与第一二次绕组412;第二电流互感器42包括第二一次绕组421与第二二次绕组422;第三电流互感器43包括第三一次绕组431与第三二次绕组432;第一一次绕组411的14个出头接线端分别与第一触点盘311的14个触点对应电连接;第二一次绕组421的14个出头接线端分别与第二触点盘321的14个触点对应电连接;第三一次绕组431的14个出头接线端分别与第三触点盘331的14个触点对应电连接;第三电流互感器组5包括第四电流互感器51、第五电流互感器52、以及第六电流互感器53;第四电流互感器51包括两端与第一二次绕组412电连接的第四一次绕组511、以及第四二次绕组512;第五电流互感器52包括两端与第二二次绕组422电连接的第五一次绕组521、以及第五二次绕组522;第六电流互感器53包括两端与第三二次绕组432电连接的第六一次绕组531、以及第六二次绕组532;第四二次绕组512的两端、第五二次绕组522的两端、以及第六二次绕组532的两端均外接用于测量电流的测量接口。具体地,变压器1中二次侧电流变化,使变压器1中的一次侧高压出线端的电流产生变化,变压器1的一次侧高压端连接有第一电流互感器组2,反应变压器1中电流的变化。第一电流互感器组2感应到电流的变化又通过开关切换触点盘组3传输到第二电流互感器组4,最后传输到第三电流互感器组5。第三电流互感器组5端接有测量电流的电表,可测出第三电流互感器组5处的电流值。然后通过电流互感器中电流比,进行计算得出变压器二次侧压端的电流值。开关切换触点盘组3中的触点盘具有串联起来的14个触点,与第一电流互感器组2相连的绕组接线端,可灵活地根据负载的大小自动地调解与触点盘接触的档位,因而可以测得动态的电流。此外,触点盘处有14个档位,因此可测得的电流的极值达到三万多安,大大提高了可测电炉电极电流的范围。

可选地,第一电流互感器41、第二电流互感器42、以及第三电流互感器43均为多出头式电流互感器。出头式电流互感器的可以连接多个接触点,与触点盘的多个触点可以很好地配合连接。

可选地,第一一次绕组411、第二一次绕组421、以及第三一次绕组431均接地。接地可以保护第二电流互感器组4中的电流互感器因短路而被损坏,同时可以保护测量人员的人身安全。

可选地,第一电流互感器41、第二电流互感器42、第三电流互感器43、第四电流互感器51、第五电流互感器52、以及第六电流互感器53的准确等级均为0.5级。0.5级的准确等级的电流互感器测得的电流值偏差较小,可以提高测量的电流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