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芯片的简易观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4091发布日期:2019-01-02 22:4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芯片的简易观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芯片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芯片的简易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芯片封装是安装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用的外壳,起着安放、固定、密封、保护芯片和增强电热性能的作用,而且还是沟通芯片内部世界与外部电路的桥梁,芯片上的接点用导线连接到封装外壳的引脚上,这些引脚又通过印制板上的导线与其他器件建立连接。芯片检测时需要将封装打开,叫做开帽。对于漏电流大的产品采用机械方式即干开帽形式,其它情况用强酸即湿开帽形式。切开剖面观察金丝情况,及金球情况,表面铝线是否受伤,芯片是否有裂缝,光刻是否不良,是否中测,芯片名是否与布线图芯片名相符。样品数量为5只/批。对于开短路和用不导电胶装片的产品要用万用表检测芯片地线和基岛之间电阻检查装片是否有问题。对于密间距产品要测量铝线宽度,确认所用材料(料饼,导电胶,金丝)是否确当开帽后应该再测试,根据结果进一步分析。现有的芯片封装开帽后观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复杂,而且需要手工用镊子固定住芯片,操作起来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芯片的简易观测装置,该芯片简易观测装置能够通过旋转螺纹连接于顶板上的观测镜,方便快捷的对固定于底座上表面的芯片进行观测,以此有效提升观测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芯片的简易观测装置,包括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且与所述底板平行间隔设置的顶板、垂直紧固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支撑柱、以及与所述顶板螺纹连接的观测镜;所述底板的中部凹设有用于芯片定位的凹槽,所述观测镜位于所述凹槽的正上方,所述观测镜包括镜筒,以及设置于所述镜筒的腔体内的放大镜,所述顶板的中部贯穿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周向均布于所述镜筒外周面的外螺纹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镜筒的下端口呈喇叭状设置。

其中,所述镜筒的下端口的倾斜壁的表面覆盖有反光纸。

其中,所述镜筒的下端口的四周均布有LED发光组件,所述LED发光组件与埋设于所述镜筒侧壁内的蓄电池电连接。

其中,所述放大镜包括水平架设于所述镜筒的上端口处的第一放大镜,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放大镜下方的第二放大镜,所述第二放大镜与所述第一放大镜平行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放大镜的外周面与所述镜筒的腔体内壁通过胶水紧固。

其中,所述第一放大镜与所述镜筒的腔体的上端口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芯片的简易观测装置,包括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且与所述底板平行间隔设置的顶板、垂直紧固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支撑柱、以及与所述顶板螺纹连接的观测镜;所述底板的中部凹设有用于芯片定位的凹槽,所述观测镜位于所述凹槽的正上方,所述观测镜包括镜筒,以及设置于所述镜筒的腔体内的放大镜,所述顶板的中部贯穿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周向均布于所述镜筒外周面的外螺纹螺纹连接。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简易观测装置,能够通过旋转螺纹连接于顶板上的观测镜,方便快捷的对固定于底座上表面的芯片进行观测,以此有效提升观测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芯片的简易观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芯片的简易观测装置,包括底板1、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方且与所述底板1平行间隔设置的顶板2、垂直紧固于所述顶板2和所述底板1之间的支撑柱4、以及与所述顶板2螺纹连接的观测镜3;所述底板1的中部凹设有用于芯片定位的凹槽11,所述观测镜3位于所述凹槽11的正上方,所述观测镜3包括镜筒31,以及设置于所述镜筒31的腔体内的放大镜,所述顶板2的中部贯穿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周向均布于所述镜筒31外周面的外螺纹螺纹连接,所述镜筒31的下端口呈喇叭状设置,所述镜筒31的下端口的倾斜壁的表面覆盖有反光纸32,所述镜筒31的下端口的四周均布有LED发光组件,所述LED发光组件与埋设于所述镜筒31侧壁内的蓄电池电连接,本实施例中LED发光组件包括LED灯珠5,以及与LED灯珠5电连接的灯板,灯板的具体安装在此不做赘述。本实施例中所述放大镜包括水平架设于所述镜筒31的上端口处的第一放大镜3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放大镜33下方的第二放大镜34,所述第二放大镜34与所述第一放大镜33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放大镜34的外周面与所述镜筒31的腔体内壁通过胶水紧固,所述第一放大镜33与所述镜筒31的腔体的上端口活动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芯片简易观测装置,能够通过设置于底板上的凹槽对芯片形成有效定位,之后可通过旋转螺纹连接于顶板上的观测镜,方便快捷的对固定于底座上表面的芯片进行观测,以此有效提升观测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