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取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9312发布日期:2018-10-16 20:23阅读:18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水取水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浅层地下水中污染物在不同深度表现出较大的浓度差异,为了获取特定深度的地下水,准确判断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分布情况,需要一种地下水取水器,可便捷地采集不同深度的地下水。

现有的使用最多的地下水取水器是贝勒管,但是贝勒管受限于其设计和构造,只能取监测井中表层的地下水。另一种微型蠕动泵,可以取指定深度的地下水,但是微型蠕动泵价格高且取水速度慢,效率低。此外,现有的其他定深取水器设计组装制作成本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取水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可用于采集不同深度的地下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取水器,包括:

管体,所述管体的顶部设有第一进水口,底部设有第二进水口;

由上往下依次位于管体内的上塞、中塞和下塞,所述上塞设有第一开口,中塞设有第二开口,下塞设有第三开口;

移动件,所述移动件包括连接杆和位于连接杆两端的第一止水件和第二止水件,所述连接杆贯穿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一止水件位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所述第二止水件位于第三开口与第二进水口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止水件与第一开口接触的面积大于第一开口的面积,所述第一止水件与第二开口接触的面积大于第二开口的面积,所述第二止水件与第三开口接触的面积大于第三开口的面积,所述第二止水件与第二进水口接触的面积大于第二进水口的面积。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止水件和第二止水件的形状为球体,且球体的直径均大于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二进水口的直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移动件的长度大于等于上塞底部至下塞底部的长度,且小于等于中塞顶部至第二进水口的长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管体包括本体、上盖和下盖,所述本体的形状为圆筒形,所述上盖位于本体的顶部,所述下盖位于本体的底部,且所述上盖设有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下盖设有所述第二进水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盖和下盖的形状均为漏斗状,且所述上盖和下盖通过嵌入的方式与本体形成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中塞设有排气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气孔与所述第二开口作为整体并行贯穿所述中塞,且所述排气孔的直径小于所述中塞的直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管体设有第一拉绳,所述移动件设有第二拉绳,所述第二拉绳从第一开口和第一进水口伸出。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移动件的材质优选为塑料。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取水器由零件组装,可拆卸清洗、更换,且全部零件在市面上均有售,可快速实现量产。

2、本实用新型的取水器通过上、中、下塞与进水口和开口的配合,很好控制了取样器进水口的开闭,实现定深取样。

3、移动件不会发生变形,不出现绳子长时间使用后拉长或者断裂的情况,而且与一些橡胶圈控制闭合的取水器相比,本申请的取水器放出水样后,可自动回复原始状态,不需要再移动移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地下水取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A-A面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地下水取水器的取水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地下水取水器的取水完成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地下水取水器,包括管体1、上塞2、中塞3、下塞4和移动件5。

所述管体1包括本体11、上盖12和下盖13。所述本体11的形状为圆筒形,所述上盖12位于本体11的顶部,所述下盖13位于本体11的底部,且所述上盖11设有第一进水口14,所述下盖13设有第二进水口15。具体的,所述上盖12和下盖13的形状均为漏斗状,进水口的直径小于与本体11连接处的直径。为了便于安装拆卸和清洗管体1的内部,所述上盖12和下盖13通过嵌入的方式与本体11形成连接,即,所述上盖12或下盖13直接插入到本体11内。优选的,所述管体的长度为50-200cm,直径为2-10cm。更佳的,所述管体的长度为100cm,直径为4cm。

所述上塞2、中塞3和下塞4由上往下依次固定在管体1内。其中,所述上塞2、中塞3和下塞4的形状为圆柱形,且上塞2、中塞3和下塞4的直径小于等于管体1的内径。优选的,上塞2、中塞3和下塞4的直径等于管体1的内径。所述上塞2设有第一开口21,中塞3设有第二开口31,下塞4设有第三开口41。

所述移动件5包括连接杆51和位于连接杆51两端的第一止水件52和第二止水件53,所述连接杆51贯穿第二开口31和第三开口41,所述第一止水件52位于第一开口21和第二开口31之间,所述第二止水件53位于第三开口41下部与第二进水口15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止水件52与第一开口21接触的面积大于第一开口21的面积,所述第一止水件52与第二开口31接触的面积大于第二开31的面积,所述第二止水件53与第三开口41接触的面积大于第三开口41的面积,所述第二止水件53与第二进水口15接触的面积大于第二进水口15的面积。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水52件和第二止水件53的形状为球体,且球体的直径均大于第一开口21、第二开口31、第三开口41和第二进水口15的直径。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水52件和第二止水件53的形状还可以为柱状或扁平状。具体的,移动件5贯穿中塞3和下塞4,连接杆51的直径小于第二开口31和第三开口41的直径,而第一止水件52和第二止水件53的直径均大于第一开口21、第二开口31、第三开口41和第二进水口15的直径,连接杆51连同止水件52和止水件53可以有限度地在管体1内进行上下移动,连接杆51上移状态时,第一止水件52可以与第一开口21形成闭合状态,第二止水件53可以与第三开口41形成闭合状态,中塞3与下塞4之间形成密闭的储水空腔。优选的,所述连接杆51、第一止水件52和第二止水件53的总长度大于等于上塞2底部至下塞4底部的长度,且小于等于中塞3顶部至第二进水口15上部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移动件5的材质优选为塑料。

优选的,所述中塞3设有排气孔32,所述排气孔32贯穿所述中塞3。当取水器到达既定的深度时,第一止水件52与第二开口31脱离时,中间储水空间的空气可以从排气孔32排出,使得地下水顺利进入到管体1内的空腔,减少取水时间。更佳地,所述排气孔32与所述第二开口31作为整体并行贯穿所述中塞3,且所述排气孔32的直径小于所述中塞3的直径。

所述管体1设有第一拉绳16,所述移动件5设有第二拉绳54,所述第二拉绳54从第一开口21和第一进水口14伸出,并且可上下活动。具体的,所述上盖12的顶部设有挂耳,所述第一拉绳16固定在所述挂耳上,所述第二拉绳54固定在第一止水件52上。为了便于测量地下水的深度,所述第一拉绳16上设有刻度。

参见图4,取水器进入监测井与目标水体时,第一拉绳16牵引着整个取水器并作为测量深度的尺子下坠至目标深度,同时,第二拉绳54拉紧移动件5,使得第一止水件52堵住上塞2的第一开口21的下部而第二止水件53则堵住下塞4的第三开口41的下部,保证取水器的管体1内部空腔在到达指定深度前是密闭状态且没有进水。当取水器到达指定深度后,拉紧第一拉绳16,然后完全松开第二拉绳54,移动件5下沉,第一止水件52与第二开口31接触,第二止水件53与下塞4脱离,地下水就可以从上塞2的第一开口21和下塞4的第三开口41进入,并通过第二止水件53与第二开口31之间的空隙最终进入管体1中间的储水空腔。进水采样完成后,如图5所示,先完全拉紧第二拉绳54,第一拉绳16可稍微放松,此时重新使得第一止水件52堵住上塞2的第一开口21的下部而第二止水件53则堵住下塞4的第三开口41的下部,依靠拉绳54的拉力和管体取样后的自重保证上塞2和下塞4之间的管体内部空腔所取得的水样是处在封闭的状态且在取水器向上提拉期间空腔内的水样和管体外的水体不会有任何交换,以保证水样的质量。

此外,当取水器达到既定的深度时,移动件5适当松开时,管体中的储水空腔里的空气可以从第二开口31和排气孔32排出,水样可以从上下盖子的进水口进入管体。进一步地,排气孔32可防止止水件52完全堵住中塞3的第二开口31,以便储水空腔里面的空气顺利排出,同时水样也可从下盖13的第二进水口15经由第三开口41在水压的作用下顺利进入空腔内。

更佳的,本申请的取水器可在底部加上配重器,便于取水器更加容易下沉到既定的采样深度,同时,配重器也可使样品采集后移动件上的止水件与上下塞体的密闭性更好。此外,本申请的取水器采用不锈钢或塑料制成,以满足不同水样及检测指标的要求。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取水器由零件组装,可拆卸清洗、更换,且全部零件在市面上均有售,可快速实现量产。

2、本实用新型的取水器通过上、中、下塞与进水口和开口的配合,很好控制了取样器进水口的开闭,实现定深取样,确保水样的唯一性和准确性。

3、移动件不会发生变形,不出现绳子长时间使用后拉长或者断裂的情况,而且与一些橡胶圈控制闭合的取水器相比,本申请的取水器放出水样后,可自动回复原始状态,不需要再移动移动件。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