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振设备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9820发布日期:2019-04-09 21:59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共振设备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共振设备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共振探测装置对地表深处水的分布,进行精确的判断,打井取水时便于人们操作,但是,装置在探测水分布时,由于环境的不同,在测试的地方凹凸不平,摆放装置不方便,检测时出现晃动,造成装置的不稳定,进而影响探测效果。

因此,怎样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方便操作的装置,是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方便操作的调节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共振设备调节装置,包含平板结构,与所述平板结构相连的支撑体,其中:所述平板结构包含:防水层,平板主体,水平调节器,所述防水层位于所述平板主体外表面的四周,所述水平调节器位于所述平板主体的上部;

所述支撑体包含:支撑件,刻度尺,固定器,所述支撑件包含套体,柱体,所述套体套设在所述柱体上,且所述刻度尺位于所述柱体的外表面,其所述柱体上设有通孔,所述固定器贯穿所述通孔。

进一步,所述通孔的直径与所述固定器的直径相当。

进一步,所述水平调节器下部设有凹槽。

进一步,所述平板主体上设有滑轨。

进一步,所述凹槽与所述滑轨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所述套体下端设有内凹部。

进一步,所述内凹部与所述通孔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所述支撑件为可伸缩设置。

进一步,所述平板结构与所述支撑体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由于包含平板结构,与所述平板结构相连的支撑体,通过设置的支撑体进行调节使得平板结构能够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且在平板结构上设置了水平调节器,从而保证了平板结构在一个水平面上,另外,支撑体包含了刻度尺,通过设置的刻度尺可以方便观察具体的高度,方便使用者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共振设备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共振设备调节装置的支撑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共振设备调节装置的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共振设备调节装置的平板结构示意图。

1平板结构;11水平调节器;12防水层;13平板主体;2支撑体;21支撑件;211套体;212柱体;2121通孔;22刻度尺;23固定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3和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共振设备调节装置,包含平板结构1,与所述平板结构1相连的支撑体2,其中:所述平板结构1包含:防水层12,平板主体1,水平调节器11,所述防水层12位于所述平板主体1外表面的四周,所述水平调节器11位于所述平板主体1的上部;

所述支撑体2包含:支撑件21,刻度尺22,固定器23,所述支撑件21包含套体211,柱体212,所述套体211套设在所述柱体212上,且所述刻度尺22位于所述柱体212的外表面,其所述柱体212上设有通孔2121,所述固定器23贯穿所述通孔。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包含平板结构1,与所述平板结构1相连的支撑体2,通过设置的支撑体2进行调节使得平板结构能够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且在平板结构上设置了水平调节器,从而保证了平板结构在一个水平面上,另外,支撑体包含了刻度尺22,通过设置的刻度尺22可以方便观察具体的高度,方便使用者进行调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通孔的直径与所述固定器23的直径相当,由于通孔2121的直径与固定器23的直径相当,从而确保固定器23安装在通孔2121上后能够很好的固定住,所述水平调节器11下部设有凹槽,所述平板主体上设有滑轨,所述凹槽与所述滑轨的宽度相等,通过凹槽与滑轨的配合使用,从而确保水平调节器可以在平板主体上左右滑动,从而方便对平板主体是否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进行调节。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内凹部与所述通孔2121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支撑件21为可伸缩设置,所述平板结构1与所述支撑体2焊接连接,由于平板结构1与支撑件2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一起,从而确保更加的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