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钉拉拔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9483发布日期:2018-12-07 21:50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铆钉拉拔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检测仪,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铆钉拉拔仪。



背景技术:

铆钉拉拔仪主要用于建筑行业房屋的填充墙拉结筋锚固力检测。填充墙拉结筋的作用相当于铆钉是保证填充墙与主体结构间的可靠连接和填充墙的整体稳定性。

例如公告号为CN203672532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拉结筋锚固力检测仪,包括:钢筋自锁装置、拉力测量传感器、提升装置、支架和测量显示模块;在支架顶部中央处设有提升装置,该提升装置的蜗杆安装在支架顶部中央的垂直通道内,在支架顶部内部的相邻所述蜗杆处,设有与其啮合的涡轮,该涡轮与手动摇柄连接;涡轮的轴心孔具有内螺纹,有一个与轴心孔内螺纹啮合的升降丝杠置于其中;在升降丝杠下部安装有拉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下部连接有将被测钢筋固定的自锁装置;测量显示模块包括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及放大电路、单片机处理器和液晶显示。

使用方式如下:利用自锁装置固定连接被测钢筋,驱动手动摇柄启动提升装置,提升装置中的升降丝杠和自锁装置配合拉扯拉力传感器,从而在液晶显示处显示拉力传感器承受的拉力。但是实际安装铆钉时,铆钉的插入方向并不一定垂直被插入的墙面,此时使用该检测仪时,提升装置提供的拉力方向与铆钉拉出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会存在测量精准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铆钉拉拔仪,可以根据铆钉实际插入方向调整拉拔仪提供拉力的方向,确保所提供拉力的方向与铆钉拉出方向保持一致,提高测量精准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铆钉拉拔仪,包括具有两个立柱的龙门架、转动连接于龙门架的手柄、螺纹连接于手柄的拉杆以及用于连接被测铆钉的拉拔头,所述拉杆的端部枢接有供拉拔头可拆卸连接的摇杆,所述摇杆的摆动平面平行于龙门架中两个立柱轴线所构成的平面,且位于所述拉杆与摇杆的枢接处设置有测量摇杆与拉杆之间角度的角度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拉拔仪提供被测铆钉的拉力方向沿拉杆的轴线方向,其工作原理为:将龙门架贴着被测铆钉的安装墙面放置,再将摇杆经拉拔头与被测铆钉相连,此时可从角度盘上得知摇杆与拉杆之间的夹角,然后调整龙门架,例如在龙门架与安装墙面之间添加垫板等方式,直至摇杆与拉杆之间的夹角呈180°,此时所提供的拉力方向平行于被测铆钉的拔出方向,避免两个方向之间存在夹角而造成测量不准的问题,提高测量精准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摇杆和拉杆之间设置有限制摇杆与拉杆发生相对转动的锁定结构,且所述锁定结构作用于摇杆与拉杆之间的夹角呈180°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锁定结构,避免当拉杆与摇杆之间的夹角呈180°时,也就是可以正式启用拉拔仪测量时,确保在施加拉力过程中拉杆与摇杆之间再发生相对转动,分散了拉拔仪所提供的拉力,从而提高测量的精准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锁定结构包括开设于摇杆上的卡槽以及嵌装于拉杆上的弹簧钢珠,且所述锁定结构设置于拉杆和摇杆的枢接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簧钢珠和卡槽的卡接配合实现锁定,结构简单,且可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同时因弹簧钢珠卡入卡槽时,会有声响,便于提醒操作人员已矫正完毕,提高测量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龙门架还具有位于两个立柱之间且与两个立柱均枢接的梁柱,且所述立柱的转动平面与摇杆的摆动平面相平行,每个所述立柱均由与梁柱枢接的上柱以及伸缩运动于上柱的下柱插接配合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龙门架中的梁柱与立柱枢接,且立柱由可做伸缩运动的上柱和下柱插接配合而成,从而可通过调节立柱的长度,而改变龙门架中梁柱的摆向,进而调节拉杆与摇杆之间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上柱和下柱之间连接有气缸,所述龙门架上安装有连接气缸以控制气缸运作的控制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气缸驱动立柱的拉伸或收缩,避免在测量过程中,因拉力过大导致立柱再次松动,避免在测量过程中立柱的长度不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拉杆和摇杆之间还设置有角度开关,所述角度开关包括两个设置于拉杆上的信号发射器以及两个安装于摇杆上以接收发射器信号并连接控制装置的光电薄膜,两个所述信号发射器和两个光电薄膜一一对应且分别设置在拉杆和摇杆朝向两个立柱的侧面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角度开关,其工作原理为:当摇杆向一侧立柱靠拢时,此时位于该侧的光电薄膜接收到位于该信号发射器发射的发射器信号,随后经控制装置驱动立柱内的气缸伸缩,从而调整梁柱的摆放位置,直至梁柱垂直于被测铆钉的拉出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角度盘的中部设置有放大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放大镜,便于操作人员观察,提高角度盘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立柱的端面上设置有吸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吸盘,用于加固龙门架与被测铆钉安装处之间的连接,避免在调整龙门架时,立柱与墙面发生松动,影响龙门架的调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因拉拔仪提供被测铆钉的拉力方向沿拉杆的轴线方向,则通过调节枢接中拉杆与摇杆之间的夹角,直至摇杆与拉杆之间的夹角呈180°,使得此时拉拔仪所提供的拉力方向平行于被测铆钉的拔出方向,避免两个方向之间存在夹角而造成测量不准的问题,从而提高测量精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龙门架;11、梁柱;12、立柱;12a、上柱;12b、下柱;121、气缸;122、吸盘;2、手柄;3、拉杆;4、拉力传感器;5、摇杆;6、拉拔头;71、弹簧钢珠;72、卡槽;8、角度盘;9、角度开关;91、信号发射器;92、光电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铆钉拉拔仪,包括龙门架1,龙门架1上转动连接有一个手柄2,贯穿龙门架1有一个与手柄2螺纹连接的拉杆3,拉杆3的中段处设置有一个拉力传感器4,龙门架1上具有接收拉力传感器4信号以显示拉力值的显示屏(图中未示意出),拉杆3的下端连接有一个摇杆5,摇杆5的下端螺纹连接有一个拉拔头6,拉拔头6可供铆钉的盖帽端插入,从而使铆钉与拉拔头6相连接。

结合图2所述,龙门架1由一个梁柱11和两个立柱12依次枢接而成,且两个立柱12分别设于梁柱11的两端,梁柱11与立柱12之间的枢接轴均垂直梁柱11的轴向,使得立柱12在两个立柱12轴线所构成的平面内摆动,从而可调节立柱12与梁柱11之间的夹角。手柄2转动连接在梁柱11顶面的中部,拉杆3垂直贯穿梁柱11,显示屏位于梁柱11顶面的一侧,且梁柱11的顶面处还具有多个按钮键(图中未示意出)。

两个立柱12均由上柱12a和下柱12b插接而成,其中,上柱12a与梁柱11枢接,下柱12b的上表面具有插入上柱12a底面的插接头,且位于两者插接处具有一个空腔,空腔内安装有一个气缸121,气缸121的缸体和气缸121轴分别连接上柱12a和下柱12b,从而调节上柱12a和下柱12b之间的距离。梁柱11内安装有连接气缸121的控制装置(图中未示意出),用于控制气缸121的运作。下柱12b的底面均安装有一个吸盘122,用于加固龙门架1与被测铆钉安装处之间的连接。

结合图3所示,摇杆5枢接于拉杆3的下端,且摇杆5与拉杆3之间的枢接轴平行于梁柱11与立柱12之间的枢接轴,从而使得摇杆5的摆动平面平行于两个立柱12轴线所构成的平面。拉杆3的底面中央位于枢接处具有一个凹腔,凹腔内嵌装有一个弹簧钢珠71,弹簧钢珠71中的钢珠具有向凹腔开口方向弹出的趋势。摇杆5的顶面中央位于枢接处具有一个供弹簧钢珠71卡入的卡槽72,且当摇杆5与拉杆3呈180°时的直线时,弹簧钢珠71刚好与卡槽72配合形成锁定结构,从而限制摇杆5与拉杆3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拉杆3上安装有一个透明的角度盘8,且角度盘8与摇杆5上枢接轴同轴心设置,角度盘8上散射有刻度(图中未示意出),角度盘8的中央处还安装有一个放大镜(图中未示意出),便于观察拉杆3与摇杆5之间的夹角。

摇杆5和拉杆3之间还设置有角度开关9,角度开关9包括两个信号发射器91以及两个光电薄膜92,两个信号发射器91对称设置在拉杆3朝向立柱12的侧面处,两个光电薄膜92与两个信号发射器91一一对应,且对称设置在摇杆5朝向立柱12的侧面处,光电薄膜92的长度等于摇杆5的长度。光电薄膜92与梁柱11中的控制装置相连,用于接收信号发射器91发射的发射器信号,并提供控制装置驱动气缸121的执行信号。当摇杆5向左侧立柱12靠拢时,此时位于左侧的光电薄膜92接收到位于左侧信号发射器91发射的发射器信号,随后经控制装置驱动左侧立柱12内的气缸121伸出或右侧立柱12内的气缸121缩回,从而拉长左侧立柱12的长度或减小右侧立柱12的长度,甚至同步调节左右两个立柱12,直至梁柱11垂直于被测铆钉的拉出方向。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拉拔头6与铆钉相连,且将立柱12经吸盘122固定安装在被测铆钉的安装处,根据角度盘8上得出的角度值,手动操作控制装置,粗调两个立柱12的长度,再启用角度开关9,精调两个立柱12的长度,直至弹簧钢珠71卡入卡槽72,此时,梁柱11垂直于被测铆钉的拉出方向,随后可利用手柄2、拉力传感器4等进行测量工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