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循环热灌注装置及其流量指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3520发布日期:2018-12-14 22:25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膀胱循环热灌注装置及其流量指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膀胱循环热灌注装置及其流量指示器。



背景技术: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膀胱癌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特点是:高复发,低进展。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主要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后复发率高,TURBT术后一年内有20%--70%的患者复发,而TURBT术后采用膀胱循环热灌注装置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预防复发的手段。膀胱循环热灌注装置是在膀胱灌注治疗的基础上将热疗和化疗综合性地结合在一起,给予膀胱内灌注加热到一定温度的化疗药物,此装置能有效地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化疗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由于膀胱化疗的某些药物需要避光进行,因此循环管路的材料为避光材料。虽然不是全黑,但是管路的颜色也比较深,不易观察到管路中的液体流动情况。另一方面,由于管路中的液体流动速度较慢(通常在150ml/min以下),这就更不容易识别管路中的液体流动状况了。假如管路系统中连气泡也没有,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就更无法判断管路中的液体是否在流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有利于观察管路中液体流动状况的膀胱循环热灌注装置及其流量指示器。

一种膀胱循环热灌注装置的流量指示器,包括:

底座,形成有叶轮腔,所述底座上形成有两个接头,所述两个接头分别为进液接头与出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上形成有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叶轮腔相连通,所述出液接头上形成有出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叶轮腔相连通;

叶轮,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叶轮腔内;

透明盖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密封所述叶轮腔;及

避光上盖,可盖合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能够覆盖在所述透明盖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轮相对于所述叶轮腔偏心设置,所述两个接头相对设置,且均偏移至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叶轮偏向于底座靠近于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出液通道的一侧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光上盖通过枢转轴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光上盖上突出形成有卡扣,所述底座上形成有与所述卡扣相配合的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测温组件,所述测温组件包括空心管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具有探头端,所述探头端伸入所述空心管且位于空心管的端部,所述空心管的端部贯穿所述底座的侧壁伸入所述叶轮腔中,所述探头端用于测量管路系统中液体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塞、密封套及密封接头,所述密封接头形成于所述底座的侧壁上,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密封接头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叶轮腔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以形成第一台阶结构,所述空心管的外侧壁突出形成有轴截面呈“T”型的凸台,所述密封塞从所述空心管的端部套入所述空心管,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密封塞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台阶结构的台阶面及所述凸台的端面相抵,所述密封套套设于所述密封接头外,所述密封套包括第一压紧段及第二压紧段,所述第一压紧段的内侧壁形成有第一锁紧凸起,所述密封接头的外侧壁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锁紧凸起相配合的第二锁紧凸起,所述第一压紧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压紧段的内径以形成第二台阶结构,所述凸台的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结构的台阶面相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锁紧套,一所述锁紧套与一所述接头相配合,所述两个接头均包括配合段及连接段,所述配合段较所述连接段更靠近于所述底座,所述配合段的外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凸起,所述锁紧套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套包括第一锁紧段及第二锁紧段,所述第一锁紧段较所述第二锁紧段更靠近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凸起形成于所述第一锁紧段的内侧壁,所述连接段的外侧壁为圆锥面,所述第二锁紧段的内侧壁突出形成有压紧部,管路系统中的软管被压紧于所述压紧部与所述连接段的外侧壁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头上形成有限位凸环,所述限位凸环用于防止所述锁紧套过度套入所述接头上。

一种膀胱循环热灌注装置,包括:

管路系统;及

如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流量指示器,通过所述两个接头串接于所述管路系统中。

上述膀胱循环热灌注装置及其流量指示器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将流量指示器串接于管路系统中,若需观察管路系统中的液体流动状况时,打开避光上盖,通过透明盖体观察叶轮的转动情况:若管路系统中的药液在流动时,由于液体流动的连续性,当管路系统中的药液从进液接头进入叶轮腔时,冲刷叶轮,叶轮在流动的液体的作用下转动,药液再从出液通道流出叶轮腔。若管路系统中的药液不流动时,叶轮不转动。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叶轮的转动情况判断液体是否处于流动状态,更有利于观察管路系统中液体的流动状况。若不需要观察管路系统中的液体流程状况时,将避光上盖覆盖在透明盖体上,从而实现全程避光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中流量指示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流量指示器组装好后的剖视图;

图3为叶轮相对于叶轮腔同心设置时的示意图;

图4为叶轮相对于叶轮腔偏心设置时的示意图;

图5为叶轮相对于叶轮腔偏心设置时的另一示意图;

图6为第二实施方式中流量指示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流量指示器的组装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流量指示器组装好后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参阅图1及图2,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流量指示器10,主要应用于膀胱循环热灌注装置中。具体地,膀胱循环热灌注装置包括管路系统,流量指示器10通过两个接头串接于管路系统中,有利于观察管路系统中的药液或液体的流动情况。

具体到第一实施方式中,流量指示器10包括底座100、叶轮200、透明盖体300及避光上盖400。底座100上形成有叶轮腔100a,叶轮200收容于叶轮腔100a内。底座100上还形成有两个接头500,两个接头500分别为进液接头与出液接头,进液接头上形成有进液通道500a,进液通道500a与叶轮腔100a相连通,进液通道500a还与管路系统中的管路相连通,因此允许管路系统中的药液通过进液通道500a进入叶轮腔100a中。出液接头上形成有出液通道500b,出液通道500b与叶轮腔100a相连通,出液通道500b还与管路系统中的管路相连通,因此允许叶轮腔100a中的药液通过出液通道500b流入管路系统中。

叶轮200通过转轴210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100上,且位于叶轮腔100a内。透明盖体300设置在底座100上,用于密封叶轮腔100a。例如,转轴210的一端固定于底座100的底部,叶轮200套在转轴210上且相对于转轴210可转动。或者,转轴210的一端设置于底座100的底部,另一端设置于透明盖体300上,且转轴210相对于底座100及透明盖体300可转动,叶轮200固定于转轴210上。

底座100及接头500均为避光材料制成,透明盖体300可以为透明材质制成,例如透明塑料或者透明玻璃等等。当液体从进液通道500a进入叶轮腔100a时,由于液体的连续性,会冲刷叶轮200,叶轮200在流动的液体的作用下转动,通过透明盖体300观察叶轮200是否转动即可知晓液体是否处于流动状态。

具体到第一实施方式中,叶轮200相对于叶轮腔100a偏心设置,两个接头500相对设置,且均偏移至底座100的一侧,叶轮200偏向于底座100靠近于进液通道500a与出液通道500b的一侧设置,以适应较低的流速。如当流量指示器应用到膀胱循环热灌注装置时,在进行治疗时,管路系统中的流速通常在50ml/min~200ml/min之间,大多数情况下低于150ml/min,这样的速度相对来说是很慢的,因此需要增加叶轮转动的灵敏度。

具体地,叶轮腔100a为圆柱形腔体,叶轮腔100a的内径为R2,叶轮200的X径为R1。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4,定义间隙比J和偏心度P,其中J=δo/h,P=e/δo,δo为当叶轮200与叶轮腔100a同心设置时叶轮200的叶片边缘与叶轮腔100a的侧壁之间的间距,h为叶轮200的叶片的高度,h=R2-R1,e为叶轮200与叶轮腔100a的偏心距。请参阅图5,将圆柱形的叶轮腔100a按照逆时针的方向平均划分成24份(如图5中的1-24数值所示),每份对应15°,叶轮200在流动的液体的作用下做顺时针转动。

根据受力分析可知,当药液从进液通道500a进入叶轮腔100a时,产生压力最大值并不出现在1处,而是出现在3-5点之间。当间隙比J增大,最大值将往1处聚集。当间隙比J一定时,由于叶轮200顶部的间隙的非均匀性,周向叶轮200顶部间隙的中心对称被打破,并且随着偏心度的增大,最大压力点也往1处挪动。此时,压力最低点也处在21-23点之间。因此,将叶轮200相对于叶轮腔100a偏心设置,就是为了增大叶轮200两侧的压差,使其在更小的流速作用下,也能够实现转动。例如,可以将叶轮200相对于叶轮腔100a偏心设置,进液通道500a位于3与4(即,以1为原点,逆时针转动15°-30°)之间,液体从3-4点之间进入叶轮腔100a,出液通道500b位于22-23(即,以1为原点,顺时针转动15°-30°)之间,液体从22-23点之间由叶轮腔100a通过出液通道500b流出。

避光上盖400可盖合地设置于底座100上,且能够覆盖在透明盖体300上,从而实现全程避光性能。具体地,避光上盖400可以通过枢转轴410可枢转地设置于底座100上。例如,避光上盖400可相对于底座100翻转,或者相对于底座100侧转。因此,避光上盖400相对于底座100可转动,通过转动避光上盖400可以实现透过透明盖体300观察叶轮200的转动状况。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避光上盖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实现可盖合地设置于底座上。

具体到第一实施方式中,避光上盖400上还突出形成有卡扣420,底座100上形成有与卡扣420相配合的卡槽110。因此,当不需透过透明盖体300观察叶轮200的转动状况时,可以将避光上盖400盖在透明盖体300上,并通过卡扣420与卡槽110相配合,防止避光上盖400在外力作用下被误打开。

具体到第一实施方式中,流量指示器10还包括两个锁紧套600,一锁紧套600与一接头500相配合。两个接头500均包括配合段510及连接段520,配合段510较连接段520更靠近于底座100,配合段510的外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凸起530,连接段520的外侧壁为圆锥面。

锁紧套600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与第一凸起530相配合的第二凸起630。具体地,锁紧套600包括第一锁紧段610及第二锁紧段620,第一锁紧段610较第二锁紧段620更靠近于底座100,第二凸起630形成于第一锁紧段610的内侧壁。第二锁紧段620的内侧壁突出形成有压紧部,管路系统中的软管被压紧于压紧部与连接段520的外侧壁之间。

接头500上形成有限位凸环540,限位凸环540用于防止锁紧套600过度套入接头500上。具体地,限位凸环540位于配合段510的端部。

组装时,先将锁紧套600预先套在管路系统中的软管上,然后利用软管本身的弹性将软管的一端套在连接段520上,由于连接段520的外侧壁为圆锥面,因此软管的一端被撑大。将锁紧套600沿靠近配合段510的方向移动,直到第二凸起630经过第一凸起530,并且被第一凸起530限制防止倒退,第一锁紧段610的端面被限位凸环540限位,防止锁紧套600过度套入接头500中,此时软管被压紧在压紧部与连接段520的外侧壁之间。采用锁紧套600与接头500这种纯物理的连接方式,可以完全避免使用粘接剂,进而避免粘接剂的残留以及粘接剂带来的毒性及刺鼻性气味。

上述膀胱循环热灌注装置及其流量指示器1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将流量指示器10串接于管路系统中,若需观察管路系统中的液体流动状况时,打开避光上盖400,通过透明盖体300观察叶轮200的转动情况:若管路系统中的药液在流动时,由于液体流动的连续性,当管路系统中的药液从进液接头进入叶轮腔100a时,冲刷叶轮200,叶轮200在流动的液体的作用下转动,药液再从出液通道500b流出叶轮腔100a。若管路系统中的药液不流动时,叶轮200不转动。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叶轮200的转动情况判断液体是否处于流动状态,更有利于观察管路系统中液体的流动状况。若不需要观察管路系统中的液体流程状况时,将避光上盖400覆盖在透明盖体300上,从而实现全程避光性能。

请参阅图6至图8,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流量指示器20。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流量指示器20相较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流量指示器10来说,增加了测温组件700、密封塞740、密封套800及密封接头900。

具体到第二实施方式中,测温组件700包括空心管710及温度传感器720,温度传感器720具有探头端721,探头端721伸入空心管710且位于空心管710的端部。空心管710的端部贯穿底座100的侧壁伸入叶轮腔100a中,探头端721用于测量管路系统中液体的温度。温度传感器720还具有导线722,导线722的一端伸入空心管710与探头端721相连接,导线722的另一端伸出空心管710,可以用于与插接端子相连接,通过插接端子将温度传感器720检测到的温度数值传递给计算机等接收信号的设备。

密封塞740可以为硅胶塞。当然,密封塞740也可以为其它软质材料制成。密封接头900形成于底座100的侧壁上,底座10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20,密封接头900上开设有第二通孔910,第二通孔910通过第一通孔120与叶轮腔100a相连通。因此,空心管710的一端穿过第二通孔910、第一通孔120后伸入叶轮腔100a中。

第二通孔910的内径大于第一通孔120的内径以形成第一台阶结构,空心管710的外侧壁突出形成有轴截面呈“T”型的凸台740。具体地,空心管710包括伸入段750及固定段730,轴截面呈“T”型的凸台740突出形成于固定段730的外侧壁上。具体地,固定段730可以通过注塑方式形成,伸入段750可以为不锈钢管,不仅不容易被液体腐蚀而生锈,而且有利于液体的温度传递至伸入段750内的探头端721,提高探头端721的测量灵敏度。

密封塞740从空心管710的端部套入空心管710。与底座100进行组装时,密封塞740位于第二通孔910内。密封塞7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台阶结构的台阶面A及凸台740的端面B相抵。密封塞740与第二通孔910过盈配合,以密封第二通孔910,防止管路系统中的液体渗出,防止污染。

密封套800套设于密封接头900外,密封套800包括第一压紧段810及第二压紧段820,第一压紧段810的内侧壁形成有第一锁紧凸起811,密封接头900的外侧壁形成有与第一锁紧凸起811相配合的第二锁紧凸起920。第一压紧段810的内径大于第二压紧段820的内径以形成第二台阶结构,凸台740的台阶面C与第二台阶结构的台阶面D相抵。第二压紧段820的内侧壁与凸台740的外侧壁过盈配合,进一步增加密封性能。密封接头900上也形成有限位凸环540,限位凸环540用于限制密封套800过度套入密封接头900上。

组装时,将密封塞740预先套入伸入段750中,密封塞740被固定段730阻挡。然后将伸入段750从密封接头900的第二通孔910穿过底座100上的第一通孔120后伸入叶轮腔100a中,但与叶轮200之间具有间距,不会影响叶轮200的转动。此时密封塞740被抵在第一台阶结构的台阶面A与凸台740的端面B之间。将密封套800从固定段730的那段套入空心管710,直到密封套800内侧壁的第一锁紧凸起811与密封接头900外侧壁的第二锁紧凸起920相配合,此时密封塞740被凸台740的端面B压缩变形,将密封塞740固定于第二通孔910内,由于密封塞740与第二通孔910过盈配合,因此可以密封该密封接头900。

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省去密封塞740、密封接头900及密封套800,而通过其它密封方式,只要保证测温组件700的一端贯穿底座100的侧壁伸入叶轮腔100a时的密封性能即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